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人文素养体系的培育与构建

2021-02-28 12:54周才文
人才资源开发 2021年9期
关键词:专业技能校园文化课程体系

□肖 立 周才文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这就要求高职学生既要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又要成为有人文素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而多数高职院校在重专业技能轻人文素养培养的办学理念下,使大多数高职毕业生社会认可度低,增加其就业难度,无法适应企业需求。

一、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人文素养教育现状

1.人文素养与专业课程开设不均。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在重专业技能轻人文素养的背景下,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时未将人文素养要求进行细化,课程体系中专业课程比例开设过高,人文素养课程开设少,甚至有极少数高职院校没有开设人文素养课程,只开设了少量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和部分公共基础课程,社会实践、课外自修等校园文化为主体的隐性课程未纳入人文素养课程体系中,从而导致人文素养与专业课程开设严重不均,学生人文素养能力差。

2.学生人文素养底子薄。大多高职院校学生本来文化底子就薄,对人文素养课程不感兴趣,加之受潮流影响,对中华传统文化认识不清,偏爱低俗的网络文化,阻碍了自身人文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提高。多数高职学生选上人文素养课时,常有迟到早退、上课积极性不高现象,人文素养知识储备不够,而企事业单位招聘时,既注意专业素养又要求其人文素养,无法适应企业文化需求。因此,人文素养教育的提高应成为教育的焦点。

3.师资力量不足又考核过于宽松。多数高职院校忽视人文素养教育,一定程度上存在师资数量不达标、师资培训不够、师资队伍建设经费不足和招聘把关不严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了人文素养课程教育质量。另外,由于高职院校对人文素养课程教师考核过于宽松,有的是校外兼职或学校行政领导上课,没有精心准备课程,只为了完成工作量,也使人文素养教育质量难以提高。

4.人文素养教育课程缺少职业特点。人文素养教育是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重要的环节之一,而大多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中忽视了人文素养教育课程,造成学生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严重缺失。在人文素养教育课程内容设置上,虽然重视培养学生诚信、责任、创业、敬业等意识,因缺乏得力的措施,其效果不佳。由于高职院校在与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教育方面重视不够,学生这方面的法律意识欠缺,不利于学生将来从事职业活动。高职院校班团活动和社团活动多以文体活动为主,没有体现出职业人文素养教育的特点和职业特色。

二、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人文素养教育课程体系构建

1.坚持以人为本,构建课程体系。坚持以人为本,根据专业需求、高职学生自身基础和兴趣爱好,科学构建人文素养教育课程体系,提高学生融入社会的能力。高职院校课程的设置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一是平衡专业技能课程与人文素养课程开设比例,科学合理设置人文素养课程的数量和范围,加大学生学习的接触面,了解和发现人文素养教育的魅力,激发其学习的兴趣。二是结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按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以满足大多数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科学设置课程,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三是通过人文素养模块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道德观和法制观;帮助学生提高综合健康素质,培养终身体育锻炼习惯和运动参与能力;帮助学生认识真、善、美,实现智能与人格、做事与做人、学业与修养的统一、做德技双修的高素质人才。重点规划好高职人文素养课程体系,根据国家政策相关文件和高职教育的职业特点设置人文素养课程体系。除了开设中国传统文化、大学语文、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大学生创业基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必修课程,还要开设人文基础与应用、文学欣赏、演讲与口才、公共礼仪、艺术欣赏、互联网+创新创业等人文素养拓展课程。

2.优化课程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高职院校学生在校时间较短,且受重专业技能培养、轻人文素养培养的思想影响,专业技能课程占了大多数时间,因此,在有限时间内只有优化课程内容,才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从而提高人文素养课程培养质量。优化课程内容,一是专业技能课程中渗透学生情感的培养、价值观的养成,提高接受专业知识的速度和质量,实现做中学、学中做,充分体现工匠精神;二是人文素养课程内容中紧扣专业特点,增加专业发展规划、职业生涯规划等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人文素养课程纳入学生毕业考核中,最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3.充实师资力量,完善考核制度。一是高职院校应从数量、质量和范围上充实人文素养教育师资力量,组建一批数量充足、质量有保障、专任和抽调人文素养高的专业技能教师相结合的师资力量。二是完善考核制度,把人文素养专任教师与专业技能课程教师同等对待,并在职称评定上单列指标,对人文素养高的专业技能教师在工作量考评上给予量化加分。三是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人文素养教育情况纳入评价体系中,切实提高人文素养教育师资力量,提升学生人文素养水平。

4.打造校园文化,提升学生人文精神。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教育是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等。校园文化教育可以丰富学生人文知识,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提升学生人文精神,最终营造良好的人文教育环境。校园文化最直观的表现是物质文化建设,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精神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系统和内在机制是制度文化建设,直观反映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精神风貌的是行为文化建设。

三、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人文素养教育实施途径

1.制订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课程实施包括基础学习和职业素养教育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入校第一年的人文课程基础学习,主要培养学生了解高职学生应该具备的基础人文素养知识,正确认识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和主动学习的习惯;第二阶段是第二年和第三年的职业素养教育学习,主要是结合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学会处理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的能力,最终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目的。

2.增加人文素养教育的活动。一是打造人文素养教育交流平台。高职院校可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契机,通过开展人文素养的讲好故事、演讲比赛、征文比赛、人文素养和人文知识讲座等交流平台,营造人文氛围,提升其人文素养。二是成立专业学习兴趣小组和学生社团,开展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文化素质拓展活动等,如艺术节、体育节、技能节、读书节等各类人文素养提升活动,营造学生积极乐观、自由向上的氛围。三是将人文素养活动中的表现情况纳入学生考核,并设立有奖制度,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度。

四、结语

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高职院校,应坚持以人为本,设计满足人性化需求的课程,通过人性化的教学和管理,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促进高职学生持续发展,,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猜你喜欢
专业技能校园文化课程体系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浅谈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大赛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衔接
大学生党支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实现途径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不断提高摄影记者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践行者——浅析高校工会对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作用
以专业技能为核心的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