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杭州人怎样过年

2021-03-02 01:10司马一民
文化交流 2021年1期
关键词:朱淑真花市正月十五

司马一民

南宋杭州人怎样过年?

家人团聚,吃当然是第一位的,《武林旧事》《梦粱录》等书中就记载了两百多种食物,从蔬菜水果到肉类,从腌制凉拌到烧烤,光馒头就有寿带龟、子母龟、欢喜、捻尖、剪花、小蒸作、骆驼蹄、大学馒头、羊肉馒头等九种。

会亲访友当然也少不了。

还有,北宋王安石《元日》中描写的景象: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在南宋都保留着,“岁除爆仗……内藏药线,一热连百余响不绝于耳”。

其实,过年不仅仅是一个时间点,更是一个过程。从进入腊月开始,直到过了正月十五才逐渐淡下去。

南宋时,清河坊到众安桥店肆林立,还有不少娱乐场所“勾栏瓦肆”,过年时这一带非常热闹,南宋杭州人在这里看戏、买花、赏灯——

看戏

现在我们很难想象南宋杭州过年时的歌舞杂耍之盛,还是来看看古籍中的记载——

《武林旧事》载:“都城自旧岁冬,则已有乘肩小女、鼓吹舞绾者数十队,以供贵邸豪家幕次之玩……自此以后,每夕皆然。三桥等处,客邸最盛,舞者往来最多。每夕楼灯初上,则箫鼓已纷然自献于下。酒边一笑,所费殊不多。……往往至四鼓乃还。自此日盛一日。……或戏于小楼,以人为大影戏,儿童喧呼,终夕不绝。此类不可遽数也。”

《梦梁录》载:“翠帘销幕,绛烛笼纱,遍呈舞队,密拥歌姬,脆管清亢,新声交奏,戏具粉婴,鬻歌售艺者,纷然而集。”

这些描写反映了当时歌舞杂耍之盛。姜夔有四首《灯词》诗纪事,摘录两首:

其一

南陌东城尽舞儿,画金刺绣满罗衣。

也知爱惜春游夜,舞落银蟾不肯归。

其二

灯已阑珊月气寒,舞儿往往夜深还。

只因不尽婆娑意,更向阶心弄影看。

虽然夜已深,但是这些从聚会上归来的舞者仍不尽兴,在街心灯影里尽情飘过,不会是“街舞”吧?

姜夔描绘的场景仿佛生动地浮在我们眼前。

南宋词人吴文英的《玉楼春·京市舞女》描写得更加细腻:

茸茸狸帽遮梅额,金蝉罗翦胡衫窄。

乘肩争看小腰身,倦态强随闲鼓笛。

问称家住城东陌,欲买千金应不惜。

归来困顿殢春眠,犹梦婆娑斜趁拍。

此词大意为,她们头戴细毛茸茸的狸皮帽子,遮掩了妆饰着梅花的额角。把梅花瓣的纹样画在额上就是梅花妆。狸帽没有全掩额角,因此美丽的梅花妆仍隐约可见。她们穿着非常合体的金色的薄如蝉翼的罗衫。有些幼小的舞女骑在大人肩上,那细细的小蛮腰看上去特别婀娜。虽然已经看得出她们很疲倦了,可她们还是不得不和着鼓笛的节拍勉强表演。那些幼小的舞女的舞技实在精湛,所以词人归来困倦了入睡,在梦中还仿佛见到他们婆娑起舞。

买花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元夜就是农历正月十五夜。正月十五是元宵节,也称上元节。这首《生查子·元夕》,写的就是发生在元宵节之夜的故事。对这首词很多人都不陌生,可它在宋词中却是一桩“千古公案”,至今未了,那就是《生查子·元夕》的作者是谁?

有兩种说法,一说作者欧阳修,另一说作者朱淑真,都没有过硬的考证材料。说《生查子·元夕》作者是欧阳修的比较多,大约他的名气比朱淑真大;我却愿意认定作者是朱淑真,也没有特别的理由,只因为她是杭州人,她写的是发生在杭州的故事。

朱淑真,号幽栖居士,钱塘人。南宋初年时在世,家境优裕,聪慧,能文善画,精晓音律,尤工诗词。相传她嫁给一个小吏,婚后生活很不如意,也可能离了婚,抑郁而终,著有诗集《断肠集》、词集《断肠词》。

朱淑真这首《生查子·元夕》写的是近千年前的杭州,一对男女约会于元夜的场境和心情。男女主人公也许曾邂逅灯市、早有密约、私订终身、未成眷属。词明白如话,不需解释。叙事是自述,还是听闻,或者臆想,已无法考证。我感兴趣的是:约会的时间是元夜,约会的地点在花市,场景是“灯如昼”。

南宋时花市在杭州城的哪里?据《梦梁录》等记载,花市在官巷,即现在的官巷口一带(解放路与中山中路交叉口)。南宋以来,御街周边坊巷的格局变化不大。当时的官巷花市,不但出售花卉,而且售卖“花作”:“所聚奇异飞鸾走凤,七宝珠翠,首饰花朵,冠梳及锦绣罗帛,销金衣裙,描画领抹,极其工巧”。

南宋词人姜夔曾有诗记述花市:

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

帘前花架无行路,不得金钱不肯回。

我们完全可以从中想象出当时摩肩接踵的闹市景象。

明《西湖游览志》载:“二月十五日为花朝,花朝月夕,世俗恒言。官巷口有花市,卖花者以马头竹篮盛之,歌叫于市,买者纠然。”可见南宋花市延续后世之盛况,这是后话。

赏灯

正月十五闹花灯,这一个“闹”字,突出了灯会的繁花似锦。其实,南宋杭州正月里的花灯在十五之前就陆陆续续张灯结彩了,只不过在正月十五那晚灯最多,人最多。

南宋词人辛弃疾在他的《青玉案·元夕》里这样描述: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词的大意为,满街的彩灯如同东风吹开了千树的繁花,又像满天繁星如雨般吹落人间。豪华的马车驶过一路飘香,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银灯像玉壶般旋转,长长的鱼龙灯整夜都在飞舞。

辛弃疾的场景描述很传神。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别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一生力主抗金。

再说赏灯。

《武林旧事》载:“都城自旧岁冬孟……而天街茶肆,渐已罗列灯球等求售,谓之‘灯市”。

刚入冬就开始准备过年,起步真早。

《西湖老人繁胜录》载:“清河坊至众安桥,沙戏灯、马骑灯、火铁灯、象生鱼灯、一把蓬灯、海鲜灯、人物满堂红灯,灯火盈市。”

《梦梁录》载:“元夕之时……家家灯火,处处管弦,如清河坊蒋检阅家,奇茶异汤,随索随应,点月色大泡灯,光辉满屋,过者莫不驻足而观。及新开门里牛羊司前,有内侍蒋苑使家,虽曰小小宅院,然装点亭台,悬挂玉栅,异巧华灯,珠帘低下,笙歌并作,游人玩赏,不忍舍去……又有深坊小巷,绣额珠帘,巧制新装,竞夸华丽。”

《武林旧事》载:“灯之品极多见后灯品,每以“苏灯”为最,圈片大者径三四尺,皆五色琉璃所成,山水人物,花竹翎毛,种种奇妙,俨然著色便面也。其后福州所进,则纯用白玉,晃耀夺目,如清冰玉壶,爽彻心目。……又于殿堂梁栋窗户间为涌壁,作诸色故事,龙凤噀水,蜿蜒如生,遂为诸灯之冠。”

《梦梁录》载:“元夕之时……家家灯火,处处管弦,如清河坊蒋检阅家,奇茶异汤,随索随应,点月色大泡灯,光辉满屋,过者莫不驻足而观。及新开门里牛羊司前,有内侍蒋苑使家,虽曰小小宅院,然装点亭台,悬挂玉栅,异巧华灯,珠帘低下,笙歌并作,游人玩赏,不忍舍去……又有深坊小巷,绣额珠帘,巧制新装,竞夸华丽。公子王孙,五陵年少,更以纱笼喝道,将带佳人美女,遍地游赏。人都道玉漏频催,金鸡屡唱,兴犹未已。甚至饮酒醺醺,倩人扶着,堕翠遗簪,难以枚举。”

一夜狂欢之后,什么金钗呀、耳坠呀地上随便捡。想象一下,南宋时“正月十五闹花灯”是怎么样一幅热闹景象?

朱淑真还有一首诗《元夜》:

火烛银花触目红,揭天吹鼓斗春风。

新欢入手愁忙里,旧事惊心忆梦中。

但愿暂成人缱绻,不妨常任月朦胧。

赏灯那待工夫醉,未必明年此会同。

这首诗不但记叙了“正月十五闹花灯”的场景,而且抒发了她“旧事惊心忆梦中”的感慨。这首诗与词《生查子·元夕》相互映衬,也从另一面说明诗与词是同一个作者。

(作者系杭州市政协智库专家)

猜你喜欢
朱淑真花市正月十五
正月十五夜
初夏
找不同
姹紫嫣红开遍,喜迎新年花市如火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作品比李清照还多的才女朱淑真
女词人的“绝”情书
朱淑真休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