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神经屏障和Claudin-1蛋白在大鼠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

2021-03-01 14:26杨少兵胡柳迟晓慧张志发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1年2期
关键词:通透性神经病孵育

杨少兵,胡柳,迟晓慧,张志发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神经系统受损导致的慢性或持续性疼痛,其主要特征是自发痛、痛觉过敏、触诱发通和感觉异常,并在神经损伤后持续很长时间,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关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病机制尚未明了,且对其治疗也存在很多缺陷。深入探索疼痛的发病机制,寻找疼痛治疗靶点,对提高疼痛治疗效果有着深远的意义。

最近研究表明血神经屏障(blood nerve barrier,BNB)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发展[1]。BNB主要由神经束膜和神经内膜组成,正常情况下能够维护神经内环境稳定,保护神经纤维。但在某些病理状态下(如坐骨神经受损后),BNB通透性增加,屏障功能减弱[2],外周的纤维蛋白原及炎性因子穿过通透性增加的BNB,作用于外周神经导致痛阈值降低,参与慢性疼痛的病理过程[3]。但BNB在疼痛中的具体调节机制尚不清楚。紧密连接是BNB的结构基础之一,密封蛋白(Claudin)-1是紧密连接蛋白中最重要的一种,Claudin-1表达下降导致BNB通透性增加[4],可能是慢性疼痛发生发展的关键环节。本研究拟制备慢性坐骨神经压迫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 of sciatic nerve,CCI)模型大鼠,观察Claudin-1和BNB通透性的变化,探讨其在慢性神经性疼痛中的具体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试剂与材料

清洁级雌性SD大鼠,体质量180~200 g,购自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伊文斯蓝(Evans blue,EB)购自美国Sigma Aldrich公司;兔抗Claudin-1单克隆抗体购自德国Life Technologies公司(货号51-9000),β-actin抗体购自Sigma Aldrich公司(货号#A3854),Lumi-Light荧光试剂盒和DAPI均购自德国Roche公司。逆转录PCR(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引 物 购 自 德 国MWG Eurofins公司。

1.2 方法

1.2.1 分组所有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ontrol组),假手术组(Sham组)和慢性疼痛组(CCI组),各组6只。后续实验中,每组大鼠各时间点均提取6样标本进行各项实验检测。对照组不做处理;另外2组大鼠经10%水合氯醛(3 mL/kg)腹腔注射麻醉后,俯卧位固定,分离暴露右侧坐骨神经,Sham组仅暴露不结扎,CCI组用4/0丝线在坐骨神经上打4个松结,每个结间隔1 mm,结扎强度以引起小腿肌肉轻度颤动为宜。

1.2.2 行为学观察3组共18只大鼠均在实验前1 d及术后6 h、1 d、7 d和14 d进行机械性触诱发痛测定。将透明有机玻璃箱放置于实验台的铁丝网架上,待测大鼠置于箱中适应15 min后,用Von-frey丝垂直刺激小鼠右后肢的足底中部,使之稍弯成S形,持续时间不超过4 s,出现抬足或舔足行为视为阳性反应,否则为阴性反应。当该力度的刺激不能引起阳性反应时,则给予相邻大1级力度的刺激;如出现阳性反应时,则给予相邻小1级力度的刺激;如此连续进行,每次间隔15 s。计算出50%缩足阈值,绘制大鼠机械性触诱发痛曲线。

1.2.3 BNB渗透检测1%EB溶于5%牛血清白蛋白制备成伊文斯蓝蛋白染剂(Evans blue albumin,EBA)。3组共18只(n=6)大鼠术后1 d提取坐骨神经,4%多聚甲醛固定90 min后,将其浸泡于2 mL的EBA溶液中1 h,再次甲醛固定,OCT胶包埋后切片,显微镜下拍照。每只大鼠取1张图片,用Image J软件测量神经内部EBA总灰度值,计算平均密度,以评价BNB通透性。

1.2.4 RT-PCR为节约实验动物,Control组(未做任何处理)只取6只大鼠的坐骨神经作为所有时间点的阴性对照。3组共66只大鼠(n=6),分别于术前及术后6 h、1 d、7 d和14 d,腹腔注射10%水合氯醛(3 mL/kg)麻醉大鼠后处死,提取坐骨神经。采用Trizol提取液提取坐骨神经总RNA,Nanodrop 2000分光光度计上测量总RNA浓度,使用cDNA-kit试剂盒逆转录合成cDNA,再以cDNA为模板进行PCR反应。引物序列:Claudin-1,上游引物:5’-GGGACAACATCGTGACTG CT-3’,下游引物:5’-CCACTAATGTCGCCAGACCTG-3’;GAPDH,上游引物:5’-AGTCTACTGGCGTCTTC AC-3’,下游引物:5’-TCATATTTCTCGTGGTTCAC-3’。扩增反应条件:95℃预变性10 min,随后95℃变性15 s,60℃退火延伸1 min,40个循环。以循环阈值(Ct值)作为统计参数,GAPDH为内参,结果数据利用Applied Biosystems 7300 SDS软件,采用2-ΔΔCT法进行数据分析。

1.2.5 Western blot Control组取6只大鼠的坐骨神经(n=6)作为所有时间点的阴性对照。3组共66只大鼠在相应时间点腹腔注射10%水合氯醛(3 mL/kg)麻醉后处死,提取坐骨神经,匀浆,超声粉碎,4500 g离心10 min后取上清。采用Bradford法绘制标准曲线,测定蛋白浓度,并计算上样量。蛋白样品与缓冲液混合后,95℃水浴5 min变性,上样,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转印至PVDF膜。PVDF膜经含5%脱脂奶粉的TBST封闭液37℃封闭2 h,加入兔抗Claudin-1抗体(1∶1000稀释),4℃孵育过夜。TBST洗膜10 min×3次,加入HRP标记羊抗兔IgG抗体(1:2000稀释),室温孵育2 h;使用Lumi-Light荧光试剂盒显影并扫描测定Claudin-1蛋白光密度值。TBST洗膜后加入β-actin抗体(1∶25000稀释),室温孵育1 h后,再次使用Lumi-Light荧光试剂盒显影并扫描测定β-actin蛋白光密度值。

1.2.6 免疫荧光染色3组共18只大鼠(n=6)术后1 d经10%水合氯醛(3 mL/kg)腹腔注射麻醉后处死,提取坐骨神经。冰冻切片机制作坐骨神经的横断切片,片厚10µm。标本用3%BSA和1%羊血清封闭后,兔抗Claudin-1抗体1∶100稀释后4℃孵育过夜,使用1∶500稀释的Alexa Fluor 594结合羊抗兔IgG二抗常温孵育60 min,再用DAPI行核染色10 min后,共聚焦显微镜下拍照。每只大鼠各选取1张图片,采用Image J软件测定神经内Claudin-1蛋白阳性表达的综合密度值。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符合正态分布以及方差齐性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双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大鼠机械性触诱发痛阈值变化

与Control组和Sham组相比,CCI组大鼠术后1 d右侧后肢机械痛阈值降低,术后7 d降至最低,并且一直持续到术后14 d(均P<0.05),见图1。

注:与Control组比较,①P<0.05,与Sham组比较,②P<0.05

2.2 BNB渗透性变化

CCI组术后1 d,坐骨神经EBA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发现3组大鼠的坐骨神经外膜结构完整,EBA染色连续均匀,Control组和Sham组的EBA集中在神经外膜,未穿透BNB;CCI组的EBA穿过BNB,渗透入神经内部,见图2。灰度值定量分析结果显示,Control组和Sham组大鼠坐骨神经内EBA含量接近于零,CCI组EBA含量显著增高(P<0.05),见图2。

2.3 坐骨神经内Claudin-1表达水平变化

RT-PCR测量结果显示,术后6 h、1 d、7 d和14 d CCI组大鼠坐骨神经内Claudin-1 mRNA转录水平显著低于其他2组(均P<0.05),且术后1 d下降幅度最为明显,见图3A。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术后1 d、7 d和14 d,CCI组大鼠坐骨神经内Claudin-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其他2组(均P<0.05),见图3B。

显微镜下观察坐骨神经切片,可见神经束膜和神经内膜较为完整,未见明显破损。坐骨神经免疫荧光染色显示,Claudin-1蛋白主要分布于神经内膜和神经束膜,见图3C;CCI组坐骨神经损伤后1 d,神经束膜中Claudin-1蛋白荧光强度明显下降,低于其他2组(均P<0.05),见图3D。

3 讨论

本研究采用丝线结扎法制作CCI模型,结果显示CCI组大鼠术后1 d右侧后肢机械痛阈值降低,术后7 d降至最低,并且一直持续到术后14 d,造模成功。

外周神经被神经外膜、神经束膜和神经内膜包绕。神经外膜包绕在最外层,位于第2层的神经束膜将神经纤维分隔成束,并向内延续形成神经内膜。神经束膜和神经内膜组成BNB,将外周神经与周围组织隔离,维护外周神经内环境稳定、保护神经纤维[5]。在一些病理状态下(如糖尿病神经病变、肌萎缩侧索硬化、多发性硬化等),BNB通透性常常被改变,神经内环境稳态失衡[6,7]。小鼠在坐骨神经挤压损伤后,BNB通透性增加,屏障功能减弱[2];CCI大鼠术后3 h即出现BNB通透性增加,且作用可持续至术后2月[8]。这些研究结果均提示,神经损伤引起的慢性疼痛中,BNB的通透性增加。

Lim KT等[3]首次发现BNB通透性的变化直接影响到疼痛的发展:坐骨神经部分结扎后,局部的巨噬细胞通过释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降低紧密连接蛋白ZO-1的表达,从而增加BNB的通透性;受损的坐骨神经中纤维蛋白原及炎性因子释放增加,如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α,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β。这些致痛物质穿过通透性增加的BNB,作用于外周神经降低痛阈值,激活或者刺激细胞导致慢性疼痛状态。本研究同样发现大鼠在接受CCI手术后,虽然神经束膜外观正常,但是能够渗透进入坐骨神经内的EBA显著增加,证明BNB完整性被破坏,通透性明显增加。

图2大鼠坐骨神经内EBA含量

图3大鼠坐骨神经Claudin-1表达水平变化

BNB的主要结构由多种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Claudin、tricellulin等)及紧密连接的骨架蛋白ZO等组成[9],其 中Claudin-1起 关 键 作 用。Claudin-1不 仅 是BNB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枢神经系统血脑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护整个神经系统内环境稳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神经周围局部注射高渗盐水(10%氯化钠)[10]或重组纤溶酶原激活剂[4],能够降低神经内Claudin-1表达水平,增加BNB通透性。Reinhold等[7]发现小鼠在CCI术后7 d时坐骨神经内Claudin-1蛋白下调。本研究进一步揭示了神经病理性疼痛中Claudin-1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CCI大鼠术后6 h时,Claudin-1的mRNA转录水平开始下降,术后1 d时,Claudin-1蛋白表达水平开始下降,一直持续到术后14 d。这提示,Claudin-1调节BNB通透性可能是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发展中的重要环节。

本课题深入观察外周神经受损后BNB通透性及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的变化,提示BNB在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生发展机制中的发挥重要作用,其通透性改变可能促进炎症因子进入神经内部,从而导致疼痛的产生,但其具体调节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降低神经屏障的通透性可能会减少神经内部的炎症因子,从而减缓或者抑制慢性疼痛的发生发展,这将是疼痛治疗的新靶点。

猜你喜欢
通透性神经病孵育
扳机日血清雌激素不同水平时授精前后卵母细胞孵育时间对短时受精胚胎移植结局的影响
老年人防跌倒要当心周围神经病
《神经病学》课程教、学、评一体化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LINC00612靶向结合Bcl-2抑制Aβ1-42孵育的神经元凋亡
用课程“孵育”会“发光”的教室
越测越开心
应用快速孵育法优化酶联免疫吸附实验过程探讨——以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检测为例
你是“神经病”吗?
PICCO监护仪观察ARDS肺血管内皮通透性的临床研究
盆栽与大田栽培水稻的生长及产量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