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省的最东边有个古老的集镇,名叫铜城镇。镇的南面有一座明朝时期所建造的桥梁——普济桥。向阳小学就坐落在桥的北边。因为学校紧靠二帝宫,所以,最初的校名叫二帝宫小学,后期改为向阳小学,后来不知什么时候又改成了铜城镇第二小学。
普济桥两边的人们世世代代都生活在这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家每户的孩子只要到了上学的年龄,都会送到向阳小学去读书、学习。向阳小学成了普济桥周边学龄儿童的启蒙学校。
学校有两个门,正门朝西,门前有一个操场。操场的东南角是老同学王宗仙的家,西南角是一个厕所。学校专门找了个叫大头的人来打扫厕所。当时在同学中间流传着“大头大头下雨不愁,你有雨伞,我有大头”的顺口溜。学校的后门朝南,出了门也有一个小操场。操场的东面是老同学林冲的家,当地人习惯地叫他“三头”或“三林子”。
学校有三排教室,中间一排是老师的办公室。办公室的走廊上挂着一口铜钟。同学们只要听到铜钟发出“当,当当。当,当当”的声响,就知道上课或下课了。
60年代学校的条件有限,上课没有课桌和板凳,都是学生每学期开学时,从家里带桌凳到学校来上学,放假时再拿回家。桌凳的大小、高低、样式都不一样。
我是1968年进入的向阳小学,虽然已经过去了五十多年,但回想起小学的每一件事都记忆犹新,历历在目。
学校为了让同学们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办了校办工厂,好像是做牛皮纸糊雨伞的活计。别看我们当时人不大、岁数小,但经历的事还比较多。现在像放电影一样,一幕幕在脑海里游荡。我是多么想把它都写出来告诉大家,但我最想写、最想告诉大家的,还是我们小时候各种各样的“玩”。
学校的条件比较差,连课桌板凳都没有,更别说玩具了。所有玩的东西都是同学们用自己的双手制作出来的土玩具。玩具虽然土,但一个个玩得都很开心。一到下课,同学们就像小兔子一样跑出教室,来到操场,相互嬉闹。有到东门操场玩的,也有到南门操场玩的。大家根据自己不同的喜好,各自玩自己喜欢玩的东西。玩的项目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玩黄泥是我们男孩子的最爱,只要一放学就会用黄泥做各式各样的玩具。
黄泥是我们儿时制作玩具的主要原材料。学校的东边有个水电站,那里的泥土是黄色的,黃泥和其他泥土不一样,黏性相当好,适合做各种玩具。我们将黄泥和得不干不稀后,在水电站前的水泥坡上使劲地揉、使劲地掼,直到将泥巴掼熟为止。男生喜欢用掼熟的泥巴做成枪,女生喜欢将掼熟的泥巴捏成小人。男生制作枪,是先将泥巴捏成长方形,用树枝在上面画出枪的形状,再用小刀沿着画的线慢慢地,小心翼翼地刻制,将多余的黄泥去掉,刻成枪的样子,然后在太阳下面晒干,枪就算制作完成。当时可以制作成多种类型的枪,但大多以扑克枪为主。除了玩黄泥以外,同学们还喜欢玩弹玻璃球、捉迷藏、拍纸片。
弹玻璃球。球是由玻璃制成的彩色小球,直径大约一厘米左右。大部分的球都是透明的,但有少部分的球,上面有图案,图案各式各样,五颜六色——有树叶型,月牙形等等。玩时先在地面上画一条直线,在远处的地上掏出几个洞。玩的人将球从画线处弹出,用弹出的球来撞其他小朋友放在地上的球,并将其他小朋友的球弹进洞里就算获胜。弹玻璃球是最受男孩子喜爱的活动之一。
捉迷藏。捉迷藏俗称“摸瞎子”,也叫“躲猫猫”,是蒙住眼睛寻找躲藏者的游戏。刚上小学一年级时,桥北和桥北的同学在一起玩,桥南和桥南的同学在一起玩。普济桥南头有我、吴孝友、陈元峰等几个同学,我们在一起玩得多一些。记得有一次,我和吴孝友放学后,和桥南头的几个同学玩躲猫猫——躲猫猫必须有人当“瞎子”,可是,谁也不愿意当这个“瞎子”,只好用“石头剪刀布”的办法来解决谁先当“瞎子”的问题,结果吴孝友输了。我们用一块黑布,蒙住吴孝友的双眼,让他当瞎子。大伙先把他转得辨不清方向,然后向他这个“瞎子”呼喊取乐。吴孝友蒙着眼睛追我们,大家就到处躲。没多久!吴孝友一把捉住了我,他开心得不得了,说:“我抓到你了,轮到你来抓我了!”于是将布蒙在了我的眼睛上,让我当“瞎子”。他们几个想尽一切办法找躲藏的地方。当时为了响应毛主席“深挖洞,扩积粮,不称霸”的号召,学校在围墙内挖了个防空洞,这个洞就成了同学们躲猫猫的好地方。
拍纸片是男孩子最爱玩的东西之一。纸片是用硬的花纸剪成的,也有从小人书上剪下来的,上面印有《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各色人物的画片。当时文化生活匮乏,谁家中能有几张《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的画片,男同学都会围着他转,都想看看孙猴子是什么样子。拍纸片有两个人玩,也可以几个人一起玩。谁要是将对方的画片拍得翻过来了,谁就可以得到对方的画片。就算是手拍疼了,拍红了,也不在乎。高庆宝是我们同学当中拍纸片的高手。每次轮到他拍时,他先不拍,总是围着纸片转一圈,看看纸片的什么地方有空隙,他就用手在有空隙的地方拍。只要他拍,纸片立马就会翻过来,一拍一个准。所以,他家有各色各样的纸片,吴友坚等几个喜欢纸片的同学都很佩服他,经常和一帮同学到高庆宝家看有人物的画片。
我们小时候玩的玩具都是自己亲手制作的,不用大人花一分钱上街去买,在那个年代,到商店里有钱也买不到玩具。虽然如此,但玩的东西还是丰富多彩的。同学们能玩出花样、玩出智慧,说到玩,一个个头头是道。一年四季的玩法还不尽相同,各个季节有各个季节的玩法。冬天有冬天的玩法,夏天有夏天的玩法。夏天的时候同学们可以玩解蹦蹦、打铜板,调皮一点的同学上树掏鸟窝、到田边摘野果、下河游泳。
说到下河游泳,很多人和事就浮出了脑海。
普济桥下有一条古老的河流,叫铜龙河。老同学秦春国家就住在铜龙河边。我每天上学、放学都要经过他家门口。一年夏天,万文明、林冲、程铁生,好像还有几个同学,名字已记不清了,他们算得上是我们班的一群活猴子。这天,他们来到普济桥下的铜龙河里洗澡,他们将衣服脱下来,放在秦春国家的后门口,铜龙河的岸边上。秦春国家虽然住在铜龙河边,但他是个旱鸭子不会游泳,就帮他们看岸上的衣服。只见他们一个个脱得赤条条的,光着屁股,像下饺子一样,“扑通、扑通”地跳到河里。他们到了水里像是等不及了一样,一下去就直接打起了水仗。林冲也就是“三头”,先用两只手同时拍水,溅起水花直扑万文明;万文明单手推水,掀起浪花,弄得三头满脸是水,眼都睁不开。他们将水用手推来推去,扑来扑去,玩得那个开心,站在岸边看的人都觉得过瘾。程铁生不参与他们打水仗,而是在水里摸鱼。下水洗澡的同学多数都是不会游泳的,只能在水里打闷。同学们在水中玩得是欢声笑语,热火朝天。
河水不是太深,万文明、林冲他们几个玩了一会,好像是玩累了,一个个将头抻在水面上,身子躺在水里面,闭目养神。三头好像是口渴了,直接低下头喝起了河里的水。那时还没有什么雾霾、环境污染的说法,铜龙河的水清澈见底,透过清清的河水,能看见水下的石子。人们渴了,用手捧起河水可直接喝。同学们在水中安静了,水面也渐渐地平静了下来,水中的鱼虾也自由自在地玩耍起来。在岸上能清清楚楚地看到,小鱼在万文明、程铁生他们几个人的身旁游来游去,仿佛是来到了无人之地。在人与人之间来来往往,在三头的腿缝中穿来穿去,一会触碰他的大腿,一会触碰他的胳膊。小鱼有时也调皮,会游到他们没穿裤衩的地方撒欢,这个时候,他们几个躺在水中的,一边看着小鱼,就会一边偷偷地笑。一群活猴子静静地躺在水中享受着,小鱼给他们带来的是天然的按摩,得意、快乐,都写在了他们的脸上。在岸上远远地向水中看去,就像是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丽画面。
同学们喜欢美丽的夏天,更加向往雪花飞舞的冬天。
冬天同学们玩的项目就更多了,有滚铁环、打弹子球、玩鸡转子、跳绳、玩跳皮筋、跳方格子、躲猫猫、打纸包子、拾籽子、挤麻油喳喳、踢毽子,还有斗鸡等等。
玩跳皮筋是女同学的最爱。皮筋是用橡胶制成的有弹性的跳绳,长3米左右,两人各拿一端,把皮筋抻长固定在两个人的脚后跟,另一个人在上面来回踏跳。我还隐隐约约地记得,同学中最爱跳皮筋的要数女同学王爱玲、王玉兰和陈梓红三人。王爱玲和我是邻居,我习惯地叫她爱玲子;王玉兰在她家女生中排行最大,人们都叫她王家大丫头;陈梓红在家排行老三,大家都叫她陈小三子。一到下课,她三个人就到学校南面的小操场上去跳皮筋,一边跳嘴里还按跳的节奏,唱着跳橡皮筋的儿歌:“你跳一,我跳一,一二三四五六七,马兰花开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三五六,三五七,三八三九四十一……九五六,九五七,
九八九九一百零一。”旁边总是围着许多女生看她们跳,边看边跟着唱跳橡皮筋的儿歌。有一回,在旁边围观的一个女生她也想跳,就有意将跳皮筋的儿歌的节奏唱乱。大家知道只要唱的节奏一乱,跳的节奏就会跟着乱,这样跳的同学就会乱了跳的步法,跳不好就要下来,让别的同学跳。可那天是王爱玲在跳,王爱玲下来了王玉兰上,王玉兰下来陈梓红上,她们就是不让捣乱的同学跳。
在冬天,挤麻油喳喳是男同学的专利。一到冬天,人会冻得浑身发抖,小手通红,脑袋恨不得缩进胸膛里去。但是同学们通过挤麻油喳喳的办法解决了冬天取暖的问题。一到下课,同学们就三五成群地来到墙角下,排成队用力地向墙角挤,力气大的能一直挤在队伍当中,力气小的就会被挤出队伍。被挤出队伍的同学会重新回到队伍后面,再继续往前挤。一边挤一边还用嘴叫着:“挤麻油喳喳哪个来?我来!”这时会来许多同学,排在队伍后面往前挤。不到半个小时,浑身挤得暖洋洋的,有时甚至能挤出汗来。挤过麻油喳喳,整个人都精神抖擞,浑身都觉得爽。
踢毽子是女同学在冬天爱玩的项目之一。毽子是同学们自己制作的。毽子上的毛是很有讲究的,要用公鸡毛,而且是公鸡尾巴上的毛。另外还要准备一枚铜钱,一块手心大小的布和一根线。先将铜钱放在布上,再将四根公鸡尾巴上的毛插在铜钱眼里,然后用布将其包起来用线扎紧,这样毽子就算是制作完成了。踢毽子能踢出许多名堂,有从前面踢、从后面踢、从裤裆里踢,将毽子踢起来用头顶,用肩、用脚后跟接等等,花样繁多。
记不清是哪一天,下课后同学们都到林冲家门口的操场上玩,有的跳绳、有的踢毽子、有的躲猫猫……正玩得开心,忽地看到李伟和王应玲在抢什么东西,走近一看两人在抢毽子。结果李伟将毽子的鸡毛抢到了手,王应玲手中只剩下一枚铜钱了。没有鸡毛的毽子是踢不起来的。王应玲冲到李伟面前,气急败坏地说:“小鸡还有两根毛呢。”这句话五十多年过去了,同学们还记忆犹新,每次提起来,同学们都还津津乐道。
儿时的我们既天真又好奇,除了上面介绍的捏黄泥、打弹子球、捉迷藏、玩跳皮筋、下河洗澡、踢毽子外,还有打铜板、玩鸡转子、打纸包子、跳绳、跳方格子、解蹦蹦、滚铁环、拾籽子、斗鸡等等好玩的项目,没法在这里一一给大家介绍了。可以说,一个“玩”字贯穿了我整个的小学生活,是标准的学中玩,玩中学。同学们每天都无忧无虑,没有一点学习上的压力。学校里每天都能见到同学们开心的笑脸和天真烂漫的神情。校园内处处都是欢声笑语,一派祥和气氛。
向阳小学给我的童年带来了许多的乐趣和回忆,使我度过了一个快乐的童年,我会将童年的回忆,永远保留在我的脑海里,让普济桥畔的向阳小学,永远在我心中闪烁她那耀眼的光芒。
这就是我可爱的向阳小学。
作者简介:朱承勇(1959—),男,汉族,安徽天长人,本科,助理經济师,研究方向为财政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