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感染科,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种急性的感染性肺炎,其病原体是一种先前未在人类中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即2019新型冠状病毒。2020年1月20日,国家卫健委发布2020年1号公告,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我院作为新冠患者定点收治医院,立即采取了应急预案,成立护理管理小组实施模块化管理。模块化管理简单来说,就是在管理的过程中将涉及到的责任进行部门具体化,使得管理工作更加科学[1]。
本院的发热门诊门从2019年12月21日至2020年2月31日共诊治了3520人次发热患者,其中确诊的新冠患者有2例,共进行血标本采集2982人次,鼻咽拭子采集502人次,引导患者外出CT检查2850人次。医务部及护理部共调入20名医护人员、卫生保洁人员2名、专职陪送人员6名共同参与发热门诊的工作。
1.2.1 成立疫情防控护理模块管理小组
短时间内在发热门诊有限的空间里容纳大量就诊患者、外来支援医护人员,新的工作流程及质量标准的不断出现,发热门诊内医院感染风险相应增加。为有效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立即成立新冠疫情管理小组,针对人员、环境、工作流程及物资管理这几个方面实施模块化的管理。护理部主任为组长,科护士长、病区护士长及院感监测员、护理骨干任组员,同时把主要工作内容划分为:人员管理、环境及流程管理、物资管理、消毒隔离制度管理四大模块,每一个模块分别由护理管理小组的成员具体负责。每一个管理小组重点负责所在模块的工作,同时各管理小组之间通过每日小组会议进行统一协调人力、物资、培训以及流程改造等重要事项。根据医院即时下发的文件制定、调整新冠病毒防控护理质量与安全相关标准、流程和应急预案。从而使新冠期间发热门诊的管理人员各司其责,既有分工,又有统一。
1.2.2 模块管理
(1)人员管理:①护理人力调配:护理部层面参考阶梯递进的方法全院择优选取优秀护理骨干分别设置第一梯队、后备梯队人力储备库,充足的人力资源是保证各项流程严格执行的前提条件。②护理人员培训:采取一对一的方式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为避免交接班带来的交叉感染隐患,可适当延长交接班换班周期,实施全员培训,所有在发热门诊的医护人员及工勤人员均是培训对象,重点是临时借调支援的医护人员以及保洁人员。③培训内容:首先是基本内容培训,主要包括预防感染新冠肺炎的基本知识、流行病学特征、不同区域不同岗位医务人员个人防护用品的选用等。特别强调新冠病毒肺炎传播途径主要是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正确选择与佩戴口罩等PPE,实施手卫生是关键防控措施;其次是流程培训,细化各项工作的具体环节、制定相应流程,内容包括科室内流程和多科室协同完成的流程。此外,护理管理者也需加强对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管理,严格监管护理人员的防护用品穿戴,在工作时,护理人员必须佩戴一次性帽子以及防护口罩、鞋套等用品,所有防护用品的穿戴必须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在工作时,每接触完1例患者后,即需要进行洗手消毒,上下班前需先对护理人员的体温进行测量。④同期质量控制:同期控制又称为过程控制、环节质量控制,护理管理者通过现场监督检查、指导和控制下属人员的活动,对执行计划的各个环节质量进行控制,当发现不符合标准的偏差时立即采取纠正措施[2]。护理管理小组根据医院下发的标准,结合门诊实际情况,制定“发热门诊质量控制标准”,通过每日考核、督查的方式对培训效果进行同期质量控制,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进行纠偏和持续化化改进,确保实际操作符合质量标准,避免院内感染的发生。⑤护理人力配置与使用:对各班工作流程和职责进行修订,重新调整护理人员班次,对各班的工作流程和职责进行重新修订。科学合理排班,污染区工作人员每班次不超过4 h,实行污染区和半污染区护士交替轮岗。不同区域按需设岗、人员不交叉,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根据就诊患者的多少动态调整污染区护理人员岗位的数量,避免候诊区出现患者聚集现象,及时进行分流;上班期间两两搭配,同伴之间可起到互相监督与帮助的作用,以落实防护措施实施到位。
(2)物资管理:面对突然大面积扩散的新冠疫情,全国各地均出现了医用防护用品供需矛盾的状况。加强医用防护用品管理也成为发热门诊的重点管理内容之一,也是此次疫情防治的重中之重,关系到发热门诊救治工作能否顺利开展,也关系到医护人员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中常见医用防护用品使用范围指引(试行)》(国卫办医函[2020]75号),重点做好医用防护口罩、防护服、护目镜的合理使用。①专人专管,定点放置:选派责任心强的工作人员,提供专门防护物资存储空间分类放置,对防护用品实施双人管理[3]。强调履职担当,既要确保医护人员防护安全,确保零感染率的发生,又要杜绝过度防护导致的浪费,更不允许人情浪费。②建立专项台账:设立防护物资清零及使用台账。负责人每日根据在岗人员数量、班次调整情况将防护物资分发到使用者手中,下班前留出夜班防护物资交予接班人员手中,确保夜班人员使用。每日清点库房剩余物资数量,评估次日防护物资消耗量,并申领。③同期质量控制:督导检查,重点查看医用防护用品的使用管理情况。发现未落实《工作指引》要求、不合理使用防护用品、随意浪费现象的,要及时给予纠正、管理。
(3)环境及流程管理:①严格执行区域划分:根据患者就诊量的多少动态调整诊室开放数量、医护人员岗位数量,对就诊患者进行及时疏导,避免人员积聚导致交叉感染的发生。在严格执行发热门诊设置管理规范和要求的基础上,结合疫情防控和各医疗机构实际情况,将发热门诊划分为新冠发热门诊和普通发热门诊[4],避免人群间交叉感染。各就诊区三区两通道区域划分明确,标示醒目,三区之间有缓冲间,缓冲间对角开门,并有闭锁装置。各区应安装非手触式开关的流动水洗手池。②物品配备:预检分诊台、温度计、一次性外科口罩、快速手消毒剂、通讯设备、分诊登记本、办理就诊卡及缴费电子系统、抢救车等一般紧急抢救设备,不同区域之间有传递窗。在发热门诊区域完成挂号、收费、抽血等,限制发热患者的活动范围,降低院内交叉感染的概率[5]。③完善流程:新冠疫情期间自治区下发了15项标准化流程,我院在感染办公室组织下,发热门诊联合检验科、配送中心、消毒供应中心、洗衣房、药剂科以及信息中心、后勤保障部门等共同制订了我院发热门诊患者就诊流程、织物消毒转运流程、患者外出检查流程、患者转运流程、标本转运流程、咽试子采集流程、垃圾转运流程、病历消毒运送流程等一系列工作流程。使得各项工作有流程、部门之间有衔接,最大化地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院内感染的风险。
(4)消毒隔离制度管理:①参考依据:新型冠状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C30min、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氯己定不能有效灭活病毒。新冠肺炎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存在经气溶胶感染的可能,同时应注意粪便及尿对环境污染造成气溶胶或接触传播[6]。新冠疫情期间发热门诊的消毒隔离措施参考《医院隔离技术规范(WS/T311-2009)》和《经空气传播疾病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WS/T511-2016)》。②同期质量控制和效果评价:护理管理小组根据医院下发的标准,结合门诊实际情况,制定“发热门诊质量控制标准”,通过每日考核、督查的方式对培训效果进行同期质量控制。必要时应及时对物体表面、空气和手等消毒效果进行评价,由具备检验检测资质的实验室相关人员进行[7]。
发热门诊在此次新冠疫情时期共接诊3520人次,共进行血标本采集2982人次,鼻咽拭子采集502人次,引导患者外出CT检查2850人次。在此期间发热门诊实现了医护人员零感染率,疫情报告及时准确无误,医用防护物资使用得当,患者得到及时诊治[8]。
模块化管理即指将问题细化,分级别进行管理,各级别之间互相监督,分工合作,管理模式呈金字塔现象。“模块”是指“半自律性的子系统,通过和其他同样的子系统按照一定的规则相互联系而构成的更加复杂的系统或过程”。而把复杂的系统分拆成不同模块,并使模块之间通过标准化接口进行信息沟通的动态整合过程就叫做模块化。正是因为模块化管理模式的有效性,因此将模块化护理管理模式应用在新冠病毒肺炎中能够有效地应对新冠疫情,有助于做好发热门诊疫情的防控工作[9-11]。模块化管理通过忙而不乱且稳定有序的管理方式在突发新冠肺炎疫情中可以发挥很大作用,主要是由于疫情期间的护理管理工作具有涉及的交叉科室多、工作中感染风险高、管理的人群外来援助者多、患者数量不确定性、培训内容更新快而多等一系列特点,既往的主要由护士长一人负责的管理手段不能满足实际需要[12-13]。而模块化管理可以将整体管理的内容进行细分化、将管理工作细化到每一个人,责任具体到人,激发每一个模块管理者工作的积极性[14-15]。另外,同期质量控制是模块管化理管理效果实现的有力保证。可见,模块化管理模式能够有效地应对新冠疫情,有助于做好发热门诊疫情的防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