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演进和通信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网络运营管理面临由“维护网络、关注质量”向“经营网络、关注效能”的运维新时代转型问题,如何提高劳动效能、激发人员潜能,助力公司走出高质量、高效能发展之路成为网络运营管理的一项重要课题。中国联通山东分公司积极探索,以效能改善为目标,以业务为维护效能评价的核心驱动要素,面向战略和转型需要,基于现有人员情况,采用大数据分析和AI智能算法等创新手段,构建基于网络资源、业务收入、用户规模、地理分布等多维度基础数据,建立网络维护运营量化配置模型,引导全省网络维护线优化人员配置、调整人员结构、推进复用高效、激发队伍活力。
随着网络智能化演进,网络自动化维护作业能力大幅提升,现有人员仍按照传统的维护作业计划配置,人员配置过剩、维护效率低的情况日益突出,急需一套适应网络技术和企业发展需要的效能配置模型。
中国联通山东分公司现有维护人员7 000 余人,各市公司在实施网络维护划小改革后,仍存在人员冗余、配置不均的问题,现有人员配置多继承历史因素,各地(市)、县区之间维护效率差距较大,缺乏统一的效能评价和配置标准,效率提升优化没有明确的目标。
a)统一标准原则。全省按照统一的职责界面、支撑流程、业务承载进行人员效能分析建模,便于纵向管理穿透。
b)复合建模原则。从网络资源、用户规模、收入规模等多维度建立复合配置模型,利于综合量化分析。
c)标杆引领原则。尊重人员现状,通过对标分析,开展全量评价,在全省平均生产效能基础上,运用效能取优的算法,激发员工活力。
d)数据强支撑原则。充分依托互联网化的管理手段,测算关键数据有系统支撑的,均从各类维护管理支撑系统提取,实现信息化支撑使能,控制数据测算风险,避免人为因素导致的测算偏差。
充分考虑人员灵活复用、机构差异设置、能力锯齿分布的现状,消除单专业维护偏离度,发挥运维线整体协同效应,按照以下步骤对市公司本部(含城区)、县公司分别进行整建制建模分析。
a)优选关键效能参数。按照维护动作聚焦、数据准确性验证、误差数据淘汰的步骤,甄选网络维护效能评价的关键效能参数。
b)开展大数据效能分析。根据现有人员配置情况,通过大数据分析算法和AI 智能建模,进行效能评价分析,制定效能标杆。
c)聚类标杆配置模型。根据大数据分析效能评价结果,运用AI 机器学习,结合多维度参数智能模拟测算人员配置。
全省共123个县公司,由于样本量较大,采用聚类分析建模,创造性地建立W-IUT 分析模型,确定标杆规则。
采用多维度星型建模方式,建立W-IUT 效能分析模型,依托大数据分析,量化县公司维护产能。按照紧密衔接业务支撑需求、综合考量维护管理难度的原则,选取收入规模、用户规模、地域分布3 个元素作为聚类特征,将全省县区公司分为3 类。按照工作量强相关、维护可量化、系统强支撑的原则,以设备量、光缆长度、机房数量等主要影响因素为效能评价模型,3类县(区)公司分别建模。W-IUT 效能分析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W-IUT效能分析模型
3.3.1 对特征数据进行标准化,运用标准化算法将各维度特征数据统一到同一维度
收入规模、用户规模、地域分布3种聚类特征间的数据分布相差很大,如果直接进行分析会突出数值较高的指标在综合分析中的作用,从而使各个参数以不等权参与运算,因此,在聚类前,先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对各参数进行无量纲化处理,消除量纲影响和变量自身数值大小的影响,将不同维度的数据去量纲后归纳到同一维度上进行评价。综合考虑,采用数据处理中的标准化(Standard)算法,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差标准化,得到均值为0,标准差为1的数据序列,标准化后的数据符合标准正态分布,使分类结果更加合理。
式中:
X_mean——样本数据的均值
δ——样本数据的标准差
特征数据计算规则如表1所示。
表1 特征数据计算规则
使用sklearn进行标准化,代码如下:
处理后得到标准化后的用户规模、地域分布、业务收入数据。
3.3.2 县(区)网格聚类,运用标准化后的特征数据对县(区)进行分类
在3 个特征标准化基础上,采用K-means++算法进行聚类分析。
步骤1:随机选取一个样本作为第1 个聚类中心c1。
步骤2:计算每个样本与当前已有聚类中心最短距离(即与最近一个聚类中心的距离),用D(x)表示。这个值越大,表示被选取作为聚类中心的概率较大。最后,用轮盘法选出下一个聚类中心。
步骤3:重复步骤2,直到选出k个聚类中心。
使用sklearn进行聚类,使用pyecharts进行绘图,
(115)双齿异萼苔 Heteroscyphus coalitus(Hook.)Schiffn. 赵文浪等(2002);黄娟等(2003);熊源新等(2006);杨志平(2006);马俊改(2006);李粉霞等(2011)
代码如下:
生成效果如图2所示。
图2 区县聚类
通过以上算法,将全省123 个县(区)网格按照类别特征相近的原则,划分为3 类。第1 类,收入和等效用户数较少,机房密度较大;第2 类,收入和等效用户数较多,机房密度较大。第3类,收入和等效用户数较少,机房密度较小。
3.3.3 关键因子建模,在各分类中使用关键因子确定标杆
按照W-IUT 效能分析模型,在对123 个县(区)网格进行聚类分析后,根据与日常维护生产动作强相关、数据可量化的原则,选取归纳网格日常维护具体工作量化特征,优选5个关键建模因子,作为大数据分析建模的基础,分别在3 个类别的县(区)中进行AI 建模。县区关键因子如表2所示。
表2 县区关键因子
以效能优化为引导,取效能较优的80%县(区)作为标杆,进行机器学习建模,将各县区网格的Worklord关键五因子输入后,直接输出每个县(区)的结果。
使用多元线性模型,分别对3 类县区公司进行建模,每类县区公司选取效能较优的80%作为标杆。
图3 全省县区效能分析
经过测算,需减配人员的县区网格共70 个,不增不减的县区网格10 个,需增配人员的县(区)网格43个。
市公司本部,包括本部核心侧维护人员和城区末梢维护人员,考虑到AI 智能分析样本量较小,采用分类方式易产生较大偏差,直接采用多维度复合测算的方式。
3.4.1 采用多维度复合归一化算法
市区效能分析包括市本部核心侧维护人员和城区末梢维护人员,采用多维度复合测算的方式,梳理其维护职责、工作内容、量化特征,优选11个关键建模因子[x1,x2…x11],使用线性归一化算法,确定各因子的系数[a1,a2…a11],去除数据的单位限制,将其转化为无量纲的纯数值,便于不同单位和量级的11个因子进行比较和加权,根据效能指标计算人员配备比例。地(市)效能指标计算方式如下:
11个关键建模因子如表3所示。
根据不同专业维护特性,按照强相关的原则,针对不同因子钻取不同口径数据。宽带端口数、本地网光缆皮长、等效机房数量中的汇聚机房、综合接入机房和自有基站机房采用城区数据,其他因子采用全市数据。
3.4.2 以效能优化为引导,取效能较优的14个市公司作为标杆
通过机器学习建模,将各市区11个维度关键因子输入后,得到初步分析结果。
Python代码如下:
表3 市区关键因子
17个市公司需减配人员的有10个市公司,不增不减的有1个市公司,需增配人员的有6个市公司。
以“全面提升网络运营效能、提升人均维护效能、优化运维人员配置、激发基层员工活力”为目标,结合网络维护划小改革,制定效能优化的合理路径。
a)现有人员数量>优化目标。
路径一:精简现有人员至优化目标。结合维护认证上岗工作的开展,淘汰认证不通过的低效能、低技能人员,让不适应维护工作的人员退出维护专业线,提升维护质量和维护效率。
路径二:按照优化目标人数核减绩效包。继续实施量化薪酬抢包,按照优化目标人数绩效薪酬的一定比例核减绩效包,以工作量核定绩效,实现多劳多得,不劳不得,解决“闲人”的问题。
b)现有人员数量<优化目标。
路径一:补充人员至优化目标。通过校园招聘、社招、其他人员转岗、外包等方式,将通过维护认证的人员补充维护专业线,满足工作需求。
路径二:按照优化目标人数核增绩效包。按照需补充的人员对应的绩效薪酬,取一定比例投入抢包薪酬池,鼓励现有人员继续发挥“能人”效应,高效运转,实现企业员工双赢。
山东联通顺应互联网化转型的大趋势,充分挖掘现有人员、资源、业务数据,创新性地建立基于大数据分析和AI智能算法的运维效能评价模型,通过多维度分析建模,制定各市、县人员配置标杆,引导全省维护人员优化维护效能,预计全省运维人员劳动生产效率提升10%,全面提升网络维护管理效益,助力公司高效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