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教学要注重工具性与人文性

2021-03-02 01:20刘秋珍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21年2期
关键词:民俗文化民俗素养

刘秋珍

《中国民俗文化》教学实践研究的重点,是针对学生的具体学习需要和学习情况采取有效的授课方式,落实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树立一个观念——生态课堂观。当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多样、有序的民俗学习环境时,学生能自主获取民俗文化知识,研究民俗文化现象,从而提高民俗文化鉴赏能力,不断改善和发展内在素养,最终达到课堂教学效益与人文修养共同提升。

《中国民俗文化》的生态课堂至少包括两个要素:一是自主,以学生自主学习中国民俗文化文本、探究民俗现象蕴含的传统文化为主;二是充满活力,强调把教师的“民俗现象预设”与学生的“文化探究”结合起来,把课堂“民俗学习感悟”与课外“文化阅读拓展”联系起来,注重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

《中国民俗文化》的生态课堂要求学生是课堂的主人。通过问题设计,学生分组讨论与交流,把获得的信息与成果进行展示与评价,对民俗文化产生的背景以及其他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思考与探究。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活动成为学习的载体,这就是《中国民俗文化》生態课堂的要义。

《中国民俗文化》的教学要秉承两个原则——有趣与有用。怎样才能做到有趣呢?

一、积极参与。理解中国民俗文化的关键就在于参与,让学生去看、去听、去问,去读、去说、去写。

二、创设情境。学习首先要进入情境,如讲《更衣记》,让学生欣赏服装从古至今的演变,把他们带入美的情境。

三、人格魅力。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心,精心备课,课堂上学养丰厚;要有厚重的品德修养,关爱学生,课堂外待人诚挚。教师要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让学生对民俗文化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怎样才能做到有用呢?这里的“有用”包括三个方面:对生活有用,对做人有用,对提高学生素养有用。

一、对生活有用。民俗文化的学习就是让学生把语文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做到学以致用。让学生在学习民俗文化时,处处留心:走路时,民俗文化是遍布各处的民风民情;睡觉时,民俗文化是宿舍高低吵闹的方言俚语……

二、对做人有用。学民俗也可学做人。清明节让我们缅怀先烈、敬畏生命,端午节让我们学习屈原的爱国情怀,重阳节让我们爱老敬老。民俗礼仪让我们进退有度、文质彬彬……

三、对提高学生素养有用。分析民俗现象、鉴赏民俗作品、观看民俗表演、参与民俗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

要想让《中国民俗文化》课真正“活”起来,必须让学生“动”起来。只有这样,教学才能“多快好省”,文化传承才有源头活水。

(责编 马孟贤)

猜你喜欢
民俗文化民俗素养
提高民俗文化意识,延续民俗文化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承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漫画民俗
漫画民俗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探析伏牛山文化圈特色民俗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浅议河北民俗文化档案资源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