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秋爽,廖元金
(1.厦门大学体育教学部,福建 厦门 361005;2.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3)
“城市运动会”和“青年运动会”作为中国青少年大型综合赛事,被统称为“青少年全运会”,是中国选拔参加世界青年奥运会运动员的重要赛事之一,同时也为中国蹦床运动队的后备队伍建设提供储备人才库。那么,对国际蹦床评分规则的变化、国内特定规则的制定以及青少年运动员得分要素进行分析,将有助于把握中国青少年蹦床未来的发展方向,促进中国在未来世界蹦床舞台上的可持续发展。
以中国青少年蹦床网上个人项目的发展态势为研究对象,将2005—2020年间四届中国青少年大型综合赛事中蹦床网上个人项目的决赛成绩作为研究介质,赛事包括:第六届全国城市运动会(简称“六城运”)、第七届全国城市运动会(简称“七城运”)、第一届全国青年运动会(简称“一青运”)以及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简称“二青运”),其中“二青会”选择体校组(甲组)。全国城市运动会在2015年改为全国青年运动会,参赛运动员均为中国各个时期的优秀青少年运动员。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中国期刊网、各届赛事成绩册等渠道,搜集与研究相关的资料,主要内容包括2005—2020年国际蹦床评分规则、国内青少年特定规则以及四届赛事蹦床网上个人项目的决赛成绩三个方面。
1.2.2 数理统计法
采用灰色关联度的统计方法,对四届赛事蹦床网上个人项目的决赛成绩进行统计分析。
1.2.3 专家访谈法
在2019年度中国大型单项和综合性赛事上,对蹦床领域的裁判、教练员进行访谈,其中国际级裁判有3人,国家一线教练员有3人。针对2005—2020年国际蹦床评分规则、国内青少年特定规则以及蹦床未来发展趋势、青少年后备人才建设等方面问题进行探讨。
1.2.4 对比分析法
对各个周期的国际蹦床评分规则、国内蹦床特定规则以及四届赛事网上个人项目的决赛成绩进行纵向和横向对比分析,找出其得分要素与成绩关联度的变化规律。
国际蹦床评分规则中既包括技术、难度、高度、位移等主要评分因素,又包括裁判员执法水平、场地器材等相关评分因素。由于主要评分因素与比赛成绩息息相关,因此,文章重点探讨主要评分因素与成绩的关系。
从表1中可以看出,国际蹦床评分规则的变化趋势是从两个主要因素增加到四个因素,即在技术和难度基础上,增加了高度和位移,更加突出了“美、难、高、稳”的项目特点。从裁判评定操作上,规则引导逐步增加了客观评分,弱化主观评分。主要表现在技术分由原来的30分,降低为20分,增加了高度飞行分和位移分,并进行了量化评分,从而更加客观全面地评价运动员的竞技水平。
表1 2005—2020年国际蹦床评分规则中主要评分因素一览表
中国青少年蹦床特定评分规则是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在某一特定时期,结合中国蹦床的发展现状和世界蹦床的发展趋势,并根据不同的年龄特点制订的特定条款。其目的是“以点带面”,强化某一时期中国青少年蹦床运动员在某一方面的竞技能力,并最终实现全面提高。下面主要针对2006年以来执行的国内特定规则进行探讨,具体见表2。
2.2.1 腾空高度
从运动员开始做第一个动作触及网面瞬间开始至运动员完成最后一个动作触及网面瞬间结束,即为运动员该套动作的腾空高度。从表2中可以看出,中国蹦床专家团队在2006年将“高、稳”作为中国青少年蹦床发展的引领方向,在特定规则中对于高度加分采取可控制的激励机制,逐步实现从量变到质变,即在确保“美、难”的前提下,逐步展现蹦床“高、稳”的项目特点。直至2012年1月以后,中国青少年蹦床评分规则与国际蹦床评分规则接轨,开始将高度飞行分计入成绩。这不仅让中国蹦床运动员在国际赛场上展现出独树一帜的动作特点,还在一定程度上引领国际蹦床项目的发展方向。
2.2.2 落点、位移和结束稳定性
在表2的2010年特定规则中,仅有位移的减分,到了2012年特定规则中提出,有效的零位移才会获得落地准确的加分,否则在进行相应位移减分的同时,也会失去因落点准确而获得的加分。该规定的目的是强调腾空高度是位移控制条件下的“高”,即将影响水平方向前后和左右位移的两种空间因素控制在最小的有效范围内[5]。“高”是蹦床项目的显著特点,运动员必须具备精确的神经肌肉支配能力和动作控制能力,即在有效零位移前提下的落点准确,保障更为有效的腾空高度,否则将会直接导致动作中断,甚至造成运动损伤[6]。而后其在2019年与国际蹦床评分规则接轨,位移分成为直接评分因素。
表2 2006—2019年中国青少年蹦床特定规则的主要变化
2.2.3 难度封顶和特殊要求
2010年规则指出团身空翻、屈体空翻不抱腿将扣分,每次每名技术裁判员扣0.3分,2012年计算2个动作的难度值,且必须要有一个向前和一个向后的两周类空翻动作,2013年与蹦床国际规则接轨,要求预赛第二套展示不可以使用第一套中已计算难度值的两个动作。可以看出,在中国蹦床的起步阶段,难度封顶和特殊要求的规定是为了强调青少年训练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狠抓基本技术和动作质量,引导运动技术的正确发展,并且高质量地完成动作和提高技术,为运动员掌握不同动作类型打好基础,使其具备相应的难度动作储备能力。
纵观青少年特定规则的变化趋势主要概括为两点:第一,技术分、难度分、高度分、位移分是比赛成绩的直接影响因素。第二,国内特定规则以“高、稳”为引领,以“美”为保证,逐步加强青少年运动员的基本能力和储备能力,避免青少年盲目地追求“难”,从而有效地挖掘运动员的潜能,提升其发展空间。
灰色关联度是灰色数学中的一种方法,用来分析事物中各复杂因素之间相互关联与相互作用的程度。关联度可以表示各因素彼此联系程度,并量化各因素间变动的状况[7]。因为主要评分因素是技术、难度、高度和位移,所以将其与成绩进行关联度分析,可以反映出中国青少年蹦床网上个人项目的发展状况。
2.3.1 男子网上个人发展态势
在“一青运”中没有位移评分因素,位移与成绩的关联程度分析略去不表。经过关联系数运算得出,四届赛事男子网上个人决赛评分因素与成绩的灰色关联度系数见表3。
从表3中可以看出:除“七城运”位移与成绩的关联系数小于0.5,不具有显著性关联以外,其他均大于0.5,皆为显著相关,方差均小于0.05。在“六城运”中,技术、难度与成绩密切相关,且关联系数差距微小,两者对运动员比赛成绩有决定性影响;在“七城运”中,高度与成绩的关联系数大幅度上升,高度对于成绩的影响力明显增强,和技术、难度与成绩的关联系数相差无几;在“一青运”中,技术、高度与成绩密切相关,且关联系数差距微小,两者对运动员比赛成绩起到关键作用,而难度与成绩的关联程度减弱。在“二青运”中,技术、位移、高度与成绩关联系数相差不大,难度与成绩的关联程度继续减弱。
表3 2007—2019年中国青少年大型综合赛事男子网上个人决赛运动员的评分因素与成绩的关联系数表
2.3.2 女子网上个人发展态势
在“一青运”中没有位移评分因素,位移与成绩的关联程度分析略过。经过关联系数运算得出,四届赛事女子网上个人决赛各评分因素与成绩的灰色关联度系数见表4。从表4中可以看出,所有评分因素与总成绩的关联系数均大于0.5,呈显著相关,方差均小于0.05。在“六城运”中,技术、难度与成绩密切相关,两者对运动员比赛成绩发挥着决定性影响;在“七城运”中,高度与成绩的关联系数大幅度上升,高度对于总成绩的影响明显增强,而技术、难度与成绩关联系数相差不大;在“一青运”中,技术、高度与成绩密切相关,且关联系数差距较小,而难度与成绩的关联程度减弱;在“二青运”中,高度与成绩关联系数最大,成为决定成绩的主要因素,技术和位移因素紧随其后,而难度与成绩的关联程度继续下滑。
表4 2007年—2019年中国青少年大型综合赛事女子网上个人决赛运动员的评分因素与成绩的关联系数表
2.3.3 总体态势
结合表5和表6纵向分析四届赛事参加男女个人决赛运动员的成套动作特点,主要表现为:第一,技术与成绩的关联度始终处于前列。其中该因素在四届男子比赛中均居榜首,在四届女子比赛中,由榜首逐渐变为第二位。可见,技术是中国男女青少年运动员的主要制胜要素,女子的技术与成绩关联度呈逐届下降的趋势。每届赛事决赛前三名和前八名运动员的技术分差在逐渐缩小。第二,高度与成绩的关联性呈现逐步上升的态势。其中,女子表现势头强劲,女子在“一青运”和“二青会”中,高度超过技术,成为当届比赛中与成绩关联系数最大的因素。只有足够的腾空高度,才会有充足时间展示高难度的动作,更好地控制动作节奏、展现良好技术。第三,难度与赛事成绩的关联性逐届减弱,但是女子前三名运动员的难度提升幅度比较大,且与前八名的难度分差也加大。而男子前三名和前八名运动员的难度在前三届赛事中水平相当,在“二青会”上优势明显。可见,难度是女子运动员的制胜要素之一,是男子运动员必备的要素之一。第四,在2006—2016年期间位移与赛事成绩的关联性逐步减弱,直至取消。而2017—2020年国际蹦床评分规则明确指出,位移作为评分因素之一,分值满分为10分。致使位移与成绩关联度出现先下行而后上扬的反“抛物线”趋势。2006年国内青少年特定规则中对于位移减分和落点加分的限定是为了提高青少年运动员技术动作的质量以及获得理想的腾空高度。经过十年特定规则的引领,良好的稳定性已经成为青少年运动员必备的能力。而后因2017—2020年国际评分规则中评分因素结构的变化,使得位移与成绩关联度的趋势发生了变化。可见,要使运动员动作完成的稳定性更高,对于动作的控制就要更加精细。因此,位移必将成为蹦床新形势发展下取胜的要素之一。
表5 男子、女子网上个人决赛运动员的评分因素与成绩关联系数的位列排序
表6 四届比赛前三名和前八名运动员各项评分因素平均分一览表
根据表5和表6中的数据,横向分析四届赛事参加个人决赛运动员的成套动作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在“六城运”中,女子前三名运动员的技术平均分明显高于前八名,其难度平均值则略低于前八名运动员。在高度上,第一名和第三名运动员获得加分,而获得第二名的运动员的难度值则明显高于第一名和第三名。男子前三名的运动员则表现为技术平均分优势明显,难度和高度平均分有优势但不显著,其中获得第二名的运动员难度最大、高度加分最高、位移减分较低。可见,高质量的动作技术是获胜的绝对关键,难度、高度及位移是获胜的突破因素。
在“七城运”中,女子前三名运动员的技术和高度平均分有明显优势,明显高于前八名。而男子前三名运动员的技术和位移减分优势明显,远小于前八名运动员的位移减分。高度高、位移小正是高质量技术“正迁移”的表现。可见,在难度相当的前提下,高质量动作技术的关键在于高度和位移,高度加分规则的改变,使其成为进入决赛的重点因素,同时也是获得好成绩的重要保证,其中女子表现更为明显。
在“一青运”和“二青运”中,女子前三名运动员难度平均分明显高于前八名,其中获得前三名运动员的难度和技术分差异很小,高度分成为决定名次的关键因素。“一青运”中,男子前三名运动员技术、难度和高度平均分均有一定优势,技术分优势更为明显。其中,冠军运动员在技术、难度和高度上均为全场最高分,而其他运动员则各有所长。“二青运”中,男子前三名运动员难度平均分明显较高,表现各有所长。可见,技术、难度和高度的综合实力至关重要,难度优势更明显,更能凸显运动员的个体优势。
综上所述,不同时期蹦床项目表现出不同特点,其变化趋势以“美、难”逐渐发展为“美、难、高、稳”,2017—2020年周期蹦床规则强调“高、稳”,“难、美”或将成为2021—2024年新周期引领的方向,应当增加预赛第一套动作中计入难度值的动作,打破现有的平衡,重新构建新的平衡状态。
(1)国际蹦床评分规则的变化趋势是由技术和难度两个直接评分因素逐步增加为技术、难度、高度、位移四个直接评分因素,更加突出了蹦床运动“美、难、高、稳”的项目特点。在裁判评定操作上,规则引导逐步增加客观评分,弱化主观评分。我们必须牢牢抓住其项目特点进行训练,才会形成竞技优势,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2)在国内特定规则中,以“高、稳”为引领,以“美”为保证,逐步地加强青少年运动员的基本能力和储备能力,避免青少年盲目地追求“难”,从而有效地挖掘运动员的潜能,提高其发展空间。
(3)纵向分析四届赛事参加个人决赛运动员的成套动作特点发现:技术与成绩的关联度始终处于第一位,其中,女子的技术与成绩关联度有逐届下降的趋势。高度与成绩的关联度呈现逐步上升的态势,其中,女子比赛表现更为明显。难度与赛事成绩的关联度逐届减弱,但是女子前三名运动员的难度提升幅度比较大,而男子前三名和完成决赛的运动员的难度在前三届赛事中水平相当,在“二青会”上优势明显。位移与成绩关联度出现先下行而后上扬的反“抛物线”趋势。
(4)在四届赛事中,前三名运动员与完成决赛的运动员相比,具有以下特点:在“六城运”中,高质量的动作技术是获胜的绝对关键,相应的难度、高度加分以及较小的位移减分是获胜的决定因素。在“七城运”中,高度加分的规则改变,对于成绩的影响较大,在难度相当的前提下,高质量动作技术非常关键,其中女子表现更为明显。在“一青运”和“二青运”中,技术、难度和高度方面的综合实力至关重要,难度优势更加明显。蹦床项目的特点从“美、难”逐渐发展为“美、难、高、稳”,2017—2020年周期蹦床规则强调“高、稳”,“难、美”或将成为2021—2024年新周期引领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