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爽 张彩鹏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尤其是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今天,更应该重视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要求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同时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获得滋养和力量。高校是加强青年思想教育的前沿阵地,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融入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本文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融合的重要意义角度出发,结合在高校的工作实践,简要分析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融合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如何将优秀传统文化更好的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几点思考,以期望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提高高校思政教育研究的深度。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思政教育;有机融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23-107-03
【本文著录格式】徐爽,张彩鹏.探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有机融合[J].中国民族博览,2021,12(23):107-109.
基金项目:山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思想政治课教师与专职辅导员专项,新冠肺炎疫情下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机制研究(项目编号SZ-21127)。
引言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几千年来历史的沉淀,是中华民族不断进取代代相传的独特民族精神,这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推动着我国蓬勃向前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推动多元文化融合发展和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全球化发展的影响下,激荡的多元文化冲击着青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因为青年更具可塑性和变化性,关心他们的成长和重视他们的教育显得十分重要,高校教育就是在其成长过程中积极引导青年价值观形成的前沿阵地。尤其在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的目标和要求下,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不仅有利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同时对引导大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促进作用,进而为祖国未来发展贡献具有更高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平的高素质人才。
一、中国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融合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因此,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是适时应代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是丰富高校思政教育资源的良好方式,是更好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两者的有机融合能够加深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内涵,大学生在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了解的基础上更好的提高人文综合素质,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更好的认识国家发展,进而更好的将优秀文化根植于心。
(一)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
当前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关键阶段,加之全球疫情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有较大影响的特殊情况之下,推动中国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融合对价值观正处于形成期的高校青年是前所未有的也是尤为重要的。高校是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前沿阵地,是培养未来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重要场所,所以要重视新一代青年的思政教育。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无比广阔的时代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可见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与深厚的历史底蕴是紧密联系的,践行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更好的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势是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因此,將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对高校学生的爱国情怀的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民族自信心的增强和民族信仰的坚定等都有促进作用,同时会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人才队伍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二)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文化是国家的魂,是民族的根。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定社会主义方向,充分尊重唯物主义辩证法,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就要继承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保有我国鲜明的民族特色。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转化和创新,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有利于丰富高校思政教育的内容,更好的为社会主义发展服务。不论是在思政教育的课堂上,还是在专业课的思政建设中,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对于高校学生从国家层面去理解和分析当代中国的社会问题会更清醒。善于运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素材,引导学生基于历史积极思考,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坚定社会主义政治立场,进一步与时代需求契合,更好的满足青年发展的需要,激发其投入社会主义建设的斗志,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质量和价值。
(三)促进高校学生全面发展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多元文化丰富人们生活的同时也对我国的意识形态提出了新的挑战。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对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塑造、正确价值观的树立、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爱国主义情怀的强化等意义重大。虽不同于曾经的战乱年代,全球疫情带来的大变局也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思政教育中结合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树立浓烈的爱国主义情怀,让其在复杂的全球环境中成为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强大力量。另外,在思政教育中汲取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完善学生的精神世界和大局观。如优秀传统文化中对人格塑造和人生修养等方面的理念,对学生的引导是非常积极的;又如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强调自然的重要性,教育学生要重视自然,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共处。因此,思政教育中融入优秀的传统文化思想,有利于高校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并成为“全人”。
二、中国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融合存在的问题
不论是从国家层面还是从高校的角度看,在思政教育过程中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的优势十分明显,但从高校思政教育实践看,仍存在不足。
(一)思想政治教育师资力量仍较薄弱
近些年,国家积极鼓励独立学院的发展,拓展学生生源,使得在原本思政教育方面就存在师资配比不合理的问题更加突出。一些高校由于需要大量教师来达到教育条件的师生配比,引入的教师学历条件放宽,同样也使一些高校师资力量方面存在问题。一些高校由于新青年教师的加入,从基本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学起,因此思政教育课堂效果并不乐观,依赖教材的讲授形式让学生对本课程毫无兴趣,对新教师而言,理论教学需要一个成长的过程,要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教学,是需要掌握一定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的。另外,新媒体时代的迅速发展,又对老教师的教学手段提出了新要求,需不断加强和改进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采用贴近学生生活的方式才能更好的将优秀传统文化传播。
(二)多元文化冲击学生思政文化素质有待提升
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带来了新的挑战。目前高校学生多数出生于2000年以后,他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比较强,更加愿意彰显其个性发展,渴望自我被重视和关注,更加的开放。一些学生的思想还未成熟,容易受到社会负面文化的影响,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接受很少。尤其是新媒体时代,各种信息充斥在网络间,或多或少的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健全人格产生影响,往往学生更愿意从虚拟的网络中了解更多未知世界和不同国家的文化,寻找自我价值的实现。高校的思政教育即便是将优秀文化有机融合,学生若是被动的接受这样的教育,死板的学习,对其自身素质提升也没有太大作用,也并未达到引导其爱国情怀和价值观的树立的教学目的。
(三)优秀传统文化氛围需更多营造
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需要一定的氛围,只有达到情感的共鸣才能更深层次的延展和运用。不论是国家政策还是高校思政教育改革创新,逐渐将优秀传统文化予以高度重视,但一些高校在落实过程中由于传统文化教育本身的问题,没有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传统文化理论知识的教学仍是高校最主要的教育实践形式,有些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很难产生关联或者教育形式的单一性容易让学生对此种形式毫无关注的兴趣,根本无法运用优秀的传统文化提升其融合思考的能力和产生任何的精神教育意义。思政类课程在高校学生培养计划中基本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一些高校在这些课程的教学安排节奏是比较紧张的,加之新教师本身的专业素质不一,有些教师甚至依赖教材,将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内容资源较少,就连课堂氛围都很难形成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弘扬的作用,更不用说要提升校园课外活动的延展。
三、中国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有机融合的思考
在高校思政教育中融入优秀的传统文化非常重要,从目前高校实践看,还存在一些问题,在将两者有机融合的过程中,要重视适应时代发展和学生需求的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内容,同时要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充分利用当下的互联网和多媒体平台趋势,更好的营造校园文化氛围,更好的将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结合,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一)深挖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
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里,从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中,选择合适文化内容融入思政教育或者专业教育的思政内容中,是需要不断深度挖掘的。结合思政课程来看,历史长河中尤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的精神活动的璀璨记忆、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一致的文化成果、能够反映中华民族追求国家团结的共同不懈努力等都优秀文化可以成为丰富的教学资源融入思政课堂。同时,将两者有机融合的过程中要高度把握国家政策,积极响应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指示,紧密联系我国当前发展的实际情况,要与时代相适应,从“仁爱、礼治、诚信、正义”等优秀传统文化中更好的理解,树立关系民族发展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意义,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创新性转化为一种精神的价值融入教学。为了能够更好的从灿烂的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在深度挖掘的过程中也要充分考虑高校学生真正的需要,社会责任感、民族复兴之担当、爱国情怀等坚定的信念,思想素质、政治立场、思维能力等过硬的品格。“实践出真知”,因此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汲取要更多的选用在当下实践中同样能够唤起学生意识的优秀案例,进而让他们具有同理心或者认同感来更好的在思想层面达到教育效果。
(二)加强思政师资团队建设
在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过程中,教育理念和思政教师是重要推动力。他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运用直接关系高校思政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只有自身的思想政治理论扎实,自身具备了深厚的文化修养和较高的道德素质,才能“学高为师”,才能积极引导学生在优秀的传统文化中获得养分,培养更优秀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立德树人”。近些年,一些高校也积极引入专业人才,尤其是具有优秀文化基础的高层次人才负责思政团队建设和两者的融合工作。举办大型讲座和邀请专家学者开展论坛或者通过网络资源共享进行思政教师培训,这些都是很好的人才资源优化的方法。另外,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普及程度广,因此对教师团队教学能力等方面也提出更大的挑战。教师要不断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才能以学生易于接受的形式达到互动交流的目的,为学生提供优质课堂的同时更好的强化思政教育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进一步弘扬我国优秀文化。
(三)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营造思想氛围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互联网等新媒体在教育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学习强国App、抖音、微信等是师生沟通交流便利的平台,这些都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空间,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学工具。因此,选择传统教学的教师也要充分利用学生喜爱的沟通平台,分享有益的信息和传统文化优秀案例,推动思政教育的发展,这是时代的召唤。思政教师或其他教师适当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选择优秀传统思想教育的内容融入学生平时的学习,学会借助网络的力量延展学生学习的空间,营造更好的学习和生活氛围,达到真正提高素质教育的效果。
(四)通过校园文化实践活动有机融合
除了思政课程和专业课程中思政建设等课堂上可以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高校也要适应时代开放多元发展的大趋势,活跃大学生校园课外实践活动,通过教育手段和方法的创新,使优秀传统文化“活”过来,丰富其精神世界。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在育人目标的实现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些高校举办了国学知识竞赛,学生普遍参与的过程是对优秀传统文化运用和理解最好的诠释。晋中信息学院也积极开展丰富的校园活动,“红色观影”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直接进行思想上的熏陶;学校还经常组织学生一同参观红色革命根据地,学习体验思政文化。另外,还可以组织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演讲,把优秀的故事讲给大家听,更好的承担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和使命。同时要充分发挥学生自主自办的能动作用,借助一些学生社团组织,丰富活动形式,做学生自己喜爱的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动,邀请思政教师点评等,将理论融入到活动实践中,从而强化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提升民族文化自信。
四、结语
对将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给予高度重视,对国家社会主义建设和各高校的思政教育改革等都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将两者有机融合过程中存在着较多问题,这就要求讲方法讲策略,在全球化发展的环境中,更好的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将其更有效的融入到高校的思政教育实践中。
参考文献:
[1]王丹丹,王利福.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的融合研究[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12-14.
[2]陈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融合研究——以《诗意中国》为例[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9(4):42-44.
作者簡介:徐爽(1984-),女,汉族,山西大同人,晋中信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张彩鹏(1982-),女,汉族,河北石家庄人,晋中信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