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思兰
摘 要:为了提高预算管理水平,使财政资金发挥更大的效用,建立科学合理的资金支出绩效评价体系,运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对项目资金支出进行绩效评价,能有效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强化支出责任,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改善“重支出轻效益”情况。
关键词:高职;建设项目;绩效评价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09.050
高职院校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高职院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办学模式的变革以及教学模式的多元化,对高职院校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院校内部审计作为高职院校管理的组成部分,是加强监督和管理、健全内部控制机制的重要环节。高职院校内部审计的重点工作包括预算执行及财务收支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内部控制审计、绩效审计、工程管理审计等。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的通知(教职成〔2015〕9号)精神,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提升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水平,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高职院校于2016-2019年期间完成了一批骨干专业建设项目。部分高职院校内部审计部门还未开展对骨干专业建设项目资金的绩效评价工作,本文初步探索高职院校内部审计部门对骨干专业建设项目资金开展绩效评价的过程,及时发现资金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督促问题的整改工作,可以有效加强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具有一定的意义。
高职院校骨干专业建设项目资金绩效评价一般分为准备、实施和总结三个阶段。
1 绩效评价准备阶段
绩效评价准备阶段主要包括确定绩效评价对象、下达评价通知、成立绩效评价工作组、制订评价方案等。高职院校根据绩效评价工作计划,确定骨干专业建设项目为绩效评价的对象,由内部审计部门下发评价通知至骨干专业建设项目组,将绩效评价目的、依据、人员构成和评价要求等告知项目组。成立绩效评价工作组,重庆高职院校内部审计人员一般较少,部分高职院校仅有1-3人,可聘请第三方机构(会计师事务所)人员,共同组成评价工作组,明确绩效评价实施工作目标、任务、時间安排和工作要求等具体事项。绩效评价工作组根据骨干专业建设项目的特点,具体细化评价方案,包括评价技术路线、评价依据、评价人员、评价标准、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以及评价进度等。
绩效评价指标及权重是绩效评价的准备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骨干专业建设项目资金绩效评价指标主要包括项目决策、项目的实施、项目的产出及效益四个方面,其中项目决策和实施占50%,项目产出及效益占50%。通过研究骨干专业建设项目建设方案,指标体系初步拟定如下:
第一,项目决策权重为20%。项目决策主要从项目立项的规范性(6%)、项目绩效目标的合理性(7%)、项目绩效指标的明确性(7%)等方面对项目进行评价。项目立项的规范性具体评价指标包括骨干专业建设项目是否按照规定程序申请设立;在立项前是否经过可行性研究、专家论证、集体决策。项目绩效目标的合理性具体评价指标包括骨干专业建设项目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法规、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党委政府决策;是否与项目实施单位职责相关、是否为事业发展所必须;项目绩效目标是否可行,预期产出效益与效果是否符合正常业务水平。项目绩效指标的明确性具体评价指标包括骨干专业建设项目是否将项目绩效目标细化分解为具体绩效指标;是否通过清晰可衡量的指标值予以体现;是否与项目年度任务数或计划数相对应;是否与预算确定的项目投资额或资金量相匹配。
第二,项目实施权重30%。项目实施主要从组织管理(10%),资金管理(13%)、项目控制(12%)等方面对项目进行评价。项目组织管理具体评价指标包括骨干专业建设项目组织机构是否健全、项目团队成员构成是否合理;项目是否建立并严格执行招投标制度;项目是否建立并严格执行合同管理制度等。项目资金管理具体评价指标包括骨干专业建设项目资金分配依据、资金分配结果;财政资金及学校配套资金是否到位,资金到位是否及时;资金预算编制是否合理、资金预算执行进度与项目建设进度是否匹配等。
第三,项目产出权重25%。项目产出主要依据项目建设方案,从实际完成情况(20%)、成本节余率(5%)等方面对项目进行评价。高职院校骨干专业建设项目实际完成情况主要从专业标准建设、校企合作建设、资源库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等方面进行评价。
第四,项目效益权重25%。项目效益主要从经济效益(5%)、社会效益(5%)、可持续影响(5%)、社会公众及服务对象的满意度(10%)等方面对项目进行评价。包括项目实施对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直接或间接影响情况、项目实施对社会发展所带来的直接或间接影响的情况、项目后续运行及成效发挥的可持续性影响等。高职院校骨干专业建设项目的社会公众及服务对象对项目实施效果的满意程度主要从毕业生工作满意度、企业对实习生的评价、教学督导对教学过程组织实施的评价、学生对教师团队教学能力的满意度反馈、毕业生就业率、专业技能竞赛成绩评价等几个方面对项目进行评价。
2 绩效评价项目实施阶段
项目实施阶段主要按照绩效评价指标一一进行比对分析。通过分析立项的骨干专业建设项目是否为各高职院校的主体发展专业,评价项目立项的合理性及合规性。分析项目财务支出数据,评价项目预算编制是否科学合理,项目资金支出与项目建设进度是否相适应,是否存在前期中期基本无支出,项目资金集中在后期使用的情况。分别设计问卷调查表,了解毕业生、企业、教学督导组、学生及教师团队对骨干建设项目的专业课程、实训室建设等项目的满意度。分析项目建设期间的毕业生就业数据,比较项目建设期间就业质量和数量是否有所提升。分析项目建设期间的专业技能竞赛成绩,与历史数据比较,比较项目建设期间是否有进步。从该骨干专业建设期间招生人数是否增加,该专业综合排名是否上升等方面评价骨干专业建设的效果。
3 绩效评价总结阶段
主要包括撰写绩效评价报告,对项目绩效评价初稿进行沟通及修改,出具正式绩效评价报告。高职院校骨干专业建设项目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全面利用信息化技术,翻转课堂等现代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本文通过研究发现,高职院校在骨干专业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1)部分项目资金预算编制与执行脱节,资金支出时间集中在项目后期。(2)部分项目建设无经费支出业务台账,个别项目建立了业务台账,但未及时与财务定期核对,存在项目建设业务与财务数据不一致,项目核算不准确,在项目后期进行调整的现象。(3)项目建设涉及的部门之间未能有效沟通。例如骨干专业建设方案中实训室建设部分,项目验收过程有待完善,项目组及项目验收部门仅依照实训室建设方案里的预算金额填写,项目实际支出金额未与采购部门核实,填写不准确。(4)个别骨干专业建设项目在绩效的明确性方面有待加强,绩效目标设置比较宽泛,在清晰可衡量方面有待改进。部分骨干专业建设项目利用实训室,开展技术培训、咨询工作,积极为地方经济、地方教育服务,实验实训条件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实验实训条件的硬件、软件建设还有不足,存在个别项目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室的使用率偏低,实训设备未能得到有效利用等情况。在校企合作方面,个别项目注重校企合作的单位的数量是否达到项目建设目标,在校企合作管理的深度方面还有待改进,存在个别校企合作单位未按合同条款按时支付给学校相关费用的情况。资源库建设的课程的资源在重庆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平台上注册,实施教学,其中部分课程使用的学生数量较少,资源未能得到有效利用。个别骨干专业特色还不彰显,在行业的影响和知名度还不够高,专业建设仍有待加强,现行课程体系還不够明晰,在课程体系研究,建设专业教学队伍水平与行业发展的要求仍存在一定的差距,知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还不尽理想,专业教师实践动手能力需进一步提高,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对师资能力的培养初见成效,但参与的老师不多,急需补充中青年专业教师充实教师队伍。
本文通过对骨干专业建设等项目资金支出进行绩效评价,发现了项目资金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不足,提出了以下对策:(1)财务部门结合实际情况制定项目资金具体管理办法。(2)财务及项目主管部门对项目组人员加强有关的宣传培训,为项目组人员编制预算提供相关的帮助与支持。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对项目建设期间的资金支出情况实时监督,与项目组人员及时沟通资金使用情况及预算执行情况,合理调整、纠正预算执行偏差。(3)加强项目建设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准确核算项目资金支出。(4)开发项目建设管理系统,对项目进行统一管理,对项目决策,项目的实施,项目的产出及效益进行全过程管理。(5)审计部门对项目资金进行专项审计,及时发现资金使用问题,对资金的使用及绩效进行监督。
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骨干专业建设等项目资金进行绩效评价,初步建立了项目资金绩效评价体系,发现了项目资金使用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高职院校能在以后的项目资金管理中不仅重视项目立项和资金的使用,同时对项目绩效及后续的评价更加关注和重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由于知识水平及专业水平,笔者分析了高职骨干项目资金评价过程,在高职院校骨干专业建设项目实施对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直接或间接影响情况,项目实施对社会发展所带来的直接或间接影响情况,项目后续运行及成效发挥的可持续影响的评价方面暂未有合适的具体评价指标,仍需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熊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实践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J].财政监督,2018,(06).
[2]陈金莉.浅谈如何构建项目支出绩效评价体系[J].会计师,20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