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篙划过巫水,这种意境的确很美。河流如弓弦,青山如弓背,丝绸一般的细细流水轻拍着船桨,远离了城市的喧嚣。顺巫水进沅水,下洞庭,入长江,都不必下太大力气解缆问桨。水在哪里,道路就在哪里;脚在哪里,故事就在哪里。
北魏郦道元在他的《水经注》里,称这条河流为“雄溪”。古老的河,源出城步县的东巫山,蜿蜒北去,在洪江古商城与沅江相汇。巫水,是一条吸足了万仞雪峰山之灵气、神秘莫测的河流,也是一条延绵不绝的千年文脉。不可否认,洪江是巫水流域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繁盛中心。巫水孕育了洪江,也成就了洪江。
这些年,我曾去过不少古城,总是在那些古屋中,寻找时光停滞得最长久的地方,寻找先辈们的生活方式,也就是寻找它们的前生。有时,我感觉自己找到了,就在古老的房屋、街道、青砖、石板里,就在这可以融化一切的古老氛围中。
洪江历史悠长,据说,3000多年以前,就有华夏先民在此活动。岁月悠悠,繁华落尽,坐落在沅水、巫水汇合处的千年洪江古商城随着时代的洪流走向没落和重生。幽悠的窨子屋,斑驳的青瓦粉墙,曲折幽深的青石长巷,还在继续述说着洪江的过去。据史料考证,洪江古商城起源于春秋,成形于盛唐,鼎盛于明清,城内近400栋的古老建筑,鳞次栉比地组成了一座古香古色的历史迷宫。300多年来,这里发达的商贸活动,被有关专家誉为“中国内陆地区资本主义萌芽的活化石”。
走进洪江古商城,我仿佛沉浸在历史时光里,不愿出来。在古商城的街巷徜徉,内心柔软而沉静。青石板、高高的马头墙,以及从巷子里仰望的窄窄的灰白的天光,听着自己的脚步声,看着墙缝里填塞的青苔、尘垢,时光像深潭,缓缓地浮荡着远逝的故事。8公里长的青石板路上,有着康熙以来各个时期的门匾、楹联、石雕、石刻、题词。风格各异、做工精细、雕刻风雅的大太平缸,更是洪江古商城一道别样的风景。高大石碑上的《洪江奏凯亭记》,不仅详细地记录了抗战时期,洪江军民奋勇杀敌的悲壮历史,也彰显了洪江人在雪峰山战役首战告捷的光荣战绩。商贸昌盛的洪江,在抗战时期还是陪都重庆的经济主要支撑之地,为抗战的最后胜利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此外,古城中既可窥见“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和民国元老兼书法大师于右任的多幅墨宝,又可见旧报社、钱庄、学堂、戏台、青楼、烟馆、镖局、作坊、店铺依街而立,恰似一幅直观明、清、民国社会市井全貌的“清明上河图”。
洪江还是滇、黔、桂、湘、川五省的物资集散地,一度号称“小南京”“西南大都会”。湘西盛产的桐油、药材、生漆、朱砂、水银、木材,大宗地从这里运出去。从上海、广州老远的地方运来布匹百货、生活用品、书籍文具,一应俱全。现代知识和现代文明,都是通过这里进入大湘西这片偏远土地的。当时,码头边的大船,已经有了高高的桅杆,上面挂着的白帆被当地人称为风篷。沅水里顺水漂浮的木排,连接得长长的,难见首尾。水上人家升起的青烟,以及回声应和的高亢号子,正应了“一篙下洞庭”的诗意,时时勾起人们浪漫的情思和无限的遐想。
遗憾的是,曾经在长江第三大支流沅水河畔响彻云霄的“沅水号子”,由于水运的衰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这一宝贵的民间文化濒临消失,人们只能在舞台表演中欣赏到它的雄浑嘹亮。2015年8月,为抢救、保护高亢古雅的“沅水号子”,洪江古商城组织再现了古老的放排场景。从砍竹子、破篾、扎缆子到编扎木排,都得到了曾经的老排工和当地民众的大力支持。放排场景勾起了沅水流域许多中老年人的记忆。因为沅巫两水上的木排是一个时代的标志,它的重现令观者兴奋不已。让人回想起以前春汛开排时,祖辈们砍断竹绳,吼着雄浑的沅江号子划排离去的情景。
千百年来,在巫水这条古老的河流里,洪江的风雨,洪江的人物,洪江亘古绵长的故事,究竟演绎着多少盛世浮华?多少生死与共?多少悲欢离合的故事?这都不是我能道尽的,洪江旧事梦,演入沅江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