张 阳
(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西藏研究》编辑部,西藏拉萨850000)
《西藏研究》(汉文版)是由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主管主办的大型综合性哲学社会科学和藏学研究刊物,至今已走过40个春秋。从创刊初期的筚路蓝缕、艰辛开拓,到发展期的慢慢摸索、经验积累,再到稳定期的枝繁叶茂、积册成墙。这个艰辛的过程离不开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联)领导亲切关怀,离不开始终关心和支持期刊成长的广大读者、作者,更离不开历届编辑同志们的辛勤劳动和无私奉献。作为学术期刊,《西藏研究》(汉文版)是人们了解西藏现实情况的一面镜子和考察西藏历史的一扇窗口,是促进西藏哲学社会科学和藏学研究的一个平台,在藏学界享有良好的声誉。40年来,《西藏研究》(汉文版)始终以正确的政治导向为指引,保持了较高的学术品位和学术价值,不断为推进西藏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西藏社会发展进步贡献力量。
《西藏研究》(汉文版)作为西藏较早创办的学术期刊,经过40年的发展,在办刊理念和宗旨、栏目设置、内容选择和期刊发展等方面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为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西藏地方经济和文化事业、服务藏汉各民族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发挥了重要作用。
《西藏研究》(汉文版)历经40年的发展,无论是刊期和版面,还是尺寸和栏目,抑或是封面、Logo和封底,再或是历届负责人、新媒体融合等方面都经历了一些变化。40年来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一路风雨兼程、砥砺前行。
1.创刊背景
西藏的社会学研究始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藏学家李安宅、李有义等人的田野调查,其《西藏婚姻制度研究》等著作填补了藏族社会学研究的空白。现代意义上的西藏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从1950年十八军进藏开始,开创了新西藏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的先河。20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国家民族识别工作的开展,西藏的社会历史调查项目开始启动,并在国家民委及相关科研部门的领导下对西藏的社会现状、历史沿革、语言文字等进行了大规模的社会调查研究,为全面研究西藏获取了大量的第一手调查材料。20世纪50年代,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编辑出版事业在西藏逐渐发展起来,成为推动西藏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转化的主要路径,是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繁荣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西藏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平台。改革开放后,为促进西藏社会科学研究,在国家大力支持下西藏采取多项措施,如先后设立中央及地方各级藏学研究机构、组建专门的藏学出版社、创办藏学研究刊物、立项大批重点项目、整理出版藏族大型文化丛书、定期召开国际性藏学研讨会等,多管齐下、多方施力,推进和加快了藏学研究的发展,产生了大量成果。20世纪80年代,随着西藏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繁荣发展,一大批报纸、期刊相继创刊,《西藏研究》也在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的筹办过程中创办并试刊。
2.期刊发展变化
《西藏研究》(汉文版)于1981年12月创刊,创刊之初为试行季刊,1981年只刊发了1期(创刊号),1982年刊发3期。自1983年第1期开始才以季刊形式出刊,1985年第1期开始向国内外正式公开发行。为扩大期刊影响力、增强期刊时效性,自2008年第1期开始由季刊改为双月刊,每年出刊6期。创刊之初版面不是很固定,控制在116—164面内,1996年之后基本控制在120—138面以内,2002年之后版面趋于固定,约120面。2017年第3期开始扩版,版面增至160面。期刊尺寸在2009年第6期以前一直为16开,自2010年第1期开始改为大16开。
2010年之前,《西藏研究》(汉文版)的封面一直沿用系列封面,即每年期刊的封面为一个系列,每期同而有异,或图片不同,或颜色各异。2010年第1期到2014年第1期,《西藏研究》(汉文版)的封面改为较为固定的版式。自创刊至2016年第3期,《西藏研究》(汉文版)的Logo一直以雪山白云为标志,2016年第4期开始更换期刊Logo,新版为“火漆印封”,意在向世人传达本刊传承文明的使命和责任,传递本刊将在藏学研究中引入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元素,表明藏学研究的故乡是中国,发祥地是中国西藏。2006年第1期之前,封底版式不是很固定,2006年第2期开始固定为现在的版式,并根据期刊需要做小范围调整。从2021年第1期开始,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西藏研究》(汉文版)重新调整封面,新版蓝白色封面简洁大方,突出了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办刊风格。
3.栏目设置
创刊之始,《西藏研究》(汉文版)并没有划分栏目,1985年第1期之后逐渐进行栏目分类,起初栏目较少,只有“争鸣园地”“学术动态”“西藏学科普园地”“小资料”“人物评介”“国外藏学”“外国评论”“古刹名僧(寺)”“珍贵文物”等少数几个栏目,1989年开始所有的文章均进行栏目划分,较为固定的主要有“政治”“经济”“历史”“宗教”“社会”等栏目。2017年第1期开始改为目前所采用的目录格式,收录文章涉及面很广,开辟有政治、经济、历史、宗教、社会、文化、语言、文学、语言文字、藏医、历法、艺术、格萨尔、文物、考古、民俗、教育、建筑、书评、国外藏学、争鸣、灾异等20多个栏目,主要面向从事西藏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广大民族工作者、科研人员和民族院校的师生。
2002年第1期之后,每期精选3—6篇文章作为重点文章置于封面进行导引,后逐渐固定为4篇,内容翔实、观点新颖、可读性强、信息量大。同时,编辑部还紧扣时代热点,根据党和国家以及西藏历史大事需要,及时开辟各种专栏或出版专刊、特刊、增刊,如“纪念真理标准讨论二十周年”“纪念抗英斗争100周年”“纪念邓小平100周年诞辰”“恰白·次旦平措学术思想研究”“改革开放30周年”“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新中国成立60周年”“《格萨尔》研讨会”“纪念西藏民主改革50周年”“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根敦群培与恰白·次旦平措研究”“文化体制改革”“辛亥革命100周年”“十八大”“中国西藏近现代史学术研讨会”“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暨西藏社科院建院30周年”“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纪念马克思200周年诞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3·28”“学习贯彻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等专栏,既注重推出学术大师、大家、名家,也努力发现和培养学术新秀、学界俊才。
4.历届负责人、执行主编等情况
《西藏研究》汉编部的前身是“西藏学汉文文献编辑室”,后与藏文版合称“刊物编辑部”,即《西藏研究》编辑部。1982—1985年的主编是陈家琎,但并未在期刊上刊载负责人信息,直到1986年第1期才开始在封底登载主编、副主编、编委信息,统领期刊的整体审读、编校、发行工作。《西藏研究》(汉文版)创刊以来共有7位主编,分别是陈家琎、赤来道吉、尊珠朗杰、王学阳、仓决卓玛、保罗、徐文华(见表1),其中保罗、徐文华两位主编为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副院长。2020年第5期开始增设执行主编,由蓝国华担任。
表1: 《西藏研究》(汉文版)创刊以来历任负责人情况
《西藏研究》(汉文版)自创刊以来,始终坚持以维护祖国统一和加强民族团结、弘扬藏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遗产、促进西藏哲学社会科学和藏学事业发展繁荣、坚持为西藏的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服务为宗旨,始终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正确地宣传党在西藏的各项方针、政策,鼓励学者以历史问题研究推进现实问题研究,以现实问题研究带动基础理论研究;始终贯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高度重视刊物政治导向性和学术价值的有机统一,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研究西藏的历史和现状,弘扬民族的优秀文化,探索和回答西藏两个文明建设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及时介绍国内外藏学研究的新成果,促进国际藏学学术交流,推动我国藏学研究健康发展。
《西藏研究》(汉文版)40年的办刊实践,已经形成“编辑——作者或投稿人——读者群”的三维结构,在国内藏学期刊中凸显出区域特色、民族特色及藏学特色,并因其文化品位高、学术含量大,在国内外藏学学术领域内具有较大影响,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除1986年等几个特殊的年份通过驻蓉发行站等非邮局发行模式进行期刊发行外,《西藏研究》(汉文版)在大陆均通过邮局发行,发行区域遍布全国20多个省市,并在美国、加拿大、德国、日本、韩国等海外市场也有少量发行。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纸质版期刊需求呈现减弱趋势。40年来,《西藏研究》(汉文版)每年都能按时按期出版发行,版本记录完整,创刊至2021年8月,已出版189期,出版文献量3557篇,总下载次数为718533次,总被引次数16317次,(2020年)复合影响因子为0.384,(2020年)综合影响因子为0.293(1)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利用社交媒体如官网、微博、博客、微信公众号等与读者、专家、学者进行信息沟通互动已成为一种新趋势,《西藏研究》(汉文版)也在这一浪潮下,积极推动新媒体融合,紧跟时代创新。2019年6月,《西藏研究》(汉文版)微信公众号“西藏研究”开通,主要用于发布每期文章目录,刊登征稿等相关启事,传播西藏哲学社会科学与藏学研究成果,推动学术与理论成果向现实价值转化。2021—2022年计划开通“稿件网上投稿查询系统”,不再局限于单一的邮箱投稿,丰富和强化整个审稿流程,更加电子化、绿色化。
40年来,《西藏研究》(汉文版)力求站在学术前沿,追踪国内外藏学研究的最新动态,汇集藏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不仅荣获了诸多荣誉,每年还有多篇文章被各大传播平台转载,凸显了《西藏研究》(汉文版)在西藏哲学社会科学界和藏学期刊界的重要地位。
自创刊至2020年,《西藏研究》(汉文版)先后荣获“首届中国期刊奖”(1999年10月)、“全国百家重点社科期刊奖”(2003年2月)、“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2009年12月)、“第二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2013年1月)、“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先进出版单位奖”(2013年)、“双高奖”(高知名度、高学术水平)、“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精品期刊”(2019年8月)、“2019年度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先进单位”(2020年3月)、“BIBF 2021中国精品期刊展”(2021年10月)等多项国家殊荣,先后入选“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北大)”“中国人文和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民族学类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收录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网)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人大复印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期刊”等,是国内外藏学界具有相当影响力的藏学刊物。
40年来,《西藏研究》每年均有多篇文章被人大复印资料等重要传播平台转载。1995—2021年,共有90篇文章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2)数据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官网,收录年限为1995年至今。,其中1995—2000年被转载的文章共有31篇,主要集中在1996年第1期(4篇)、第2期(3篇)和第4期(3篇),1997年第1期(3篇)、第2期(2篇)和第4期(2篇),1998年第3期(4篇)、第4期(3篇),1999年第2期(2篇)。2000—2010年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的文章共有41篇,主要集中在2002年第4期(3篇)、2003年第2期(2篇)、2004年第4期(3篇)、2005年第2期(4篇)、2006年第2期(4篇)、2006年第3期(2篇)。2010—2021年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的文章共18篇,这一阶段转载量较少也较为分散。
创刊以来,《西藏研究》共有36篇文章被《新华文摘》摘编,涉及历史(19篇)、政法(3篇)、政法·社会(3篇)、科学(1篇)、论文提要(2篇)、读书与出版(1篇)、文教(2篇)、论点摘编(2篇)、哲学(2篇)、政治(1篇)等栏目,历史类文章摘编较多。《西藏研究》自创刊以来一直重视历史研究,为藏学研究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爱好者提供了成果展示平台和藏学学习窗口。
40年来,《西藏研究》(汉文版)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多家全国权威的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机构的测评中,《西藏研究》(汉文版)的各项测评指标均排在同类期刊的前列,其学术地位和价值也为许多知名专家学者所认同,是学术界公认的权威核心期刊。每逢重大事件纪念或重要会议召开,《西藏研究》(汉文版)都会以专栏、专刊、增刊、特刊、论文集或汇编等形式予以纪念。
1982年,《西藏研究》(汉文版)择要收录国外出版的有关西藏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宗教和民俗等方面的专著、论文、档案和其他文献史料,也包括一些流落国外的藏族人士的著述,并摘编散见于史书和实录中有关西藏的记述,主编了一部《西藏研究丛刊》(原名《西藏研究参考资料》《西藏学参考丛书》)。收录文献包括《西藏志》《卫藏通志》(合刊)、《西藏宗教源流考》(合刊)、《番僧源流考》(合刊)、《仓央嘉措及其情歌硏究资料汇编》《通鉴吐蕃史料》《西招图略》《西藏图考》(合刊)、《西藏研究论文选集》《清代藏事辑要》《明实录藏族史料》《清实录藏族史料》《民元藏事电稿》《藏乱始末见闻记》(合刊)等,在收录文献的同时亦对所录文献进行了标点和初步的校订工作,较之简单影印收录有了较大进步,方便了读者查阅、使用[1]。同时,为藏学研究人员、在藏及其他涉藏地区从事民族工作的学者等提供一些情报资料,以利了解国外研究藏学的动向,或作有批判的参考。
1985年,为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20周年以及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成立,《西藏研究》(汉文版)特于第3期推出“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二十周年”专刊,并于第4期推出“庆祝西藏社会科学院成立”专刊。其中第3期刊载文章25篇,内容十分全面,涉及党的统一战线、民族区域自治、经济建设、民族教育、旅游、宗教信仰、科技、地质、历史、民间文学、建筑、寺庙等方面;第4期刊载文章21篇,涉及地方立法、农业生产、能源发展、语言、宗教、医学、历史、贸易、文学、碑刻等方面。两期专刊的开设为哲学社会科学界和国内外藏学界专家、学者研究西藏自治区发展历程和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的历史提供了可贵资料,是考察西藏历史不可多得的资料。
1989年,为纪念西藏实行民主改革30周年(1959—1989),《西藏研究》(汉文版)特增开1期特刊,回顾西藏民主改革30年来的发展历程,刊载文章20篇,从经济、制度、政策、法律,到社会、革命运动、民族关系,再到宗教政策、民族理论、活佛转世制和金瓶掣签,为读者呈现了西藏民主改革30年来从黑暗走向光明、从专制走向民主、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落后走向进步、逐渐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光辉历程。
1996年,为便于国内外藏学研究机构、社科研究单位、大专院校、图书馆及广大读者收藏、保管及查阅有关藏学资料,《西藏研究》(汉文版)特推出创刊至1993年的《西藏研究》精装合订本以供阅览,1994年之后的期刊合订本也按顺序陆续出版,自此每期均预留250本左右用于合订本的装订出版。
2005年,为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暨西藏社科院建院20周年,《西藏研究》(汉文版)特推出1期增刊,展现了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和西藏美好灿烂的明天。增刊刊载文章18篇,所涉领域广、题材多样,内容涉及政治、法律、贸易、历史、宗教改革、佛教、考古、游记、语言、佛经、文献、民族问题、藏学研究等方面,成为国内外藏学家研究藏族历史、进行藏学研究和学术交流的一个重要领地,为藏学研究的发展、兴盛与繁荣作出了贡献。
2010年,由《西藏研究》(汉文版)主编仓决卓玛主持,组织刘红娟、孙伶伶、格珍等编辑部成员编写了《西藏妇女社会地位变迁研究》(西藏藏文古籍出版社,2013年版)一书,该书描述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藏地区妇女社会地位的发展变迁。西藏妇女社会地位的变化蕴藏在西藏人民社会生活几十年的变迁之中,从某种程度上展现了西藏社会的文明和发展进步。
2011年,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和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西藏研究》(汉文版)特编选《〈西藏研究〉创刊至2010年历史类论文选编》《〈西藏研究〉创刊至2010年宗教类论文选编》作为献礼丛书出版,清晰地呈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西藏历史、宗教和当代社会的发展变迁,科学地见证了和平解放60年来西藏哲学社会科学和藏学研究事业的繁荣发展。
2013年,为更好地解读“中国梦”思想,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西藏研究》(汉文版)特于第4期推出“中国梦”专刊,内容涉及中国梦、治边稳藏、传统文化、地区开发、社会矛盾、生态保护、社会地位、产业升级、遗产保护、人才就业、新型工业化、高等教育、歌舞艺术、劳动力转移等话题。此次专刊的开设,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诸多方面对“中国梦”进行了清晰的描绘,构建了这一阶段“中国梦”的基本图景,也为“中国梦”增添了更加美丽的幸福光环,催生了迈向美好生活的强烈奋斗动机和强大动力。
2015年,为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暨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建院30周年,《西藏研究》(汉文版)编选《〈西藏研究〉(汉文版)创刊至2014年目录摘要汇编》作为献礼丛书出版,为潜心研究西藏的各个领域的研究人员、爱好藏学的国内外专家学者以及各级院校学生提供了一本很好的藏学知识手册。
2018年,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总结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西藏研究》(汉文版)特于第5期推出“热烈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专刊,刊载文章26篇,版面增至202页,涉及西藏治理、治藏方式、民族政策、民族工作、产业结构、宗教政策、生态旅游、教育援藏、西藏文学、西藏体育、高等教育、藏文信息化、藏语文传媒建设及藏学研究等诸多方面,带领读者感受改革开放40年来西藏各方面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展现了政治、经济建设焕发的勃勃生机。
2019年,为纪念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西藏研究》(汉文版)特于第2期推出“纪念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专刊,刊载相关文章21篇,共172个版面,涉及西藏民主改革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体育、交通、宗教、新闻传播、民族关系等各个领域。西藏民主改革的实行荡涤了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浑浊污水,为西藏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实现扫清了政治障碍,有力地激发了西藏各族人民以主人翁姿态迸发出的巨大热情,推动了西藏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
2020年,为庆祝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的召开,更好地学习“七次会”精神,《西藏研究》(汉文版)特于12月初增开1期“学习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增刊,刊载文章23篇,涉及治藏方略、稳藏、兴藏、生态、强边、党建、援藏等方面。“七次会”的召开使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和情感认同得到了极大提升,充分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西藏工作的高度重视及对西藏各族人民群众的特殊关怀、似海恩情。通过开辟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增刊,可以深刻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切感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
2021年,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西藏研究》(汉文版)特于第3期推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专刊,刊载文章20篇,涉及学习贯彻“七次会”精神、历史、民族政策、统一战线、新闻、生态、交通及会议综述等方面。西藏和平解放彻底改变了西藏历史发展的前途和各族人民的命运,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西藏各族人民团结奋进,共同把贫穷落后的旧西藏改造成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新西藏,与全国同步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的新征程。
40年来,《西藏研究》(汉文版)始终坚持立足西藏、关注西藏、研究西藏,把“坚持学术、服务西藏、争创一流”作为一贯的理念和不懈的追求,关注藏学研究前沿,关注学科专业发展,面向全国藏学、国际藏学,不断推动西藏哲学社会科学和藏学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为实现新时代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服务作出了不懈努力和应有贡献。
40年来,《西藏研究》(汉文版)不仅见证了我国西藏哲学社会科学乃至中国藏学研究事业的蓬勃发展,见证了西藏改革发展的历史进程,还清晰呈现了西藏社会历史和文化发展等方面的真实面貌,所有这一切都在《西藏研究》(汉文版)上留下了清晰的印记。《西藏研究》(汉文版)作为思想者交流信息的园地、政治家决策的明鉴,向前迈的每一步都凝结着作者的智慧与光芒、读者的厚爱与关注,也浸透着历届编辑的辛劳与汗水。展望未来,《西藏研究》(汉文版)要想走得更远、攀得更高,必须适应学术期刊尤其是藏学期刊发展态势,以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为价值取向,坚持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和藏学期刊的领导,以坚持质量立刊、特色兴刊、人才强刊和开放办刊为基本途径,继续在探索中追求卓越,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西藏哲学社会科学发挥应有的作用。
2004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给社科类学术期刊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2]。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不断在实践和理论上进行探索、用发展着的理论指导发展着的实践。在这个过程中,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3]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4]政治方向是期刊的灵魂,党对社会科学和藏学工作的领导是推进西藏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发展、繁荣的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在办刊过程中,《西藏研究》(汉文版)必须始终坚持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和藏学期刊的绝对领导,牢牢把握正确的办刊方向,坚决与党中央、区党委保持高度一致,严格执行重大选题备案制度,确保政治方向、出版导向和价值取向正确。同时结合西藏实际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并用以指导实际工作,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哲学社会科学和藏学研究的行动指南,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检验实践,更好地为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服务。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出:“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3]。2021年5月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回信,对办好哲学社会科学期刊提出殷切期望,信中指出:“……需要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共同努力,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高品质的学术期刊就是要坚守初心、引领创新,展示高水平研究成果,支持优秀学术人才成长,促进中外学术交流”[5]。当前西藏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历史时刻,《西藏研究》(汉文版)作为学术期刊必须服务于走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路子,突出西藏作为藏学故乡的优势地位,在征稿、选稿过程中,必须始终关注和研究西藏发展和稳定中具有全局性的重大问题、关键问题,涉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建设中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以及经济社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坚持藏学传承历史文明并服务于现实的时代使命,以丰富的历史典籍和科学有据的学术资料构建具有西藏特色的藏学期刊,促进西藏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和发展。
21世纪的媒体之争将是品牌之争[6],质量是学术期刊安身立命之根本。有了质量,才能有品牌、有核心竞争力。作为学术期刊,《西藏研究》(汉文版)必须多刊载一些研究、解决西藏及涉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前瞻性、挑战性、战略性、全局性和综合性的重要研究成果。立足于西藏及涉藏地区特色,依托藏族历史传统或藏学特色创办特色栏目、主打栏目、品牌栏目,选择学术热点、学术前沿以及重大社会问题,确定期刊特色和个性。
要实现精品期刊目标,提升期刊总体质量,打造高素质办刊队伍势在必行。在未来发展中,《西藏研究》(汉文版)必须加强编辑队伍建设,吸收学术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优秀编辑与管理人才,加强对编辑人员的思想政治水平、学科专业水准、时事热点辨析等方面的培训,打造结构合理、团结协作、凝聚力和创造力强的编审队伍,提高学术期刊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加强优秀作者队伍建设,重视与相关领域研究者建立长期学术合作关系,从根源上提升来稿质量,多出“优质稿”。只有拥有自己的特色、品牌,提升期刊核心竞争力,才能逐步扩大期刊影响力,增强对特定人群及特定专业读者的吸引力,才能在众多藏学期刊中脱颖而出。
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要想办好一本期刊,决不能故步自封,必须破除封闭意识和地域观念,及时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改进方法,始终秉持“请进来、走出去”模式和开放办刊原则。“请进来”交流经验,可以邀请学术界、期刊界、二次文摘期刊、新闻媒体、数据库、期刊评价中心、兄弟期刊和高校学报研究会等领域的专家、学者来藏授课,交流经验,为期刊发展“诊诊脉”,出谋划策;“走出去”学习取经,积极参加各期刊协会、行业学会、各高等院校组织的学术会议、藏学期刊协调会、培训班等,通过彼此深入交流和积极探讨,广交学术界、期刊界朋友,取长补短、相互借鉴,促进期刊的长足发展。要勇于加强行业间、期刊间联系,积极与区内外、国内外专家、学者交流学术研究好经验、好成果,相互交流、沟通、协作,以谦虚的态度、严谨的学风推进期刊的发展,提升办刊水平,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学术专题一般是从“问题意识”出发的。学术期刊编辑必须时刻保有“问题意识”“前沿意识”“策划意识”,紧紧围绕刊物特色,并根据学术热点问题、前沿问题来策划选题、组织稿件和遴选稿件[7]。“问题意识”一直是《西藏研究》(汉文版)秉承的办刊宗旨和原则,在未来的发展中,《西藏研究》(汉文版)将继续坚持学术性和批判性,倡导问题意识和科学精神,坚持以重大现实理论问题为主攻方向,以历史史实、实证分析与学术论证,描绘西藏地方与中央、藏民族与中华各民族之间的历史同源、文化同源、民族同脉、经济共荣的关系[8],为谱写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西藏篇章、全面建设好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贡献力量。
媒体融合是一种全新的媒介发展理念,是互联网飞速发展、数字技术不断更新背景下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有机结合,包括媒介组织的融合、资本的融合、内容的融合、传播渠道的融合、经营方式的融合、媒介形态的融合,等等[7]。为响应国家战略大局、适应行业发展趋势、谋求自身生存和发展,我国学术期刊正逐渐接受媒体融合的出版理念和方式。在媒体融合这样一个大背景下,《西藏研究》(汉文版)要想突破瓶颈,获得新的发展,必须在继续发展传统纸媒出版的同时,加快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出版产业与新兴文化业态、期刊出版与科学技术的深度融合[9],主动接受并利用新技术、新平台、新工具,在内容制作、内容呈现形式以及内容传播渠道等方面,优化期刊的投稿、审稿、编校、排版、印刷、传播、评价的流程和机制,促进学术交流,推动学术繁荣。
40年来,《西藏研究》(汉文版)历经沧桑,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上,《西藏研究》(汉文版)仍面临诸多挑战,尚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但在党和国家以及自治区的关心、重视下,《西藏研究》(汉文版)一定能迈上一个新台阶,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以新时代学术期刊从业者的“工匠精神”、责任意识和使命担当,为传播好中国西藏声音、讲述好中国西藏故事、塑造好中国西藏形象、展现好中国西藏学术贡献自己更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