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东升西降”的国际新秩序和新格局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呈加速演变态势。而西方国家没有放弃“冷战”思维,不断炮制“中国威胁论”并在多方面对中国进行打压,中国的发展面临严峻的国际舆论形势。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环球资讯广播的《环球深观察》栏目不断完善话语表达,通过主动设置议程,讲好故事、引发共情,吸纳多方观点、形成“多声部”合力,发挥媒体融合优势,探索出一条言论类栏目的创新之路。
【关 键 词】《环球深观察》;国际舆论斗争;媒体话语表达;创新实践
2020年5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环球资讯广播推出一档全新言论类融媒体栏目——《环球深观察》。栏目诞生之际,正值美西方国家“中国威胁论”甚嚣尘上之时。一年多来,栏目紧跟大局、紧盯热点、创设议题,把讲故事、引评论、挖细节、说观点、解疑惑有机结合起来,在融媒体快速发展的当下,在国际舆论斗争中,积极探索中国主流媒体话语表达的创新路径。
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面临国际舆论斗争的新形势
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暴发,当时的美国特朗普政府将政治凌驾于科学之上,极尽“甩锅”、推责之能事,就新冠病毒溯源等问题对中国的抗疫行动和国家体制进行大肆抹黑与攻击。与此同时,美国国内两党政治极化所导致的社会分裂使其国内涉华舆论出现污名化、仇恨化等現象,这种态势随即蔓延到美国的一些盟友国家,使中国面临的国际舆论形势更为严峻。
由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涉华负面舆论仅仅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发动的对华“舆论战”的冰山一角。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抬头,全球化遭遇逆流。随着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的不断发展壮大,“东升西降”成为学术界对当前国际格局变化最简明的概括。然而,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冷战”思维依然存在,相当一部分西方政客将“修昔底德陷阱”奉为铁律,试图让“麦卡锡主义”死灰复燃。他们在政治、经济、意识形态等多方面对中国进行打压,将“中国威胁论”无限放大,演变出更多的版本。
2017年12月,美国特朗普政府发布《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明确将中国定位为“战略竞争对手”;次年3月,美国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加征关税,由此引发两国贸易争端。特朗普政府不断以“国家安全”为由对中国企业实施制裁。不仅如此,美国对中国的打压还体现在其他领域,从驱逐中国记者、关闭孔子学院、强行关闭中国驻休斯敦总领事馆,到利用“长臂管辖”介入南海局势,企图借助地区盟友的力量钳制中国发展……通过一系列“操作”,美国极尽其霸权主义和单边主义之能事。“美国优先”的原则和“中国威胁论”的思维并没有因为美国民主党政府上台执政而发生任何变化。2021年1月,拜登就任美国总统,“中国”仍然是美国政府无法绕开的“关键词”。2021年2月,在出席慕尼黑安全会议时,拜登在视频演讲中称,美国、欧洲同中国的竞争将会非常激烈,他因此呼吁盟友要通力合作,为与中国进行长期战略竞争做好准备;3月25日,拜登在上任后的首场记者会上声称美国不寻求与中国对抗,但必然会与中国开展激烈竞争,他将在任期内“阻止中国超过美国”①。
西方国家对华“舆论战”并没有因为美国政府换届而有所改变。他们基于虚假信息进行议题设置,企图让中国陷入这场舆论战的被动局面。在美国及一些西方国家不遗余力地抹黑中国的局面下,如何迎击这场错综复杂的国际舆论斗争,成为中国媒体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
二、主流媒体加强国际舆论斗争中的话语表达能力建设势在必行
进行国际舆论斗争,争的就是国际话语权。如今中国的经济体量已经很庞大,但我们的国际话语音量还不够高,传播也不够广,这二者之间的发展不同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长期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就是要不断解决‘挨打’、‘挨饿’、‘挨骂’这三大问题。经过几代人不懈奋斗,前两个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但‘挨骂’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争取国际话语权是我们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大问题。”①
在国际话语权竞争中,意识形态与价值观的竞争是核心内容。主流媒体不仅是新闻的报道者和传播者,而且通过话语体系的选择在国家意识形态构建中发挥重要作用,服务于国家统治秩序 。②尽管美国媒体宣称自己没有意识形态烙印,但当其基于所谓的“普世价值观”对中国的政治、经济、环境、人权等诸多领域进行无端的“批判”,宣扬其所谓的“公平、正义、自由”的时候,其浓厚的意识形态印迹已暴露无遗。
长期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媒体凭借话语霸权设置议题,意图使中国陷入舆论困境。如果陷在对方的语境中,缺乏引导舆论的主动意识和主导思维,就容易被动挨打。事实上,有时候我们也不自觉地习惯用西方的概念阐释中国现实。实践证明,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过程中,很多西方理论并不适用于中国发展的实际情况。因此,用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基础的习近平新闻舆论工作重要论述武装头脑,不断创新理念,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声部的主流舆论矩阵,成为摆在中国媒体面前的时代重任。
三、在国际舆论斗争中创新媒体话语表达的具体路径
2021年,我们迎来中国人民对外广播事业创建80周年。在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思考国际舆论斗争的具体策略,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广播言论节目是开展国际舆论斗争的重要武器,从我国的对外广播开播至今,言论节目与时俱进,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
改革开放前,我国对外广播言论节目主要编发《人民日报》、新华社的文章,评论特点与平面媒体类似;改革开放后,随着第一手资源不断丰富,言论节目的内容更加多元化;21世纪以来,节目内容逐步扩展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民生等诸多方面,越发突出“声音为王”的广播特色。在融媒体深入发展的背景下,传统广播言论节目不断实现“新媒体化”,朝着更具交互性和贴近性的方向发展。这样的转变不仅有利于让世界更加充分地了解中国、让中国更好地了解世界,也让世界进一步了解世界。
2020年5月,总台环球资讯广播推出融媒体栏目《环球深观察》,以国家政策方针为指引,紧跟大局,加强对国际涉华舆论的跟踪和研究,集中呈现国内外政、商、学、媒各界正本清源之声,成为总台一档风格鲜明的广播言论栏目。《环球深观察》每天一期,每期聚焦一个主题,时长约8分钟,通过讲故事、摆事实、引评论、说观点,系统性地批驳美西方国家的霸权主义和单边主义,开创了我国广播言论节目相关内容建设的先河,其新媒体版对同类节目具有一定启发和示范性,形成以内宣推动外宣的合力,为实现内外宣一体发展助力。
(一)主动设置议程
外交工作处于国际舆论斗争的最前沿,而国家主流媒体在这场斗争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面对一些西方国家的舆论攻击和诬蔑,中国媒体要“见招拆招”,更要“主动进攻”。换言之,我们应该主动进行议程设置,从而引导舆论。
“议程设置”理论由美国政治学家伯纳德·科恩(Bernard Cecil Cohen)提出。他认为,“媒体可能在告诉人们‘怎么想’方面不很成功,但在告诉人们‘想什么’方面却异常有效”①,而这正是媒体话语权的一个重要表现。而我们所主张的议程设置基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建立在实事求是原则基础上的,不但更有说服力,也完全有别于某些西方媒体在误导、歪曲舆论的过程中所使用的虚假信息和蓄意抹黑。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并在全球蔓延以来,美国国内的疫情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然而,美国不但将政治凌驾于科学之上,还出于转嫁国内矛盾的目的不断疯狂地对外甩锅。基于这样的背景,《环球深观察》栏目在日常策划中主动设置议程,先后推出《美国“基础病”》《美式“政治病毒”之恶》《“病毒扩散国”的真面目》《“疫”乱美国》等系列报道,通过整合新闻线索,多角度切入,系统性揭露美国抗疫不力及其引发的种种乱象,剖析其背后的根本原因。例如,《“疫”乱美国》系列报道先后聚焦疫情之下美国国内枪击案激增、美国大量囤积疫苗却不肯与有急需的国家分享、疫情之下美国领取失业救济人群的命运、美国儿童成为政府抗疫不力的牺牲品、美国国内党派分化阻碍其抗疫举措的实施等内容,力争在对美国及其盟国的舆论斗争中占据主动。
针对美国不负责任地从阿富汗撤军的行为,《环球深观察》策划推出《美国外交失败》系列报道。内容包括:以武力为介质的美式外交宣告失败②、美国靠假情报策动战争③、美国对弱小国家挥舞单边制裁大棒引发国际社会谴责①、欧洲盟友与美国越发离心离德②、美国挑拨与干涉引发世界动荡③等,对美国一系列霸权主义行径和自私自利之举展开多维度、多层次的批驳,发出有利于中国的声音。
(二)“讲好中国故事”引发共情
中国主流媒体承担着“讲好中国故事”的重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④与此同时,中国媒体也承担着“把真实的世界告诉世界”的重任。在讲好中国故事的同时,也要讲好“外国故事”,引发共情,这是我们能否在国际舆论斗争中占得先机的一个重要因素。
以新冠肺炎疫苗在全球分配不均的问题为例。《环球深观察》在2021年9月8日播出的《美国浪费、穷国难求,全球疫苗分配不公导致“道德沦丧”》节目中,开篇从肯尼亚一个小村庄的一场葬礼说起。
(音响出,葬礼,压混)
在距离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不远的加坦加村,詹姆斯·旺吉一家正在为亲人举行葬礼。短短的两个星期内,他的三位家人先后死于新冠肺炎:一周前埋葬的是母亲,几天前刚堆好的父亲的坟头上还是没有干的新土,今天送别的则是他的叔叔。
(音响出,旺吉,男)
“我们痛苦极了,因为这让人难以接受。两个星期前他们还什么事都没有,可只过了短短的十几天,他们就都走了。”
接踵而来的悲剧让旺吉不知所措,同样困惑的还有他的姑姑。
(音响出,旺吉姑姑,女)
“我很痛苦,我不知道说什么。如果他们打了疫苗,可能就不会死。”
旺吉一家相信,如果家人们注射过新冠肺炎疫苗,应该就不会发生这样的悲剧。在当地议员约瑟夫·古吉看来,疫苗分配不均是一种极不公平的现象。
(音响出,议员,男)
“我们投入大量资金订购疫苗,但根本就买不到。对待非洲人就像是对待二等公民。”
上述报道中的肯尼亚家庭只是千千万万无法获得疫苗的欠发达地区家庭的一个缩影,节目通过他们的遭遇引出新闻事实——非洲国家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激增,但疫苗接种速度远远滞后,并对原因进行分析——发展中国家主要依靠“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COVAX)获得疫苗,但因为美国等部分国家存在限制疫苗出口和过度囤积疫苗现象,使发展中国家民众无法及时接种疫苗。从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类情感出发,以点带面、由表及里,这样的叙事逻辑更能引发受众的共情,从而获得很好的传播效果。
(三)“借力打力”与“主动发力”相结合,形成“多声部”合力
在国际舆论斗争中,言论是核心。如前所述,《环球深观察》坚持“主动发力”,通过报道外交部发言人的表态、国内专家学者的解读,坚定阐明中国主张。与此同时,栏目在策划和创作中广泛采纳西方媒体、非政府组织和专家学者的实事求是的言论。事实证明,“借力打力”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是在国际舆论斗争中讲究策略和表达艺术的一种体现。“借力打力”与“主动发力”相得益彰,充分形成话语表达的“多声部”合力。
例如,2021年8月29日播出的《环球深观察》栏目从美国波士顿学院政治学助理教授林赛·奥罗克(Lindsey A. O’Rourke)所著的《隐蔽政权变化:美国的秘密冷战》(Covert Regime Change:America’s Secret Cold War)一书说起,细数美国为巩固其全球霸權,想方设法改造、颠覆“意识形态敌对国家”政权的所作所为。报道中援引美国政治评论家胡安·冈萨雷斯(Juan Gonzalez)的话说:“美国一味指责别国操纵美国总统大选,但事实上美国干涉别国总统大选的次数要多得多,颠覆别国政权的次数也多得多。仅仅1946—2000年,美国就80多次干预别国大选,这还不包括美国支持的政变和军事入侵。”①在论及美国颠覆别国政权的行径时,报道援引美国布朗大学沃森国际与公共事务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斯蒂芬·金泽(Stephen Kinzer)的话指出:“在任何时候,对于任何国家,无论出于什么原因,如果美国想要颠覆其政权时,美国政府都会给其行动的理由包装上外衣,比如捍卫人权或拯救当地经济,等等。这样,美国政府的干涉行为就能很快得到本国民众的支持。”②
再如,在抨击美国情报部门出台的所谓“新冠病毒溯源报告”时,《环球深观察》在报道中引用了《华尔街日报》的社论:“为什么美国人每年要花858亿美元养着情报机构?大约18个情报机构在拜登总统的命令下工作了90天,得出的结论却是所有人都已经得出的结论?”①在揭露美国军工企业在“反恐”战争中大发横财时,报道援引了美国布朗大学“战争成本”项目研究报告以及美国独立智库“安全政策改革研究所”的数据;在论述新冠肺炎疫情之下美国国内枪支暴力事件数量激增时,报道转引了美国“枪支暴力档案”网站的数据,并结合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题为《枪支暴力:美国的另一种流行病》的报道阐明事实……这些内容都来自美国国内的信源,因此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从而使节目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
(四)融媒体背景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传播的有机结合
在融媒体背景下,针对同一个议题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平台同时传播,突出各自的特长,相辅相成,能够更好地拓展国际舆论斗争中媒体话语表达的深度与广度。
从传播形式来看,传统广播节目的同期声是抓住受众耳朵的“灵魂”,而在新媒体传播中,图文和视频则是吸引受众的关键。例如,广播版《环球深观察》在创作时更加突出“声音元素”,广泛采纳新闻当事人的话语、新闻现场的背景声、专家学者解读的音频,将整个报道串联成篇,凸显广播节目的“伴随性”特质;而新媒体版《环球深观察》则注重使用技术手段,配合大量图片和视频,同时通过设置小标题引导受众分段式阅读,既避免了长篇文字阅读之“累”,又实现了大容量的信息传播,也更加符合新媒体碎片化传播的特点。
除此之外,新媒体版《环球深观察》使用的语言更为生动活泼。例如,在标题上多采用节奏感较强的排比或对偶句式,如《挑动地区冲突 大发战争横財 美国军火祸乱世界》《白宫帮倒忙 城市变战场 “波特兰之火”还要烧多久》等;或者采用跳跃感较强的问答句式,如《“切断整个美中关系”?根本行不通!》《“美版G7”能否成真?专家:老盟友都想和美国“划清界限”》等。在语态方面,新媒体版《环球深观察》更多使用富有“网感”的语言,如“美国给世界‘画大饼’”“美政客‘自嗨’变‘自黑’” “‘大疫’考验‘大义’”“频频被打脸”等,进一步增加了言论性报道的贴近性和趣味性。
结论
自创立以来,《环球深观察》栏目不断探索适合我国主流媒体国际舆论斗争话语表达的创新之路。然而,随着国际秩序与国际格局的加速演变,中国主流媒体面临着更大的挑战。该栏目在采访能力、话语表达等方面仍有很大探索和改进的空间,这不仅是广播言论节目未来发展需要探寻的方向,更是中国主流媒体在构建国际话语权道路上的必修课。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新时代的特征,对媒体提出“守正创新”的明确要求,为我们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效开展国际舆论引导和舆论斗争指明了方向。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持续提升,关于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发展道路等方面的国际舆论斗争仍将长期存在。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以变应变,不断创新媒体话语表达,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才能为中国的发展和稳定营造有利的外部舆论环境,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责任编辑:姜雨杉)
作者简介:闫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中心环球资讯广播部主任编辑、节目监制,《环球深观察》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