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娟 卞希祥
1 济南市第五人民医院医疗设备科 (山东 济南 250022)
2 济南南郊宾馆维修动力部 (山东 济南 250002)
内容提要: 随着我国卫生事业步入新常态,现代医用设备维护保养需要迎合社会发展需求,认清形势、摆正位置,力争实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创新。文章主要论述了医用设备维护保养在新常态下的发展现状、对人员的新要求和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创新的构想。
2015年是新一轮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第六年,是在我国国民经济迈入新常态的背景之下的重要之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发展正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要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平常心[1]。”在2019年我国卫生计生工作会议上医疗改革被作为整个系统的中心任务去抓。从新一轮的医疗改革开展以来,国家对医疗卫生单位的投入不断加大,在新常态下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尤为突出,医用设备的维护和保养需要新的探索与思考。在新常态的医学科学快速发展之下,医用设备在各医疗单位的医疗效益、经济效益、安全效益和社会综合效益的地位尤为突出,对于医用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在新常态环境下是医疗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医用设备的维护和保养,提升设备的有效使用,降低设备的耗损,可以有效地提高医疗机构的经济效益,节约医疗机构的成本,经费合理优化,对于医疗机构的整体运行方面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本文就新常态下对医疗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作一定探讨,结合医院实践经验与同行们进行交流。
在新常态的发展环境下,特别是近二十年随着高智能化、电子化、数控一体化、信息网络化、高度集成化在医用设备的跨越式发展,国内多数医院正逐渐摆脱大型医用设备完全依赖国外进口的历史,随着我国医用设备制造业的迅猛发展,高端大型设备的采购出现国内产品与国外进口共同竞争的市场格局。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国产高端产品在产品性能和品质水准上距离德国、美国、荷兰等传统的名品牌还有一定的差距。2013年~2014年医疗设备市场占有率见表1。
在新常态下,我国在低成本优势方面发生了转化,将高水平技术、人才、设备引进来,大规模集约化的方式走出去正在同步发生。医用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依赖于医院和生产厂商的生物工程技术人员以及从事医疗设备维修的社会技术人员。在医院的医学生物工程人员技术较为娴熟的情况下,维护、保养水平会相应增高,医疗机构会采用自己维护为主,生产厂家及社会技术人员维护为辅的维护模式;在医院的医学生物工程人员较为匮乏情况下,医疗机构会采用自己维护为辅,生产厂家及社会技术人员维护为主的维护模式,但是在维修部件供给、医疗软硬件升级、整合各相关设备等方面多以生产厂家为主,医疗机构较为被动。
表1. 2013-2014年医疗设备市场占有率(%)
在新常态下我国的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和生物医学生物工程技术飞速发展,医疗机构的医学设备仪器更加精密和复杂,医用设备的保养需坚持三级保养制度,一级保养多以各个科室设备使用人员承担定期对设备检查、擦拭,矫正设备基本参数,保持设备整洁,定期清洗过滤装置、注油保养,固定易松动零部件,检查设备运转性能是否正常等相关工作。二级保养则由各个科室的设备运行人员和生物医学工程人员协作完成,主要工作是定期校对各医疗设备的参数,定期和(或)不定期地对医疗设备进行调试,系统检查设备的报警装置、指示装置、音频播放装置等,从而保证其完好率和使用率。三级保养多以医用设备的生物医学工程维修人员为主体各个科室设备运行人员配合协作完成,主要工作是定期和(或)不定期地对设备的内部进行清理、保养、纠正各参数,检查医用设备的主要组件、主体设备,对容易损坏的各部件给与及时更换,当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异常的提示或情况时,给予停止运行、及时断电,尽量减少医用设备的损坏程度[2]。在新常态下做好医用设备的预防性保养工作,不但可以降低在设备使用中的人力、物力损耗,而且可以降低医疗机构的运行成本,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增加其使用率,体现在新常态下对节俭理性和本质的回归。
在习近平主席提出“四个全面”的重要形势之下,医用设备的维修、保养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的多学科工程,要求医学生物工程人员不断了解医疗器械发展动态,掌握医院大型仪器的安装、维修、保养技术、本专业相关知识的学习;加强对相关医疗管理、医疗环境、医疗安全、医疗质量等相关知识的学习;增强设备维修力量,完善保养和维修队伍的建设,引进医学工程高学历人才,或具有信息、电子、机械专科人才来充实到医用设备维修队伍中;运用新技术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不同问题;提高外语知识的学习,为适应日益增多的国外进口医疗设备运用做准备。在新常态下建立健全医用设备维修保养制度,实现各个岗位人员负责制度,各仪器均有相关人员进行专人管理维护、定期检验、定期保养、定点存放,形成快速有序、扎实高效的维护、保养、管理体系[3]。实行设备的规范操作和日常维护保养,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减少设备故障的发生率。及时处理设备在使用中容易出现的松、脏、缺润等相关问题,鼓励工程师积极参加医学会举办的学习班,掌握新知识、了解新技术、加强同行间的交流学习、取长补短,加深对各类仪器的精通程度。在新设备引进之前,对维修、保养人员进行培训,了解医用设备的操作流程和保养维护知识,为器械的正确维护和使用做好准备。
我国的发展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需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创新思路和方式,破解社会经济发展的难题。应当清醒认识到在医用设备维护保养中可能面临的新问题。大型医用设备技术先进,生产厂家正逐步将利润的取得由销售转化到售后服务上。应该看到生产厂家为了取得售后利润的最大化,往往实行技术垄断,通过软件升级、售后技术支持、核心技术维护等方面不断取得售后利润[4]。同时生产厂家往往不提供设备的维修密码及相关涉密程序,只提供设备的一般使用说明,所以医疗机构在设备维修、保养方面常需要依赖于生产厂家提供关键性软件、配件、测试设备、维修保养设备等。对医疗机构自主维护、保养带来了困难。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部分医疗机构的维修条件有待改善,检测手段、维修工具有待更新。医疗机构对维修设施的投入有待加大。
其次,医用设备的维护人员的工作经验和专业技术水平是设备维护、保养的关键。需要重视专业人才队伍的培养,抓好人才梯队式建设。医院设备科维修人员的培养、使用、生活待遇和职称晋升等方面往往不如临床科室优越,在职人员的技术素养往往得不到足够重视,国内外医疗设备器械公司对专业技术人员提出优厚待遇,这都会导致专业维护人才的落后和流失,医用设备不能得到良好的保养和及时维护,变相增加了医疗机构的开支和负担[5]。同时医用设备维修管理制度相对滞后,维修人员所占医务人员总比例数不合理,人员学历参差不齐,准入资质不够明确等现象较为普遍(见图1)。
图1. 2013年我国卫生人力资源分布情况
在新常态下为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应当面对问题、迎接挑战、知难而上。进入21世纪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产业创新这三个创新层面成为时代的主旋律,最为医用设备维护保养工作同样需要与时俱进,与时代同步[6]。在技术创新层面作为医疗机构应当引进高科技的维修保养技术、工具、手段。高密度集成电路应经在新兴医疗设备中广泛运用。传统的检测、维修工具对于新技术条件下的医用设备维护工作已经严重落伍。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运用在维修工作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设备出现疑难故障时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设备的远程操控、远程诊断、远程维修,极大减少了人力、物力消耗。对于生产厂商未能提供的图纸、维修手册也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查阅、下载,结合国外文献、经验对设备进行维修保养。同时对于医疗设备的专用零部件,可以与原产地厂商直接沟通、合作对零部件进行网上招标采购,这样既降低了流通环节的成本,又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在制度创新层面,可以进一步加强医用设备管理科室的建设,建立科学完善的医用设备维修制度、档案制度、巡查制度、数据库维护制度、质量管理制度[7]。规范设备的招投标合同、文件,明确设备后期保养方法、方式,做好前期论证工作。加强人才队伍的梯队式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及政策倾斜,完善人员招聘制度,提高技术人员待遇及工资水平,提供继续教育条件,加强再教育水平,与时俱进不断掌握新技术、新思路[8]。在产业创新方面,需要依靠自主的医疗技术研发、创新来不断提高医疗设备维修保养的水平,降低维护成本,抓住战略机遇期整合资源,看清前沿技术、主流领域,通过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目标。
随着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识的增强、医学模式的转化,医用设备维护保养也进入了新常态,最为医学生物工程人员,要认识到医用设备维护保养的新常态、不断适应新常态、努力引领新常态,推动医用设备维护保养事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