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运用辩论提升学生思辨能力的探索

2021-02-26 11:13陈蕾
求知导刊 2021年47期
关键词:辩论赛思辨能力小学道德与法治

摘 要:小学阶段是思想道德素质养成的最佳时期,在这期间,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要基于学生成长特点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培养学生综合實践能力是现代教育教学的重点内容。辩论和思辨能力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辩论的形式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辩论能够对学生思维发挥激活的作用,让学生的表达更加流畅。鉴于辩论对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有利作用,教师应深入学习教材内容,积极寻找辩论的主题和内容,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提问,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教师需要研究课堂辩论活动的组织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辩论赛;思辨能力

作者简介:陈蕾(1984.1—),女,江苏如东人,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掘港小学,中小学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

引 言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有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素质,对课堂教学也是一种内容的丰富和补充。新课程标准中对学生基础能力的培养更加侧重于全面性、多样性、实践性等方面,其中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更是道德与法治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学生思辨能力适用于现代竞争激烈的社会发展环境,可以约束自身道德行为,掌握必要的明辨是非的能力。辩论教学活动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形式,可以让学生各抒己见,进行语言上的交锋,在辩论中对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学生可以在辩论中发现自己各方面的缺陷和能力,尤其是思辨能力。因此,我们认为道德与法治课堂是学生思辨能力培养和加强的重要场所,教师应在教学中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和教育手段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一、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重要意义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对整体内容进行梳理与思考,在以知识为基础的情况下展开对新鲜事物和问题的思考、辨析与评价,从而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今的教育以基础知识为主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如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和思辨能力。每一项学生必备的能力的培养都意在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培养学生内在的逻辑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相关问题的本质与解决问题的过程。新时期对人才的要求更看重人的综合能力,要求具备良好的知识、技能和文化素养,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综合培训。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是教育的重要目标。发展素质教育是学生成才的基础,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手段。

二、关于小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概述

(一)国内学者思辨能力的定义

如今,国内相关学者在对国外文献资料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对思辨能力的定义给出了自己的见解。学者朱志贤和林崇德认为思辨能力是学生必备的思维品质,并将其定义为“善于严格估计思维材料并认真研究思维活动中思维过程的智力素质”。学者文秋芳将思辨能力解释为“根据标准要求对事物或观点做出有目的性与科学合理的判断能力”。思辨能力从字面意义看就是思考与辨析能力的结合。思考主要是对事物进行逻辑推理与分析,辨析就是对思考过程做出正确的判断,属于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稍小,没有过多的社会经历与认知,在对事物的判断与问题的处理方面容易忽略其本质与核心内容。因此,必须从小学阶段就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思辨能力可以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判断的观念与意识,对其辨别真伪美丑具有重要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我国思辨能力方面的理论研究与国际相关研究几乎处于同一水平,对思辨能力培养r研究处于初级阶段,缺乏系统性与实践性,尤其是对思辨能力培养与各学科融合教学等方面的研究更是缺乏有效的内容基础。在文献资料中发现,思辨能力与外语课程相关的内容较多,而思辨能力和道德与法治课程相关的内容较少。笔者在对思辨能力和道德与法治课程相关文献资料的分析过程中发现,其内容可以总结成三个部分:一是思辨学习内容的选择;二是思辨教学情境的创设;三是思辨教学行为与学习行为的评价。在思辨学习内容方面,我们主要对社会热点问题比较感兴趣,进而与教材进行结合,让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思考与分析评论,从而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在思辨教学情境的创设过程中,主要分为矛盾问题情境和逆向问题情境。思辨行为的评价重在教导学生对不文明行为要善于运用辩证的思维去统筹全局地分析发展过程。

英国剑桥大学的爱德华·博诺认为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在课程方面应注重思维训练活动方案的设计,让学生所学思想内容与实践相结合。从幼儿园时期,美国就已经开始设置思维训练课程来帮助学生完成语言表达和开展辩论活动,以此来培养与增强学生的思辨能力,这也是美国当地学校教育的独特优势所在。学者李崔的研究主要针对不同类型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影响。其研究发现,小学阶段的9门主要课程都与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存在正相关关系,这足以证明以基础课程为基础的教学可以提高学生思辨能力。

三、道德与法治课中运用辩论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策略分析

(一)深度分析教材内容结构,全面构建课堂辩论主题结构

第一,对教材进行深入分析探究,对照学生学习进度情况来确定辩论主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广与落地实施,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更加注重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大部分教师会采取一些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开展教学活动,对学生思辨能力的提升途径与价值进行分析总结。因此,想要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教师就需要对教材内容结构进行全面分析,基于学生学习基础来确定辩论主题,促进课堂实践活动高效开展。例如,在“自主选择课余生活”课程教学中,教师发现学生中存在两种情况,一部分学生认为课余生活要自己安排;另一部分学生则认为自己是未成年人,应该将课余生活的安排权交给父母。根据学生现有实际情况,教师应确定本节课的辩论主题为“课余生活到底由谁安排更合适”,让学生在班级中进行激烈辩论。其中,有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不能无休止依靠父母和长辈来安排自己在课余生活中的各种事务,应该独立安排自己的课余生活,因为只有这样做,自己才能真正成长起来,做一个“小大人”。还有部分学生则持相反的观点,他们认为父母拥有丰富的生活经验,更加了解自己现在的处境和心理,在课余生活中听从父母的安排,可以从中学习父母处理事情的经验,让自己在同样的事务中更容易达到目的。经过精彩的辩论,学生不分胜负,各自都有独特的见解,非常有助于课堂实践活动的高效开展。

第二,深入研究辩论主题,收集并整合现有资料。在小学教学阶段,辩论的教学形式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由于很多学生没有接触过课堂辩论,为了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教师需要协助学生在完成问题的思考和分析过程中明确辩论主题的含义与作用,让学生在辩论参与过程中得到素质的培养与提升。

(二)拓展现有教学方法,积极引导学生表达观点

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教师不应仅仅局限于现阶段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应在此基础上进行不断拓展和创新,采用更能刺激学生学习兴趣与课堂参与热情的教学方式来授课,同时要多鼓励和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让他们对教学内容阐述自己独到的见解。例如,在“人大代表为人民”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前制作好多媒体课件,利用丰富的图片与文字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首先,让学生回顾以往所学知识,分成几个小组讨论人大代表会议的主题内容,如我国政治制度、人大代表制度等,以此来引入本节课的内容。其次,在此基础上,教师应以拓展教学思维来让学生尝试去理解“省级人民代表大会”的相关内容,如人大代表的大会职权、需要履行的义务等,设置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围绕这个主题进行讨论分析,让学生在对政治制度的理解过程中提升自身的知识认同感。最后,教师可以根据上述内容来进行拓展内容的教学,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开展“童声论社情”的主题活动。在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身边的社会热点事件多加关注,并在班级中以小组的形式展开议论,尝试让学生自己提出对这类事件的具体看法,从而让学生能够感受到社会公共活动的发生过程与产生的社会影响,同时还能锻炼学生有条理、有层次地进行语言表达。

(三)设定焦点问题,搭建交流平台,引导学生融入现实情境

对焦点问题的讨论过程,一般包括知、感、悟、行四个基本流程,首先知道问题的起因,其次对问题进行感知,再次对问题进行领悟理解,最后对问题进行解决。总体来说,对焦点问题的设置研究,教师可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思考,并获得相应结论。焦点讨论法的教学过程中重在学生之间的密切配合,在活动的参与过程中,学生要保持积极、正面的对话与发言,从中感悟知识的能量。焦点问题讨论的形式一般可以设置多个问题,其中对焦点问题讨论的是核心内容,也是贯穿整个教学体系的主导路线。因此,焦点问题讨论的形式注重以学生的初次感知体验为基础,运用客观事实来论证蕴含的真理,焦点问题具有情境化特征,更符合客观事实的实际内容。学生群体之间存在思考方式、表达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导致对不同事物的理解更加多元化,每一种观点都代表事实背后的独特思维方式。教师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应倡导学生积极发表不同意见,并深入探究事实背后的发展逻辑与原因。因此,教师应走进学生内心世界,积极挖掘具有价值的教学素材,为学生搭建交流平台,关注焦点主题的价值,引导学生围绕焦点问题进行思考与领悟。教师可以利用身边资源进行举例说明,如可以选择学校附近商场的一则广告作为教学内容,创设一个广告主题的教学情境:“本店全部商品货真价实,价格均为全市最低价,假一赔十,现进行促销,凡买100元商品就送30元,但是有两个附加条件:一是必须购买指定商品才可返还现金;二是购满100元指定商品赠送30元消费券。”学生就这种广告的焦点内容进行激烈讨论,各自发表意见和看法。有的学生说:“我们需要擦亮眼睛,学会识别广告的真假。”还有的学生说:“虚假广告利用了人们贪小便宜的心理,大家一定要认真辨别。”这种教学形式意义重大,在与学生的交流与反馈中也能更好锻炼学生的思考与辨析能力。

(四)及时客观评价,提升学生思辨能力

在小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价值观的培养,杜绝因其年龄的缘故而忽视其发展;相反,更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工作,为学生未来的学习生涯奠定良好的基础。对此,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客观的评价。任何学习阶段的学生都有较强的自尊心,教师要采用合理且适当的方式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对听课认真的学生给予鼓励,使学生感受到自己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激发其对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兴趣,促进其思辨能力的良性发展。例如,在辩论教材内容时,教师可以根据每位学生的个性特点,找到两位学生以不同的角色进行朗读。教师应该选择一位在课堂上活跃的学生和一位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内向的学生来完成朗读任务。之后,教师应在第一時间表扬和鼓励两名学生,间接提高学优生的课堂积极性,使内向的学生树立学习自信。教师应客观评价两位学生朗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还可以通过活动让每位学生都参与课堂教学,通过角色交换的方式让学生上台,用自己的理解将课程内容传授给学生,从而实践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利用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行全方位的提升,改善学生此年龄段的学习状态,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所学知识。同时,教师应根据每位学生的学习能力,制订相应的学习计划,对每位学生都应同等对待和关注,激发学生内心的学习欲望与激情。此外,教师还需要规范课堂行为,重新审视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不足,为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 语

现今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容安排与教学形式对学生思辨能力培养与全面素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思辨能力也是一种优良品质,可以教会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考虑问题,剖析社会现象。学生可以运用思辨能力端正思想和规范自身行为,为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奠定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实施创新教学手段来鼓励和引导学生善于组织语言,对此,教师应对课后教学成果进行全面且综合性的评价,让学生知道并了解辩论活动的真实性与重要性,从而确保此次辩论活动的有效性。当然,小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过程要有目的性和主要任务目标,教师要坚持科学规范化引导的策略,应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开展教学活动。这样,小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和行为思想的端正才更有教学意义和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凤玲.在道德与法治课中培养学生思辨能力[J].安徽教育科研,2021(22):66-67.

[2]周艳.思辨能力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初探[J].智力,2021(21):127-128.

[3]马爱霞.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J].河南教育(教师教育),2021(7):18-19.

[4]陈周丽.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方法[J].求知导刊,2021(26):68-69.

猜你喜欢
辩论赛思辨能力小学道德与法治
enriches my experience 辩论赛丰富人生阅历
走进文本案例,牵出生活百态
“韦寨之窗”课程:道德与法治时政微课程设计与实施
联系生活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教学
记一次精彩的辩论赛
“体验式”教学激活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路径浅析
别开生面的辩论赛
如何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中的思辨能力
青春岁月里的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