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息阅读:打造学校“阅读教育新样态”

2021-03-01 01:30徐燕娟
中小学校长 2021年1期
关键词:全息儿童学校

□徐燕娟

教育从来都是着眼于未来世界的实践活动。未来不是我们要去的地方,而是我们正在创造和尝试的地方,只有认清未来教育和学校的方向,才能创造更好的教育。毫无疑问,未来学校将成为学生学习中心,指向构建一个共学、共创、共享的塑造人精神世界的学习场。基于此,全息阅读教育正是一种面向未来的阅读教育新样态。

一、未来学校的形象描绘

未来学校的教育目的指向“以人为本”,着眼于学生精神成长。康德在 《论教育学》一书中提到,人是唯一必须受教育的被造物,而且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人。除了教育从他身上所造就出来的东西以外,他什么也不是。[1]我们必须意识到,人是一切事物有意义和价值的源头。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人性的实现,是让人成为人,而不是把人变成工具。

未来学校的教育要求我们不断迭代自身的理念以适应未来的育人目标,因此,学校的组织形式也将发生巨大的改变。朱永新教授在 《未来学校》一书中提到,在未来学校中,现有的班级、年级的组织形式将被重构,学习共同体的概念也将重新界定,学习时间、学习周期的弹性也将成为常态化的共识,呈现一种教师引导、学生自组织管理的运行模式。[2]可以发现,整个社会是一个泛在的、一体的家校共育的学校,可以将其看作是一个虚拟学校。学校的进化使得它不再局限于围墙之内,而开始变为一个泛在的、智慧的、虚拟的“学习场”。

未来育人目标和组织形式的转变还必须配合教学与学习方式的创新。未来的学习将是项目式、个性化的学习,每一种学习都会被记载。在体验式、项目化学习方式的变革中培养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解决问题、应对挑战的能力。项目式学习不是空中楼阁,它需要实在地落实在学习主体的日常生活中。而无论教育如何变迁,“阅读是学校里最重要的事情”这一基调不会改变,而我们的阅读也需要适应未来,从而进行新的探索。

二、全息阅读教育的概念刻画

“全息”(Holography)缘起全息摄影,是一种全面、立体地呈现出物体的真实情况的三维摄影摄像技术。而“全息阅读”则是一种基于儿童“全人”发展、基于主题的“大阅读”理念,着眼于儿童精神成长的全新阅读方式。“全息阅读”得到了学界许多研究者的关注。基于对“求原”理念的追求,三井实验小学借助全息阅读这一方式来组织全息阅读教育 (见图1)的校本课程,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自2005 年至今,全息阅读教育的内涵一步步实现着三进阶:1.0 版本:阅读本位期,就阅读而阅读。聚焦关注学科阅读认知能力。2.0 版本:素养发展期,指向关键能力。以整本书阅读为切入点,着眼儿童阅读素养培育,激活、统整阅读教学本体内容。3.0版本:生活融通期,放大阅读的本体价值,追求“通过阅读的教育”。一言以蔽之,全息阅读就是通过全人员、全时空、全领域、全素养的实施方式,做到一本书为儿童打开一个新世界。

图1 全息阅读教育的概念

全息阅读教育要实现的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这意味着儿童阅读时时刻刻发生,走向社会,通向有道德、有诗意的生活。为此,全息阅读教育从阅读教学、阅读活动、阅读环境三个角度,整合可利用的阅读资源,开发阅读课程群,进行跨界融合、区域整合等实践研究,实现儿童从知识学习走向智慧人生。

(一)全息阅读教学

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认为,晶体智力是经验的结晶,应用于对问题的准确分析和灵敏解决。[3]全息阅读教学重视晶体智力的培育,旨在提高学生处理、分析、综合运用信息的能力。教学中的信息包括信息源、信息载体和信息接受者。全息阅读教育通过改进这三者之间的传递、加工、处理的组合方式,使学生在全方位的阅读环境下得到个体所能获得最大最优的信息总量。阅读教学中,教师把庞杂的信息以最恰当方式传递学生,通过立体、真实的阅读实践活动把核心知识、技能和态度传达给学生,而学生能举一反三得到信息的最大值,这正是教师孜孜以求的教学至高境界。同时,全息阅读教学传递的信息不是仅局限于阅读内容的学科知识和课标中要求的能力,还有更丰富灵活的其他部分——学生个体对信息本身的多元化个性化选择、理解、认识、评价和创造。阅读方式的多样化,阅读成果的丰富化也将更契合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使学生体验到私人定制式的阅读经历。

(二)全息阅读活动

杜威的“做中学”理论深刻指出了动手操作、亲身实践的价值和意义。他认为,个体如果想要获得真知,就必须在活动中主动体验、尝试、改造,必须去“做”,因为主体只有在“做”的过程中,在与客观对象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才能获得经验。[4]全息阅读教育在阅读活动方面进行了富有创意和实践意义的尝试,如为儿童设计个体随时阅读的时间轴,构建共同分享阅读的行动区,创设多元广泛阅读的内容网等。全息阅读教育突破了单纯文本阅读认知的局限,更多地将阅读指向全面与重点相结合的感知式、体验式、综合性阅读。学生亲身经历序列性的实践性和体验性的活动,将书本信息认知与现实生活勾连起来,丰富感性认识,提升阅读思维。

(三)全息阅读环境

全息理论指出,任何事物都处于全息联系之中,外部世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包含多种信息子系统 (信息元)。可以通过对每个信息元的认知通晓整体,也可以通过整体推断每个信息元的变化。局部是整体的缩影,整体是局部的综合,二者之间密切相关。在全息阅读教育中,通过拓展阅读环境的时空边界,能够极大地影响儿童阅读时个体的阅读效果。因此,全息阅读教育强调阅读环境的全方位覆盖。全息阅读借助各方资源,实现班内与班外、校内与校外、线上与线下时时处处可阅读的“全时空”阅读环境,从“单一阅读”走向“个性化阅读”,从“书本阅读”走向“社会阅读”和“生活阅读”,让学生可以不受时空限制,进入任何领域,选择任何层次,按照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随时、随地、随心、随性进行阅读,形成阅读、学习新样态。

三、面向未来的全息阅读教育实践新样态

(一)整体架构“纵横+”校园阅读生活方式

全息阅读教育立足于“儿童全息阅读”的支点,开辟“阅读课型”四大领域,设计“阅读体验”的四类活动,架构“阅读节点”的六条轴线,实现儿童成长的六种能力提升。横向——一学年内阅读与能力发展互促互进。通过开展系列全息阅读教学活动促成儿童一学年的阅读生活体验。纵向——让阅读与品格提升相辅相成,编制六年六“阅”经线,引领孩子们体验生存为本、生活为源、阅读为核的学习生活。通过全息阅读这把钥匙将世界打开,使儿童品格提升、精神成长两向融合,促使儿童身心成长和品格提升并举。

(二)全方位设计学校阅读场馆情境

1.设计班级浸润式场馆阅读情境

为实现让阅读随时发生,让阅读变得更具情境性、可感性、形象性和生动性的目标,需要将班级构建成多样化、个性化学习的阅读教室,构建起一种立体思维模式和知识架构,建设跨学科空间,打造可持续的阅读空间,融合学习空间功能,把有限的教室空间拓展成为无限的阅读资源。每一个班级就是一个阅读共同体,师生因共同阅读结成精神同盟,共同经历,彼此呼应,在共读中找到精神成长的归属感。学校的每一个空间环境都能成为师生的学习阅读资源,使整个校园形成全学习全阅读的生态系统,阅读教室联结阅读共同成长体,阅读内容切合儿童身心发展需求,阅读教学连接儿童成长生活体验。

2.创建图书馆自主式场馆阅读情境

相较于常规的图书馆,全息阅读馆的定位将从“书本位”的阅览需求转为“人本位”的复合型学习空间,促使新型复合功能的产生与多价空间的出现。在场馆中,书本应是学生随手可取之物,便于学生间随时随地进行思维交流碰撞、讨论交流。全息阅读馆通过空间设计联结学生们进入阅读的可感场域中,通过不同阅读空间功能,为学生架构“任务选择—自主阅读—合作探究—汇报展示—深思体验”的阅读路径,获得个体阅读感知与群体阅读感悟的交互体验。由此,全息阅读馆的功能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藏书阁”,而是变成学生能够沉浸其中的大型阅读中心、资讯中心、学习中心、课程发展中心等,发挥出一个多元化阅读型综合场馆的功能。

3.打造校园立体式阅读场馆情境

全息阅读强调打破原有阅读空间的局限和壁垒,因此需要创建“校园立体式阅读环境”,使得校园每一处环境节点串联成不同的阅读岛屿,支持学生、老师、员工间的学习、探索和对话,带来更具合作性和创造性的学习阅读探索体验。阅读书目、阅读活动、阅读场景,学生在全息阅读时将其联结成不同的学习场,校园里的每一个角落都是一个阅读场,每一个场域都有精彩的阅读故事在真实发生。基于此,学校依据不同的全息阅读主题打造了展示共读书目、书法、版画作品的文化长廊。校园立体式的阅读场馆情境为师生无边界学习和自发的交流讨论,创造出自由开放的阅读氛围。

(三)创设一公里行走沉浸式场馆阅读圈

阅读活动只有在还原真实、模拟想象的生活场景中,才能加深学生对生活知识和能力的获取,在体验中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的能力,增强其阅读的积极性。我们充分挖掘周边社会实践资源,将能够推进儿童成长的资源进行筛选、梳理,打通校内外的阅读资源与空间,拓宽学生的真实场景阅读空间。例如,走进校门口的阅读中心 (常州市图书馆)、开启校门旁的博悟之旅(常州博物馆)、探索校园后的神秘园 (常州中华恐龙园)等。首先,利用图书馆阅读资源,将其作为学生个体广泛阅读的基地和学校图书馆最有益的补充。学生利用图书馆资源,通过线上、线下的阅读,进一步拓展阅读库、知识面,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认知。其次,可以将博物馆作为学生的阅读拓展基地。沉浸在场馆实地阅读中,学生获得了更多有效的、深层次的信息,在书中获取的信息变得立体起来,书中描绘的平面图景在博物馆被真实还原,学习从两维走向三维,知识被立体建构起来,使学生理解更深入、思考更深邃。此外,还通过研学,搭建纵向内容框架,铺设横向能力素养阶梯,以孩子们在研学中“玩什么”“怎么玩”“玩得怎么样”为实践思考,让孩子们带着书本去恐龙园旅行,设置“一起读”“一起看”“一起听”等不同的全息阅读活动板块。

这样的行走沉浸式场馆阅读模式还可以迁移到阅读一幅画、一个人、一座城等。孩子们通过项目式研究的学习方式,深化阅读思考,不仅习得了宝贵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可以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与全素养的浸润成长。在学校的浸润引领下,走向生活的阅读理念开始走进一个个小孩子的家庭。越来越多的家庭在周末、寒暑假,带着书本去旅行,随着阅读去拥抱生活,连接书本、连接故事、连接生活、连接世界。

(四)建造融合式社群阅读生态圈

融合式社群阅读即不同群体的人被联系起来,建立阅读规则,形成阅读生态圈,打造阅读圈新模式,共建阅读新文化,使阅读从私人化的阅读行为转换为“因趣结缘”的阅读圈,形成阅读“新部落化”的存在样态。

1.非对称性关系下的“混龄阅读书友会”

基于孩子的认知特点与身心发展规律,学校采用“混龄阅读书友会”的形式,例如,“混龄阅读手牵手”活动,旨在让五年级学生向二年级学生分享自己最喜欢的书目,与二年级学生产生互动。针对参与度高、阅读兴趣浓厚的学生还会进行书友会成员招募,从而成立一个个别具一格的“混龄阅读书友会”。针对线下招募、线上共享,实现无界限阅读,让不同年龄的学生因为阅读启发彼此的思维。

2.学习共同体视野下的“亲子读书吧”

从空间设计布局上看,家庭“亲子读书吧”将打通家庭空间的固化设置,将家建设成为家庭学习活动中心。比如,客厅可以设计为有独特遥感平台的阅读空间站,能根据阅读需求为亲子提供阅读活动的多项选择,甚至可以检索书目文字内容,可以自由选择阅读媒介,让亲子共同乐于参与、思考共情。家庭的其他区域,可以变成阅读游戏坊、阅读手工DIY 坊等。“亲子读书吧”真正将阅读内容与学生生活联通起来,成为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的活动场,在父母与孩子之间构建学习共同体,让家庭成为打开的立体学习活动坊。从理念到设计,指向亲子共同参与、互相学习,将碎片化时间真正利用起来。

3.终身教育视域下的“学习型社区”

建设学习型社区,需要以家长委员会为单位,发挥周边社区的部分资源,以班级为单位,以“社区志愿者”为载体,在社区推广阅读。学校可以将阅读沙龙主题化,利用重要的时间点,以“重要节日”为契机推荐与之相关的书籍,推进阅读活动项目化。与此同时,我们也深切认识到社区阅读目前推广的局限性,还没有最大地发挥出社区资源的优势。我们仍将致力于借助全息阅读这一方式打造未来的“学习型社区”。

(五)启动无边界数字化阅读云课堂

“全息阅读·云课堂”这一数字化的阅读方式采用线上线下并行、云端数据资源 共享的形式,以网络平台和大数据时代的自媒体途径为师生、家长打开一扇居家学习分享的窗口,营造出共读、共享、共创的阅读氛围。2020 年,在“停课不停学”的大环境中,“全息阅读·云课堂”的教育优势得以显现。立足于“儿童全息阅读”奠定的阅读基础,“全息阅读·云课堂”将网络平台信息技术与全阅读综合活动融合,为每一位学生居家生活送去关怀,为每一个家庭启动亲子共读提供扶持,架起一座从阅读通向生活的桥梁。学校“全息阅读·云课堂”的课程以“季”为节点,以“周”为时间段,以单元形式推出三大板块云课堂阅读课程:全息云荐读、全息云伴读、全息云创读。

总之,全息阅读是指向核心素养的深度阅读方式,让学生在不断的阅读体验中形成学习认知,以项目式学习、个性化的阅读方式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形成,体现未来学习着眼于学习者精神进步的特质。全息阅读教育打破原有阅读空间的局限和壁垒,充分挖掘社会实践资源,打通校内外的阅读资源与空间,拓宽学生的阅读场,与未来学校连接学生生活与实践的学习场的性质不谋而合。立足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全息阅读教育指向学生素养品格的提升需求,以人为本,引导学生在阅读学习的新形式中突破传统的视域、方法和思维方式,从学科本位走向“全人发展”,从纸质阅读走向生活阅读,从有限的校园空间走向多元素的学习场域,点亮智慧,滋养生命,引领每一个生命个体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猜你喜欢
全息儿童学校
全息? 全息投影? 傻傻分不清楚
全息“魔镜”在身边
留守儿童
学校推介
六一儿童
“亲临”火星:全息眼镜助力火星探索
全息,何以为全息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六·一”——我们过年啦!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