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外语类专业外国文学课程设置

2021-03-03 05:27杨金才
外国语文研究 2021年6期
关键词:欣赏能力课程设置

【文学与教育研究专栏】编者按:新时代对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优化课程结构、改革课程内容和教学手段,已经成为高质量培养外语专业人才的必然。就英语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而言,文学类课程不仅是国家质量标准要求的基本内容,也是实现英语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素养、知识、能力等多维目标的重要路径。因而,在英语类专业人才培养视角下重新审视英语类专业的文学教育十分必要,这将有利于推进英语类专业文学教育的改革,即在英语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总体产出目标指导下重新规划和实施文学教育。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英语教学研究分会自2019年在“中国英语教学研讨会”上设立“文学教育与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专题,罗良功教授担任召集人。在兰州大学承办的2021年中国英语教学研讨会(2021年10月16-17日)上,“文学教育与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专题聚焦于新时代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视角下的文学教育,重点探讨了以下问题:(1)外语类专业外国文学知识、文学欣赏能力与课程设置;(2)外国文学课堂教学中的教书育人问题:主体性、选材与方法;(3)新文科背景下文学与教育学跨学科融通及文学教育学确立的学科意义;(4)新时代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视野下的文学课程改革。南京大学杨金才教授、深圳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宁一中教授、山东师范大学王卓教授、华中师范大学罗良功教授分别发言,四川大学石坚教授作了点评。为了促进外语教育改革思想观点交流、推动新时代外语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本刊与《山东外语教学》联合整理了专家们的发言,于近期推出。本刊特设“文学教育”专栏,推出杨金才、罗良功教授的文章和石坚教授的点评;《山东外语教学》将刊发宁一中、王卓教授的文章。——罗良功(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内容摘要:人才培养一直是外语类专业建设及教学改革的核心目标之一。本文从我国外语类专业外国文学课程设置的历史考察出发,结合《国标》精神和《指南》方案,立足文学知识和文学欣赏能力培养,探讨外语类专业外国文学的课程设置,并提出了实施建议。

关键词:外语类专业;外国文学知识;欣赏能力;课程设置

作者简介:杨金才,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南京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当代外国文学》主编,主要从事现当代西方文论、英美文学、比较文学和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等领域的教学与研究。

Title: Redesigning Foreign Literature Curriculum for Undergraduate Foreign Language Majors

Abstract: Talent cultivation is one of the core goals of the construction and reform of undergraduate foreign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majors in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This paper presents a historical survey of the foreign literature curriculum for foreign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majors, and makes an exploration into how to redesign,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pirit of The National Standards of Teaching Quality for Undergraduate Majors i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2018) and The National Standards for Undergraduate Foreign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 Majors i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2020), the foreign literature curriculum for undergraduate foreign language majors so as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mastery of literary knowledge and to enhance their competency in literary appreciation.

Key words: foreign language majors; knowledge about foreign literatures; competency in literary appreciation; curriculum

Author: Yang Jincai is professor of English of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210023, China). He serves as director of Foreign Literature Institute of Nanjing University and chief editor of Contemporary Foreign Literature. His academic research involves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critical theory, Brit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comparative literature, and society and culture of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 E-mail: jcyang@nju.edu.cn

當下,新时代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立德树人。外语专业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人才培养,人才培养一直是外语类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尽管我们会说这是重要目标之一,但这是关键之关键。无论是谈教材还是课程,都离不开人才培养这一宗旨。我们今天讲的课程思政其实同样服务于人才培养。鉴于此,我今天想借这个机会和大家分享一点自己的体会。我主要是从外语类专业外国文学课程设置的历史背景出发,结合《国标》(《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指南》(《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南》),立足文学知识和文学欣赏能力的培养来谈一谈外国文学课程的设置问题,请大家批评指正!

我主要分三个方面与大家分享。

第一,我们不妨简要看一下外语学界前辈们在文学课程设置各方面所做的铺垫工作。这里不再细说。一般而言,课程建设服务于人才培养,文学方向课程的设置自然需要我们认真对待。从现有外语类文学知识课程设置的现状、局限和《国标》要求来看,还有很多需要讨论的地方。前辈们已在我们外语专业领域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从专业知识内涵和外语类专业文学学科属性,到强调外语專业知识与复合型专业人才培养,再到兼顾相关学科知识,我们的学界前辈不管从什么角度探讨人才培养问题,都始终把文学教学纳入到外语专业的重要课程建设中。无论是1998年的《关于外语专业面向21世纪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还是2000年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都明确规定了外语专业必须开设文学课程,只是后者更加具体地强调了英美文学课程。除英语专业外,其他语种专业也制定了相应的教学大纲,从中我们发现文学教学越来越明细化。教学大纲已经把语言、文学、文化作为专业知识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如《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明确了英美文学的课程设置,将英国文学定位为必修课,同时要求开设美国文学、英美文学史、英语小说选读、英语散文选读、英语戏剧选读、英语诗歌选读和英语文体学等选修课。可见,文学教育已经渗入到包括英语专业在内的整个外语类专业人才培养当中,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学大纲发挥了重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不过,随着此后有关复合型人才培养概念的提出,新的问题出现了,那就是:如何提高学生对对象国语言的驾驭能力?这就引出了我今天要分享的第二个话题:文学课程教学究竟应该怎样服务于我们的人才培养。

在某种程度上,外语专业学生对象国语言能力的弱化,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忽视文学教育所致;而由于学生对象国语言能力所产生的一系列负面影响,文学教育逐渐被边缘化,尤其是在一些理工科院校。这些理工院校常常由于文学师资力量不足,无法满足专业外国文学知识课程的建设,所以导致在人文素质培养方面存在缺失。尽管国家颁布的大纲,包括我们的《国标》和《指南》,从来都没有轻视过文学教育,但在相当一部分学校的人才培养实践中,文学教学已经被边缘化了。尤其令人遗憾的是,即便是在一些综合性大学,仍然存在忽视外国文学知识能力培养的现象,这理应引起关注。文学批评与鉴赏内涵在一些课程中是严重缺失的,与语言对象国知识能力的培养要求之间拉开距离。如果听之任之,不去解决问题,我们谈语言能力的培养其实是一句空话。外语专业学生提升语言能力理所当然,若想让学生用非常地道的语言来表达思想,我们今天常说的讲好中国故事也离不开对象国知识能力的培养。讲好中国故事,依然需要学生具备坚实的语言能力之后才能述说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当前,一些学校外语专业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由于文学课程边缘化,课程设置不利于学生掌握外国文学知识和思想观念,在文学课程的教学中把文学课简单地上成了阅读课,这些都导致学生无法领悟丰富的外国语言及其蕴含的复杂文化意义,甚至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观念。因此,我们谈外语教学改革应首先直面问题,应该看到外语类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若干缺陷。只有摈弃鸵鸟心理才能洞悉问题,才能真正致力于解决严重影响外语教育的真问题。

2018年教育部通过的《国标》应该作为外语类专业课程设置的遵循。我们经常讲《国标》,但很多时候并没有真正把握其中的要旨。实际上,《国标》是顺应国家发展需要研制的,从培养目标到教学条件、教师的队伍、课程体系和培养规格,都提出了明确要求。2020年《教学指南》的出台是对《国标》精神的落实,实际上属于具体操作方案,依然起到一个引导性作用。今天我们所说的英语类专业实际上包括三个专业方向,即英语、翻译、商务英语。三个专业侧重点各不相同,因此在课程设置上肯定要体现不同的内涵。不过,既然同属于英语类专业,就应该认真落实文学类课程设置。

根据《国标》,人才培养包括素质、知识和能力培养三方面。从这三个方面来界定文学教育,就是要把对象国文学教学的内涵融入到通识教育和专业核心类的课程中,从多层次多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文学欣赏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思辨能力,以及一定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在这些能力培养过程中,文学教育始终扮演重要的角色,但也不能因为强调文学教育而忽视或贬低其他相关知识领域的课程,而应该让不同知识领域的课程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的能力提升。

2020年制定的《指南》作为《国标》的推进方案,进一步细化了行动方案,包括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以及加强专业课程的措施,其主要目的在于突出学生的能力培养。《国标》和《指南》还明确了学生文学欣赏能力的培养,而文学欣赏能力不是简单地表现为对作品的简要阅读,而是要有分析;不仅要了解文学作品的特点、风格、语言艺术、文化意义,而且还要用外语来表达对文学的理解。

那么,究竟如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不同的层面来推进。首先,我们要思考不同文化在精神本质上的相似性和互通性。例如,在文学教学方法设计与实践中,我们可以强调跨文化、比较视野、文明互鉴。其次,我们需要确立中国的认知立场和文学批评视野,也需要思考怎样形成独立的价值判断力,如何吸收借鉴外来文化。这其中包括一个非常明显的并且切合实际的思想过滤过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树立文化自信,才能够秉持辩证的态度来看待一切外来文化,既不是简单地把外来的东西看成是洪水猛兽,也不轻易把外来的东西都看作好东西,而是始终秉承文明互鉴立场,并真正达到外来文化为我所用的目的。这才是我们文学教育的核心。

事实上,《国标》和《指南》的贯彻还是任重而道远。目前,一些学校还是自行其是,过分强调校本特色,并以此为由消极对待《国标》和《指南》。就文学课程教学而言,对象国文学知识与文学鉴赏能力是融为一体的,两者兼顾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而且能够培养和扩大学生的国际视野。具备外国文学知识及其鉴赏能力,不仅能够有效地促进国际交流,推动文明交流互鉴,而且有助于我们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文明。因为文明互鉴涉及对外来文学和文化的理解与接受,也涉及中国文学与文化的对外传播,而后者也需要以外国文学和文化知识作为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及文明交流互鉴时已经明确了这一点。他的重要讲话精神对如何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国际传播能力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涉及多方面,它本身也是一个系统工程,绝不仅仅是培养方案中用几段文字描绘的。首先,我觉得应该将文学教学融入到专业核心课、方向课和实践环节,真正体现完备的课程体系。我们以前可能只考虑把课程开设,但是在如何运用文学教学来推动学生学习能力培养上,往往认识不够充分。正如学生的语言驾驭能力离不开实践的环节,文学课程的设置及其教学实践同样需要实践环节。我们应该通过微课、翻转课堂或者第二、第三课堂等方式或手段来推动文学教学,而不只是满足于一门课。在教学内容上,我们可以将外国文学与中国思想文化及当代中国发展理论与实践知识的传授结合起来。在教学调研中,我发现很多文学课程只讲外国的东西,但疏于与中国文化、文明有机结合,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就中外文明互鉴而言,在国内已有的慕课、精品课中,其中还有不少课程存在着可提升的空间。就当代中国发展及其语境的分析研究而言,很多外语类文学课并没有将其纳入教学范围。我们仅有的中国文化课程大都从远古时期讲起。但是,当代中国的伟大实践,特别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思想在现有的外语专业课程体系中并没有得以充分体现,在现有的英语专业教材体系中也非常缺失。如何将其变成一套能够向国外传播的话语表达,如何将它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但是文学类课程似乎提供了一种可能。

第三,如何合理设置外语类文学课程。首先,外语专业的课程体系必须服务于新时代中国外语教育事业和人才培养,必须真正地为外语专业学生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实践途径。其次,文学课程设置必须符合学科和学校定位。目前的外语专业定位非常明确,即外语专业是人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学科基础是外国语言学、外国文学、翻译学、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国别与区域研究。作为五大学科方向之一,外国文学需要对接外语学科二级学科专业方向及其课程体系。在本科阶段的英语专业,决不意味不需要文学。

另外,文学类课程设置必须体现外国语言文学学科所具有的跨学科性。外语学科的跨学科性是不言而喻的。外语专业的文學类课程与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下面的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也有关联,同样需要予以对接,并以此来呈现外语专业的特色。除此之外,英语专业的学生除了对象国文学以外,是不是还要了解一些世界范围的文学文化现象?是否可以深入到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发展的历史脉络中探寻有益的资源、经验,进而思考和完善英语专业国别文学的课程设置?这都是必须思考和回答的问题。

最后,我要特别强调一点:课程设置既不能因人而设,也不可以随意组合,而应体现学科专业内涵和文学教育的育人功效。因此,我们有必要以《国标》精神为基础,以《指南》方案为指导来进行外语专业文学课程建设,更好地发挥外国文学的育人功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知识能力和语言表达水平,真正实现文学教育所承载的综合人才培养目标。

责任编辑:罗良功

猜你喜欢
欣赏能力课程设置
探讨如何培养中学生音乐欣赏能力
增强高中美术欣赏课有效性的几种策略
多媒体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创业创新导向下的高校动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关于提高军校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几点思考
重视欣赏教学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探讨
高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物流岗位职业证书的有效对接
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美术欣赏能力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浅析培养学生多声部音乐感知能力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