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亚光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标志着我国“三农”工作重心开始历史性转移。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和“十四五”规划纲要,对这项工作做了具体部署。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后又在许多场合就此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特别是2018 年9 月,他在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了更为系统的阐述,提出了乡村振兴总抓手、总目标、总方针、总要求和制度保障“四总一保障”的重要思想。2020 年12月,他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又对乡村振兴提出7 个方面要求。这些重要论述,反映了党对乡村振兴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思想指南。可以重点从“四总一保障”几个方面学习和把握:
第一,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是我们党“三农”工作一系列方针政策的继承和发展,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要把振兴乡村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书写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农”新篇章。这些重要论述,从全局性、历史性和时代性的高度说明了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地位。
第二,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乡村振兴的总目标。这个总目标的确定,是基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主要矛盾的分析和判断。新时代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最大的发展不平衡是城乡发展的不平衡,最大的发展不充分是农村发展的不充分。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尽快补齐农业农村现代化这块短板。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把过去单纯的农业现代化概念拓展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其内涵更加丰富科学。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总体部署是到2035 年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 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2021 年中央一号文件突出强调了“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对“十四五”时期的乡村振兴工作作出了具体部署。政府工作报告在部署2021 年重点工作时,也强调“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增收”。
第三,“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乡村振兴的总方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中央特别强调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把落实‘四个优先’的要求作为做好‘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强化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投入保障”,并对此提出了一些具体要求和措施,含金量很高,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性保证。
第四,“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总要求。这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三农”工作的体现,说明了乡村振兴的全面性、整体性、系统性,是对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更高要求。这个总要求包含着一系列具体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的7点要求、中央一号文件和全国“两会”的工作部署,就是总要求的一些具体要求。
第五,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和政策体系是乡村振兴的制度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向改革要动力,加快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在新时代建设现代化的历史条件下振兴乡村,必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把城市和农村看成一个有机整体,实现工农城乡共建共享。中央一号文件对“乡村建设行动”作出了部署,强调“继续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强化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县乡村统筹”“全面促进农村消费”“破除城乡分割的体制弊端,加快打通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的制度性通道”。“十四五”规划纲要中也提出“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的政策体系,促进要素更多向乡村流动,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这充分展现了“十四五”时期“三农”工作的着眼点,即努力增强城乡基础设施的协调性和公共服务水平的均等化,用好城乡建设空间,通过城乡资源、人才、信息等要素的流通,形成城乡大市场互补互促的国内大循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这是乡村振兴的制度保障,需要做大量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3 亿多人口的大国,实现乡村振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大创举,没有现成的、可照抄照搬的经验,我国乡村振兴道路怎么走,只能靠我们自己去探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首先要按规律办事,要遵循乡村建设规律,着眼长远谋定而后动,坚持科学规划,注重质量、从容建设,聚焦阶段任务,找准突破口,排出优先序,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干,一年接着一年干,久久为功,积小胜为大成。要有足够的历史耐心,把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想在前面,切忌贪大求快、刮风搞运动,防止走弯路、翻烙饼。乡村振兴要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同当地文化和风土人情相协调。中央已经明确了乡村振兴的顶层设计,各地要解决好落地问题。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把问题摸清,把路径找准,把措施搞细,因地制宜,制定出符合自身实际的实施方案,充分发挥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在“十四五”时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