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分层教学,助推能力提升

2021-03-01 05:37何世泽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8期
关键词:计算能力分层教学小学数学

何世泽

【摘要】数学计算教学是小学教学的基础内容和重要内容,贯穿整个小学数学学习阶段,但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数学计算教学的实际,约束了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本文尝试从分层教学模式入手,分析提高小学计算能力的策略,从而实现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层教学;计算能力

随着数学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越来越多的先进教学理念在小学课堂中付之实施,分层教学模式便是其中之一。小学阶段是学生系统学习生活的起始阶段,数学计算能力是学生的核心素养之一,笔者尝试通过分层教学模式在小学课堂的实施来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为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打下坚实基础。

一、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实施分层教学的重要性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是一项重要的基础能力,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是数学课堂的基础任务,对学生整体数学能力的提升有着奠基性作用。但在教学实践中,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往往不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存在着重视思维训练,轻计算训练的现状,同时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使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不能得到相应的发展。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模式,根据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实际,设计符合其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和基础的分层教学活动,促进各学习层次的学生计算能力都有提高,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能力,整体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分层教学模式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

(一)学生的分层

在分层教学模式中,首先是对学生进行分层。不能单纯以分数作为标准,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习惯、思维分析能力、动手探究能力和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性格特点等,再根据这些因素进行分层。其次是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分层的过程要有隐蔽性,且不能有“贴标签”的认识,在各学习层次小组命名时宜采用积极鼓励性的词汇。例如,对学习成绩优秀、学习能力强的学习层次学生小组命名“攀登组”,学习能力中等层次学生小组命名“奋进组”,学习能力欠佳的基础层次学生小组命名“希望组”(下面均以此名为例)。各层次的学生在同一课标下学习侧重点各有所不同,“攀登组”主要以学生数学核心能力的提高和知识的“拓展应用”为主,“奋进组”的学习以“学习理解”和“应用实践”为主,“希望组”学生以“学习理解”和“基础应用”为主。

(二)课前预习的分层

课前预习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一环,通过课前预习,学生能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有个初步认识,对其感到疑惑之处可提前发现,上课时便能集中精力对此进行学习。但由于学生的学习层次不同,如果教师在布置预习任务时没有分层对待,精心策劃,仅仅是让学生先看一下要上的教材内容,其预习效果是大打折扣的。这就需要教师在布置预习任务时,设置一些具体的、难点适中、带有前测性的问题去帮助学生进行预习。例如,在布置“加法运算定律”的预习时,笔者设置了以下三个能力层次的预习任务:

加法运算定律课前预习:

1.计算:1+2与2+1的结果,并比较结果大小。

2.计算:5+1+9=______,5+(1+9)=______,并比较结果大小。

3.你能说说下节课我们要学习几种加法运算定律吗?

4.你能用简间的符号表示加法的运算定律吗?

其中“希望组”学生完成第1、2题,“奋进组”学生完成第1、2、3题,“攀登组”学生全部完成。通过设置分层预习任务,既有每个学生都能完成的基础预习任务,又有能引导积极探究的预习任务,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发现各自学习困惑,增强预习的指向性,使预习活动不再空泛,让学生知道如何去预习,吸引学生热爱预习并养成习惯,并通过分层预习满足其学习需求。

(三)设置分层教学情境

由于受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影响,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相对较短,这就使小学生在一节课中,能集中精神学习的往往是课堂的前半部分,后半节课往往不能集中精神学习。因此,创设贴合各层次学生实际的计算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善学生注意力集中情况,帮助学生理解计算方法和原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例如,在“小数的乘法”,因学生已学习了整数和乘法和小数的加法,笔者在课堂导入阶段设置商场的购物情境(课件出示):

1.填空:

①2.4元=( )角

②5 角=(     )元

③3+3+3+3+3=(   )×(    )

2.小明到商场买糖果:

①一种大包装的糖果每包16元,买了4包要付多少钱?

②一种小包装的糖果每包1.6元,买了4包要付多少钱?

③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攀登组”学生能完成第1题并能从第2题的问题①探究推导完成问题②③,发展学生的拓展能力和推导归纳算理能力,而“奋进组”的学生在完成第1题和第2题的问题①的基础上尝试完成问题②,“希望组”的学生通过完成第1题和第2题的问题①,增强学习的信心,为教学1.6×4的计算再推广到“小数乘法”计算打基础。通过设置各层次学生熟悉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情况,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课堂练习的分层设置

课堂练习是一节课所授知识的及时反馈和巩固,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全体学生同做相同的计算题目,这使计算能力强的学生能较快完成,而计算能力弱的学生无法完成任务。教师应根据课堂目标,认真钻研教材,设置不同难度的计算练习,分为三组进行布置。各层次的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互助,完成练习;也可让学有余力的“攀登组”学生加入到“希望组”和“奋进组”中,对其他层次的学生进行帮助,既分层又合作,培养全体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互相精神。

(五)课后作业的分层

在不增加学生学习负担的前提下,适量布置不同层次的课后作业,操作模式与课堂练习略同。在课后作业分层设置中,要做到精准、有效布置。各层次的作业都要适量,绝不能以题量多少作为分层依据,难度比要严格控制,要体现所要考查的能力内容。对不同层次的作业批改可采取不同的形式,对“攀登组”学生可书面点评为主,“希望组”的学生采用面批的形式,“奋进组”的学生视作业完成情况可集体评讲、书面点评等相结合。

(六)课后微资源的分层推送

教师可通过微信、“钉钉”、线上教学平台,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和课堂练习、作业完成情况,精准推送教学微资源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学习微资源,提升自己的计算能力。由于微资源具有生动形象、即时和反复观看的特点,使学生能通过观看微课视频,突破学习难点,再通过其配套的练习组卷进行强化训练,实现学习能力、计算能力的提升。

总之,分层教学模式是一种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对不同层次学生实施精准教学的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要认真分析学情,依靠新课标开展分层教学,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本文系汕尾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一般课题“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实施”(课题项目编号:2019SSW12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赵红珍.基于差异的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实践策略[J].学周刊,2020(21):41-42.

[2]黄覃兢.浅谈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与提高[J].求知导刊,2020(13):78-79.

猜你喜欢
计算能力分层教学小学数学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厘清算理,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提升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
中学生化学计算能力的进阶式培养策略
如何通过分层教学打造高中化学高效课堂
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研究
分层教学,兼顾全体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