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双师”到“三师”:新时代职业教育教师发展问题转向探析

2021-03-02 01:11石秀玲付铖李祥
职业教育研究 2021年2期
关键词:双师教师专业发展双师型

石秀玲 付铖 李祥

摘要:新时代职业教育产学研一体化的发展道路要求必须重视职业教育中的科学研究。职业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要顺应时代的要求,从“双师”转换到“以理论教学能力为基础,以实践教学能力为条件,以科学研究能力为手段”的“三师”。新时代“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职业院校可持续发展、教师专业化发展以及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实现“双师”到“三师”的顺利转换,应该提高认识,制定政策;活跃思想,激励到位;继续教育,在职培养。

关键词:双师型;三师型;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21)02-0074-06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迎来蓬勃发展的时期。2019年3月,李克强总理做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要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缓解我国高技能人才短缺的紧迫现状。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密不可分,新时代背景下职业教育的发展更需要一大批优秀的专业教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职业院校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的“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总数应超过一半;《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特别强调,要加强职业教育科学研究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2009修订)相关条款规定,国家鼓励并组织职业教育中的科学研究,鼓励职业院校的教师参加学术活动,参与学术团体,提升学术修养。国家领导人的讲话和政府的相关文件,体现了我国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同时对职业院校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即要具备专业的理论教学能力、熟练的实践教学能力以及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对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肖凤翔认为“双师型”教师是具备教育和职业“双”素质、理论与实践“双”能力的教师[1]。对于“三师型”教师,迟本理等从校企深度合作的角度出发,认为在工科职业院校中,“三师”指的是“讲师+技师+工程师”三位一体的教师队伍,以此提高学校对企业的服务程度,促进校企共同发展[2];王祥荣等认为“三师”指的是具备“双师+职业指导能力”的教师:即“三师”要有精湛的基础理论、熟练的实践教学能力和专业能力以及指导学生职业发展的能力[3-5]。“双师型”及传统“三师型”教师的专业发展强调教师的理论教学能力、实践教学能力及职业指导能力,但忽略了科学研究能力对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职业院校办学层次的重要作用,忽略了科学研究在促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新时代职业教育产学研一体化的发展道路要求必须重视职业教育中的科学研究,这是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诉求,也是职业教育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职业教育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是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条件。科研的过程就是不断创新的过程,科研带来的创新性结果,将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促进职业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在“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基础上重视教师的科研能力,实现“双师”到“三师”的转化,有助于职业教育产学研道路的顺利开展,也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能力提升。理论、实践、科研构成新时代“三师型”教师专业能力的核心要素,引导职业教育教师从“双师”转化到“三师”,从而不断构建产学研模式的合理性,不断提高产学研合作的有效性,不断提升职业教育的质量。

二、新时代职业教育“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三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新时代职业教育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同时与职业教育人才培養的目标与质量、职业院校的发展与规划、教师的培养与提升、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密切相关。 新时代职业教育“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以及职业院校、教师、学生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

为满足先进生产力的发展需求,职业教育培养的是知识经济时代的高素质技能人才。知识经济时代是以知识创新为标志的时代,其核心是人力资本,人的素质成为重要的国家竞争力。时代的发展以及社会分工的细化,对技能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技能人才不仅要具备一定的思想政治及专业理论、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加强新时代职业教育“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能有效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及创新能力,使学生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推动社会经济进步,促进国家发展。

(二)职业院校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教师队伍建设是办好职业教育的根本,也是职业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实现职业院校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提高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提升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职业教育的复杂性要求职业院校的教师必须是综合性的人才,教师除了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更要注重指导学生将专业知识与技能和生产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新时代职业教育“三师型”教师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从而不断提升职业院校的核心竞争力。“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职业院校蓬勃发展的动力所在,是提升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符合职业院校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三)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

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应着眼于实践能力的培养,侧重于技术应用的创新和发展,立足于以人为本、德技兼修[6]。“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倡议等国家战略的实施,要求技能人才的培养必须与现代化产业相对接,要加强高端性、复合型、创新性人才的培养,以适应现代化经济的不断发展。职业院校教师的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将直接影响学生创新型发展的潜力,也将影响学生如何适应日新月异的技术发展、社会变革。教育大计,以人为本,职业教育教师的专业化不只是“职业技能”的专业化,更是“职业素养”的专业化,这就要求“三师型”教师要将能力素养、精神素养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服务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四)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各行各业提供了技能人才资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撑。职业院校的学生是现代化建设不可或缺的人才力量,他们的技术水平、实践能力和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发展和祖国的繁荣昌盛,他们的全面发展需要高素质专业教师的正确指引。新时代“三师型”教师能够指导学生如何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如何获得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如何有效提升专业操作技能,如何不断进行知识和技能的创新应用,如何正确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从而全面启迪学生、教导学生,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三、新时代职业教育“三师型”教师的内涵解读

关于“双师型”教师,学术界有“双知识”“双经历”“双能力”“双素质”之说[7]。本文所探讨的“三师型”教师的基本内涵主要从教师的专业能力出发,提出具备理论教学能力、实践教学能力及科学研究能力“三能力”的新时代职业教育“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理论。

(一)“三师型”教师的基本内涵

1.理论教学能力

理论是关于知识的理解和论述,是对客观规律和事物的认知和总结。 新时代“三师型”教师的理论教学能力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三师型”教师要掌握比较系统、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特别是与技能人才培养、教学实践相关的知识,要熟悉学科教学的有关内容,了解企业、行业的需求变化,及时掌握与专业领域相关的最新成果和前沿科学技术知识;二是“三师型”教师要了解专业的职业资格标准及用人单位的岗位标准,把握专业和职业之间的关系,采用恰当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将专业理论知识系统地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容易接受和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能够为学生专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三师型”教师的理论教学能力是理论知识传授的重要基础。

2.实践教学能力

实践教学能力是“三师型”教师必备的能力,其包含的内容是多样的、复杂的[8]。一是技能操作能力。职业教育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求“三师型”教师必须要具备与其专业相对应的技能操作能力。二是实验操作能力。实验是学生技能学习的必备环节,学生通过做实验,掌握实验工具、设备、仪器仪表的使用,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三师型”教师要具备实验操作的能力,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三是维修、维护能力。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操作的重复性、复杂性程度大大降低,学生毕业后更多是要从事维修性和维护性、改进性和协调性的工作,“三师型”教师对设备仪器等的维修、维护不仅能提高教学设备的完好率,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实施,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种方式。四是工艺分析能力。即通过对产品加工顺序的设计有效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的能力。

3.科学研究能力

科学研究的内涵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三大类,目的是为了“生产知识”,即产生新的思想、理论、知识、技术等[9]。操作性、实践性的要求决定了职业教育的科学研究不是高深的思想理论基础研究,职业教育与本科高校科学研究的主体差异决定了职业教育不能盲目追求科研成果的高大上[10]。因此,职业教育的科研应定位于应用型、开发型技术研究。“三师型”教师要能够了解国内外专业发展的基本趋势,能够承担教学研究、项目开发、技术创新、产品研发等科研工作,能夠解决教学、生产的实际问题,指导教学实践,且要具备较高的学术水平,能够撰写质量较高、具有一定学术影响的论文。

(二)“三师型”教师基本内涵的内在逻辑

“三师型”教师专业能力包括理论、实践和科研三个要素。理论教学能力是基础,强调教师的教育能力,即系统的传授专业知识的能力;实践教学能力是条件,着重于教师的职业能力;科学研究能力是手段,注重教师的创新能力。三者相互促进和影响,共同服务于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

1.以理论教学能力为基础

职业院校培养的是应用型高技能人才,技能不是简单的模仿或者操作,而是指学习者运用已有知识,在一定理论知识指导下掌握并运用专门技术的一种能力。专业理论学习是学生技能形成的基础,通过理论学习,学生明白了“为什么”“是什么”,在实践操作中才能知道“做什么”“怎么做”。新时代“三师型”教师不仅要全面掌握专业教学大纲所要求的知识,还要能够了解本专业前沿发展的新知识和新技术,并在教学中不断丰富和补充。只有具备系统、全面的专业理论知识,教师才能够承担向学生传授专业理论的重要任务,指导学生实践和科研活动,才能保证职业教育的质量。

2.以实践教学能力为条件

“三师型”教师的实践能力来源于生产一线,教师要争取和把握进入企业学习的机会,深入开展企业调研,注重参与企业生产实践,努力提高自己的实践教学经验。通过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操作能力,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专业人才。“三师型”教师要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现状,了解专业或者行业的发展前景,了解职业教育应该培养怎样的学生;要将企业及行业的规范转化为在实践中指导学生、评价学生的标准,为学生适应企业岗位做好准备;要能够指导学生就业实践,引导学生了解并熟悉行业规律和准则,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培育学生的职业素养,使学生毕业可以顺利进入相应的职业领域。

3.以科学研究能力为手段

参与科学研究是提升职业教育“三师型”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途径。一方面,“三师型”教师要充分利用本校的教学资源,将科学研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不断进行知识和技术的创新,增强教学的活力;另一方面,职业教育的科学研究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通过与企业的技术开发、技术合作、技术创新,了解企业的技术需求,解决企业实际的技术问题,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体现科学研究的社会价值。与企业合作的科研经验、科研成果是重要的教学资源,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转化和应用。新时代“三师型”教师要认识到参与科研对提升自身能力、促进学校发展的重要性,要培养和锻炼科学研究的思维、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通过参与科学研究,不断提升专业能力。

4.三个要素相互促进和影响

理论教学能力、实践教学能力、科学研究能力三种专业能力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缺一不可。教师仅有理论教学能力,无法满足职业教育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的要求;仅有实践教学能力,培养的学生只能称之为“操作工”,不能称之为技能人才,且仅有动手能力,没有理论知识的支撑,也会严重阻碍他们的进一步发展;仅有科学研究能力,教师脱离了教学和生产实践,也就无法发挥科学研究对职业教育的促进作用。

“三师型”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需要理论教学能力、实践教学能力、科学研究能力三者共同作用。理论教学能力来源于教学实践和科研,也是指导实践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重要依据;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离不开理论的指导,同时,在实践过程中赋予理论时代性,使理论在时代前沿引领社会进步,实践也是应用型、技术性科研的必要步骤;参与科学研究可以提高教师对专业学科知识的整体把握,提高实践教学能力,提升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总之,只有三者形成合力,才能促进职业教育教师专业水平的不断提高,促进职业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三)“三师型”教师的基本特征

“三师型”教师是在“双师型”教师的基础上,结合新时代职业教育产学研发展的要求提出来的,它体现了职业教育教师一专多能的社会需求。因此,“三师型”教师不仅要具备一般教师的基本特征,即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为人师表等,而且必须体现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三师型”教师具有教育和职业的双重特征。具体表现在“三师型”教师的任职资格、素质修养、专业能力等在教师教育领域和专业领域方面的统一[11]。首先,“三师型”教师要具备《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的教师任职资格和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了解职业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熟悉职业教育教学及管理的有关特点;其次,“三师型”教师要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工作觉悟,关心、愛护学生,热爱教育事业,遵守职业道德,并通过言传身教教导学生、影响学生;最后,“三师型”教师要具备本专业系统、完善的理论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及丰富的职业实践经验,注重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训,熟练承担相应的教学任务,能够开展企业调研、市场分析和职业岗位分析,并能够根据分析结果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第二,“三师型”教师具有现实性。教育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和社会条件下进行的,“三师型”教师是现实性和导向性结合的产物。也就是说,“三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既应该有系统设计的长远规划,也离不开现实中社会及政策的关注与支持。当前,我国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师资队伍建设是影响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加快“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可以有效缩短教师能力发展与职业教育产学研要求之间的距离,提升职业教育水平。

第三,“三师型”教师强调创新性。创新是一种思维,也是一种手段,是推动社会进步和职业教育发展的不竭动力。职业院校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的过程与传统的工匠带徒的模式有很大的不同,培养方式也有很大的差异。应用型、创新型的人才培养是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不具备创新能力的教师无法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的技术人才。“三师型”教师的建设强调创新能力的重要性,这与时代对“三师型”教师的能力要求有很大关系。

第四,“三师型”教师的培养具有动态性。“三师型”教师的培养是一个终身教育的过程。“三师型”教师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及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三师型”教师要及时进行专业理论的更新、参与相应的生产实践活动、参与技术的革新及应用创新,使自己不被时代所淘汰。“三师型”教师要具备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积极参与能力提升学习和职业相关培训。

四、职业教育教师从“双师”到“三师”转变的基本路径

产学研一体化的道路是职业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要实现职业教育教师“双师”到“三师”的转化,必须认识到科学研究对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意义,认识到“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通过激励、考核等制度的建立,创设“三师型”教师的培养氛围,鼓励教师参与到企业的科研创新之中,以科研促教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三师型”教师的培养是一个动态的、长期的实践过程,除了教师自身的努力,更需要职业院校为教师提供继续学习的平台和机会,为实现“双师”到“三师”的转变创造条件。

(一)制定“三师型”教师专业发展的政策

办好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必须加强对“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认识。“双师”和“三师”最大的区别,就是对教师科研能力的要求。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要与时俱进,政府要高度重视新时代职业教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强调教师科研能力的重要性。制定“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对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加以引导和规范,对教师的任职资格、工作任务、科研水平等进行合理、有效的界定。并通过多种媒体、会议宣传“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必要性,对优秀的“三师型”教师代表进行大力宣传。只有不断加强“三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制定“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政策,提高对“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认识,在职业教育领域形成一种推动“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舆论氛围,才能保障“双师”到“三师”的顺利转变。

(二)完善“三师型”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

激励是一种内在力量,是指激发人的行为的心理过程,有效的激励可以提高个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有超越自我和他人的欲望,发挥潜在的、巨大的驱动力,努力完成任务,实现目标。要保证“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质量,必须依靠制度及措施的保障,建立健全“三师型”教师队伍长期发展的合理规划,不断完善“三师型”教师的激励制度。引导职业教育的教师向“三师型”的方向发展:一是要为“三师型”教师创造开拓创新和冒险精神的宽松环境,倡导思想活跃、自由探索的发展氛围;二是要建立“三师型”教师合理的考核评价制度和管理机制,把对“三师型”教师的能力考核与职称评定、评优评奖、绩效奖励等有机结合,鼓励更多的教师参与企业的技术攻关、应用创新,对参与科研并取得重大技术突破的教师或者与企业合作并为企业解决实际重要问题的教师给予优厚的奖励;三是要强化学校内部的竞争机制,激励教师不断研究新技术、新问题,以适应时代要求的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通过激励制度的保障,激发、引导、保持和规范“三师型”教师的行为,促进“双师”到“三师”顺利转换。

(三)重视“三师型”教师的培养

教师是一种需要长期学习、不断进步的职业。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职业教育的教师必须要有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丰富专业知识、提升专业实践技能、提高学术修养,才能培养出适合时代进步、企业需求的学生。“三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单靠人才引进是不现实的,必须重视“三师型”教师的在职培养,提升整体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学校应出台相应的制度保障,鼓励教师继续深造、提升学历,鼓励教师到高等学府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参与系统的科學研究,与世界前沿技术及理念接轨。学校还要建立长期有效的培训制度,从终身教育理念的角度来看,职业教育的师资培训比学历教育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和地位[12]。要尽快完善“三师型”教师的培训体系,从宏观调控入手,采取措施促使社会和企业积极为“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创设培训条件,提供培训场地。职业院校对“三师型”教师的培养应从校内、校外两方面入手:从企业聘请专家到学校给教师进行专业培训,通过对学校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最大程度地发挥校内教学资源的价值;安排教师定期到企业进行生产实践,学习先进技术的同时,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参与企业的课题研究,实现“双师”到“三师”的顺利转变。

教师队伍的专业能力是提升职业教育办学水平的关键因素。在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今天,职业教育承担的历史使命及社会责任也将越来越重大,新时代“三师型”教师在职业教育体系中发挥的作用也将日益凸显。职业院校的教师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不断提升专业能力,为职业院校的可持续发展服务,为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为职业教育事业的美好未来服务。

参考文献:

[1]肖凤翔,张弛.“双师型”教师的内涵解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5):69-74.

[2]迟本理,杨明祥,齐守泉.工科职业学校“三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4):84-87.

[3]王祥荣.“三师型”职校教师的素质结构及其培养模式[J].继续教育研究,2015(8):56-57.

[4]王贵军,冯克江.高职高专“三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探讨[J].职教论坛,2012(22):73-75.

[5]刘扬军.职业院校“三师型”教师队伍的现状及建设的必要性研究[J].职教论坛,2011(7):56-59.

[6]李德贵.基于双师素质的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构成与培养[J].成人教育,2014(8):22-24.

[7]江军.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的专业特质及其培养培训[J].职业技术教育,2015(16):50-54.

[8]卢双盈.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解析及其师资队伍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2002(10):40-43.

[9]王海英.科研之于高职院校的价值、问题与对策[J].大学教育科学,2013(4):35-39.

[10]王晓红,严颖.关于高职院校科研定位的几点思考[J].职教论坛,2016(23):45-47.

[11]赵文平.“双师型”教师的人才特征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4(19):64-67.

[12]郭翠兰.高职院校“三师型”教师培养路径探析[J].教育探索,2011(9):84-85.

(责任编辑:张宇平)

猜你喜欢
双师教师专业发展双师型
2018年全区新增“双师型”教师1107名
地方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职业发展初探
试论地方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政策保障
浅谈地方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问题及有效途径
技术支持的农村教师专业发展
专家评价对大学英语教师课堂教学影响的叙事探究
利用云录播搭建教师专业发展研修平台
微视频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研究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