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赛赛,宋仁德,罗晓林,赵索南,马进寿,参木友,石红梅,索朗斯珠
(1.西藏农牧学院动物科学学院,林芝860000;2.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畜牧兽医工作站,玉树815400;3.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成都610097;4.青海省海北畜牧兽医科学研究所,海北812200;5.青海省大通种牛场,大通810102;6.西藏农牧科学院草原研究所,拉萨850000;7.甘南州畜牧工作站,甘南747000)
轮状病毒(Rotavirus,RV)是呼肠孤病毒科(Reoviridae)轮状病毒属(Rotavirus)成员,可分为A~G 7个不同群;A群RV是5岁以下儿童和各幼龄动物病毒腹泻的病原之一,是导致严重腹泻的人畜共患病原,在国内外广泛流行[1-4]。牛轮状病毒(Bovine rotavirus,BRV)是导致牛腹泻的病原之一,犊牛腹泻严重影响了犊牛的健康生长。目前,在四川[5]、新疆[6]、黑龙江[7]、内蒙古[8]等地均分离鉴定出了BRV;印度[9]、巴西[10]、泰国[11]、乌干达共和国[12]等国家均呈地方性流行。牦牛是生活在青藏高原地区包括我国西藏全部地区和青海、甘肃、四川、云南、新疆的部分地区的独特物种,是高原地区农牧民的经济支柱。虽然BRV对我国牦牛产业影响较大,但由于青藏高原地理环境恶劣、民族文化差异、牦牛生活习惯差异等原因,我国还尚未对牦牛源RV进行大规模系统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本研究采用BRV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在2014-2019年采集的西藏7地市、青海、甘肃、四川部分地区牦牛血清样品中随机挑选了630份进行检测,结果经过统计分析,明确牦牛源RV在青藏高原各省区的流行情况,为青藏高原BRV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1.1 主要试剂 Bovine RV-Ab ELISA Kit,批号为ZKB6971,生产日期为2019年6月,有效期6个月,购自深圳子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2 血清样品来源 2014-2019年采集并选取牦牛血清630份,牦牛均未免疫过RV疫苗,置于-80℃冰箱保存。
1.3 抗体检测和结果判定 按照Bovine RV-Ab ELISA Kit(批号:ZK-B6971)说明书对血清样品进行RV抗体检测和结果判定。
1.4 数据统计分析 利用SPSS 19.0软件对检测结果进行年份、地区、年龄差异分析,取连续校正卡方(χ2)值,通过χ2检验并分析差异显著性,P<0.01为差异极显著,0.01<P<0.05为差异显著,P>0.05为无显著性差异。
2.1 不同年份牦牛感染RV的情况 2014-2019年青藏高原牦牛轮状病毒血清抗体检测结果见表1。经统计分析显示:仅2014年RV阳性率较高,与其他年份阳性率差异极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除2014年以外其他年份间阳性率差异不显著(P>0.05)。高原地区牦牛饲养方式多为散养模式,牛群中一旦感染RV,将会在种群内一直伴随牛群,这可能是近些年青藏高原地区牦牛RV血清阳性率较高的原因之一,表明近些年RV可能一直在影响青藏高原地区牦牛产业发展。
表1 不同年份青藏高原牦牛血清RV抗体检测结果Table 1 Detection results of yak sera RV antibody in Qinghai-Tibet plateau in different years
2.2 不同地区牦牛RV的检测结果 通过对青藏高原4个省牦牛BRV抗体进行检测,结果见表2和图1。青藏高原地区牦牛RV总阳性率为18.57%(117/630),西藏牦牛RV抗体阳性率(25.76%)平均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并且西藏地区抗体阳性率高于青海地区(8.33%),差异极显著(P<0.01),高于四川地区(11.67%),差异显著(P<0.05)。青藏高原的西藏地区气候和其他地区牧场相比,更为恶劣,饲养环境更差,侧面证实了Herv á s等[13]所表达的观点,高海拔及恶劣气候会影响RV对人和其他动物的感染性。李鑫等[14]收集了2005-2006年我国12省份的1760份牛血清并对BRV抗体进行了检测,其中西藏176份血清中,BRV抗体弱阳性率12%,中阳性率71%,强阳性率17%,总阳性率高达100%,比本试验中RV抗体阳性率最高的西藏地区还高,说明西藏牦牛的感染率非常高,因此,要加强西藏地区RV的监测。2014年,贺晓龙[15]检测了青海省天峻、海晏、共和地区的犊牦牛血清RV抗体,平均总阳性率为4.17%,与本次检测的海北、大通、玉树的总阳性率为(8.33%)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李然、周芳等[5,16]已经分离出牦牛RV,但并未能对青藏高原牦RV进行充分流行病学调查。本研究虽选择了西藏7个地市的牦牛血清样品,但仍有不全面之处,后期还需对全阴性的阿里地区增加检测数量。牦牛RV感染可能因地理位置、气候环境等因素存在差异,因此,应该对牦牛RV加强区域化监测,才能有利于牦牛产业的发展。
图1 青藏高原各地区牦牛RV血清抗体检测结果Fig. 1 Detection of yak serum antibody against BRV in different areas of Qinghai-Tibet plateau
表2 不同地区青藏高原牦牛血清RV抗体检测结果Table 2 Detection results of yak sera RV antibody in Qinghai-Tibet Plateau
2.3 不同月龄牦牛RV的检测结果 对不同年龄牦牛的检测结果见图2。≤4月龄犊牛RV血清抗体阳性率(32.27%)极显著高于4~12月龄牦牛(14.05%)和≥12月龄牦牛(9.76%),差异极显著(P<0.01),4~12月龄牦牛的血清抗体阳性率(14.05%)和≥12月龄牦牛的差异不显著(P>0.05)。以上结果表明,青藏高原牦牛RV感染存在月龄差异,≤4月龄牦牛RV阳性率较高,最为易感。青藏高原牦牛养殖方式主要为散养,牦牛活动范围广,粪便处理条件差,RV极易通过粪口传播,幼龄动物的呼吸道和消化道较敏感,且自身抵抗力弱,因此,更易感染RV。
图2 不同年龄阶段牦牛RV血清抗体阳性率比较Fig. 2 Positive rate comparison of BRV serum antibody in yaks of different ages
RV感染可能因地区、温度、海拔、气压、降雨量或季节气候影响而存在差异,但均有可能引起流行,较寒冷的季节RV感染较多[13]。牛源RV感染导致犊牛腹泻,继发感染大肠杆菌、冠状病毒、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等细菌和病毒病,严重影响犊牛的健康。本研究首次大范围检测了青藏高原4个省区牦牛RV血清抗体,表明青藏高原地区牦牛持续存在RV感染,丰富了青藏高原地区牦牛RV血清流行病学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