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全科就诊的患者通常只能含糊地说:“堵”“疼”“心慌”“难受”。王留义会确认患者的血压、血脂,一般不做大检查。之后,他会向患者解释诊断依据:身体出現异常的原因是什么,让人恐惧和焦虑的疾病是怎么被排除的……
在日均门诊量超过2万的武汉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有一个科室每天只放5个“专家号”。患者可在极其私密的环境中接受不少于30分钟的细致诊疗服务,而这个专家号普通患者根本挂不到,这便是全科医学科的全科教学门诊。
日前,68岁的陈先生被查出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一个科室一个科室地看,岂不是要跑断腿?对此,全科医学科负责人彭雯邀请他挂了全科教学门诊的专家号。全科专家为其“私人定制”了一套综合性的医疗方案,大大提高了陈先生的治疗效率。
设置全科医学科,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并非孤例。此前,河南省人民医院、北京安贞医院、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等均已设立了全科医学科。
然而,有人认为,三甲医院开设全科门诊根本目的是抢患者。那么,本应和社区家庭医生紧密结合的全科医学科开在三甲医院,是故事还是事故?
专科看病,全科看人
“专科看病,全科看人。”河南省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的副主任医师吴慧颖这样概括二者的差别。
在该院全科诊室里,新老患者都有,多数是被慢性病困扰的老年人。
“你怎么了?”语速缓慢地询问,是医生王留义每天重复几十次的开场。患者通常说不清楚自己的身体究竟有什么问题,只能含糊地说:“堵”“疼”“心慌”“难受”。
“疼几秒还是十几秒?”“难受多长时间了?”针对症状细节反复问答几次后,王留义会确认患者的血压、血脂,偶尔会要求对方做心电图,但极少要求做大检查。来就诊的患者,十有八九会在简单的指标上出问题。
对年轻一些的患者,王留义通常会继续询问对方的生活习惯。一个30多岁的男性患者有心慌、失眠的症状,被问及生活习惯时,他承认自己抽烟,不爱运动。王留义要求他戒烟,多运动,吃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不放心,询问是否有必要做心脏CT,被王留义拒绝,“你没有心绞痛,不需要做。况且做一个要1800元,还得打造影剂”。
对年纪大的患者,王留义则会询问他们最近的情绪,了解他们日常生活中的细微琐事。
症状与指标异常背后,通常有压力与变故。一个60多岁的大妈料理了因交通事故去世的亲戚后事,之后出现了晕厥、心绞痛。另一个年龄相仿的大爷在患有肿瘤的老伴儿住院后,开始整夜失眠。了解这些后,王留义才会进行最后的诊断。
在与患者沟通时,王留义会向患者解释诊断依据:身体出现异常的原因是什么,让人恐惧和焦虑的疾病是怎么被排除的。听清并理解诊断依据后,患者和家属的表情才会由阴转晴。
全科也要分级诊疗
一个中年男性患者抱着试试的心态挂了全科号,在全科诊室里和吴慧颖交流了近1个小时。当吴慧颖询问其血压、血脂、体重、睡眠等信息后,他开始主动谈论自己的家人、职业以及饮食、作息等,并抛出自己的健康问题来寻求答案。
类似积极寻求健康指导的患者并不在少数,但在“流水线式”诊疗的三甲医院,吴慧颖很难为他们提供真正连续的服务。
细致的沟通决定了全科需要充分的诊疗时间。1个小时的交流时间在三甲医院已经显得另类而奢侈。但即便如此,也很难替代社区医患间长期、连续、稳定的沟通。何况三甲医院排队等候的患者还有很多,吴慧颖和同事们必须严格把控分配给每个患者的时间。
这可能也是三甲医院设置全科医学科的另一个重要原因:用于收治诊断不明或多病共存的患者。
各大医院中,设置导诊台是一种常用的方式。但多数医院的导诊台只能配备护士,对疾病的分拣能力有限,很难高效、准确地进行分诊。
在河南省人民医院的规划中,首诊以症状为主诉、不知道该就诊于哪个专科的患者,应该由全科承接。如果先经全科医生分析,必要时再转至专科,可以节约患者的时间和精力,弥补专科设置过细、过专的缺陷。
不少患者离开吴慧颖的诊室前,都会要求加她微信,以便随时沟通。更敏感的患者会直接在诊室里表达购买长期咨询和健康管理服务的意愿。
需求无疑是旺盛的,但河南省人民医院副院长刘广芝认为,没有基层守门,三甲医院的全科团队就算扩到100人,也很难满足所有需求。“全科和专科一样,也要分级诊疗。”
把社区带起来
王留义眼下最担心的是全科人才匮乏。在这种现实约束下,快速推进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无法做实,这不只是简单的服务质量问题。王留义担心,空有一纸签约,可能会伤害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理解和信任,影响家庭医生制度在中国生根。
当务之急是用最高效的方式把基层的全科医生“带起来”,提升他们的诊疗能力。
“在综合医院设全科,让三甲医院的全科医生来带,这是最快的方式。”王留义说,“社区的全科医生具备的技能并不需要多高深,血压、血脂量好,做好沟通随访,能够分辨常见疾病,遇到问题知道该往哪个科转就足够了。”
王留义期待全科医学科成为三甲医院的标配。类似建议早已有人提倡。2013年,北京市政协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全科医学科主任王以新在提案中建议:学习和借鉴国外经验,在具有全科医师培训基地资格的三甲医院设置全科医学科(包括门诊和病房),解决患有多系统疾病患者看病难的问题。
“目前,全科医学科主要是作为教学需要,由主管教学的部门主抓,力量还太薄弱。”王留义说。
刘广芝表示,医院已经和几家社区医疗机构对接。她希望能有更多的三甲医院主动分片包干,把基层带起来。
她认为,多点执业是挡也挡不住的,医院也在主动尝试。巨大的市场需求摆在全科医学科面前,这也可能使全科医学科成为大医院医生自由执业的突破口。 (《潇湘晨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