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以来,“996”“715”“职场PUA”等词,成为当下社会热议的话题。或许,另一个热词“双循环”,会最终让前面这几个热词,成为历史。
中国的5天工作制度始于1994年,这一年3月开始试行“隔周5天工作制”。1995年5月1日起,中国正式实行5天工作制度,即职工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个情况出现了倒退。
改革开放后,中国基于人口红利,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逐步成长为“世界工厂”。40年的改革开放的经济奇迹,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中国人的勤劳与汗水换来的。正如日本经济的腾飞,也是一代日本人辛勤工作的结果。
在这种经济循环中,人的生产属性强于消费属性,人是生产的手段,人为工具性的一面被强烈体现出来。这些经济特征,最终反映在企业内部,就是很强的内部控制,所谓狼性,形成“996”“715”的工作制度。
不过随着经济发展,这种模式也到了该改变的时候了。或许双循环,就是一个很好的契机。
当下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国际经济政治局势复杂多变,全球经济持续低迷、保护主义上升,对全球化产生阻碍,外循环受阻。中国巨大的人口规模、市场体量,是我们对抗这种风险的最好倚靠。
2020年5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首次提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就在这个月的“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实际上,中国的内循环一直在飞速发展之中。近年来,中国经济开始从外向型转向内向型,消费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贡献率平均在60%以上,成为经济增长的最大拉动力。与此同时,我国也存在居民收入水平总体来说并不高,收入分配差距仍较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仍偏小等阻碍消费需求进一步扩大的因素。
对此,2020年12月11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注重需求侧改革,……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提升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加速双循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激发内需潜力,让人们更多地消费,这就必然需要提高中国人的收入。
收入是职场文化最根本的基础,是所有职场问题的根源,收入的改变,必然会影响整个职场文化。
一般来说,收入低的时候,人们放弃休闲,选择工作,多挣钱;而随着收入增加,人们会更多地选择休闲,而放弃工作。反对“996”“715”的呼声,出现在“大厂”员工中,不是因为他们最累,而是因为他们收入相对较高。不难想象,随着各阶层收入的提高,这种呼吁会自上而下,从白领向蓝领扩散。
双循环更强调国内消费,消费除了支付能力,还需要时间。实际上,世界上第一个提出每周5天工作制的人是美国汽车商亨利•福特。早在1926年,他就在自己的汽车公司里实行了每周5天工作制。福特这么做,正是因为他认为,工人有更多的休息时间,就可以花费更多的钱,这对经济发展是大有好处的。
从更本质的角度看,双循环中,人不再仅仅是生产工具,也是生产目的,是消费主体。这意味着人获得更大的尊重与解放。从这个角度,“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不仅仅是刺激需求,它会深刻地改变整个社会的很多特征,使得“996”“职场PUA”等现象逐渐消失在舆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