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术”结合,让教师教育更走心

2021-03-02 01:20张瑛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21年2期
关键词:名师培训学校

张瑛

教师教育的实质在于引导教师自主学习、自我发展,其关键是给予教师思想的启迪和心灵的冲擊,以唤起教师成长的自觉和理念的更新。事实上,这也是教师教育的难点所在。实践证明,“道”“术”结合的教师教育能够给予教师深刻影响。“道”,指的是教育的哲学、规律、思想;“术”,指的是教育教学的技能、方法、知识。

笔者在对城区学校部分中青年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基础上,结合自身从事教师教育的实践认识到,坚持“道”“术”结合、情理并重,在反思中领悟,在滋养中提升,构建“选题精准,培训透彻,形式灵活,氛围暖心”的教师教育路径,能够促使教师自觉走上专业成长之路,享受职业成就感和幸福感。

把脉问诊,因需“传道”,贴近师心定选题

校本培训主题的选择,不仅要服务学校发展的需要,促进办学理念的落实和办学特色的培育,更要满足教师成长的需求,兼顾共性和个性需求。要注意倾听教师心声,了解教师所思所想,深入分析阻碍教师成长的“心魔”,明确成因后找准选题,设计针对性强的培训活动,打通教师成长的心灵通道。

调研发现,部分中年教师目标感缺失,自我评价偏低,对工作、生活热情不高。针对此情况,学校开展了“找回自我”心理健康系列培训活动,引导教师打开心门:邀请心理辅导专家到校对教师进行心理测评,分类开展团队辅导及专题讲座,帮助教师调适心理;开展中华传统文化讲座,从哲学层面寻根溯源,寻找人生智慧;开设“做学生生命中的贵人”“最美的遇见”等主题讲座,引导教师探讨教育人生的幸福密码。通过一系列的培训交流活动,教师的心理素质得以提升和重构,幸福指数明显提升。

一位中年女教师在参加一次培训后说,她那段时间由于家事情绪消沉,陷入抑郁,是学校的那次培训挽救了她,同事分享的一个小故事让她豁然开朗,心中的积郁也一扫而空。

像这样源于教师需求的培训,学校举办了很多,如“‘互联网+背景下的教与学”“今天,我们怎样和家长沟通”等专题,既满足了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又促进了学校办学水平的提升。

合力聚焦,深度求解,集思广益促“悟道”

教师教育需要多方的参与,专家、名师、管理干部及优秀教师等对同一问题的解读呈现不同角度,这些不同角度的解读能够构建思维、观念的立方体,使教师对问题的理解更加透彻深入,甚至会生发出“原来如此”的慨叹,产生顿悟和思考。这样的培训才能真正开阔视野,启迪智慧,冲击心灵,催生理念的更新。“请进一个人,打开一扇门。”在针对同一专题开展的系列培训中,中原名师、高校教授、教育教学专家、管理干部轮番登场,和教师就同一问题零距离深度交流,碰撞思想,催生智慧,潜移默化地提升教师的认知和境界。

例如,针对“在学科教学中如何落实立德树人”这一问题,学校先后邀请高校教授、中原名师、管理干部等不同领域的专家到校分享,给教师带来强大的思想冲击。在高校教授的解读中,教师了解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背景及重要意义,理解了立德树人这一概念的发展及内涵,认识上了高度,行动更有自觉性。在中原名师的心路历程分享及优秀教师现身说法中,教师被名师积极乐观的情绪所感染,也借鉴学习到了具体的实施策略。教育教学管理干部的分享,又让教师换位思考,对日常工作多了些理解和配合。

经过组合式的主题培训,教师对立德树人的认识和实践水平都上了一个台阶,立足学科育人的自觉性和实践性显著增强。在多主体培训中,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由于视野狭窄所造成的思维局限得以破除,工作效能显著提高,学校的人际关系更加和谐融洽。

实中求活,着眼长远,修身“明道”重滋养

日本教育家佐藤学曾说过:“21世纪的教师不但要成为‘教的专家,更要成为‘学的专家。”教师理应是一个终身学习者,教师教育同样不能急功近利,需要着眼长远,脚踏实地,有序实施。学校需要做的是根据教师成长需要,理出“长线科目”和当务之急,分类施策,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以“滋养”为主,开展静悄悄的变革,引导教师养成学习、研究的习惯,养出书香气、文雅气和大气。

如教师基本功培训的专题,每期集中1到2次,以自学为主,以活动助推;以教学为中心的技能研训属常态化研修主题,每周1次,学科组成员轮流执教课例,强调自我反思与同伴互助;有关师德修养的培训属教师养成教育范畴,灵活开展,重在情感体验和浸入式学习,如观看电影、举办主题演讲、征文、聆听报告会、现场观摩、情景教学等;教师综合素养提升是长远目标,通过开展系列读书活动、主题座谈会等,在阅读分享中润心、养心,在主题座谈中动心、育心。学校常年开展教师读经典活动,分为经典诵读和教育名著阅读,通过同读一本书、读书打卡、举办读书分享会、评选书香教师等措施,营造读书氛围。

丰富载体,巧搭平台,互促共进情暖心

上海特级教师万玮说:“教师的最高境界是教自己。”画家陈丹青说:“真正有效的教育是自我教育。”独行快,众行远。教师走向自我教育、自我成长既需要良好氛围的带动,也需要同伴之间的激励与推动。学习团队的组建可以丰富学习形态,发挥骨干教师带动作用。同时,小学习单元的设立,可以增加成员的参与度和学习深度,满足教师个性化成长需求。在实践中,可通过成立社团、课题组或项目组、教师成长共同体等,搭建多个平台,让团队推动成长,让教师不再孤单,更有效地解决教育教学中的个性化问题,同时在团队互动中增进教师情谊,增强团队合力和教师归属感。

例如,根据教师兴趣爱好,组建书法、读书、心理等多个社团,建立微信群,让志趣相投者进行线上线下互动交流;同校中青年教师结成对子,互促共学;城乡学校教师结为成长共同体,开展“同读一本书”“同备一节课”等主题活动。城市教师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丰富的教育技巧能启发农村教师,而农村教师对成长的渴望以及在艰苦条件下对教育的执着坚守,也深深感染着城市教师。

基于教师、为了教师、成就教师,这样“走心”的教师教育深受教师欢迎,必然成为学校发展的工作母机和提升办学水平的动力源泉。

(责编 马孟贤)

猜你喜欢
名师培训学校
名师直播课
名师成长的四个阶段
会议·培训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会议·培训
浅议"名师"
学校推介
教师培训还需“精准滴灌”
名师读意林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