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民融合视域下军工企业与民营企业间项目管理的经验互鉴

2021-03-02 10:34李勇
现代商贸工业 2021年9期
关键词:军工企业军民融合民营企业

李勇

摘 要: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军工企业在产品研发、技术积累、项目管理、企业运作、市场推广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具备了雄厚的实力。而民营企业则是推动我国在当下和未来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增加我国的经济活力,扩大我国的产品竞争力和影响力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军民融合也成为军工企业当下的发展形式和未来必定要走的发展路线,军工和民营的结合和相互借鉴也成为不可逆转的大势所趋。在军民融合的视域之下,探索军工企业与民营企业间在项目管理上经验互鉴,变得意义非凡。

关键词:军民融合;军工企业;民营企业;项目管理;经验互鉴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09.024

我国的军工企业诞生在炮火连天的战争年代,伴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以及新中国七十余年的发展,军工企业已经由小变大、由弱变强,不仅成为我国建设国防力量的坚实磐石,也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力量。另一方面,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在迎接全球化的过程中,国际贸易额已经跃居世界第一,加上我国自身消费市场规模的扩大和升级,使得我国民营企业的规模和实力与日俱增,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中流砥柱。据统计,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截至2017年底,我国的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已经超过了60%。无论是军工国企还是民营私企,追求最大化的投入产出比和最优化的运营效率是它们共同的特点。

聚焦到企业项目管理,从上世纪80年代引入项目管理概念后,我国的军工企业一方面吸收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另一方面根据国情和自身实际情况,在此方面不断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我国的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经历从混乱到不断科学规范的过程,有效的项目管理在其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无论是军工企业,还是民营企业,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都面临着需要进一步改变应对的挑战和压力,军民融合的时代背景和要求,为二者在项目管理方面的经验互鉴提供了绝佳的土壤。

1 军民融合的背景与发展历程

我国在军工企业发展初期,由于保家卫国和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集中了全国的资源和人才支援建设军工行业。但随着“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题,我国的建设重心也逐渐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军工企业的功能也就从单纯的满足国家的国防需求,转向更加立体和多元的适应、满足国家经济建设上来。因此,可以说军工企业转向军民融合是时代和现实的实际需要。这里所谓的“军民融合”是军工企业经历“军转民”“军民一体化”后的全新阶段,“是‘军民结合向更高层次、更广范围和更深程度的发展,是实现‘寓军于民过程中的重要历史阶段标志”。

我国的军民融合发展历程其实早在新中国成立 初期就有了萌芽,只是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出现了不同的表现形式,相应的军工企业也承担着不同的国家任务。在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就提出了“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军品优先、以民养军”的十六字方针;20世纪90年代,江澤民提出“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提高军民兼容程度”以及“两头兼顾、协调发展”等思想;而我国真正进入军民融合阶段,是在2007年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军队人才培养体系和军队保障体系,坚持勤俭建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的战略思想;到了2015年,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明确提出把:“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从此,我国军民融合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

2 军工企业和民营企业在项目管理方面各自的经验优势

从体制角度看,军工企业和民营企业在属性方面有着很大的差异,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但从现代企业身份的角度考虑,军工企业和民营企业其实并无本质的不同,它们都有遵循着现代企业的体制机制,拥有企业发展的特点和行进轨迹。尤其是在项目管理方面,军工企业和民营企业在各自领域都有着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在军民融合的视域之下,想要实现军工企业和民营企业的经验互鉴,首要就是要总结归纳二者各自的经验优势。从专业角度讲,项目管理可以分为多种模式,细分具体行业和具体工程,项目管理也有具体的特点和方法。在此,我们不拘泥于具体的项目和工程,而是从宏观角度把握军工和民营企业的在项目管理方面的特点和优势。

2.1 军工企业的经验优势

军工企业的强弱直接决定着我国国防实力的强弱,与国家安全息息相关,因此,我国的军工企业一直以来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特殊的地位,是我国经费投入最多、技术含量最高、人才最密集、保密性最强的行业。随着国际交流的增多和企业视野的拓展,我国的军工企业在自身发展的基础之上,积极学习借鉴西方科学先进的项目管理机制,逐步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和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建立了科学的项目组织结构。我国的军工企业有着明确的组织分工,项目经理和各岗位人员各司其职,这也使得目前军工企业还是以职能式的组织结构为主要形式。如此,在项目进行中调配资源便更加直接和高效率,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便于项目的整体宏观把控。

二是建立了严格的风险管控机制。由于军事企业的特殊性,在项目管理方面,风险管控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在技术风险、费用风险、计划风险、进度风险等各个环节,我国的军工企业都相对有着明确、严格的管控机制,确保了我国的军工企业的安全。

三是有着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相比于民用产品,军用产品在产品质量可靠性方面有着极为严格的要求,因此,我国的军工企业在项目管理方面常常将质量管理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在具体的项目实施过程中国,对其中的每一程序,从项目立项开始就制定了严格、科学和系统的管理办法,确保产品质量和科研质量。

2.2 民营企业的经验优势

提到民营企业给人最直观的印象就是“活力”,的确,民营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最具活力的存在,相比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具有强烈的市场导向性,会根据市场的实时情况灵活多变地调整自身的发展规划。聚焦企业项目管理,民营企业在项目的规划、立项、管理、验收、推广等各个方面都有着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项目管理机制建设方面能够更好地学习国际先进经验。由于民营经济具有更多的自主性,也不存在重大的关乎国民命脉的使命,因此,在于国际接轨方面具有更多的现实条件。现代企业的项目管理机制基本来自于西方发达国家,包括到目前为止,在很多方面我们依然与发达国家在项目管理机制方面存在着差距,而民营企业则能够实现更为方面的交流与借鉴。

二是项目管理严格以市场导向为原则依据。从某种意义上讲,我国民营企业的腾飞是源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民营企业也更加受到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影响。因此,民营企业在施行任何项目管理时都会将市场导向作为自身的原则依据,以能够迎合市场的需求,获得市场的认可,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赚取更多的市场利润。

三是具有严格的成本管理制度。几乎所有民营经济的最终的目的是要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因此一个项目的开发与运作,最直接考虑的因素就是项目的成本与收益的比重,在项目的预算和成本管理方面有着很强的意识和科学控制。

3 军工企业与民营企业间经验互鉴的意义与路径

上文中,我们梳理总结了军工企业和民营企业各自在项目管理方面多年积累的优势和具有特点,可以说是各有千秋,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它们优势之外的不足,需要时刻怀有忧患之心,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短板。另外,“军民融合”并不是一句单纯的口号,上升为国家战略意味着军民融合面临的时代格局,并随之承担的国家责任要逐渐发生调整与转变,最终想要达到的目标是军民双方在层次、范围、形式、程度等方面达到全新高度的融合发展,实现二者更加全面的整合和协调统筹。

3.1 军工企业与民营企业间经验互鉴的意义

在军民融合的视域之下,军工企业和民营企业在项目管理方面的经验互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一是军转民的转型升级可以使得我国的军工技术更好地参与到国家经济建设中来,发挥军工技术在前沿性、创新性方面的优势,使这些技术下放到民用领域,能够产生产业化、规模化的现实效应。

二是国防军工企业本身而言,就此进入全面改革时期,全面突破历史形成的行业特点和发展束缚,打破固有的传统藩篱进入全面改革阶段,实现自身更加切实和高效的发展。

三是军民融合会推动技术创新的大爆发,军工企业和民营企业在技术研发领域各有优势,二者的有效融合无论是推动军事科技发展,还是推动民用技术进步,都会进入全新且更高层次的阶段,出现技术创新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3.2 军工企业与民营企业间经验互鉴的具体路径

就如上述所阐释的意义那样,军工企业和民营企业在项目管理方面的经验互鉴,对于二者都有着重要的意义,那二者间经验互鉴的具体路径也应该从它们各自的视角出发分别探讨。

对于军工企业而言,虽然承担着“军民融合”主要责任,更多的工作是实现军工技术和产品向民用市场的转化,但就项目管理方面而言,军工企业在很多地方需要向民营企业学习,具体表现在:(1)破除体制的壁垒,减少官僚风气,提高项目运营的效率;(2)加强市场导向,根据市场的真实需求,来制定项目管理的各个阶段的具体工作;(3)加强国际交流,在保证军事机密和国防安全的基础上,多与国际上的跨国公司交流互通,学习它们先进的项目管理经验;(4)增强与国内民营企业之间的交流学习,吸取在项目管理方面的“本土智慧”,能够更好地适应我国的国情和市场情况;(5)注重人才的吸纳与培养,项目管理的优与劣很大程度上在于人才质量的高低,军工企业需要积极改革人才政策,吸纳到更多更优秀的人才,同时注重自身内部人才的培养。

对于民营企业而言,由于自身与军工企业在我国社会地位方面的差异,往往不会拥有像军工企业那么大的体量和技术含量,但在项目管理方面依然有许多可以借鉴的地方,主要体现在:(1)要提高管理层对项目管理的重视程度,让他们认可项目管理的工作在项目运营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及时解决项目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2)建立更加完善的项目管理机制,由于很多民营企业规模较小,实施的项目体量也有限,就容易忽视项目管理机制的建立,但无论企业和项目体量的大小,项目管理机制都是提高效率必不可少的因素;(3)培养更加专业化的人才队伍,这里的人才队伍既包括项目管理人才队伍,也包括企业其他的骨干力量;(4)加强企业文化的建立,良好的项目管理能够逐渐培养出良好的企业文化,同样,优秀的企业文化也能会反哺企业的项目管理,民营企业应该可以向军工企业学习建立起强有力的企业文化品牌。

4 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已经进入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时代意味着新使命、新要求,无论是军工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当下,二者都面临巨大的挑战和发展压力:军工企业面临企业制度改革、军改带来的生态环境变化以及企业走向民营市场等一系列的挑战;民營企业则面临融资困难、市场竞争激烈、国际形势恶化等众多问题。因此,军工企业和民营企业需要共同携手,共克时艰。在军民融合的时代背景下,二者在项目管理方面怎样充分相互经验互鉴,增强企业自身实力,提高项目管理能力是时代命题,也是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发改委:民营经济占GDP比重超60%,撑起我国经济“半壁江山”[EB/OL].http://m.people.cn/n4/2018/0906/c120-11567541.html,2018-09-06.

[2]姚广宁.国有军工企业军民融合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08.

[3]军民融合战略,习近平与“十三五”十四大战略[EB/OL].https://news.qq.com/a/20151121/023908.htm, 2015-11-21.

猜你喜欢
军工企业军民融合民营企业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军工企业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研究
浅析军工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寻租、抽租与民营企业研发投入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
民营企业关工委“五抓”出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