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可奇
(福州第一中学,福建 福州 360001)
面对统编版政治学科新教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深刻认识其使用的重大意义,提高政治站位,突出战略定位,落实育人本位,准确把握统编教材课堂教学实施这一重点环节。笔者历经20 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以及近期的培训和教学实践,对统编普通高中思想政治必修教材课堂教学的主要体会及建议是:用好教材,超越教材,以考定教。
本套必修教材是国家重视中小学思想政治课教材建设的最新成果,以知识传授和讲解为载体,以价值传递和塑造为目的;教材容量较大,内容较深,教师要在教材上下大功夫;是在活动型课程背景下编写的,要求开展活动型教学。
普通高中统编思想政治必修教材的编写,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充分体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导学生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了正确的政治、战略方向;遵循青少年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贴近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实际,以学科知识为支撑,以培育核心素养为主导,以建构活动型学科课程为主线,精选基本学习内容,既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又关注学生个性发展,提升综合素质,促进终身发展,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按照“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要求,即使经典内容代代相传,又体现时代性,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具有前瞻性和国际视野,让学生成为有世界眼光的人,成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实现了继承基础上创新,创新过程中继承的有机统一;加强了与义务教育阶段教材的纵向衔接,实现主线贯穿、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加强了与语文、历史教材之间的横向配合,积极适应普通高中育人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发挥了学科综合育人的作用,坚持综合协同。
当前,我们正从教育时代转向学习时代,从知识时代转向素养时代,学生的学习最终指向的是素养的形成。“让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高质量落地”“让学生的学习在课堂高质量发生”,就必须使用“深度阅读+高阶思维+个性表达”的教学方法。“阅思达”教学法的内涵用公式表示就是:学科学习(教学)=学科阅读+学科思考+学科表达。“阅思达”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来源于认知加工理论,完整的认知过程包括认知输入、认知加工、认知输出三个环节。与此相对应,完整的学习过程包括阅读、思考、表达三个环节。“阅思达”还是完整的消化过程:咀嚼和吞咽(输入)、消化(加工)、吸收(同化、内化)。
有学者提出“读思达”的教学主张,而笔者认为概括为“阅思达”更妥,在“阅思达”行为层面基础上产生精神层面的“喜悦心、耐心、信心”:带着喜悦心去阅读,在阅读中产生喜悦,耐心去思考,信心去表达。“完整的学习力=独立学习能力+内在学习动力”,“阅思达”体现的是学习能力,而“悦耐信”所解决的是学习动力。“阅思达”所表现的是“学习明线”:认知输入(阅读)—认知加工(思考)—认知输出(表达),而“悦耐信”则体现“学习暗线”:求知欲望(喜悦心)—探究欲望(耐心)—表现欲望(信心)。
通过使用“阅思达教学法”让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高质量落地,能将原先的“先学后用”转化为“学用合一”,这样就能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挖掘学科本质,将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结构化的、被整合的知识。知识只有被整合、被结构化,才能达到有效创新,才能被综合运用,才能应对真实情境的挑战。
抓住了“阅读、思考、表达”就抓住了教育的命脉。让教育摆脱“听课、练习、作业、刷题、复习、考试”的桎梏,回归教育的本源和核心,让学生在阅读、思考、表达活动中体验阅读的快感、思考的乐趣、表达的喜悦,满足自身的求知欲、探究欲和表现欲,并从中发现自我的力量和潜能,激发学习内驱力。
一是指导学生深度阅读。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明确指导学生:通读整套教材,详读整本教材,细读单元教材,精读课时教材。[1]引导学生阅读社会生活实践情境和文本类情境,社会生活实践情境主要指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生产生活领域的情境,文本类情境主要指领袖人物的讲话与论著、报告与法规等政策类文本、相关社会科学与人文学科领域专家的学术文献等。
二是培养学生高阶思维。思想政治课教学不能仅仅满足于教给学生一些具体的知识、一些既定的结论,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树立学科思想,形成学科思维,把知识转化为智慧,提升学生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解决问题”而不是“解题”)的能力。学科核心思想与学科思维是学科价值的集中体现。[2]对学科核心思想与学科思维的考查,最能反映考生对这一学科的学习水平,最能考查考生的学科素养。因此,高考试题注重对学科核心思想与学科思维的考查。设问是命题立意的集中体现。领悟高考试题的效度,最关键的是准确把握高考试题设问中的思维逻辑要求。[3]试题设问的思维逻辑要求决定着答题思维方向、答题方法和答案生成。把握设问逻辑—确定思维方向—建构思维模型—展现思维过程—彰显思维品质(逻辑推理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逻辑性、层次性、综合性、发散性、灵活性、辩证性、批判性、创新性)。回答“是什么”(设问类型:分类与描述)的关键在于:坚持从现象把握本质,从具体到抽象,从生活到学科(概括归纳)。回答“为什么”(设问类型:解释与论证)的关键在于:多层次、有逻辑地分析解释题中提出的问题。回答“怎么做”(设问类型:预测与选择)的关键在于:围绕设问要求,准确提炼概括材料中相关主体的做法或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学科知识用简洁的语言加以阐述。回答“应该怎么样做”(设问类型:辨析与评价)的问题关键在于:合理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按一定的思维方向与层次,对不同的观点立场、利益诉求进行辨析、辩护与辩驳。
三是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表达能力主要包括口头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非选择题)。课堂教学不是教师宣读既定结论、宣讲“标准答案”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上要给予学生表达与交流自主学习成果的机会(触发反思),鼓励生生、师生相互质疑、相互解答(激励反思),引导学生通过课堂上有深度的交互活动,对其自主建构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引导反思深入)。“过程”最终要指向“结果”,基于自主建构、课堂互动,最终要达成“共识”,形成结论。为此,要在充分的课堂互动基础上,通过触发、激发学生自我反思,通过教师的建构示范和引领,促进学生对自主建构的过程进行完善,对自主建构的结果进行修正,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趋向正确,并实现对新知的同化,以及对社会主流价值的认同。知识需要自主建构,知识的全面、深刻理解则需要反复多次的操作与练习才能达成;思维能力的培养也需要通过反复训练,对科学的思维过程进行适度的固化;正确的价值观念真正内化为学生内心的信条,也需要通过道德践履加以强化。因此,教学中要提供新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促进学生巩固和迁移知识,强化思维过程,掌握方法技能,获得道德情感体验。同时,要针对迁移应用中的衍生问题的分析,促进学生对学习行为进行反思,作出调整。
1.用联系的观点理解教材
上下结合:教材体现着上上下下多方面的意志和要求,反映着上上下下各方面的实际。教材分析必须跳出教材本身这一圈子,延续到上下多个层面。既要分析国家的要求(课程标准),也要分析学生的需要(学生实际);既要分析教材的目标(编写者的意图),也要分析教学的目标(教学实际)。
左顾右盼:需要注意分析与思想政治学科教材有着共同任务和功能的种种因素,尤其是相关学科及教材。关注思想政治与语文、历史等学科之间、本学科教材之间的联系。注意分析教材内容与学校各种德育途径、学校有关德育工作安排的关系。
瞻前顾后:教材分析要关注种种前后相继的关系。从教材本身看,要分析教材的前后联系;从学生来说,要了解学生学习的已有基础和将学内容。
2.以发展的观点处理教材
处理教材要有所突出,有所延伸,有所创新,有所整合,有所忽略,有所改进。
3.以对立统一的观点研究教材
思想政治课教师既要对教材进行宏观把握,也要对教材进行微观分析,处理好宏观微观这对矛盾。所谓对教材的宏观把握,就是把教材视为教学系统中的一个变量,从教材与其他相关因素的联系来对教材进行分析。以《哲学与文化》为例,教师要从宏观上明确《哲学与文化》教材的体例特点。所谓教材的微观分析,就是对教材本身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微观分析,需要以集合的思想研究教材:归入某类思想方法的集合;归入某类知识板块的集合;归入某类活动方式的集合;归入某类学习形式的集合;归入某类能力培养的集合。
4.以否定(质疑)的观点审视教材
通过质疑教材促使我们改进教学设计,领悟课标理念,开阔研究视野,反思课程本质。以质疑的思想审视教材,既要从静态进行,也要从动态进行。所谓静态分析,就是把教材作为一种教学材料,进行客观分析和描述;所谓动态分析,就是把教材看作一个与教师、学生、教学环境、社会实际等因素相互作用的变量,从这种相互作用中对教材进行研究。
1.探究导入法
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教学内容,灵活多变创造性地选择最恰当的探究导入方式,使课堂教学事半功倍,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精彩的课堂探究导入对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效性有着重要意义,常用的新课探究导入方式有开门见山法、复习导入法、悬念导入法、故事导入法、视频导入法、时事导入法等等,统编普通高中思想政治必修教材可以采用的方法有:从现实到理论的现实导入法;从具体到抽象的具体导入法;从问题到结论的问题导入法。
2.正面讲授法
正面讲授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起着其他教学方法难以替代的作用。正面讲授法是帮助学生系统掌握知识的基本方法;是有效运用其他教学方法的重要保证;是发挥教师教学主导作用的重要路径;是实现思想政治课德育功能的必要手段。正面讲授法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的使用与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使用,与课程的性质和任务以及学生的实际有关。
在使用统编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教材时,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可以优化正面讲授法: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坚持科学适度原则;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转变教师角色;融合运用现代教育手段,提高讲授效果;结合其他教学方法,发挥综合效应;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增强讲授技能。
3.议题拓展法
议题拓展法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创新与发展,教师根据教学实际与学生实际确定议题,创设真实的场景,让学生在民主、开放的氛围中习得学科知识,成为有信仰、有思想、有尊严、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议题式拓展法教学就是:教师在认真解读课程标准、了解教材内容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从书本、学生或者自身实践中确定适合的议题,然后进行信息搜集、问题探究,最后进行总结和提升,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升华。
议题拓展法教学需要教师在上课前,由教师从教材、学生、生活的结合中去确定一系列可以统摄课程的议题,往往没有固定唯一的答案,它突破了单一问题的局限,更加具有综合性,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科核心素养的建构。
议题拓展法教学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 年版)》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塑造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它借鉴了瑞士心理学家和哲学家皮亚杰在《发生认识论原理》的理论观点,知识的习得和核心素养的提升不是被动的,是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以及与客观环境相互作用、沟通交流得来的,是一种双向互动的过程。议题拓展法教学的实施策略:在议题设置时把握“新”与“活”;在议题展开时抓住“准”与“透”;在议题运用时注意“放”与“收”。
4.实践教学法
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有:课堂中的实践教学;校园内的实践教学;社会上的实践教学。思想政治课堂中的实践教学现在表达为“活动型学科课程”,所谓活动型学科课程,就是课程内容采取活动设计的方式呈现,包括社会实践活动,即“课程内容活动化”;或者说学科内容的课程方式就是一系列活动及其结构化设计,即“活动设计内容化”。这是思想政治学科最具特色的变化,它是以学科核心素养主导课程实施的必然选择,也是思想政治课教学走出困局的关键抉择。因此,“活动型学科课程”被视为修订后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最具创新意义的亮点。
1.做勤奋学习表率。政治组党员教师和干部职工能够积极参加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和工作本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建设“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模范机关”为目标,以创建“党员责任区”为载体,通过开展“党员责任区”争创活动,引导和激励政治组党员教师带头贯彻落实中央和福建省委决策部署,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完成急难险重任务,带动学校教职员工建功新时代,争创新业绩。
2.做爱岗敬业表率。政治组党员教师和干部职工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结合岗位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圆满完成各项年度工作任务,成绩显著,学生教学评估满意率在95%以上。
3.做团结协作表率。政治组党员教师和干部职工能够团结协作,担当作为,三个年级的各备课组、教研组有很强的凝聚力、战斗力,形成坚强的战斗堡垒。
4.做遵纪守法表率。政治组党员教师和干部职工能够遵守党纪国法,全面贯彻落实依法治校、依规从教的要求,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教师,促进学校事业发展,廉洁自律,令行禁止,责任区内无工作差错和责任事故。增强信息安全意识,不透露需要保密的工作信息,不打听、不传播小道消息,筑牢思想防线,做遵法、知法、守法、用法楷模。
近5 年高考的全国卷思想政治试题蕴含着多个方面的变化: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从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从一标多本到一标多用;从必修课程到必选共存;从教学目的到学习期望;从知识传授到素养培育;从教师主体到学生主体;从单向灌输到多元发展。2020 年10 月13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结合近5 年高考的全国卷思想政治试题趋势来看,教师必须积极主动调整,实现高质量课堂教学。
新高考对综合性的要求,包括学科内、学科间的综合,要求学生做到对知识横向、纵向的融会贯通,综合运用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思想政治课教学要聚焦思想政治核心素养,讲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紧跟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进程,阐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体现思想政治学科的课程性质与理念。坚持改革方向、问题导向,立足当下、不忘本来、面向未来,彰显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改革信念。
素养导向需要知识和智力,更强调知识迁移和后天习得。题目追求目标指向开放,要求临场发挥[4]思考,不求结构完整,目的在于更清晰准确地考查学生的智力水平、思考深度、思维习惯和科学态度。从能力立意到素养导向的转变,突出表现为:试题要素从单一因素到复合因素;考核目标从常规性的问题解决到创造性的探究能力;考查目的从关注知识到关注人;考查情境从学科知识化到真实情境化;试题条件从结构良好到结构不良。把提升能力和素养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根本之道,必须认真探索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实施策略,才能让思想政治课堂成为培育核心素养、提升关键能力、重构精神自我、积极生活智慧的幸福殿堂。
高考考查内容的应用性,要求学生关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科学技术进步、生产生活实际等紧密相关的内容,养成运用学科思维方法认识事物、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习惯,并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是学习者自主、主动的建构,是唤醒现有认知结构,并基于现有认知结构建构当前事物(新知、新的价值观念)的意义,实现新知同化、价值认同的过程。知识基于实践过程生成,能力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价值在实践过程中明确和坚定。只有让学生在实践基础上自主生成知识,自主选择价值,才能真正实现知识的同化、价值的内化。为此,要重视实践过程的价值。教学中要以多种方式构建实践问题情境,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基于原有认知结构自主建构和生成知识,让学生亲历探究活动并体验知识建构的过程,让学生经历价值冲突,在过程中辨析和选择价值。
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预设,而课堂教学又不可避免地具有生成性。没有预设的课堂,是不负责任的课堂;没有生成,是没有生命活力的课堂。因此,课堂教学要有预设,更要注重生成,让课堂成为一个动态的、有生命力的过程。灵活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机智驾驭课堂,体现教师的教学智慧。为此,高质量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要有意识地为课堂生成留有空间和时间。通过“预设”构建课堂教学设计的骨架,通过“生成”使课堂教学设计血肉丰满、富有生机。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生命体验是重要的课堂资源。课堂教学设计中,要通过“留白”,引发并利用好课堂生成的教学资源,实现课堂与生活的对接,促进知行合一,凸显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实践性和参与性。
增强试题的开放性和探究性,树立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是全国高考政治试题的基本走向。这既是高考改革的重要目标,也是学科素养培育的价值取向。随着新课改、新高考的不断深入推进,全国高考政治试题中一些开放性、探究性、创新性问题也在逐渐增加。特别是2018 年、2019 全国高考政治试题加大了这方面的考查力度。如2018 年高考海南政治试卷第24 题第(2)问,近两年全国卷第40题第(3)问由4 分增加到6 分。
“研究高考试题就是和命题专家对话”。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要深入研究高考试题,领会高考试题的设计思路和考查意图,反思教与学存在问题与不足,变革教学与复习,由全面覆盖、盲目备考转向精准备考。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复习课教学设计兼顾基础性与选择性,提高学习效率,减轻学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思想政治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强调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紧贴课改要求,通过剖析大量高考真题,解读高考的考查方向,以此来更好地指导教学。以高考改革撬动教学改革,教师不仅需要理解命题理念的新变化,而且要掌握常见题型的关键特征。要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实到教育、教学、评价中,从传授“做题”的知识,逐步到培养学生“做事”“做人”的能力,最终实现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
反映习近平总书记成长经历系列采访实录有《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习近平在正定》《习近平在厦门》《习近平在宁德》《习近平在福州》《习近平在福建》等。这是学好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好教材,为广大青年干事创业、成长进步提供了重要的工作、学习、生活和人生指引。思想政治课教师应带领学生认真学习,从中不断汲取砥砺前行的动力,增长学习、工作才干,努力使自己成为能担当时代重任的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