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市人民医院,山西 晋城 048000)
完全性前置胎盘主要是指胎盘组织完全覆盖整个宫颈内口,属于妊娠期严重并发症,是导致产妇产后出血的主要因素之一,会对母婴生命安全产生威胁。对于完全性前置胎盘产妇需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并控制产后出血,保证其顺利分娩[1]。随着球囊阻断技术的不断成熟,它在预防及控制产后出血方面应用愈来愈频繁,其效果也获得了认可[2]。我院对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间收治的31例完全性前置胎盘患者以球囊暂时阻断腹主动脉下段预防产后出血,获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纳入标准:选入患者分娩前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或核磁共振诊断为完全性前置胎盘,符合剖宫产手术指征,均为首次剖宫产,均为单胎妊娠。此次研究已经获得患者同意,得到院内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资料不全者;药物过敏者;胎盘低置、边缘性前置胎盘、部分性前置胎盘者;心、肺等器官功能严重不全者。
62例完全性前置胎盘患者于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间在我院妇产科接受治疗。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研究组(n=31)以及对照组(n=31)。研究组年龄为23~34岁,平均(27.42±3.22)岁,孕次为1~3次,平均(1.69±0.41)次,孕周为36~38周,平均(37.14±0.67)周;对照组年龄为22~35岁,平均(27.97±3.45)岁,孕次为1~3次,平均(1.73±0.43)次,孕周为36~39周,平均(37.36±0.72)周。在年龄、孕周以及孕次等一般资料方面对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实施常规剖宫产,胎儿娩出后以纱布填塞子宫腔,并通过止血钳进行止血操作,子宫动脉使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研究组以球囊暂时阻断腹主动脉下段,再行剖宫产。患者取右侧股动脉入路。进行常规消毒、铺巾后,先通过Seldinger穿刺技术对右股动脉进行穿刺,然后置入8-F动脉鞘,沿导导丝将导管插入腹部主动脉第1椎体水平,然后将导丝退出。通过造影明确双侧肾动脉开口以及腹主动脉内径。选择合适的COOK球囊导管(超过腹动脉内径1~2mm),将球囊导管置入腹主动脉双肾动脉开口水平下方。以导丝支撑球囊导管,体外做好标志,将体外段球囊导管与导丝以无菌胶布进行固定,做好足背动脉标识,用以确认球囊导管体外段标志是否出现移位。之后将患者送入手术室进行剖宫产手术,将胎儿取出断脐后,注入肝素生理盐水充盈球囊,直至足背动脉搏动消失,然后准确记入腹主动脉下段血流阻断开始时间,结合剖宫产手术实际情况对球囊导管阻断时间进行控制,时间尽量不超过0.5h。剖宫产手术结束后,将导丝、球囊导管以及动脉鞘等拔除,采取动脉压迫止血器进行止血。
比较两组患者产后出血(胎儿娩出后24h内累计出血超过1000mL)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术中输血量、术中出血量、术后24h总出血量。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以及子宫切除率。
以SPSS 19.0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卡方检验,P<0.05即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产后出血发生率(9.68%)要明显低于对照组(32.2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69,P=0.029),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n(%)]
研究组术中输血量要低于对照组(t=5.526,P=0.001);研究组术中出血量要低于对照组(t=4.224,P=0.001);研究组术后24h总出血量要低于对照组(t=4.908,P=0.001),具体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中输血量、术中出血量及术后24h总出血量(±s,mL)
表2 两组患者术中输血量、术中出血量及术后24h总出血量(±s,mL)
研究组住院时间为(5.67±1.82)d,对照组住院时间为(7.43±1.95)d,研究组住院时间要短于对照组(t=3.674,P=0.001)。
研究组子宫切除率为3.23%(1/31),对照组为19.35%(6/31),研究组子宫切除率要低于对照组(χ2=4.026,P=0.045)。
前置胎盘主要是指妊娠产妇妊娠28周后,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还可能出现胎盘下缘覆盖宫颈内口处,胎盘位置低于胎儿先露部。完全性前置胎盘是前置胎盘的一种,是指胎盘组织完全覆盖整个宫颈内口[3-4]。对于完全性前置胎盘产妇,通常需要进行剖宫产,但产后出血风险较大,需采取一定措施预防控制,确保产妇顺利分娩,为产妇提供生命安全保障[5]。
本次研究当中,研究组以球囊暂时阻断腹主动脉下段,然后再行剖宫产,结果表明研究组产后出血发生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32.26%),且研究组术中输血量、术中出血量要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24h总出血量要低于对照组(P<0.05),与其他报告结果相近[6-7]。由此可见在剖宫产术中采取球囊暂时阻断腹主动脉下段能够有效预防完全性前置胎盘产后出血,可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24h总出血量。研究组子宫切除率要低于对照组(P<0.05),与其他报告结果一致[8],也可从侧面反映出球囊阻断技术能够有效预防完全性胎盘产后出血,最大程度上保留子宫功能。另外,研究组住院时间要短于对照组(P<0.05),说明应用球囊阻断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患者产后恢复。
腹主动脉处于椎体前方、腹部后方,通过球囊进行暂时阻断能够有效控制盆腔血供,对于控制产后出血具有积极的作用[9]。与常规止血方法如子宫压迫缝合术、宫腔纱条填塞术等比较,球囊阻断术具有一定优势。将球囊导管置于腹主动脉双肾动脉开口水平以下,能够完全阻断盆腔以及腰动脉分支血管,可获得更好的止血效果[10]。选择性阻断腹主动脉下段意味着仅需经单侧股动脉入路,操作相对简单,对血管损伤较小,安全性较好[11]。
综上所述,完全性前置胎盘患者剖宫产采取球囊暂时阻断腹主动脉下段,能够有效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为产妇分娩提供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