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琼,周婷婷,杨 珊,张晓芳,方小成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湖北430022
手术病理标本是外科医生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1]。国外研究显示,50 所医院上报的648 件护理安全事件中,由于标本管理不善导致需要额外治疗或对病人造成暂时或永久伤害的占8%[2]。手术病理标本差错可导致诊断或治疗的延期、误诊、二次手术、不当治疗,并给病人带来严重的心理和生理伤害。因此,标本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手术室是各类手术病理标本获取、暂存、转运场所,是手术病理标本管理的关键部门[3]。国内手术室护理专科质量指标评价研究的发展已有十余年,构建了手术室综合护理、感染控制等质量评价指标体系[4-16],但尚未检索到针对手术标本管理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和研究。我院是一所床位数超7 000 张的部级综合三级甲等医院,2019 年住院病人手术11.4 万台,年均手术标本数量超20 000 个。为进一步改善标本管理质量,杜绝手术标本安全事件,通过构建手术室标本管理质量评价体系,利用质量指标对临床标本管理工作进行引导、预警、评价及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查阅最新行业标准 查阅《手术室护理实践指南》(2019 版)[17]、《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T 640—2018)[18]、《病理科建设与管理指南》[19]等最新行业标准,根据行业规范要求和护理部质控要求,列出相关质量控制指标。
1.2 专家函询 专家遴选标准:①本科及以上学历;②中级及以上职称;③护士长及以上职务;④在三级甲等医院从事手术室相关工作≥10 年;⑤对本研究积极性高,能按要求完成函询。共甄选了涵盖全国15个三级医院的15 名专家。年龄33~57(50.2±6.4)岁;学历:本科11 人,硕士4 人;职称:中级1 人,副高级8 人,正高级6 人;工作年限12~38(31.0±6.9)年。函询表包含调查说明(包括研究目的、意义和背景)、专家基本情况及评价指标函询表(包括填写说明、问卷部分、专家判断依据、熟悉程度)3 部分。为便于专家充分提出意见和建议,函询问卷中设有增加、删除及修改意见栏。以面对面问卷函询或电子邮件函询的方式收集资料。专家需对备选指标的重要性进行评分(指标的重要性从“不重要”到“非常重要”依次赋值1~5 分);对指标权重予以赋值;就自身对研究内容的判断依据和熟悉程度进行评价。熟悉程度从“很熟悉”到“不熟悉”设5个等级,分别赋值0.9分、0.7分、0.5分、0.3分、0.1分。最终保留重要性均值≥3.50 分、满分比≥30%、变异系数≤0.20 的指标。同时,结合研究小组意见对指标进行修订。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4.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 检验,P<0.05 为差异统计学意义。
2.1 专家的积极系数 本研究共进行了2 轮函询,各发放问卷15 份,均回收15 份,有效回收率为100%,提出意见的专家分别占73.33%和53.33%。研究显示,专家积极性一般以问卷有效回收率表示,有效回收率越高表示专家积极性越高,60%的回收率说明专家积极性较高,70%以上的回收率则说明专家积极性非常高[20]。本研究具有较好的积极系数,反映了专家对本研究的关心和支持程度较高。
2.2 专家的权威性 用专家权威系数(Cr)表示,由专家熟悉程度(Cs)和判断依据(Ca)两者的算术平均数来表示。有研究表明,权威系数越高,说明指标的预测精度越高,一般Cr≥0.70 为较理想的信度[21-22]。本研究中Cs 为0.785,Ca 为0.930,Cr 为0.858。
2.3 专家的集中程度 两轮函询后,指标重要性得分为3.87~4.93 分,变异系数为0.053~0.199,满分率为33.33%~93.33%。从指标的满分率、重要性得分情况可以看出,专家对指标的意见较为集中。
2.4 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 专家函询肯德尔协调系数见表1,专家意见一致后即形成最终的指标体系。
表1 专家函询肯德尔协调系数
2.5 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 第2 轮函询结束后,专家对指标的设置及各指标权重的分配意见趋于一致,故结束调查。最终确立了包含2 个一级指标、4 个二级指标和17 个三级指标的手术室标本管理质量评价指标,见表2。
表2 手术室标本管理质量评价体系
3.1 执行情况评价和系统改善 对本研究参与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培训,包括执行人员的培训和评价人员的培训;每周抽1 d 进行随机质控,每次质控内容覆盖所有指标,每个月护士长对质控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参照文献[23-24]计算干预组上述4 个二级指标的质控结果均值(x)、标准差(s),以(±s)为预警值,以(±2 s)为目标值。每个月统计所有结果指标,对比已设定的预警值和目标值,分析指标的变化情况,评价标本管理质量,提出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方向,临床根据评价结果进行针对性整改。
3.2 执行效果评价 统计执行手术室标本管理评价体系前后标本管理质量(标本固定规范合格率、标本保存规范合格率、标本信息正确率、文件书写合格率),以2019 年1月—2019 年12 月胃肠外科手术标本为研究对象,干预前为2019 年1 月—6 月的标本,期间的医院标本质量控制结果指标通过回顾性调查获取;干预后为2019 年7 月—12 月的标本,期间的质控结果指标通过前瞻性调查获取,每天专人收集资料,每个月汇总统计,对比干预前后指标的变化。见表3。
表3 干预前后相关指标比较(±s) 单位:%
表3 干预前后相关指标比较(±s) 单位:%
时间干预前干预后t 值P标本量1 048 1 134标本固定规范合格率78.74±2.43 91.97±4.45-12.87<0.001标本保存规范合格率86.50±1.89 96.01±3.57-9.75<0.001标本信息正确率83.40±2.01 92.42±3.37-9.58<0.001文件书写合格率78.36±1.77 89.95±3.83-11.64<0.001
4.1 构建手术室标本管理质量评价体系的意义 Osarogiagbon 等[25-26]研究显示,科学、可操作的标本管理评价体系对护理管理具有导向作用。手术室标本管理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不仅能提升手术室护理人员对术中病理标本的管理水平,更为病人明确诊断、及时治疗和妥善预后撑起一把坚实的保护伞,有助于提高病人诊治水平和医护患三方满意度[27]。通过手术室标本管理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形成执行-评价-改善的管理模式,用评价标准指导执行过程,同时通过评价体系发现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改进,通过良性循环提高标本管理质量。
4.2 选取评价指标的严谨性与可靠性分析 本研究评价指标的选取主要通过文献研究、归纳总结、专家函询3 个步骤完成,最终确定手术室标本管理质量评价的17 个敏感指标,在执行过程中设置预警值和目标值,不断进行修正和系统改善。研究结果显示,函询专家具备积极性和权威性,专家意见集中程度和协调程度较高,具备一定的严谨性和可靠性。在执行的过程中通过设置预警值和目标值,不断进行系统改善,确保了执行方法的正确性。根据执行前后的效果对比研究,显示构建手术室标本管理评价体系后,标本固定规范合格率、标本保存规范合格率、标本信息正确率、文件书写合格率均有所提升,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4.3 构建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 评价指标贯穿标本在手术室暂存、转运、交接完成的全过程。本研究的手术室标本管理评价体系的结构指标包括环境指标和过程指标两部分,环境指标包括标本间配置环境和标本存放环境;过程指标包括送检材料准备过程和送检流程。三级指标的设置应具体、可视、方便评估,覆盖重点时段、重点环节[28]。本研究构建的评价指标覆盖标本离体后、标本送检时、标本批量交接时3 个重点时段;涉及标本浸泡固定、标本信息核对、标本文件记录3 个重要环节。评价结果指标全面、客观、可测量,确保干预前后评价结果指标的一致性。通过建立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促进手术室标本管理质量的全面改进。
基于本研究结果,呼吁构建手术室标本质量管理评价体系。手术室标本管理质量是手术室管理质量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对病人的诊断、治疗至关重要[26]。然而,目前关于手术室标本管理评价指标的研究较少,希望通过此次研究,为其他医院建立手术室标本管理评价指标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