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名芬
工业是一个地区和城市经济增长、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源泉。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工业是我们的立国之本,只有工业强才能实现国家强。刘宁书记在广西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中指出,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工业强桂战略。目前,广西各地正在深入实施工业强桂战略、推进产业振兴三年行动,把工业作为稳增长的重中之重,打好工业增产增效和强化要素保障硬仗。钦州市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响亮地提出“建设广西工业强市”的口号,并把它作为钦州市“十四五”规划和第六次党代会确定的工作目标之一。为更好更快实施工业强桂战略,促进广西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笔者以广西“南向”开放开发、向海图强的重点区域和西部陆海新通道战略枢纽——钦州市为研究样本,通过深入调研钦州市工业发展情况,提出推进实施工业强桂战略的对策建议。
建成广西工业强市,是钦州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五年发展目标之一。2021 年3 月16 日,在钦州市全面推进建设广西工业强市大会暨产业攻坚工作会议上,钦州市明确提出奋力实现“三年工业振兴、五年建成广西工业强市”目标任务,力争工业总量排广西前四位。2021 年8 月29 日,中国共产党钦州市第六次代表大会再次提出,今后五年建成广西工业强市和实现“港区产城人”发展愿景。工业发展的具体目标是:力争到2025 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过3000 亿元,工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提高到40%以上,工业就业人数大幅增加,推动全市综合实力大幅跃升。①许永锞.在中国共产党钦州市第六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2021-08-29.
从钦州市工业发展“成绩单”来看,这个目标是完全有可能是实现的。2021 年,钦州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500 亿元,排全区第5 名;增长10%左右,达到高于全国、全区平均水平“两个高于”要求;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500 亿元,增长36.8%,排在全区前5位;固定资产投资超过600 亿元,其中工业投资增速76.8%,排全区前3 位,工业投资占比超过40%;全年实现投产百亿元工业项目4 个、新开工4 个。钦州市工业发展最大优势、核心资源——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1.67 亿吨,同比增长22.3%,集装箱吞吐量完成462.7 万标箱、增长17.1%,首次进入全球集装箱港口百强榜单、排名第47 位。②王雄昌.钦州市政府工作报告.2022-01-12.纵观整个“十四五”,钦州工业发展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政策保障持续发力,重大项目建设进入收获期,工业主导地位和影响力更加凸显,进而实现五年建成广西工业强市的目标。
1.党委政府高度重视
从1994 年钦州撤地设市到现在,历届市委、市政府的发展战略,都将工业作为钦州发展最为关键的决定因素之一。自2000 年提出建设临海工业城市,2005 年提出建设大工业,2008 年提出建设北部湾临海核心工业区,到现在提出建成广西工业强市,钦州市始终重视和坚持工业发展,坚定不移地沿着“工业强市”的道路走下去。2021 年,钦州市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广西工业强市的决定》《钦州市加快建设广西工业强市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等文件,为钦州市加快建设广西工业强市设计了“路线图”和“时间表”。2022 年,钦州市以“开年就开干、开局就决战”的战斗姿态,全力实施“建大港、壮产业、造滨城、美乡村”四轮驱动战略,提出争当广西“面朝大海、向海图强”的排头兵。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钦州工业发展必将开启新的篇章。
2.政策平台持续利好
一是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为钦州工业发展打开广阔的空间。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不仅改变了区域物流版图,而且凸显出钦州的区位价值。2019 年8月国家发改委印发《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三条主通道均以北部湾港(钦州港)作为出海口。钦州市是整个新通道中唯一的陆海节点。在2021 年出台的国家综合交通规划纲要中,北部湾港被定位为全国11 个枢纽海港之一,北部湾国际门户港建设也列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重大工程项目。可以预见,通过稳定常态化的海铁联运班列,西部内陆地区的贸易、产业越来越选择把钦州市作为新的集散中心,形成“物流+贸易+产业”的经济效益。特别是计划于2022 年开工建设的平陆运河,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大配套工程,对广西、对钦州市而言都是前所未有的重大利好。
二是获批自贸区钦州港片区,为钦州工业发展释放巨大的红利。在钦州市现有国家级开放开发平台———中马钦州产业园、钦州保税港区、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等的基础上,2019 年8 月获批设立中国(广西)自由贸易区钦州港片区,进入全国新一轮高水平开放战略布局,为广西三个片区中面积最大、唯一临海的片区。在《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中,明确支持钦州港片区发展绿色化工、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尤其是明确提升绿色化工产业精细化水平,石化产业发展纳入国家战略布局。随着自贸区一批批特殊政策的落地,钦州将步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三是实施北钦防一体化战略,为钦州工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继北部湾城市群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之后,北钦防一体化也得到了自治区层面的大力推进。自治区出台《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北钦防一体化发展规划》(2019-2025 年),进一步明确了北海、钦州、防城港三市产业布局和发展重点,加强北钦防产业分工和产业差异化发展,形成分工协作、差异化竞争的格局。钦州市今后重点规划发展石油化工、林浆纸、先进装备制造等产业。有利于推动钦州集中力量发展优势产业,做大做强临港绿色石化业、先进制造业。另外,由于钦州处于广西北部湾中心位置,龙门大桥、大风江大桥的开工建设,也将使钦州获利,广西沿海工业发展枢纽、核心地位更加巩固。
3.工业基础优势明显
一是现代产业集群构建实现重大跨越。近年来,钦州市成功引进建设一批总投资超2500 亿元的重大龙头产业项目,初步构建了全国独有的“油、煤、气、盐”多头并进绿色石化产业体系,电子信息、林浆纸、装备制造、木材加工等全产业链架构基本形成。钦州石化产业园2013 年起连续7 年在全国700 多家化工园区综合实力评比中荣膺中国化工园区30强,2020 年进入前20 强,是西南地区最大的能源化工基地。从2021 年开始,钦州市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开始进入收获期,完全可以用3-4 年时间实现产值翻一番,再造一个钦州新工业。(见下图)
(资料来源:钦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二是产业发展正由低端向中高端迈进。钦州市海洋装备制造业从无到有,高端产业链逐步形成并完善。中船大型修造船基地已具备年修理改装10 万吨级各类船舶120 艘、2 万吨级船舶建造、年产240套陆上风电塔筒的生产能力,填补了在大型修造船产业上的空白。海上风电产业落户钦州,海上风电母港、风电科技园等北部湾风电产业最核心的资源正在加速布局。另外,建成华为数字小镇,泰嘉超薄玻璃基板深加工、港创智睿智能终端产业园等项目加快建设。中伟新能源锂电池前驱体项目落户钦州,新能源材料产业也从无到有。
三是县域工业和工业园区取得长足进步。钦州市辖区的灵山县形成了食品加工、电子制造等主打产业;浦北县形成了以林木加工为特色的产业体系;钦南区逐步形成了林木加工、高端家具制造和饲料为主的产业;钦北区形成了以医药和新能源材料为代表的特色产业。全市重点工业园区发展迅猛,成绩斐然。(见下图)
(资料来源:钦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通过近年的长足发展,钦州市今后产业发展重点更加明晰。整个“十四五”时期,全市规划形成“1+4+N 千百亿”产业格局,即绿色石化1 个产值超千亿元,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粮油加工、林木加工4个产值超三百亿元,纸业、新能源材料、新能源等产值超一百亿元。
因行政区划、国防战备等历史原因,与南宁、柳州、桂林、玉林等老牌工业城市相比,钦州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一直不高。尽管近十几年来钦州市因港而兴、拥港而强,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但工业基础和经济规模还是比较低。根据钦州市统计局发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经济指标数据显示,受国内外大气候和新冠肺炎疫情等影响,2020 年,钦州市生产总值为1388 亿元,为广西第五。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20.4%、28.1%和51.5%。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390.1 亿元,同比增速-12.3%。全市规上工业企业326 家,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1117 亿元、工业增加值272.94 亿元,排在全区8 位。③钦州市统计局.钦州市2020 年1-12 月主要经济指标数据.2021 年,钦州市成绩单如前所述,略有好转,甚至“两个高于”,但经济总量和工业基础依然薄弱。从总体上看,钦州市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过低,勉强达到工业化初期水平。
近些年来,钦州市引进了中石油、中船、国投、华谊等大型企业不少,但在产业结构上,过分偏重石油化工、装备制造,而大型物流、金融保险、信息产业发展严重不足,导致产业链发展不成熟、上下游不配套,企业效益分化严重、地方财源偏少。据钦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提供的资料显示,2020 年,钦州市规上工业企业为326 家,而柳州、南宁早已突破千家大关,贵港和崇左发展势头强劲,也比钦州市多。钦州市当年培育新增上规企业仅37 家,在全区排名倒数第二。④钦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统计资料.
钦州市地处广西北部湾中心区域,是广西重点打造的沿海工业城市。但从整个环北部湾区域看,广东湛江市正全力打造成为全省“一核两翼”的西部核心城市,并依托传统港口优势和区域交通中心优势,近年来石化产业迅速崛起,正在申报建设国家级湛江- 茂名石化基地。海南省乘着自由贸易港东风,作为区域国际集装箱枢纽港进行定位建设,政策红利更加明显。这些,都对钦州市打造国际门户港、发展临港大工业形成了较大的竞争压力。从广西区内看,沿海三市中的北海市被自治区赋予“向海经济发展示范城市”重任,电子信息产业、石油化工、临港新材料等产业发展强劲;防城港市被自治区定位为“现代化临港工业城市”,临港沿边绿色制造业、海陆空一体化现代物流业、现代服务业三大产业布局加快推进;钦州市尽管被自治区定位为“西部陆海新通道战略枢纽”,但不可否认,沿海三市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同质化竞争,钦州市外地投资、产业布局被分流、截流的现象时有发生。
人才是经济发展的命脉、是城市竞争力的关键。但由于种种原因,钦州人才队伍建设与其枢纽城市定位、临港产业发展不相匹配,为人才工作生活的环境配套、政策激励不足,导致高端人才吸引不来、基础人才留不住,人才出现结构性短缺。同时,钦州市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屈指可数,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能力较弱。人才问题已成为钦州市实施工业强桂战略、建设广西工业强市最大的制约因素。
发展大工业,需要大量的电力、煤炭、资金、土地、能耗指标、用海指标等能源、要素。以广西自贸区钦州港片区用电为例,随着华谊、中石油二期、恒逸化工、桐昆石化、泰嘉超薄液晶面板、金桂二期、国投三期等一批用能重大工业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到2025 年自贸区钦州港片区用电量将超过100 亿千瓦时(是现在用电量的一倍)。但目前,广西综合电价与周边省份相比没有竞争优势,高电价导致更高的生产成本,这让很多想到钦州建厂的企业望而止步,直接影响到钦州市的营商环境。
工业强桂,项目为王。钦州市要围绕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导的“1+4+N 千百亿”产业发展格局,全力以赴招商引资,扩大工业有效投资,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瞄准“三企”,开展招商引资。要紧密联系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西南地区等重点区域,持续开展“三企入钦”(央企、民企、湾企),打好招商引资主动仗。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导,进一步强化产业链招商,重点围绕精细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等主导产业,大力引进一批带动性强、经济效益好、产业链长的好项目,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的发展和延伸。在项目推进上,以自治区“双百双新”产业项目和统筹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建立目标责任机制,全力抓好中石油炼化一体化、华谊化工新材料基地、中船海上风电等重大产业项目和一批产业链项目建成投产。
二是实施“东融”,承接产业转移。要抓住西部陆海新通道、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等重大机遇,发挥钦州市独特区位和自贸试验区特色优势,积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特别是把“东融”作为重要战略开放合作方向,实现“双湾联动”(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湾经济区),吸引更多大湾区企业将生产基地转移到钦州。积极搭建产业转移服务平台,加快构建与东部发达地区梯度发展、合理分工、优势互补的产业协作体系,建立有差别的税收分享机制,提高产业转移尤其是加工贸易企业税收地方分成比例,形成利益共享机制。提前谋划平陆运河钦州沿线产业布局,加快产业集聚,发展新兴产业,激发“蓝色”动能。
三是立足西部,发展“飞地”经济。要深挖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为核心、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大动脉的通道经济、枢纽经济,把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合作向产业合作延伸。充分借鉴川桂产业园合作模式,探索建立以“飞地合作”为形式的跨区域利益分享机制,进一步明确“飞入地”与“飞出地”在财税收入、统计指标等方面的分享比例。推动重庆、贵州等沿线省份在钦州市合作设立临港工业园、配套物流园;推动钦州港的港航物流企业在西部地区共建“无水港”,畅通生产要素交互通道,形成陆海双向合作、工业和物流双轮驱动,实现互利共赢。
四是面向东盟,加强产能合作。钦州市与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的很多产业,在资源条件、市场需求、技术资本方面,存在较强的互补性,为双方发展国际产能合作提供了可能。要借助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和中国- 马来西亚“两国双园”新模式,加强与东盟国家发展绿色化工、海上风电、绿色食品、汽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加工贸易等产能合作,突破当前钦州市产业发展面临的困境,构建稳定的跨境产业链。特别是要利用好2022 年1 月开始生效的RECP(区域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协定)规则,有效规避欧美贸易壁垒,为建立中国- 东盟利益共同体、国家产业链稳定性做出钦州贡献。
工业强桂,产业为基。钦州市要坚持市、县、园、企联动发展,整合力量、聚合要素、协同推进,在“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上快突破、见成效。
一是平台发力,做强临港产业。要以钦州最大的资源——港口为依托,以建设国际门户港、枢纽海港为目标,加大港口硬件设施建设,不断完善集疏运体系;以钦州国家级平台——自贸试验区、保税港区、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等为抓手,加大开放力度,发展向海经济。按照“一港两区”功能定位,重点布局港航物流、国际贸易、绿色化工、新能源汽车、大数据等产业,全力打造临港绿色大工业、现代物流业、现代服务业三大产业集群。不断培育发展钦州港新经济、新业态、新动能,争取建成西部首个、面向东盟的全国第8 个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过3000 亿元,成为北部湾临海核心工业区。
二是“双轮驱动”,振兴县域工业。要坚持钦州临港大工业和县域中小企业“双轮驱动”、共同发展的理念:一方面,把临港工业链条往县域延伸布局,寻求产业发展更大的空间;另一方面,各县区在形成各具特色的支柱产业基础上,重点围绕钦州港、自贸区谋划承接发展临港配套产业,使县域经济更加动能充盈。目前,要以构建起钦州都市区1 小时经济圈为契机,规划建设钦州至灵山、浦北高质量发展经济走廊,加快石化等临港配套产业向县域工业园区布局。围绕形成“一县一拳头产业”格局,支持各县区因地制宜发展1—2 个优势突出、成长性好、带动力强的主导产业,重点推进灵山陆屋镇机电、浦北泉水镇家具家居、钦南那丽镇木材、大番坡镇木材进口加工、钦北那蒙镇新型建材产业等工业强镇。
三是产城融合,发展工业园区。要在全市开展工业园区提质升级行动,通过大力建设标准厂房、补齐园区基础设施短板,完善园区生活配套,提升园区宜居宜业水平等,形成定位明确、产业集聚、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格局。加大千百亿园区培育力度,在重点规划建设自贸试验区钦州港片区、钦州高新区等6个产业园区的同时,加快推进“1+6”石化产业布局,使石化产业成为钦州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加快建设新型工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和智慧化工园区,建设中谷集装箱多式联运物流基地等现代临港物流产业园。聚焦“江海宜居城”,完善城市功能,壮大发展龙头企业,建设一批文化旅游综合体、大健康旅游等生活性服务业项目。
四是科技赋能,推进企业转型。要重视“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在全市开展企业提质增效和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行动,围绕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以及产业信息化、智能化、绿色化,推进企业技术改造,鼓励企业采用新设备、新工艺,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力争三年推进100 个自治区“千企技改”项目建设,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工业经济体系。积极培育一批钦州工业品牌企业,推进标准化、品牌化,特别是培育“专精特新”“独角兽”企业,树立一批质量标杆,形成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力争五年新增超300 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比2020 年翻一番。
工业强市,保障为要。钦州市要通过改革创新的办法,加大对工业项目建设用地用海、用电用煤、能耗指标等方面保障力度,着力提高资金、人才等要素资源配置效率。
一是严格管理,满足用地需求。要进一步规范工业综合用地管理,在严格保障工业用地发展空间的基础上,划定工业区块控制线、工业保护线等刚性管控措施,保障工业用地供给。探索建立产业用地用房供需服务平台,按照市场调节、优化配置、公平竞争的原则,创新产业用地供应模式,进一步实施“增减挂钩”“增存挂钩”“增违挂钩”机制,激励和约束并举,精准投放增量,加大盘活存量,做好土地要素保障。同时,针对国家对围填海指标管控趋紧的情况下,积极策划储备项目,把需要围填海的项目推动列入国家规划,作为国家战略项目获得围填海支持。
二是深化改革,优化能耗调度。要严格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决策部署,把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融入工业发展全过程。同时,进一步深化电力、能耗体制改革,更加精准有效措施,加强用电用能调度,积极争取更多市场化交易指标。在临港产业集中区,探索通过“国投钦州电厂发电片区保供、片区企业用电整体打包、双边协商电力市场化交易”模式,鼓励新招商引资投产企业利用国投钦州电厂富余发电量,通过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降低发电侧成交价格。在能耗方面,用好用足自贸区钦州港片区“先行先试”的优惠政策,抓紧上马节能减排的工业项目,并进一步优化能耗指标,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在能耗指标方面给予倾斜。
三是精准施策,加大财经支持。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设立钦州市“工业强桂”(工业强市)专项资金,最大限度发挥财政资金效应。重点对工业经济成效显著的县区和符合生产经营上台阶、企业创新、上市融资等条件的企业给予支持;对列入自治区重点工业项目库的技术改造项目,在项目竣工且购置的生产性设备投入使用后,按设备机器投入额给予奖补。对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年度排名进入全区县区前10 名的县区,可以适当提高奖励标准至1000 万元。全面落实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优惠政策和小微企业普惠性减税降费政策措施,实行涉企收费目录清单管理。持续深化金企合作,推动企业登记注册和金融服务有机结合,引导金融机构积极争取更多金融资源投向钦州,完善产业链、供应链金融服务。用好用活《中马钦州产业园区金融创新试点方案》,大胆进行5 项试点业务探索。
四是合理利用,加强人才支撑。要高度重视新发展格局下人才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大力实施人才强企工程,围绕构建产业链、创新链开展人才链建设规划,完善多元化人才体系。要建立和完善引人、用人、育人机制,落实人才配套各项政策,集聚、培养、吸引一批科技、金融、工业经济、生态产业等领域发展需要的高端人才和急需紧缺专业人才。既要注重中高层次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的引进,也要重视本地“土专家”的培养,推进中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发展。力争设立钦州市职业技术学院和技师学院,为工业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资源。要建立高层次人才信息管理系统,完善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进一步激发人才创新活力,营造良好人才生态。
工业强市,环境为本。钦州市要牢固树立“大抓工业、抓大工业”的导向,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服务机制,优化营商环境,奋力开创钦州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一是明确责任,建立联系机制。钦州市要把实施工业强桂战略、推进工业强市建设作为事关发展全局的一项重要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形成上下联动、环环相扣的责任链条。健全钦州市工业强市战略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工作中的重要事项、重大问题。深入落实重大事项和重点工作指挥长工作责任制、领导干部联系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制度。按照“一个产业、一名市领导、一个工作专班、一套具体推进方案”的工作模式,建立“一把手”抓工业、重点企业“特派员”制度,帮助企业协调解决生产要素保障等困难问题。
二是优化服务,改善营商环境。要清醒认识钦州市营商环境中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紧盯关键环节,提升服务效能,为企业创造优质高效发展环境。建立“要素跟着项目走”的工作机制,开展“一项目一策”个性化服务,实现惠企政策精准对接。要落实项目服务“五个人”、服务企业家“六个一”长效机制,畅通政企沟通渠道,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开展“一把手走流程”活动,继续打造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链,推动政务服务环境、企业服务效能、营商环境便利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和营商环境指标再提升。
三是抓好党建,发挥引领作用。要按照“强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强化党建引领,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特别是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统筹发展与安全,构建政治安全“防护网”。要结合“工业强桂”战略,推动企业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在工业集中区探索建立“党建联盟”、“红色车间”。进一步提升企业党组织服务能力建设,引导企业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参与产业项目建设,实现党的组织与企业生产经营、产业项目同步建立、同步发展,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四是锚定目标,强化督导考核。要制定出台《钦州市实施工业强桂战略、建设广西工业强市目标发展考核奖励办法》,强化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统筹做好工作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强化过程管控、结果评价,及时建立“红黑榜”通报制度,并作为干部调整、选拔任用、绩效分配等的重要依据。重点对各县区工业经济发展规模质量效益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市政府对县区政府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完成目标任务的先进县区、单位给予表彰奖励。同时,用好容错纠错机制,激励干部担当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