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广明
摘 要:随着经济发展和公司治理架构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农村商业银行逐渐建立以业务、合规和审计等部门为主体的“三道防线”机制体系,形成相互制约、互为补充的立体式案件防控系统。当前,有人认为,合规和审计限制了业务转型;有人则觉得,业务转型发展触碰到合规和审计的红线。其实不然,组成“三道防线”的任何一个主体均不能独立存在和相互替代,是相辅相成、联动互动,推动业务可持续稳健发展的重要环节和保证。
关键词:三道防线、相辅相成、转型发展
随着互联网技术、大数据等科技的高速发展,银行业经营环境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一方面,农商行业务发展遇到瓶颈期,各项业务发展受限于经济市场萧条、利率市场化、各大商业银行战略重心下沉等因素,利润空间不断受挤压、监管指标达标压力大、信贷资产质量管控难度加大。另一方面,随着网络金融的兴起,传统业务发展受到冲击,“点多面广”的网点服务模式不再是优势,产品创新和科技短板凸显,线上获客渠道缺乏,业务发展的后劲不足。在这种互联网科技充斥遍布各行各业的环境下,业务转型成为农村商业银行在激烈的竞争市场中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抓手。然而,业务转型涉及到产品创新、渠道服务、战略选择等关键环节,在这些关键环节里,如何平衡业务转型与审计、合规的关系变得尤为重要。总体来说,业务转型不能独立于内部审计和合规管理而发展,必须在以合规为前提,以审计为标准的基础上进行业务转型,三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才能真正让业务转型经得起考验,才能真正实现农商银行的长久发展。
一、农商银行业务发展的现状
(一)以物理网点服务为主体,以电子银行和中间业务发展为两翼的发展模式。目前,对比其他商业银行,农商行具备“点多、面广、線长”的网点服务特点,曾经以此标榜为农商行优势的特点自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成为了农商行业务发展转型的负担之一。物理网点业务量持续下降,电子银行使用覆盖率不高,中间业务收入空间收窄等成为了农商行发展的主要问题。以粤西地区某农商银行为例,2018年,柜台的业务量为 501万笔,2019年,柜台的业务量为458万笔,2020年,柜台的业务量为333万笔,业务量逐渐减少,且下降的幅度增大。由此可见,哪怕是在农村,银行网点离柜率也在不断上升,线上获客渠道日益重要。
(二)存款业务受阻,贷款营销困难,利差收窄,市场占有率下跌。农村商业银行作为扎根三农,服务城乡的金融主力军,有牢固的群众基础,但随着各大商业银行战略重心下沉,商业银行凭着灵活的存款产品、更为专业的电子金融、更快捷的金融服务,逐渐抢夺农村客户,农村商业银行的农村金融主力军地位岌岌可危。为了生存发展,存款议价上浮利率、贷款利率市场化等成为农村商业银行揽储、放贷的基本条件,导致揽储成本高、资产收益低,利差空间被压榨,市场占有率持续下降。因此,大部分农村商业银行纷纷作出了“活下去就好”的呐喊。
(三)后疫情时代,加快企业贷款户的风险暴露。虽然国内疫情得到有效防控,但是随着全国疫情的不断蔓延,外国对疫情欠缺有效防控手段,全国经济增速放缓,波及中国的生产端、供应端,企业外需不足、内需不旺,生产的后劲欠缺,虽然国务院、央行推出减费让利政策进行稳供给、促生产,但是后疫情时代,涉及“节日经济”的旅游、餐饮、批发行业陷入低迷,消费需求持续萎缩,对企业的可持续经营产生重大的影响,经营好转难以快速恢复,企业贷款户的信用风险暴露仍然不容乐观,对农村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管控手段提出更高的要求。
二、脱离合规和审计谈业务转型发展,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在上述种种发展现状下,业务转型成为农商行的唯一出路。在当前经济发展环境复杂多变、企业发展前景欠缺明朗的情况下,稳健的转型发展显得尤为重要。而稳健的业务转型需以合规经营为前提,从源头上预防风险,接受内部审计,规范业务发展,才能更好地为农商行发展创造价值,才能更好地位农商行发展夯牢基础。
(一)合规是明灯,为业务转型引领方向、保驾护航。
矩不正,不可为方;规不正,不可为圆。纵观金融世界,因合规意识淡薄而导致经营风险的案件频频发生,跳出合规框架推出创新产品的做法层出不穷。2021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宁波中心支行发布行政处罚公告,宁波某银行因违反多项反洗钱规定收到总额286.2万元罚单。紧接着,2021年7月23日,央行成都分行连发5张罚单,对四川某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与身份不明客户进行交易等四项违法行为处以罚款630万元,对相应责任人罚款合计23.5万元。桩桩件件都再次印证了“以合规为本则能久远,视合规为无物则会消亡”的事实,只有立足合规意识,营造合规氛围,才能为业务转型指明方向、保驾护航。
(二)审计是“试验田”,为业务转型当好“验金石”。
内部审计、合规管理作为银行业务发展的两大重心,是建立管理组织框架、完善业务制度、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目前,内部审计建设体系“以风险、合规为导向,以信息化手段为支撑”的大数据监测,有效整合内部审计力量,切实发挥“眼睛”“利剑”“参谋”的作用,充当业务转型发展的“试验田”和“验金石”。对于违背章程、漠视合规的业务转型,审计则会“大刀阔斧”,整顿有章不循、有章不知、违规操作、管理松懈的恶劣现象。根据国家审计署的资料显示,2016年期间分别对辖内多家大型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在财务收支、业务转型、风险管理和廉洁从业等方面进行审计,并发现涉及问题金额高达数千亿元。银行内部审计是国家审计署的一个小小缩影,若能发挥好内部审计的“眼睛”和“利剑”作用,业务发展就多了一层保护膜,就能避免“一叶障目”的情况发生。
(三)精准用活“审计体系”,审慎对标“合规标准”,助推高质量发展。
目前,各农商银行树立“以风险、合规为导向,以信息化手段为支撑”的审计理念,形成一套系统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审计标准”。对于农商银行转型发展,可以精准用活“审计体系”,对公司治理的健全性和有效性、经营管理的合规性和有效性、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和有效性、风险管理的全面性和有效性、会计记录及财务报告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信息系统的持续性及可靠性和安全性,以及本行运营、绩效考评、薪酬管理等情况进行风险审计,审查评价并督促农商银行在业务转型中改善业务经营、风险管理、内控合规和公司治理效果,促进稳健发展和价值提升。同样,合规为转型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创造良好的氛围,形成具有标准化的“合规标准”,为农商银行的转型发展保驾护航,推动农商银行实现高质量发展。
银行是经营货币的风险行业,风险伴随着经营的全过程。一着不慎,会造成全盘皆输。以业务及管理部门为第一道防线,合规与风险部门为第二道防线,内部审计部门为第三道防线的风险管理体系,是确保农商行业务转型朝合规、合法、正确、有序方向发展的管理机制。三者相辅相成、互为促进,有效发挥审计与合规的“护盾”作用,才能真正做到“在合规路上谋发展,在审计标准上求创新”,保证农商行业务发展的经久不衰,才能在金融时代浪潮中乘风破浪、独领风骚。
参考文献:
[1]沈钦.金融科技创新 引领零售转型——江苏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合规发展转型之路.[j].电子银行网.2020-9-19;
[2]刘晓勇.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合规功能——关于健全银行风险管理机制的探讨.[j].未知名公众号.2015-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