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电极与针电极采集的正中神经远端潜伏期在腕管综合征中的对比研究

2021-02-28 06:44李美君黄霄云高扬胡进胡旻雷徐紫燕刘品
浙江医学 2021年3期
关键词:肌电图远端电极

李美君 黄霄云 高扬 胡进 胡旻雷 徐紫燕 刘品

腕管综合征(carpal tunnel syndrome,CTS)是指腕部以下正中神经受压引起手部感觉异常和功能障碍的疾病,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嵌压性周围神经病之一[1]。研究证实肌电图检查对于CTS 患者有确诊价值[2-3],但是早期诊断CTS 的肌电图检查通常是借助于感觉神经[4-5],如果运动神经的肌电图检查对早期诊断CTS 也有帮助,那么两者结合就能更好地提高早期诊断CTS 的准确率及异常检出率。本研究就CTS 人群和正常人群表面电极与针电极采集的正中神经远端潜伏期的差异作一比较,现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9 年1 至7 月在嘉兴市第一医院骨科确诊的CTS 患者40 例作为研究组,其中男10 例,女30 例;年龄20~45(35±2.2)岁;病程2~6 个月;均为早期单侧发病。纳入标准:(1)符合轻度CTS 的诊断标准[6];(2)有桡侧三个半手指麻木、刺痛表现,夜间明显但症状不严重;(3)均为首次单侧发病,病程<6 个月。排除标准:排除有外伤、糖尿病、药物中毒、尿毒症及其他影响周围神经病的疾病患者。另选新入院工作的医生、护士40 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8 例,女32 例;年龄22~44(36±1.6)岁。两组受检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

1.2 方法 受检者在室温28 ℃左右的环境下,双手体表温度保持在32 ℃以上,平卧位,患侧肢体暴露,应用Keypoint 诱发电位肌电仪(丹麦Dantce 公司)进行检测。(1)表面电极法:将表面电极置于拇短展肌肌腹作为记录电极,参考电极置于记录电极的远端,手背连地线;(2)针电极法:将针电极插入拇短展肌肌腹作为记录电极,参考电极置于记录电极的远端,手背连地线;刺激器刺激腕部正中神经,分别采用以上两种方法记录拇短展肌采集的正中神经远端潜伏期的数值,并记录。

1.3 判断标准 以卢祖能等[7]的《实用肌电图学》中关于CTS 的诊断标准为参考,通过大量正常人群的检测建立自己实验室的诊断指标。腕上8 cm 处刺激正中神经测得的远端潜伏期>4.2 ms,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50 m/s,正中神经与尺神经共同支配的指四感觉神经的潜伏期差值>0.4 ms 为异常。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 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 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受检者用表面电极与针电极采集的正中神经远端潜伏期比较 研究组用针电极采集的正中神经远端潜伏期较表面电极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照组用表面电极与针电极采集的正中神经远端潜伏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用针电极采集的正中神经远端潜伏期较对照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用表面电极采集的正中神经远端潜伏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受检者用表面电极与针电极采集的正中神经远端潜伏期比较(ms)

2.2 两组受检者用表面电极与针电极采集的正中神经远端潜伏期的异常率比较 研究组患者用表面电极采集的正中神经远端潜伏期的异常率为7.5%(3/40),低于用针电极的异常率(70.0%,2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916,P<0.01)。而对照组无论是表面电极还是针电极采集的正中神经远端潜伏期均未出现异常情况。

3 讨论

CTS 是骨科、内科、神经内科医生在门诊遇到手指麻木最常见的原因之一,也是所有嵌压性神经病中最多见的一种。如果能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其预后较好[8-10],否则会给患者带来永久性手部残疾[11]。除了依靠病史和查体诊断外,肌电图检查起着任何其他检查不可取代的作用。本研究发现研究组用针电极采集的正中神经远端潜伏期异常率为70.0%,而用表面电极采集的正中神经远端潜伏期异常率只有7.5%。这说明在CTS 患者中用针电极采集正中神经远端潜伏期要比表面电极敏感,检出率高。

在以往早期或轻度的CTS 常用的方法是指4 正中神经与尺神经的感觉电位潜伏期的差值>0.4 判断为异常[12]。有研究认为在CTS 中感觉神经较运动神经更早出现损伤[13-14],所以只有运用感觉神经才能早期诊断CTS。但史广等[15]认为CTS 患者正中神经的感觉和运动纤维均受累,而不是仅累及正中神经感觉支,因此,也可以通过运动神经肌电图检测方法来早期判断CTS。CTS 早期病理生理改变以脱髓鞘为主[16],除了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以外,一般运动神经的远端潜伏期会不同程度的受累延长。本研究通过针电极与表面电极记录拇短展肌来比较正中神经远端潜伏期,发现对照组用表面电极与针电极记录拇短展肌采集的正中神经远端潜伏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研究组用针电极记录拇短展肌采集的正中神经远端潜伏期较表面电极延长。早期CTS 患者因正中神经在腕部受压而出现远端轻度脱髓鞘表现,那么为什么用针电极能明显检测出正中神经远端潜伏期的延长,而表面电极不能有效检测出其异常表现呢?分析其原因为:针电极是采用肌电图同心针插入被检肌肉中采集神经的运动波幅,与病灶处零距离,阻抗小,干扰少,准确率高。而表面电极是将肌电图表面电极片贴于被检肌肉肌腹来采集神经的运动波幅,这种方法检测的面较广,往往病灶会被掩盖,不易检出,但这种方法稳定性好,易操作。因此,笔者推荐表面电极与针电极结合使用以提高CTS 的检出率,从而指导临床早期用药。

猜你喜欢
肌电图远端电极
桡骨远端骨折掌与背侧钢板固定的生物力学分析
内侧楔骨远端倾斜与拇外翻关系的相关性
全陶瓷电极可用于锂离子电池
固体氧化物电解池氧电极的研究进展
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应用T型钢板治疗的效果探讨
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方法
针对电极事故的控制系统方案应用
327例腕管综合征患者的肌电图分析
甲钴胺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
H形吻合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