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通过《了不起的盖茨比》和《咖啡公社》中两对境遇相似的情侣,比较、分析爱情悲剧的根源和时代背景,进而探讨爱情的本质和意义,以及当代婚姻存在的弊病。
关键词:《了不起的盖茨比》;《咖啡公社》;爱情;婚姻
作者简介:金小鸥,女,江苏射阳人,研究方向:英美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1)-02--03
伍迪·艾伦的电影《午夜巴黎》中,在午夜灯光下,老爷车醉酒般地行驶,将吉尔带回上世纪二十年代,他渴求的黄金时代。一路懵懵懂懂地踏进酒吧,“让我们坠入爱河”的曲调迎面而来,酒吧中心的科尔波特潇洒自如,双手行云流水般地弹奏,眼神风流恣肆。正当吉尔目瞪口呆之际,一个声音从背后传来,“你看起来很迷茫啊……”
于是,在吉尔梦寐以求的黄金时代,他遇到了菲茨杰拉德夫妇、怀念私酿的杜松子酒的塞尔达、绅士而浪漫的斯科特,或者,菲茨杰拉德的黄金时代。出身平庸的菲茨杰拉德凭借着出众的才华,《天堂的这边》让他一举成名,逆天改命,赢得了名声和财富,挽回了爱人塞尔达。20年代是他人生中最意气风发的时候,塞尔达年轻、健康、迷人,自己功成名就,在欧洲的名利场上和塞尔达出双入对,在当时的欧洲文坛被视为耀眼的璧人。
《了不起的盖茨比》所讲述的故事就设定于这个时代,其敏锐地抓住了当代社会生活的主题,并以象征手法展现了"美国梦"传奇之下的嘲讽及悲怅。
一、盖茨比和黛西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艰难抉择
盖茨比出身贫苦,在军装的遮掩下他有了勇气和心爱的女孩黛西相爱,但脱下军装的他却没有能力给黛西想要的未来。达恩科迪带给了他得体的礼仪,牛津给了他上流的谈资,贩卖私酒给了他财富的底气,他成了新兴的上流社会阶层。然而盖茨比却没能等到他心爱的女孩,黛西早已嫁给了贵族汤姆·布坎南。
整整五年的时间,他追逐对岸的那束绿光,怀念着那年仲夏夜茫,七月未央,华灯初上和不羁的灵魂。夜夜笙歌中他站在僻静的一角,与喧嚣繁华格格不入,夜深人静之时,静伫河岸,迎风而立,透过重重雾霭,捉摸一丝绿光,仅是一湾浅水,却像是隔了千山万重、千山万水。繁华落幕是孤独,绿光尽头皆寂寞。
盖茨比是昂扬蓬勃,朝气盎然的,他是理想主义者,那年路易斯维尔晚宴的初见,“不悔稚子逾我墙”[1]的坚韧隐忍,支撑着他白手起家,见惯海上风浪、金融沉浮。
美国梦的核心含义在于,任何人在美国,只要勤劳勇敢,无畏艰险,总能凭借自己的双手创造出美好生活。
黛西之于盖茨比,就是美国梦的物象存在,就是盖茨比对梦想的追求和对上层阶层的渴望。当时年少,他只有一腔孤勇和炽热,不敢对黛西轻易许下白头的诺言,转身在沙场浴血奋战,枪林弹雨中拼搏出一线生机,禁酒令高压下冒死偷运私酒,政治底线上闯荡出致富之路。闯荡江湖、血雨腥风换来西卵的豪宅,夜夜的笙歌,以及河对岸的绿光……而此时黛西早已嫁为他人妇。五年的时间,他费尽心血,邀请喧嚣浮华、来去无凭的“飞蛾”填充盛大的落寞,在午夜冰冷的星光下茕茕独立,只是为了能够在某天下午,到一个陌生人家里坐坐。
“爱若持炬迎风,炽热而哀恸。”[2]
只可惜,他认识不到,也不可能意识到,黛西担不起盖茨比美国梦的载体。与盖茨比不同,黛西在被迫接受嫁给汤姆布坎南的时候就已经看到了她和盖茨比的结局,她只是一個假装糊涂的清醒者。她也曾有过离经叛道私奔的想法,她也确实爱过盖茨比,但是现实的坚硬总能攻克梦想的脆弱,她没有勇气迈出那一步。她是聪明的,总能用犀利的眼光洞穿一切的本质。因此她从一开始——从她接受家人的安排嫁给汤姆,撕碎了盖茨比的来信,从她把头扎进衬衣堆中哭泣的那一刻起,就预见了和盖茨比的未来,这为她最后任由汤姆将杀人凶手的罪名扣到盖茨比的头上,没有拨通打向西卵的电话,选择和汤姆出走度假、逃避伤心之地的痛苦抉择作出悲凉的铺垫。同时她也是自私自利、爱慕名利的,她是虚荣的物质主义者,“她的声音充满了钱”[3],她无法割舍汤姆带给她的社会地位、奢靡生活,她虽然在婚姻的开始就看出了汤姆不爱她,经历了强迫自己、欺骗自己爱上这个男人,被欺骗,再次被欺骗的一系列折磨之后,她的心灵迅速衰老,虚无绝望、冷漠倦怠、无欲无求,她没有盖茨比那样蓬勃的热情和生命力去先破后立,她无力改变现有生活,在漫长的绝望和痛苦中,消磨了生气和朝气,她变得暮气沉沉。
盖茨比代表着依靠自己的双手发家致富的new money,上流阶层新贵,而汤姆代表依靠继承家族遗产的old money,有着世袭的荣耀和尊贵,豪门后裔,传统白人富裕阶层。二人之间的交锋,便是新旧两派的尖锐交锋。
或许只有局外人看得才透彻,尼克一眼就洞悉,自别后痛苦而煎熬的时光里,黛西的轮廓早已模糊,在一次又一次的思念成疾中,堆砌上生命途中一切美好的事物,黛西被打造成了盖茨比梦想的模样,是他倾尽了心血描摹成的最梦幻的缩影。这个打造出来的水晶球一般的幻影距离黛西本人虚实几何已经不再重要,这个水晶球困住了盖茨比,他心甘情愿画地为牢。悲剧就在于,黛西本人,盖茨比周遭的人都明白这个道理,但唯独盖茨比本人执迷不悟,他对这场恋爱投入了无法估量的感情和想象,他将黛西幻想的太过于美好,甚至超越了黛西本人,这注定是镜花水月、黄粱一梦的爱情结局,只是他至死都未曾看透。
加西亚·马尔克斯说过:“爱情是一种违背天性的感情,他把两个素不相识的人带进一种自私的、不健康的依赖关系之中,感情越是强烈,就越是短暂。”[4]
黛西和盖茨比,一个是故作幼稚的老人,一个是假扮成熟的少年,一个疯狂迷恋另一个的朝气和真挚,一个向往另一个的优雅和超然物外。
二、《咖啡公社》中鲍比和瓦妮的爱情选择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盖茨比和黛西这一对像极了《咖啡公社》里的鲍比和瓦妮。然而瓦妮和鲍比却是受限于世俗下理想版的爱情模样。鲍比怀揣着一腔热忱投奔闯荡出一番事业的菲尔舅舅,在喧嚣浮华的洛杉矶,豪车、脂粉遍地的好莱坞,泳池、别墅、花园的比利弗,张嘴影星、闭口名流,穷奢极欲、纸醉金迷。在一众虚浮的人中,他遇到了瓦妮。
“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5]
她也是经历过现实的捶打,她也曾渴望过百万富翁、影坛明星,无奈好莱坞既是造梦工厂,也是梦想粉碎机,少女的一腔热情淹没在资本的浪潮中,幸而她回归了清醒,踏踏实实地在菲尔的手下担任助理。她在菲尔和凯伦之间的婚姻中充当第三者,菲尔的犹疑不决让她痛苦难抑。然而这时,年轻而有活力的鲍比出现了,他们有着相同的价值观和喜好,对装腔作势嗤之以鼻,都有过或有着梦想,他给她被抛弃后温柔抚慰的双手,沙滩海岸言笑晏晏的释怀。一边是事业有成、名利在握的精英,一边是一腔热血、未来空白的年轻人,瓦妮选择了舅舅菲尔。
瓦妮和黛西都选择了物质生活,不同的是,婚后黛西消磨了对汤姆的爱情,一开始强迫自己爱上到背叛之后的原谅到再次背叛,一颗心被折磨得遍体鳞伤,迅速衰老。而瓦妮她确确实实爱着菲尔,不然无法度过菲尔在家庭伦理的艰难抉择、痛苦犹疑时期。分手后鲍比返回纽约接受家人留下的俱乐部,暗地里贩卖私酒,累聚财富,逐渐成为曼哈顿名流。多年后,功成名就的鲍比在“咖啡公社”遇到了阔太瓦妮,对视一眼,却像是相隔了千山万重,物是人非事事休。
此时的鲍比熟稔游走于精英富商,推杯换盏、逢场作戏、明里暗地、游刃有余,而瓦妮珠光宝气,神态装腔作势、俗气市侩,他们都变成了彼此曾经最讨厌的模样。短暂的挣扎之后,他们选择面对自己的内心,他们还都深爱着彼此——这种爱情超脱了伦理道德、世俗眼光,依旧炽热地拥抱在一起。
三、爱情还是婚姻?
在当下普及的、包装在家庭责任、夫妻身份、伦理约束、利益束缚下的契约式爱情模板中,我们也许已经淡忘、已经没有标准去分辨“真爱”了。纯粹爱情首先绝不是同某个人、某个对象的关系,而是自发的倾向和自我的意志的行为——一种从自我生命的本质出发,去体验对方生命本质的倾向和渴望、到交付自己的秘密、理想、身体的决定或判断。虽然爱情影响着我们的生理和行为,但它仍是精神世界的产物,只因现实世界对它的映射太多了。而婚姻—— 一种基于社会伦理,法制基础,契约精神上建立的仪式,它本身就是文明世界的产物,例如一夫一妻制度,夫妻名分,财产共有,都很能证明。至于说它是仪式,是因为它对我们本身的影响,除却强烈的心理暗示,什么都没有。即使赋予它再神圣的光环也无法填平彼此间原本的沟壑,只能暂时压制彼此的骚动和隔阂。极具讽刺的是,当代青年穷其青春,也要完成的终身大事:是婚姻本身,而不是爱情本身,都在尝试绕过真正应该面对的本真,去追求一个盛大的仪式感、一个雾里看花的幻象、一个幸福未来的希望。
瓦妮和鲍勃确实因为一些问题无法走向婚姻——无法在现实体制中找到保障,但他们曾经彼此交付的生命、经历、共同见证的成长的体验和真挚,并不会就此消失或者变得虚假,甚至会以另一种方式继续。
爱情的美好就在于双方在一起体验生活的过程中见证、完成彼此自我的成长,进而与彼此的世界结合、同一。在茫茫人海中,还有距离我最近的灵魂;在残酷的冰冷世界,还有属于我的温存;我与这个世界,还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此乃真爱,完全和婚姻,道德无半点因果的真实的爱。
跨年午夜的钟声敲响,瓦妮依偎在菲尔的臂弯里,鲍勃在咖啡公社独酌香槟,派对的灯红酒绿掠过眸子,没留下一丝温度,他们的眼底都残有一丝温存,脑海都是对方的剪影。虽然两人选择在现实中分开——为了尊重彼此的爱和另一份爱,尊重彼此选择的家庭,尊重这伦理道德。但他们的爱情仍是自由的,在钟声中又再次结合。叛逆半生的伍迪艾伦在老年时选择与世俗达成和解,精神上的出轨某种意义上是对世俗伦理的尊重、对世人逆鳞“温柔的抚摸”。
在《咖啡公社》的基礎上我们分析盖茨比的爱情悲剧。盖茨比对于黛西索取太多,在酒店和汤姆矛盾的尖锐爆发时,盖茨比要求黛西不仅要承认现在爱着他,还要否认和抹杀和汤姆的一切情感,他把黛西逼到了极致。他和汤姆的争吵看似一箭洞穿的是黛西,其实收束全在盖茨比身上。他追求黛西只不过是一个象征,是他追求上流贵族的认可、追求财富名利地位的缩影。多年的思念成疾让追求黛西成了盖茨比的执念,早已不满足于纯粹的爱情追求,它掺进了越来越多的杂质。
盖茨比在情感方面永远处于弱者地位,觉得自己不够富有、不够有声望,永远谦卑,觉得梦想永远在前方,仿佛触手可得的绿光仍隔着千山万水。然而可悲的是,“梦想已经落到他的身后,落在纽约以西那广袤无垠的大地上,落在黑暗夜幕下连绵不绝的美国原野上”[6],从头至尾,他都没有意识到他的梦想早已实现,只是他自己从未意识到。
盖茨比的悲剧在于,自己都无法分清追求的到底是年少心动的那份爱情,还是对上流社会认可的渴望,拘泥于出身,执着于向前而忘记了转身看看来时的路,是一腔孤勇的理想主义者。最终摧毁他的,是黛西无法逾越物质享受的枷锁的选择以至逃离的背叛。
尼克在最后告别的时候说:“他们都是烂人,那帮混蛋全部加起来都没你高贵。”[7]盖茨比永远在追梦、造梦的路上,他在那个装腔作势、虚伪冷漠的爵士时代仍然保留着少年心性,即使逆水行舟,即使注定不停地退回过去,他仍奋力前行,就像迎风持炬,炽热而哀恸。
注释:
[1]洪镇涛编:《诗经》,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45页。
[2]引自慕清明作词的歌曲《不老梦》。
[3][美]弗朗西斯·司各特.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116页。
[4][哥]加西亚·马尔克斯:《爱情和其他魔鬼》,海南:南海出版公司,第184页。
[5]王爽编:《古文名篇鉴赏》,吉林:吉林出版集团2011年版,第280页。
[6][美]弗朗西斯·司各特·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174页。
[7][美]弗朗西斯·司各特.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149页。
参考文献:
[1]洪镇涛编:《诗经》,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2][美]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3]王爽编:《古文名篇鉴赏》,吉林:吉林出版集团2011年版。
[4][哥]加西亚·马尔克斯:《爱情和其他魔鬼》,海南:南海出版公司2016年版。
[5]伍迪·艾伦编剧、导演的电影《咖啡公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