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馨
(抚顺第四医院放疗一科,辽宁 抚顺 113123)
鼻咽癌是临床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发病后常出现涕中带血、鼻塞、听力降低、耳闷堵感、头疼和复视等情况,严重威胁患者身体健康状况,临床发病与遗传因素、病毒感染等密切相关,目前尚无特效治愈方式,临床首选治疗方式为放射治疗[1]。但放射治疗会引起皮肤反应、白细胞减少、骨髓抑制等并发症,不利于患者恢复,甚至影响患者治疗耐受性,延长治疗时间,增加患者身心负担,因此,临床治疗重视探寻有效方式,以提高患者耐受性[2-3]。目前放射治疗增敏剂在临床广泛应用,可有效提高疗效,并减少不良反应,应用价值较高,但增敏剂具体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值得进一步探究。本研究探讨肿瘤放射增敏剂在鼻咽癌放射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旨在为此类患者放射治疗顺利开展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本院收治的鼻咽癌患者72 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 36 例。对照组男 19 例,女 17 例;年龄 37~70 岁,平均(53.23±4.92)岁;肿瘤分期:Ⅱ期12 例,Ⅲ期20 例,Ⅳa期4例;病灶分型:结节型26例,溃疡黏膜下型5例,菜花型5例。实验组男20例,女16例;年龄35~70岁,平均(52.54±4.88)岁;肿瘤分期:Ⅱ期 13 例,Ⅲ期 20 例,Ⅳa 期 3 例;病灶分型:结节型27例,溃疡黏膜下型5例,菜花型4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①病理诊断、影像学检查确诊为鼻咽癌者;②耐受放射治疗者;③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④生存期≥6个月者[4]。排除标准:①伴有心肺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②药物过敏史者;③合并严重并发症者;④中途退出研究者[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单纯放射治疗,使用6MV-X线常规照射,并进行分割照射,每次200 cGy,主野设定为双侧面颈联合野,当折射3 600 cGy后,进行缩野照射,避开脊髓等部位,照射过程中合理控制照射剂量,颈部预防性剂量为5 600 cGy,颈部淋巴结照射剂量为DT 7 000 cGy/35 f/7~8 w,咽部照射剂量为DT 7 200 cGy/36 f/7~8 w;实验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肿瘤放射增敏剂,于放射治疗前采用甘氨双唑钠(山东绿叶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70031)静脉滴注给药,甘氨双唑钠每次用量为800 mg/m2,取100 mL 0.9%氯化钠溶液稀释甘氨双唑钠,30 min内滴注完成,每周给药3次,直至放射治疗结束。两组均持续治疗3个月,治疗期间需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观察是否出现严重不适症状,予以对症处理。
1.3 观察指标 ①治疗效果评估,疗效标准:完全缓解,治疗后病灶完全消失,维持时间>4 周;部分缓解,治疗后患者病灶缩小>50%但不及显效,维持时间>4 周;稳定,患者病灶缩小≤50%,或病灶增≤25%;进展,病灶增长>25%,或出现新的病灶。缓解率=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6]。②健康状况评估,采用Karnofsky 功能状态评分(KPS)[7],评估患者症状、体征及日常生活自理情况,满分为100 分,分值越低表示患者健康状况越差,<60 分,多种抗肿瘤治疗无法正常进行。③参照Piper 疲乏量表评估癌因性疲乏情况,评估患者行为、躯体、认知和情感状态,满分10 分,分值越高提示患者疲劳程度越重,>7 分为重度疲乏[8]。④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皮肤反应、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骨髓抑制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缓解率比较 实验组缓解率为86.11%,高于对照组的63.90%(P<0.05),见表1。
2.2 两组健康状况、疲乏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KPS、Pipe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且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6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8.89%(P<0.05),见表3。
表1 两组缓解率比较[n(%)]Table 1 Comparison of remission rat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表2 两组健康状况、疲乏情况比较(,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health status and fatigue between the two groups(,scores)
表2 两组健康状况、疲乏情况比较(,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health status and fatigue between the two groups(,scores)
组别实验组(n=36)对照组(n=36)t值P值KPS评分治疗前75.15±3.79 75.21±3.88 0.066 0.947治疗后89.35±3.86 81.11±3.32 9.712 0.000 t值15.750 6.932 P值0.000 0.000疲乏量表评分治疗前7.15±1.14 7.19±1.18 0.146 0.884治疗后5.11±1.04 6.37±1.01 5.215 0.000 t值7.932 3.168 P值0.000 0.002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鼻咽癌临床发病率较高,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具体发病主要与环境因素、病毒感染、遗传因素等有关,目前主要以放射治疗为主,但存在明显不良反应、局部复发等问题,影响患者耐受性,不利于患者病情恢复,加重其生活负担,因此,如何提高患者耐受性、控制局部复发已成为临床关注的重点问题。临床研究以调整剂量、放化疗联合应用等为主,但效果甚微。随着分子生物领域研究不断深入和放射治疗作用机制探究的不断完善,放疗增敏概念得到临床的关注,与血管形成、细胞信号传导等存在重要关联,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缓解率为86.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90%(P<0.05);治疗前,两组KPS、Pipe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且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6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8.89%(P<0.05),与彭丽莎等[9]研究结果一致,其在研究中指出增敏剂的使用能提高放射治疗效果,肿瘤缓解率增幅20%~30%,且能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有效。但也有研究[10]指出,联合增敏剂后疗效未明显改善,但并发症率较低,可能与样本来源及样本量有关。分析原因为,本研究增敏剂使用甘氨双唑钠,为我国自行研制药物,属于新型硝基咪唑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亲电子作用,可作用于肿瘤细胞,促使其凋亡,作用机制如下:①甘氨双唑钠属于乏氧细胞增敏剂,具有较强的亲电子作用,影响放射线对肿瘤细胞的伤害,使其固定在细胞内核,抑制肿瘤细胞内受损因子修复,从而强化放射治疗的灭杀作用;②甘氨双唑钠能发挥增敏作用,作用于肿瘤内乏氧细胞,提升其对放射治疗的敏感性,进而强化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病情缓解;③甘氨双唑钠为低毒性高效增敏剂,对患者机体影响较小,联合放射治疗不会增加并发症,在保护患者安全的基础上提高疗效。
综上所述,放射治疗配合使用肿瘤放射治疗增敏剂治疗鼻咽癌患者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健康状况,有效预防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