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瑾, 谈国凤, 权力涛, 吴遵义, 宋志军
(浙江工商大学a.统计与数学学院;b.实验室与资产管理处;c.艺术设计学院;d.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杭州310018)
近年来,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影响社会和谐、校园稳定,且造成较大的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特别是2018 年12 月26 日,北京交通大学东校区2 号楼实验室内学生在进行垃圾渗滤液污水处理科研试验时发生爆炸,造成3 名研究生死亡,社会影响极大,公安机关对事发科研项目负责人和事发实验室管理人员依法立案侦查,追究刑事责任;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副校长等12 名干部被问责,并分别给予党纪政纪处分。2019 年1 月3 日,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召开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视频会议,要求深刻吸取北京交通大学“12·26”较大事故教训,进一步推动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
实验室安全无小事,其事关国家、集体及个人利益;安全教育作为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提升学生(本、硕、博)安全素养、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除安全隐患、预防安全事故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众多高校在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建设方面都相继做了较大努力,也取得了较大成绩[1-9]。但由于安全教育对象多样、安全教育形式单一、安全教育内容固化、安全教育渠道缺乏、安全教育实践弱化等客观问题,其系统化水平较低,经常被诸如教育实效性差、教育对象有抵触情绪、教育力量不足等问题所困扰。学生作为实验安全教育的对象——被教育者,其自身具有较强的自我教育、自我学习的能力及主观能动性、主体参与的意识,其对于安全教育也经常表现出强烈的主观参与诉求。因而,积极引导学生主体参与实验室安全教育,①对提升安全教育实效、提高安全教育吸引力、增强安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②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其参与的主人翁意识,以培育学生安全素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自2014 年以来,我校积极开展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探索,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进行安全教育系统化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创新体制、机制,从环境、平台等方面为学生创造主体参与安全教育的条件;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开展形式、内容、渠道等方面的研究;历经反复的“理论创新—应用探索—评价反馈—修正提升”,现已建立起科学化、系统化“一式、两化、四推进”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该体系的应用实践表明,其可以切实提高教育实效、实现共赢,不仅学生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而且学校(教师)增力量、育人才、强教研。
教育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安全教育亦是科学的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直接决定教育的实效性。由于历史原因,高校的实验室安全教育系统化建设普遍较差,在教育主体、教育力量、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教育渠道方面存在泛化、弱化等急待解决的客观问题。
(1)教育主体参与性弱。学生是实验室安全教育的主体(即被教育者),是安全教育工作的直接参与者;其朝气蓬勃、有想法、有创造力,具有主观参与安全教育过程的能力和意识。但实际操作中,学校主要开展填鸭、漫灌式的安全教育,由教师(管理人员)主导,按部就班组织教育活动、开展教育培训、进行教育考核;学生只能被动去接受教育,缺少主体参与的获得感,无法实现主体参与自身价值。由于学生的主体参与性弱,其自身感受及被教育体验差,因而常表现出抵触、反感、漠视等情绪,直接影响安全教育效果。
(2)教育力量配置较弱。教育人员队伍力量,是安全教育的核心。良好的教育师资力量,是确保教育成效的关键。目前,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力量的配置较弱,主要表现为:①数量配备不足,经常处于缺编状态,满足不了教育对象多、教育内容量大的实际需要,教育效果大打折扣;②以兼职为主、专职为辅。由于岗位编制数有限,经常安排专业课程教师、行政管理人员、辅导员(班主任)临时客串,以兼职身份实施实验室安全教育;③专业参差不齐。学校通常无专门从事实验室安全教育的专业人员,多数从事安全教育的人员都没有经过专业性的培训与考核。
(3)教育考核评价性弱。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实效性,需要通过科学考核、评价来实现。怎样对安全教育的实效性进行考核评价、如何应用考核评价结果来提升安全教育水平,是守好出口、实现安全教育闭环管理的重要一环,也是教育系统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但高校管理者通常不够重视。①教而不考、学而不严,完成教育任务和学习课时即视为完成安全教育,无教育实效性评价考核;②考而不实、考而不用,把做一张简单的试卷作为考评依据,考核过于走形式,或者仅仅一考了之,没把考核结果作为评价改进提升的依据使用。
(4)教育内容针对性差。内容是教育的核心,好的教育内容是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基础,更是提升实验室安全教育水平的基石。实验室安全知识由于涉及专业多、领域广、理论复杂,其相对较为分散。如何将碎片化的安全理论知识,通过融会贯通,实现内容的系统化及个性化是提升教育内容吸引力的关键。目前,高校安全教育教学内容普遍存在2 个极端现象:①盲目性的“系统化”极端,不做分门别类“安全内容一窝端、通盘教育一个样”,没有针对性地考虑不同专业、不同实验(室)、不同年级学生对教育内容的个性化需求;②割裂化的“个性化”极端,防火安全只讲消防教育、水电安全只讲规范用水用电、化学品安全只讲危化品管理使用等,只是简单分条分块,人为将本应互有补充的内容进行分隔处理,只是表面的“伪个性化”。
(5)教育形式多样性差。实验室安全教育教学的形式,可充分借鉴其他相关学科专业的教育形式,将新媒体技术(微信、微博、微视频等)、校园文化活动载体(话剧、海报展、漫画等)结合,进行形式创新,建立多样性的教育表现途径,以满足新生代学生的需要、提升对新生代学生的吸引力。但客观现实中,安全教育形式普遍相对比较单一:①重理论教育、轻实践(实训)教育,进行填鸭式的理论漫灌,形式过于空洞无物,缺少实践性或实训性教育活动;②主要依托安全报告会、专题讲座等传统形式,相对比较呆板、兴趣性弱,缺少青年学生易于接受的激情活力和灵动体验。
(6)教育安排统筹性差。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是预防安全事故的有效手段,也是所有高校所采用的安全管理方式之一。通常情况下,安全教育安排在新生入学、新教工入职时进行,往往其功于一役、一教定“终生”,缺少充分考虑教育时间、空间的统筹性。
新一代的青年学生,是“八九点钟的太阳”,有激情、有朝气、有想法,且独立性强、自主性强,有期望被重视和实现自我的价值取向。同时,作为被教育对象,其具有较强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10],且自身条件、组织、传承性等方面具有先天优势,因而其经常表现出主体参与实验室安全教育的主观诉求。
(1)学生自我教育力强。大学阶段,正值人生学习、受教育的黄金年代;同样,青年大学生已经形成自己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完全具备开展自我教育的能力和条件。在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过程中,学生既是受教育者,也是群体自我教育参与者。①对自己在实验室安全教育方面提出一定的目标要求,自发地去实现,并主动通过自我评价来实现自我的教育提升;②利用自身的安全言行举止去影响身边人,带动群体自我教育过程持续推进,实现群体自我教育实效性,完成学生群体性自我教育过程。
(2)学生自我管理力强。自我管理能力,是当代青年学生的强项;它既是自己管理自己的一种能力,也是主体参与实验室安全教育过程的一个先天性优势条件。学生是实验室教育工作“人”中的最大群体,虽然其被标签为“被教育的对象”,但他们有发挥自身管理能力的需求、实现自身价值的想法和主体参与安全教育的主观诉求。创建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平台载体,可积极有效地引导学生主体参与实验安全教育工作,让其在一定范围内承担力所能及的安全教育任务,以利用好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满足学生的主观诉求愿望。
(3)学生自我服务力强。教育即服务,服务也是教育;教育工作是以实现服务为目标,服务学生、促学生成才成长是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校期间,学生经常以志愿者、服务者的身份参与各类公益性活动,以实现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目标,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自我服务能力,而且增加了学生自我服务意识,为学生主体参与教育服务、实现自我服务价值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充分借助学生之间互信力、互通力,以“学生”服务“学生”的方式来实现“学生”教育“学生”的目标。
(4)学生自身条件性好。学生从事实验室安全教育工作,相对于学校教职工(教师、管理人员、实验员等)具有时间、空间上优势,这为其主体参与实验室安全教育创造了先天性条件。
(5)学生自身组织性好。安全实践(实训)教育,是安全理论教育的重要补充,是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安全教育吸引力和实效性的重要手段;但其有效的开展,则需要大量人力主体参与的组织协调。学生在校内、外第二课堂活动(文化活动、社会实践、公共服务、社团志愿等)组织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方法经验,表现较好的主体参与组织性。
(6)学生自身传承性好。教育,是一种传承,更是一种延续;同样,实验室安全教育,也是把实验“人”积累的安全理念、安全意识、安全行为、安全习惯等一代代传承下去。由于学生群体是一个年龄相仿的同时代人,言语交流相通、行为方式相似、思想观念相近、兴趣爱好相同,且个体之间有互通互补、互学互教的先天优势,具有良好的安全教育自我传承性。建设发挥学生自我传承力的平台,形成以老教新、以长育新、注重传承的主体参与教育载体,有力促进实验室安全文化(意识、理念、行为、习惯等)在学生群体代际之间的积淀与传承,完成安全教育的使命任务。
在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客观问题分析的基础上,从满足学生主体参与的主观诉求出发,结合学校实验室安全教育工作实际,依托实现学生主体化与教育系统化为,持续推进教学形式创新、教育内容重构、教学计划调整、教育渠道建设,构建学生主体参与式的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并应用于实践(见图1)。
图1 “一式两化四推进”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的架构与成效
紧密围绕“学生主体参与”这个“式”中心目标,从规章制度、环境氛围及实践平台3 个方面入手,为学生的主体参与提供基础性保障,打造学生主体参与式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
(1)健全规章制度,提升学生参与主人翁意识。科学教育,制度先行;打造主体参与式的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规章制度的配套性建设是关键;建立集“组织管理”“职权责任”“财物保障”等为一体的运行制度保障体系,实现学生主体参与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合法化”。①制修订规章制度为学生主体参与实验室安全教育正名,实现以“法”参与、以“规”教育。②通过制度设计,明确学生主体参与实验室安全过程教育中的职权与责任。③进一步健全学生参与安全教育的载体,量身为学生订制诸如教育教学助教员、安全知识宣传员、课堂小先生、实验技术教导员等岗位,以提高学生参与的主人翁意识。④加大组织支持力度,明确学生参与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具体指导、协调的部门机构,建立各个层次的实验室安全教育专门性学生组织,如校级实验室安全协(学)会、院级分会、班级(团支部)的学生安全委员等,以形成学生层面的组织体系,来具体开展安全教育工作。⑤完善财力保障机制,借力第二课堂学生活动经费,共同开展各类教育宣传活动;从实验室建设经费专门划拨专项安全教育基金资金,用于日常经费开支;争取企事业单位、政府组织、公益机构等社会资金的支持,弥补运行经费缺口。
(2)营造环境氛围,提高学生兴趣活力。相对专业教师与实验室行政管理人员,学生拥有特有的先天性主体身份优势,“学生”更易影响“学生”,“学生”更易教育“学生”,“学生”也更易接纳“学生”。①发挥学生在组织校园文化活动中积累的能力特长,创造多样性安全教育宣传载体;丰富墙报、宣传栏等传统载体的内容多样性,编排“安全大舞台”系列安全教育主体实景话剧,开设“安全之声”校园广播,全面营造安全教育环境氛围。②积极利用宣传手段,让学生主导、从学生视角、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安全教育;依托“平安浙商大”及“学院订阅号”等新媒体平台定期推送安全教育素材,以高校典型实验室安全事故为故事蓝本、制作“实验室安全微课堂”系列安全教育短动画剧集,借助“超星”实验室安全准入教育课程平台、实现同步教、分类学、同时考的线上教育。③开展安全教育主题性活动,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热情,提升安全教育校园影响力,打造实验室安全教育文化品牌活动;结合每年6 月份“全国安全生产月”、策划组织安全技能比武活动,每年10 月依托新生入学教育时间节点、举办校、院、系、班安全知识竞赛,结合“11.9”学校消防教育月活动、开展实验室专项消防演习、演练。
(3)建设实体平台,增强学生主观能动性。实验室安全教育实体平台,是实施安全教育的基础依托,是学生参与实验室安全教育的主体空间;建设好安全教育实体平台,可有效促进学生主体价值的实现,增加学生的主观能动性。①建立学生直接参与的“实验家”—实验室专业性综合管理社团组织[11],构建学生参与实验室安全教育的组织载体,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实验室安全教育工作中来,以增强安全教育力量、促进学生自身的成才、成长。②打造一支以学生为主体的“实验室安全督查队”安全教育实体平台,发挥学生在实验室内学习生活的时间、空间优势及其了解熟悉实验室安全状态的优势,在实验室管理人员的指导下,让学生主体参与到实验室安全检查、督查过程中来,以“查”促学,以“督”促教。③组建培育学生“实验室文化宣传大使”团队,建设实地进行安全教育的实践平台,以专业的形象、专业的知识、专业的讲解,在实验室现场实时、实地开展安全教育活动。
(1)学生主体化[12]。坚持实验室安全教育过程的学生主体化方向,充分发挥学生之间“言语交流相通、行为方式相似、思想观念相近、兴趣爱好相同”的教育影响力优势,在具体实践中让学生以主体化身份、负主体化责任、担主体化任务,切切实实的参与实验室安全教育过程,构建学生主体化的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①身份主体化。强化学生参与实验室安全教育的身份主体意识,实施安全教育过程中学生身份的有限适度主体化,既是保障学生主体参与实效性的重要手段,也是满足学生主体参与主观诉求的主要途径。在教师指导下,充分结合学生类别(研究生或本科)、年级高低、专业种类等特性,根据教育内容深度、教育组织形式、教育实施方式,有选择性地明确学生主体身份地位,让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唱主角、做主导[13]。②责任主体化。实现实验室安全教育目标,落实学生主体责任是关键;推进安全教育责任的学生主体化,一方面对学生一种压力,另一方面对学生也是种动力。建立学生层面的安全教育责任体系,打造科学合理的岗责匹配体系,让学生有责任认知也有岗位愿景,有责任压力也有岗位动力。通过压实学生主体责任,让其对自身负责、对工作负责,这不但可以激发学生主体参与的主动性,而且可以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更大程度上促进安全教育的系统化,有力推进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建设实践。③任务主体化。对学生个体而言,将安全教育过程中任务进行主体化分解、具体到学生(组织),可以提升其主体化地位、树立其主体参与观、增强其主人翁意识,进而增强实验室安全教育工作实效、促进个人自身的安全素质提升与综合发展。
(2)教育系统化。围绕提升实验室安全教育实效性、培养学生安全素质的根本目标,加强安全教育的系统化建设,改变“嘴上说说、墙上挂挂、平时考考”传统教育方式,积极引导学生主体参与安全教育系统化改革,从“校、院及实验室三级教育”“时间、空间及领域三全教育”“理论、实训及情景三梯教育”入手,开展学生主体参与的教育系统化探索,构建科学化的安全教育体系。①优化三级教育。从高校现行校、院(系)、实验室三级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客观现实出发,科学谋划三层级安全教育职责分工,优化三级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实现三级共进、共赢。首先,从实验室安全教育纵向考虑,学校层面重教育政策方针计划制定,院系层面重教育任务的具体分解实施,实验室层面则重教育教学活动的细化落实。第二,从实验室安全教育的横向考虑,校级注重统筹性通识性教育,院系级注重专业性安全教育,实验室则注重个性化特殊教育。第三,从职责分工考虑,学校负责安全教育实效监督评估,学院(系)负责安全教育考核考查,实验室则负责安全教育组织操作。②强化三全教育。首先,要利用学生主体参与的利好来开展全时间教育,实施时时教育,如新生入学进行通用安全教育、开展专项实验前进行专门性教育等。第二,要借用学生主要在实验室学习活动的空间优势开展全空间教育,结合实验室分布,实施处处教育,如化学实验室重危险化学品安全教育、微生物实验室重生物安全教育等[14]。第三、要结合学生个性需求开展全领域教育,做到结合专业不同分设教育内容、结合新实验增添新知识、结合新仪器增添新技术内容等。③深化三梯教育。结合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的特点,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建立并深化“理论教育→实训教育→情景教育”一体协同的实验室安全三梯度教育系统,以增加安全教育对学生吸引力。首先,以学生知识学习为目的,开展专题报告、课堂授课等理论教育,夯实学生理论基础,厚积而薄发。第二,以培养学生技能为目标,借助专业性学生组织、社团等实体平台,开展实操性实训教育,增加学生安全教育实战技术技能。第三,以学生安全意识提升为方向,借力应急演练、实景舞台剧等载体,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安全环境、体味安全氛围,以实情实景式教育提高教育实效性,增强学生实验室安全意识。
实施实验室安全教育,重点在教育,关键点在教学;好的教育与好的教学,①满足被教育者的需求,②有切实成效;且两者相辅相成。从解决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的客观问题、满足学生主体参与诉求出发,积极推进教学组织、教育内容、教学计划及教育渠道改革创新。
(1)推进教学组织创新,凸显学生参与性。创新教学组织形式,增加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兴趣点、提升安全教育对学生吸引力,并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实验室安全教育过程,将学生主体参与性凸显出来。①创新性开展安全知识竞赛类理论式教学,将相对枯燥的安全理论知识寓于活动之中,多途径延展理论教学组织形式。②增开安全演练类实战式教学,提高安全教育的实战式教学比例,增加安全教育兴趣性。③深化实验室安全社团组织类宣传式教学,将横幅标语、海报绘图引入安全教育过程,拓展宣传式安全教育平台。④让学生(研究生)参与实验室教学工作,可选拔一批业务能力强、安全知识掌握牢、综合素质比较高的“小先生”走进安全教育课堂,现身说法,开展“小先生”教学活动。
(2)推进教育内容重构,彰显学生中心性。因实验室安全教育内容大多数的编排形式比较单一、内容组织比较无趣,已难于满足新时代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特别是对90 后、00 后的吸引力更是不足。故应坚持学生视角、学生中心,加大实验室安全教育内容重构调整,将学生引入编著排工作队伍,形成一批“学生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读就产生兴趣”教材、课件、讲义、教案等。①采用学生易于接受教材排方式,如“图说实验室安全”“画说实验室安全”等。②充分引入现代移动终端技术,开发微博、微信及专业APP等平台,开发线上安全教育体系。③发挥学生自身优势,引入新媒体教学技术,开展课件制作大赛、课件工具包制作评比活动,让学生按自己的想法将安全知识理论转化为自己喜爱的表现方式,充分体现学生的中心性[15]。
(3)推进教学计划调整。结合安全教育的实践性特征,建立系统化的课内、外实训教育平台,增加实践教学比重,增大安全教育的针对性,提升安全教育实际成效。将实践、实训教学引入到实验室安全教育课堂中来,充分发挥学生在第二课堂建设中的自身优势,让学生发挥主导作用,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发一批校内实验室安全实训(践)教学资源载载体。积极开展对外联络,加大校外实验安全教学实践载体建设,合作建设一批工矿、企业、科研院所及兄弟高校的安全教育基地,为实践(训)教学活动搭建更广阔的空间。
(4)推进教育途径建设,增强教育多样性。注重实验室安全教育途径开发,充分挖掘课堂教学、第二课堂活动、党团活动、团建实践等教育载体的潜力,开发建设一批多样性的安全教育教育渠道。①以课堂教学为安全教育主途径,让学生接受全面的安全理论知识教学,培养学生综合性的实验室安全素质,促使其形成基本知识框架,压实其安全理论基础。②拓展第二课堂安全教育辅助途径,培育学生实验室安全技术技能,与课堂教学主途径互为补充、相辅相成,实现“理论+技能”型人才的安全教育目标。③建立党团活动、团建实践等软安全教育途径,让学生时时受安全文化熏陶、事事受安全文化影响,以实现提升学生安全意识水平目的。
自“一式、两化、四推进”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实施六年来,坚持“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反馈理论”的应用原则,在应用中探索、在探索中改进,在改进中提升,经过“实践-评估-修正-再实践……”循环、螺旋式上升过程逐步走向完备与成熟。目前,已建立新教育体系、新实践平台、新教学方法等创新成果,获得了“学生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学校(教师)增力量、育人才、强教研”的应用效果。
(1)新教育体系。建立了实验室安全教育新体系。该体系以解决传统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客观问题、满足学生主体参与的诉求为出发点,通过推进“教学组织”“教育内容”“教学计划”“教育渠道”改革创新,充分依托“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学生主体化”与“学生安全素质培养的教育系统化”两个着力点,紧密围绕学生主体参与这个中心任务,实现提升安全教育实效、提高学生安全素养的根本性目标,提出了集一“式”、两“化”、四“推进”为一体的高校开展实验室安全教育的新体系。
(2)新教育平台。建立了学生主体参与实验室安全教育的新教育平台。基于新时代学生的自身特点及个性需求,建立系列“学生”服务“学生”“学生”教育“学生”、学生自我成长的实践教育平台。以此类平台为基础,从学生层面有针对性去拓展并开展一系列实验室安全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以教育教学助教员、安全知识宣传员、课堂小先生、实验技术教导员等主体性身份参与进来,一方面极大提升了学生主体参与安全教育过程的积极性、能动性,另一方面非常有力的增加了安全教育的队伍力量、增强了安全教育的实效性、针对性;其不但为青年学生成才、成长提供了服务,而且有力增强了实验室安全教育力量、有效提升了实验室管理水平,已成为高校实践育人的一个重要平台[16]。
(3)新教学方法。建立了提升实验室安全教育实效的新教学方法。传统安全教育主要采用以课堂讲授、报告讲座等为主要形式的单一理论式教学法,存在兴趣点少、吸引力弱,实效性差等问题。体系结合实验室安全教育教学特点,探索性建立了新的教学方法:①情景教学法:由学生主导,以学生乐于参与、易于接受的漫画、海报、实图等形式进行实景、实情教学,寓教于乐、寓学于乐;②实训教学法;分类建立体验式实践教育载体,发挥学生的管理、协调、领导能力,引导其进行方案策划、组织实施、宣传发动等工作,开展实训、实练的安全教育的活动。
(1)青年学生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学生主体参与编著实验室安全教育教材1 部、开发在线课程1门;以“小先生”身份主讲报告10 余次,组织开展实践性安全教育30 余次,直接参与实验室安全督查30 余次,主持安全考试4 次,主编实验室安全工作简报10期。在该体系引导下,学生参与实验室安全教育的比例及考核的一次性合格率逐年上升,2019 年分别达到99.5%和98.2%,学生主动接受安全教育、重视安全教育、对安全教育的兴趣性程度明显提升。
(2)学校教师增力量、育人才、强教研。由于学生的主体参与,增强、充实了实验室安全教育队伍力量;在组织开展安全教育过程中,特别是实践性安全教育,补足了学校人才培养中安全素质培育的缺板。教师主动开展实验室安全教育的教学研究,承担厅级以上项目6 项,校级项目17 项,公开发表论文30 余篇、出版专著1 部,开设在线课程1 门;其中“超星”平台的“实验室准入”安全教育课已在10 余所高校上线推广;在实验室安全教育管理人员中,共有7 名晋升高级职称、8 名取得危险化学品资格证书。
“一式、两化、四推进”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紧密围绕“学生主体参与”中心,充分依托“学生主体化”与“教育系统化”两个基本点,通过持续推进教学组织创新、教育内容重构、教学计划调整、教育途径建设,建立了新的教育体系、新的教育平台、新的教学方法,解决了“实验室安全教育存在的客观问题”及“学生主体参与安全教育的主观诉求”两个现实难题。实际应用评价表明,它既可以让学生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又使学校增力量、育人才、强教研,具有一定程度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可以在一定范围兄弟高校中实施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