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设计与应用研究

2021-02-26 21:20:47李彩华
中国新通信 2021年22期
关键词:教学设计思维能力信息技术

李彩华

【摘要】    教育改革要求在学科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思维能力的形成受环境和教育因素的影响,尤其是教育实践的影响。信息技术学科的实践性内容非常多,然而教学设计中有关学生思维能力训练的设计明显不足。因此,本文通过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设计与应用实践,探索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途径。

【关键词】    信息技术    思维能力    教学设计

一、研究背景

目前,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存在一些问题:教学设计注重所教内容的完整性、科学性,但在学生思维能力训练方面的设计却明显不足;另外,过多地关注知识与技能目标,而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关注较少。因此,本人想通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与应用这种教学实践,探索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途径。

二、面向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设计

思维能力的训练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教育活动。因此,如何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充分运用思维能力解决问题是教学设计的重点。结合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及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将教学设计分为这几个环节: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和难点、学习环境、学习方法、创设情境、教学过程、作品或成果展示、评价和反思。

2.1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设置应以学生为中心,这样就可以体现学生自主探索的方法和结果,因此在设置学习目标时需要注意这几个方面:一是以学生的角度考虑,多采用“体验”、“通过…学会…”、“通过…掌握…”等字眼。二是要体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除了知识与技能和过程与方法这两个目标外,还要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2.2学习重点和难点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学习的重点和难点需要根据教师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并通过与学生交流和观察中确定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和知识水平,从而确定重点和难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2.3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一般包括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对于小学信息技术而言,硬件环境指教师授课用的多媒体计算机、学生用的计算机;软件环境指教学课件、学生学习的视频、课本、软件等。上课前,教师应提前做好以上软硬件的检查,确保能正常开展教学。

2.4学习方法

小学信息技术课中常用的学习方法有自主探究法、任务驱动学习法、合作学习法和观察演示法等。课堂上可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学习方法达成学习目标,教师可创设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进入学习时带着真实的任务,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的进行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完成知识的建构和运用。

2.5创设情境

教学不是知识的简单转移和传递,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学生的综合发展。因此,通过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亲历发现知识并建构新知,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能够观察、思考、探索、实践,最终形成核心素养是我们教学的首要任务。创设情境时尽量模拟学生经历过或熟知的场景,让学生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并学得轻松、舒心,从而有利于学生问题的解决与思维能力的发展。

2.6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其实就是教师借助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一般包含自学指导、任务1、任务2、小结四个环节。每个环节既要包含学习内容和学习任务,也要包含体现理论与实践、自主与合作、动手与动脑、行动与反思相结合的相关内容,使学生在这一过程完成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升。教学过程是教学设计的重中之重,因此设计要精细化,相关知识难度要呈螺旋形上升,在一步步落实的过程中使学生完成学习目标。

2.7作品或成果展示

教师如果要想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思维发展情况,教学设计中必须有作品或成果展示。可挑选3至4组代表发言,学生可以展示作品并说明亮点,或说说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还可以说说本节课的个人收获或体会等。只要能引导学生表达思想,促进思维发展即可。

2.8评价和反思

对学生的评价要有口头评价,也要有书面评价,而书面评价要包含表现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此外,还可借助网络问卷星进行实时的评价,评价目的在于了解学生学习目标达成情况,调控学习过程。同时,要有反思活动,让学生总结学到的知识或体验到的学习感受,也可以是发现的新问题。这样做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训练思维能力,而且可以让学生相互交流彼此的学习方法。

三、教学设计在实际课堂中的应用

编写完教学设计后,如何使用直接决定教学效果。根据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这一目标,本人以三年级第10课《公路风景画——“选择”工具的使用和复制、粘贴、移动图像》的教学设计为例,尝试了基于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设计的应用与探索。

3.1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1.通过选定图像学会使用“矩形选择”和“自由图形选择”工具;2.通过拼图操作学会复制、粘贴和移动命令。过程与方法:1.通过浏览书本和观看微视频掌握“矩形选择”和“自由图形选择”工具的使用;2.通过合作学习掌握复制、粘贴和移动命令的使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玩拼图游戏体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2.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学会与他人协作,发展分析、概括、推理和决策等思维能力。

3.2学习重难点

通过观察学生用鼠标单击选择对象的习惯操作,可以知道学生已有的认知里选擇对象和用矩形工具或自由图形工具是不一样的。因此,重点内容是矩形工具和自由图形工具的基本操作方法。另外,由于我们学校很多小学生中大多数人属于接触电脑较少,对电脑的操作不熟练。因此,难点是灵活使用合适的选择工具并移动图像。

3.3学习环境

为了确保学生能正常进行学习活动,上课前检查计算机教室中软硬件情况:提前5分钟打开所有电脑,确保计算机能正常运行;发放上课有关的图片、微视频等素材到学生机中;播放莫扎特的钢琴曲作为背景音乐,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等等。

3.4学习方法

为了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展自己的思维,形成优秀的思维品质。本节课的学习方法主要有任务驱动学习法、合作学习法和演示法等。

3.5创设情境,导入主题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本节课的情境导入内容:“这节课我们来玩一个拼图游戏,请将图中的对象按照“公路风景画”拼成一幅图,最快最好的胜出”。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学:“请同学们浏览书本P73-74页内容,看看用什么工具来选定对象?”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进行巡堂指导,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对较容易的问题可让学生通过熟悉课本得到答案,对于比较难的问题可让学生做出标记,以便上课时认真听讲。

3.6教学过程

根据学生自主学习课本内容情况,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完成学习任务。设计的任务1:观看视频,然后用“矩形选择”工具在“图库”中将汽车选定并复制、粘贴到“背景”图中(3分钟)。任务2:你能用“矩形选择”工具选定路灯吗?请你试一试,并将路灯复制、粘贴到“背景”图中(5分钟)。在这个环节,学生先参照课本进行自主学习,然后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们可以把学习任务分成几个小任务,每个人去完成其中的一个小任务,然后再跟同组的同学分享经验。这样就可以大范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为每个组员都有自己的学习任务,不仅自己要学会,还要教其他同学学会相关知识,所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如果遇到较难的操作步骤,教师可通过直接演示的方法来讲解。最后,师生一起进行小结:1.选定规则形状的对象用“矩形选择”工具;2.选定任意形状的对象用“自由图形选择”工具;3.去除粘贴图像的背景:1)将颜色2设置为图像原来的背景色;2)勾选“透明选择”。小结时尽量让学生表达,教师可适当引导或帮助学生理清思路,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让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发展;也可通过测试,既可以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也有利于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更重要的是发展了学生的分析和反思能力。

3.7小组展示,成果交流

展示交流的设计:“请各小组展示本组的优秀作品,并说说本组作品的亮点。”教师根据小组展示的情况对各小组进行评价,以鼓励学生积极性的正面评价为主。同时,还要准备一些应变措施,比如有的小组评价不够全面,教师可以进行补充,重点引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3.8评价与反思

展示完后,师生一起用问卷星在线评价各小组作品,评价内容中包含小组合作情况、展示情况等过程性内容,重点表扬各小组的优点。教师要对各小组进行终结性的评价,评选出3至4个优秀小组。最后,请优秀小组代表进行反思活动,说说学习后的收获或体验,也可以说说遇到的一些新问题。这一环节关键让学生体验到成功,激发学习的动力,同时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与反思能力。

四、数据分析

通过对小学三年级1个班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这种教学设计模式下,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83.11%的学生能自主学习,独立思考问题;64.86%的学生能与他人协作;86.49%的学生能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100%的学生遇到问题时能作出独立的决策;81%的学生能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创新。

五、结束语

综合以上分析,学生的思维能力影响原因是学习环境和教育因素,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及应用实践得出以下结论:1.导入环节创设与现实生活有关的情境,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积极性。2.教学过程中要设计两至三个任务,任务难度要由浅入深,且环环相扣。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仅体验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而且发展了思维能力。3.展示和评价环节中尽可能地引导并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可发展学生的批判性和创新性思维能力。本次研究只用了一个实验班作研究对象,研究样本不够全面,代表性不足。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将范围扩大到整个年级或者整个学校,进行全课程的教学设计和运用,以使本研究更具参考性。

参考文献:

[1]李霞.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科学思维型教学模式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8.

[2]钟靓茹.面向思維能力培养的小学数学问题设计研究[D].鲁东大学,2017.

[3]韩国娜.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低学段数学逆向思维教学设计研究[D].吉林大学,2019.

猜你喜欢
教学设计思维能力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培养思维能力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0:44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儿童绘本(2018年19期)2018-10-31 21:02:34
培养思维能力
儿童绘本(2018年9期)2018-06-04 16:40:12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2:17:05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4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