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融理趣 焦墨写人生

2021-03-01 06:42魏泽民
名家名作 2021年1期
关键词:技法山水画线条

魏泽民

《雨遇山色新》 郭 斌/作

一、寄情焦墨且孜孜不倦的画痴

在中国画众多的技法中,焦墨技法是既古老又具有难度的技法之一,往往以不渗水分的饱和浓墨渴笔作画,以皴擦替代渲染,用笔锋含墨量的多少和下笔的轻重缓急来实现焦墨山水干裂秋风、润含春雨的画面效果。用单一的不渗水分的浓墨来实现画面的虚实、浓淡、干湿的层次变化,产生焦而不涩、渴而能润的滋润感和层次感,完全依靠对浓墨运用的把握和健举的笔力。

焦墨是一种古老的绘画技法,不仅要求画家有娴熟、深厚的笔墨功底,还要求画家有渊博的学识和高尚的人格修养,被历代画家视为画道上的险途。因其在中国画中“曲高和寡”,也让许多画家望而生畏,能不畏艰难脱颖而出并独树一帜者为数寥寥。然而,郭斌不怕,他敢于挑战自我,一心扑在画事上,立志主攻焦墨山水。

二十多年来,郭斌一直痴迷于焦墨画,特别是焦墨山水的创作,拜师求学,勤奋钻研,并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高研班研修,师从施云翔、杨德玉等,特别受益于学者型书画家葛涛教授,又从黄宾虹、张仃等众多焦墨大师的画作中感悟焦墨画的线条和皴擦技巧,博采众长,不断磨砺,画技日益精进,画法日趋娴熟,经过多年的积累,逐渐形成自己的绘画风格,成了当代焦墨山水画界的佼佼者。

《施畅春风》 郭 斌/作

郭斌对传统绘画有较深的研究和敏慧的体悟,画作有传统山水的气势和精神,有传统图式的痕迹和转换性创造。他用墨凝重浑厚,行笔酣畅自如,画面既有传统技法的苍润和严谨,又有现代的质感和新意,以丰富的技法拓展其艺术语言并表现自然神韵和画家丰富的情感世界。他寓传统与现代、大气与朴拙、旷达与灵秀于一体,显示了和谐平衡的新秩序,以自己的绘画语言恰当地对古典山水画独特的空间理论思维作了视觉的诠释。深邃广阔的意境和气势恢宏的景观,不仅能给人一种强烈的震撼,也能启发读画者的无限遐想。郭斌的焦墨作品注重意趣和画面构成的强烈对比,豪放处狂放不羁,精微处纤毫毕现,可谓尽广大而致精微。

焦墨山水画是以线条为主体构成的绘画,最讲究线条表达。郭斌的焦墨山水线条看似简单,但富于变化,富有灵性。因为焦墨山水只有笔法,而无墨法,没有“墨有五色”的概念,没有水的渲染、晕化,只用线条和浓墨来表现滋润感和层次感,用焦墨勾勒和皴擦线条,尤其是长线条,就要融浓淡变化于一笔之中。

实际上,中国画的生命永远寄托在线条和墨色上,几乎所有的中国画种都强调线条笔触,讲究见笔,要笔笔分明,笔法精纯,笔中有物,耐人寻味。 焦墨山水创作不用水,不存在水在宣纸上的自然渗印效果,自然失去了水墨法的渲染、晕化作用,只能强调笔法,用皴擦替代渲染,靠稳健、雄浑、含蓄、古拙和自然的画笔皴擦出长短、粗细、浓淡、干湿形态各异的线条,将山岩、树木、流泉的结构、纹理、阴阳向背的层次体现出来,这很能考验画家对线条的掌控能力,所以焦墨画家必须有扎实的用笔功力:饱墨下笔重而缓,画面的墨色就浓;渴墨下笔轻而疾,画面的墨色就淡。用焦墨技法创作的最终目的是焦渴下笔而不失润泽,渴中求润,干中求湿,以笔代墨,化浓为淡,化繁为简,在焦渴中现出浑厚华滋、苍茫深秀、古拙简朴的笔意,表现出独特的笔墨个性。正如陈云在《焦墨疏论》中所说:“焦墨山水,黑白相间、阴阳相合、动静相宜。它白中有黑、黑中有白,虚实相生,刚柔相应,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之间皆‘负阴而抱阳’。焦墨山水,艺合于道,干润黑拙,浓淡虚实,集笔法之妙,得纯墨内美,贵有静气,静而致雅。”

这里的阴阳、动静、虚实、刚柔,是相反相成而又能够相互转化的矛盾统一体,当矛盾双方运动到极致状态时,互生互依的关系才会发生,艺术创作上的极致美才会出现,这正是黄宾虹山水画体现出来的“干裂秋风,润含春雨”的大美效果。

这实际上已经涉及艺术哲学的概念了,而艺术与哲学的巧妙结合,让山水折射出更崇高的精神奥义,最大限度地折射出人类智慧所能认知的深刻哲理,使人的精神境界得以升华,审美范畴获得拓展,比惯常思维的山水图式具有更深、更高的文化意义。要通过视觉形象,借助哲学思维传导一定的精神特质,实现艺术性与精神性的关联,达成视觉与精神的圆融互通。在艺术史上,不管是宗炳主张的“澄怀观道”“含道映物”,还是董其昌提倡的“以禅喻画”,都在试图以山水画这一艺术载体表达个人的情感、反映社会的文明、关照自然的运化,或者说,都在“以画明道”,而“道”则是自然运化的总规律,山水画既已触及于“道”,自然就离不开哲学了,而这也正是山水画提升境界的一个突破口。在山水画创作中,内省式的自我关照至关重要,可以把握一己之个性,明了自己的性格、精神、情绪等艺术特质,从而在创作中顺应之、强化之、发扬之。

《舒卷随风》 郭 斌/作

凡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焦墨山水画的创作更是如此。笔力不健就容易出现行笔滞涸、积墨成团、笔枯骨露等弊端,也会因为焦墨黑白灰的基调色而造成画面过于写实,丧失焦墨画的写意性和灵动感,更容易出现黑白反差失之太大,缺乏过渡与衔接的中间层次而产生大块面的形态对比,形成黑白版画的印象。而郭斌在这方面把握得恰到好处,在长期的焦墨创作实践中,他掌握了焦墨用笔的规律和方法,形成了相对深厚的笔力功底。郭斌喜欢用渴笔渴墨来勾勒山水轮廓,常以“骨法用笔”表现山水的纹理、山岩的结构和阴阳向背等,表现苍润的山体和层次丰富的山石肌理,写出富有弹性和韧性的线条并赋予精神内涵,实现自我心灵与山水灵性的结合、思想情感与山水灵性的结合,达到寄物移情的目的。出色的焦墨画家往往能用焦渴之墨创造出“干裂秋风,润含春雨”的润墨效果,不会出现“笔枯墨死”“火烧秸秆”的画面。

二、不落窠臼而开拓进取的行者

创作,尤其是焦墨山水的创作,历来为寂寞之道,但郭斌由渐修而顿悟,从中感悟人生万物,得画道真谛。

焦墨山水不是客观的山水,而是画家心中的山水;焦墨画也不是点缀生活的饰品,而是画家的审美世界,是画家精神世界的真实写照,是主观审美理想与客观世界的融合,是画家思想和精神的缩影,是德艺双馨的体现,是主观意识的发挥,它本身的意义已超越了绘画技法的范畴,折射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折射着中国传统哲学的光辉。焦墨山水艺合于道、纯素简远、干润黑拙、浓淡虚实,集笔法之妙,得纯墨之美,在黑白之间实现了阴阳相合、动静相宜、虚实相生、刚柔相应。在平淡天真之中表达精纯的意趣,超越客体,独与天地精神往来,是画作之真魂。

目前从事焦墨创作的画家很少,国画界对焦墨技法的学术研究还比较肤浅,因此,焦墨画创作和学术研究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比如,传统的焦墨创作多为山水画,很少见到用纯焦墨创作花鸟和人物,但郭斌却在主攻焦墨山水的同时,尝试创作花鸟草虫等小品。又比如,在焦墨画的色彩应用上,传统焦墨技法不设色,主要通过浓墨和用笔,以纯浓墨线条构而成,唯讲笔法,不讲墨法,却具有墨分五色的层次感和滋润感,纯以黑白对比来寄托画家的情思,现当代的焦墨画开始出现了设色焦墨,吸收了青绿山水的设色技法,应当看作是对传统焦墨山水创作的一种变革,属于独辟蹊径。郭斌能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开始学习并尝试创作设色焦墨山水,在用纯粹焦墨完成基本画面后,施以淡彩,焦墨与色彩相互融合,会产生很微妙的视觉效果,恰似久旱逢雨,犹开新面。这种画法虽然融入色彩元素,但仍然不失焦墨本质,还进一步丰富了焦墨技法,值得肯定。

书画无止境,郭斌焦墨画的创作和研究也一直在路上。二十多年来,他如一位苦行僧,一直行走在焦墨创作的荆棘之路上,一直在寻找诗意的栖居地。到而今,他似乎已经找到了那个诗意的栖居地,并在那方天地里寄情山水,诉诸焦墨,流淌于笔端,用其焦墨枯笔书写其诗性人生。

总之,严肃认真、刻苦钻研、善于思考、一丝不苟是郭斌在焦墨画创作研究过程中一以贯之的作风。如果说他取得了一些成绩,那也是长期辛勤耕耘的结果,是多年苦读、焚膏继晷、观察揣摩、严谨治学的结果,也是与他对秦陇山川的缜密观察、深刻感受和精心提炼分不开的。

猜你喜欢
技法山水画线条
论南宋山水画的艺术审美性
手绘技法表现
作品一
精致线条
腰带勾勒最美线条
秀秀台
程灿山水画作品
烧脑的线条
张自启中国画——山水画
张和平山水画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