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1921—1925年之间,五四运动后,小诗进入盛行时期。诗人们对于诗歌内外形式产生了新的探索,尤对外部世界的客观反映与感知转入对个人主体内心世界的表达与思考。在這一时期,宗白华与他的《流云小诗》给中国新诗的发展史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中蕴含关于哲学思想和生命意识的书写皆为后世所称道。
关键词:宗白华;流云小诗 ;哲学思想
在20世纪初兴起的小诗运动中,冰心以《繁星》和《春水》稳占小诗运动的“殿军”地位,在创作浪潮的涌起下,一大批青年学者和诗人加入其中,于是产生了宗白华的《流云小诗》及湖畔诗人的抒情小诗等。这时的小诗体大多是受到周作人翻译的日本短歌、俳句和郑振铎翻译的泰戈尔的《飞鸟集》的影响其追求个人情感的抒发,强调生活哲理性的表达,在追求意境塑造的同时想引起读者的共鸣,虽短小却饱含深意,留以读者极大的遐想空间。宗白华作为小诗运动的代表人物,在《流云小诗》中对于社会与人世的理性思考显得更为深刻,“云”和“月”为他的诗歌创作增添了许多色彩,也帮助他表达心中那些奇异的梦与情感。
一、小诗创作与宗白华之创作
在五四运动时期,新文学处于变革阶段,诗歌形式正处于一种毫无条绪的状态中,诗人们在寻找新的表达方式与艺术形式。此时受到周作人对日本短歌与俳句的翻译影响,对日本文化思想的了解,诗人们开始模仿、创作符合与个人灵魂契合的诗句,张扬地表达着自己心中的情感与对自然美的喜欢。外国作家、诗人往往更加直接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心中的爱与自由,并不加掩饰。在《我是怎样写<繁星>和<春水>的》一文中,冰心说她的“小诗”创作主要是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她偶然看到郑振铎翻译的泰戈尔《飞鸟集》,充满诗情画意和富有哲理的语言让她心里一动,“我觉得我在笔记本眉批那些三言两语,也可以整理一下”[1]。于是冰心将平常小事中所引发的触想都记录整理起来,这些三五行的文字将过去那些很真实亲切的情景记录下来,零碎的思想下充满着诗人的情感,由此《繁星》和《春水》应运而生,也催生了更多记录生活中“小灵感”的小诗诗人。
在《论“湖畔”派的诗》中,陆耀东对“小诗”的来源做出了如下解释:“中国的小诗,艺术源流关系,就形式和风格而论,来源有三:一是日本的俳句与和歌;二是印度泰戈尔的《飞鸟集》;三是中国古代的小诗。冰心的《繁星》《春水》属第二种,宗白华的《流云小诗》属第三种。[2]”从宗白华少年时代的经历来看,他在年少时通读各类传统名著,打下了古典文学的深厚基础,他心中有一个小小的世界,那里有着流云垂柳、海岛沙洲还有峰峦湖沼,从对山水风景的酷爱深入到对于古典诗词的喜爱,诗词的优美让他心中有着无限的喜悦。于是宗白华在《流云小诗》的序中写道,“后来我爱写小诗、短诗,可以说是受唐人绝句的影响,和日本的俳句毫不相干,与泰戈尔的影响也不大”[3]。由此可见,对宗白华小诗创作影响最大的要属唐人的绝句,其中又以王维等人诗境中的超然隐逸、淡远脱俗为首,“诗”与“禅”相结合,诗境与禅心兼顾,这也影响着宗白华小诗创作中对哲理的思考与感悟。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源远流长,中国古典诗歌优秀传统文化对我国现代小诗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流云小诗》作为宗白华最具代表性的诗作,其将宗白华的美学和诗学思想都融合其中,并加以升华。他认为中国传统艺术美有两大类型,一种是“错彩镂金”的美,一种是“初发芙蓉”的美,前者注重于主体外表的修饰与雕琢,后者注重主体的内在与气韵。如果说“错彩镂金”的美是华丽而被高唱颂歌的最初境界,那么“初发芙蓉”的美则是中国古典艺术追求美的最高境界。宗白华眼中的“美”是以“美”的目光参照自然景物,追求自然之美,追求人类的光和爱和热的表达。在《流云小诗》的序中,他写道,“纯真的刻骨的爱和自然深静的美在我的生命情绪中结成一个长期的微妙的音奏,伴着月下的凝思,黄昏的远想”[4]。于是在宗白华的作品中,可以看到意境结构的构建和自由情调的创造,并借此来达到于“绚丽下回归平淡”的境界,他用笔下的小诗为世人构建了一个美而静的“理想国”。
二、小诗的特点
小诗的形式变换自由,在行文上也不拘泥于句法的限制,其中“零碎的思想”带给人们画面感和理性交织的意境,简洁的形式显得更为明了凝练。宗白华的《流云小诗》充满着诗情画意,并借助对世界的深入感知加以理性思考,真挚的情感、生命意识的感受使得宗白华的小诗成为一大佳作。
(一)短小自由
小诗在形式上表现为短小自由,在内容上则多为诗人刹那间的想法,同时也富有哲理性,从生活的细小事物入手,得以窥见人生、命运、世界的诸多道理。如果说长篇大论是在说理讲事实,那么短小自由则是抒情并以最精悍的语言给读者带去最深刻的感受和体会。这种“很短地充满了诗情画意和哲理的三言两语”的诗的形式使得宗白华展开了一片创作的新天地,在《流云小诗》的四十九首小诗中,大多都是四到八行,其中最短的两首诗是《断句》和《系住》,“心中的宇宙/明月镜中的山河影”(《流云小诗·断句》)“那含羞伏案时回眸的一粲/永远地系住了我横流四海的放心”(《流云小诗·系住》)虽然这两首小诗在行数上仅有两行,但其中却有着磅礴的世界和丰富的情感。诗人心中有着世间山河,在明月的照耀下,山河光影构成了心中的宇宙,包容万千,气势浩荡。而在情感上则是以小见大,用粲然一笑为小,系住诗人万千的思绪,颇有种“一骑红尘妃子笑”的感觉,情感细腻的表达,不拘泥于字数的多少与语言的繁简,这都是诗人最真挚情感的流露。宗白华也并不拘泥于行数和字数的限制,而是兴起所致,下笔即可,也有长达二十八行的《月的悲吟》,娓娓道来关于相思之苦的情绪,梦着醒着都是愁苦的情思。
(二)情理并茂
“理性的光/情绪的海/白云流空,/便是思想片片。/是自然伟大么?/是人生伟大呢?”(《流云小诗·人生》)宗白华在《流云小诗》开头写下的一首诗,在哲理的阐述更为精炼深刻时,情感的表达也更为鲜明。在理性与感性的碰撞下,诗人展开了自己诗意情感与哲学思想的交融贯通之路。宗白华的《流云小诗》大多都是关于诗人对自然与爱情的真实情感,却又保持着对于人生的思考,所以他的小诗既有情感的宣泄,又存在着哲理的思想,具有情理交融的特点。如果说冰心小诗在情感上的表达是含蓄简约的,那么宗白华的情感是直接奔放的,如:“生命的树上/凋了一枝花/谢落在我的怀里,/我轻轻地压在心上。/她接触了我心中的音乐/化成小诗一朵。”(《流云小诗·小诗》)在心灵与自然相交会合的一个瞬间,诗人感动于自然生命的默默流行,从内心深处升华出人世间最清纯、最美丽、最富于生命情调和音乐般悠扬的一片诗意世界[4]。“黑夜深/万籁息/远寺的钟声俱寂/寂静——/寂静——/微眇的存心/流入时间的无尽。”(《流云小诗·夜》)在黑夜寂静中,诗人思绪万千,心中微渺的心与自然相接触,又想到自己的心思和情绪持续的时间终究会在时间逝去中淡去,任何事情也无法停下时间的脚步,无可奈何却也只能随波逐流,借小诗来以慰藉寂寞。也有着关于诗人心境的变化与对宇宙的思考,如:“心中一段最后的幽凉/几时才能解脱呢?/银河的月,/照我楼上。/笛声远远吹来——/月的幽凉/心的幽凉/同化入宇宙的幽凉了!”(《流云小诗·解脱》)诗人心中有着无限的凄凉之感,在月色的照耀下,诗人的幽凉之感愈发地深化,笛声的萧瑟感也使得夜色更加幽凉,情绪在弥漫中,更加发酵得厉害,由诗人的个人情愫遍至宇宙。在诗歌创作中,宗白华主张诗歌的哲理性,这种主张并非在诗中可以加入一些蕴含哲理性思想的主张,而是在作诗之时带以哲学家的心境与思考,一花一木一草一树都可见世界。
(三)个人生命意识
宗白华在进行诗歌创作之时,延续着在对于中西方美学研究中的“生命”主题。力图使他的诗作凸显个体的生命意识,对生命的体验与感悟。宗白华在去到德国求学后,对于世界的认知从静默的沉思转到生活的飞跃,他从以前的悲观变得期待着光明有力的未来的到来,对生命的体验也越来越深刻,他找到了人们心底的无意识地带,并试图去表达这种生命中的秘境。他对生命做出猜想和表达,如:“我生命的流/是海洋上的云波/永远地照见了海天的蔚蓝无尽。//我生命的流/是小河上的微波/永远地映着了两岸的青山碧树。//我生命的流/是琴弦上的音波/永远地绕住了松间的秋星明月。//我生命的流/是她心泉上的情波/永远地萦住了她胸中的昼夜思潮。”(《流云小诗·生命的流》)诗人感慨于生命的长久与美好,并借云波、微波、音波与情波来表达对于生命的热爱和欢喜,在“生命的流”里,宗白华感受着心灵间的奏曲,尽显洋溢的激情。对于生命,他也曾产生过矛盾纠结的情感,感受着生命的悲壮与对未来的渺茫,如:“白天,/打开了生命的窗/……生活的节奏,/机器的节奏,/推动着社会的车轮,/宇宙的旋律。/白云在青空飘荡,/人群在都会匆忙!/黑夜,/闭上了生命的窗。/……缕缕的情丝,/织就生命的憧憬。/大地在窗外睡眠!/窗外的人心,/遥领着世界深秘的回音。”(《流云小诗》序言)宗白华在都市的繁华中对生命产生了疑问,伴着黑夜白天,人们在匆忙中重复着日常的工作与忙碌,个人在其中是微渺的存在,他内心渴望听到那永恒的神秘节奏,对生命的体验得以深入。
三、意象性
宗白华从小就酷爱自然山水,“天空的白云和复成桥畔的垂柳,是我孩心最亲密的伴侣”,“风言清寂的郊外,清凉山、扫叶楼、雨花台、莫愁湖是我同几个小伙伴每星期日步行游玩的目标……湖山的情景在我的童心里有着莫大的势力。一种罗曼蒂克的遥远的情思引着我在森林里,落日的晚霞里,员村的钟声里有所追寻,一种无名的隔世的相思,鼓荡着一股心神不安的情调;尤其是在夜里,独自睡在床上,顶爱听那远远的萧笛声,那时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深切的凄凉的感觉,和说不出的幸福的感觉结合在一起;我仿佛和那窗外的月光雾光融化为一,漂浮在树梢林间,随着萧声、笛声孤寂而远引——这时我的心最快乐。[6]”这种自然界带给宗白华的是内心的平静与力量,于是可以在宗白华的诗中经常出现关于自然的意象,如红日幽月、落花流水、青山碧树和远寺钟声等。他笔下的自然既能带给人们活力四射的感觉,又能带来一种赏心悦目的美感。宗白华说:“我不是诗人,我却主张诗人是人类底光和爱和热的鼓吹者”。借助这些充满着自然力量的意象,将人们拉入现实之中,站在宇宙中心呼唤爱与美好,得到心灵的享受。
意象是客观事物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而言之,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在“物”中融入诗人的思想情感,赋予某种特殊含义与文学意味。在《流云小诗》中,可以发现宗白华对于“月”“夜”和“云”的格外喜爱,这三个意象几乎存在于他全部创作时期,月儿和黑夜是相伴而生的,这三者也是最普遍最和谐的存在。诗人在创作中多讲“月”与“云”放置在一起,表达陪伴的舒心感。如:“我筑室在海滨上:/紫霞作帘幕,/红日为孤灯。/白云与我语,/碧月照我行。/黄昏倚坐青石下,/蓝空卷来海潮音!”(《流云小诗·筑室》)月儿高挂于夜空中,在万物静寂之时给人们几分慰籍,照亮诗人前行的道路,白云成了最真心的朋友,听诗人倾诉内心的喜怒哀乐,颇有种“清风知我意,明月照我心”之感,也有種“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怡然自得,这些温暖的陪伴是自然给的安全感。“她们么?/是我情天底的流星/倏然起灭于蔚蓝空里。/唯有你,/是我心中的明月,/清光长伴我碧夜的流云。”(《流云小诗·有赠》)诗人在各个阶段都会见过很多美好的事物,虽绚丽却短暂,就像流星一样把握不住便消失在夜空里,只有“你”一直陪伴在身旁,是明月是流云,并以光亮照亮这个小世界,给予人慰藉和爱意。同样,“月”的离开也会给诗人带去落寞的感觉,如:“月落时/我的心花谢了,/一瓣一瓣的清香/化成她梦中的蝴蝶。”(《流云小诗·月落时》)月落指的是天将亮时,可见诗人在夜里思念“她”一夜未眠,直至天色见晓之时才慢慢放下心中的思念,准备进入新一天的生活中。
在宗白华的《流云小诗》中,以“夜”为标题的就有三首,如“伟大的夜/我起来颂扬你:/你消失了世间的一切界线,/你点灼了人间无数心灯。”(《流云小诗·夜》)“一时间,/觉得我的微躯/是一颗小星,/莹然万星里/随着星流。/一会儿/又觉着我的心/是一张明镜,/宇宙的万星/在里面灿着。”(《流云小诗·夜》)“黑夜深/万籁息/远寺的钟声俱寂/寂静——/寂静——/微眇的存心/流入时间的无尽。”(《流云小诗·夜》)尽管标题都是“夜”,其中的情感也是各有不同的,有对夜的歌颂,赞扬它的伟大,它将万物间的差别都去除,让人间的心灯都亮起;有对夜的感慨,感受到人的渺小,在浩瀚的夜空中如同一颗微小的星星;还有对夜的沉思,于深夜中思考、感悟,从世界的流转中感受生命的永恒。除了直接以“夜”为标题的小诗,还有一部分以它为吟唱主题的小诗,充满着诗人在肃穆寂静时刻对于人生、自然与世界哲理的思考与感悟,也带着一丝萧凉与惆怅。如:“我每不忍也深归来/只为是怕看见那街头的憧憧黑影。/黑影里蕴藏着无限的命运!/黑影里蕴藏着无限的悲哀!/......啊,黑影里的命运,/黑影里的悲哀,/我冷月的心,/也和着你们在战栗了!”(《流云小诗·无题》)在夜的静谧里,诗人油然而生一种感同身受的情绪,为他人的命运与生活而惆怅,黑夜带给人以多愁善感。“我的心/是深谷中的泉:/他只映着了/蓝天的星光。/他只流出了/月华的残照。/有时阳春信至,/他也幽咽着/相思的歌调。”(《流云小诗·我的心》)虽然诗人在此诗中只字未提夜,但星光和月华是属于夜晚的景象,夜的氛围在诗中弥漫开来,显得分外哀婉寂寞。可以说,“夜”的意象不仅呈现了诗人内心积极寻求能体现生命伟大的人生意识,又试图在这幽静中寻得内心的宽慰与热烈的意欲。
四、结语
“太阳的光/洗着我早起的灵魂。/天边的月/犹似我昨夜的残梦。”这是宗白华在《流云小诗》中写下的倒数第二首诗歌,似乎也在告诉世人,时间昼夜更迭,时代瞬息万变,逝者不可追,来者犹可追,向前看,人们可以勇敢地投入时代的潮流中去,发挥各自的光与热。小诗的创作已经成为一种艺术想象,也成为一种诗歌创作的趋势。在当代社会中,人们都能够借助自己手中的笔来进行简单的诗歌创作,这种情理力量交融的趋势使得小诗能够较好地为现代人所接受。冰心、宗白华等人将小诗带入新诗的世界中,又将接力棒传给后世的我们,在现代社会的生命情绪中,我们该以何种方式来继续进行诗歌创作与前进,需要靠自己来寻找道路。
作者简介:王芳(1997—),女,湖南衡阳人,贵州师范大学硕士,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
参考文献:
〔1〕朱颂,王金黄.五四早期“小诗”所受到的外来影响[J].文艺论坛,2019(6):68-76.
〔2〕陆耀东.论“湖畔”派的诗[J].文学评论,1982(01): 25-38.
〔3〕宗白华.流云小诗[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
〔4〕王德胜.宗白华小诗创作风格与诗美观念初探[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8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