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代化理念采用数字化管理在药品调剂中的应用价值

2021-02-25 06:54殷培培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年29期
关键词:调剂药房处方

殷培培

医院药房是医院药品流通最重要的核心环节,相较其他商品药品具有特殊性,药品质量好坏关系到患者的安全健康,医院的药品质量管理大致可分为药品供应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及药品使用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等,故治疗疾病的基础是安全合理使用药品,高效准确的调剂药品是药物治疗的保障[1]。随着药品种类的增多,导致调剂工作难度加大、传统药房服务管理被动落后,而这与患者对医疗服务水平要求的提高产生矛盾,且因一品多规药品、药品剂型不同或名称相似、药品数量发放、患者未核对准确及收费单据与处方不符等药品调剂差错,不利于医疗效果、患者安全与医院形象[2]。为适应现代医院高效率的工作要求,基于现代化理念采用数字化管理在药品调剂中的应用探索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电子数字的不断发展,现代化药品调剂管理模式成为医院提升工作效率和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措施,医院不断将数字化管理模式应用于住院药房的各项工作中,积极探索药品的请领入库、调剂发放及盘点等数字化技术高质量发展[3]。本研究对医院施行数字化管理前后一段时间内的药品调剂管理相关指标进行比较,以期探究基于现代化理念下采用数字化管理在药品调剂中的可行性及有效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8年1月-2019年12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门诊药方药品使用数据,2018年1月-2018年12月门诊药房实施常规管理模式,年度调剂处方总数为27 155张;2019年1月-2019年12月门诊药房实施数字化管理模式,年度调剂处方总数为30 489张。比较数字化管理应用于药品调剂实施前后相关指标。

1.2 方法

1.2.1 药品调剂数字化管理模式:成立药品调剂数字化管理小组,制定相关制度,进行统一管理。(1)构建局域内网联机:在医院信息系统(HIS)架构下建立局域内网联机,涵盖西药库、中药库和制剂库等一级库请领药品,与所有药房二级库、病区二级库之间调拨和调剂药品制定,制定药品请领和药房内部药品调拨工作流程,使药品库存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2)应用自动发药机:基于医院日处方量、消耗药品数量庞大,购置一批小型机械臂式自动发药机,使部分常规可进机的普通盒装药品实现自动调剂,同时进行自动数量、批号管理,负责上药工作人员依据医院常用药数据及比例对进机药品品种及数量进行综合优化,缩短处方调配时间,同时弹性增设窗口应对取药高峰。(3)优化门诊处方:通过HIS改进门诊处方格式,如在处方上增加相关药品使用禁忌、需进行冷藏避光的药品储存提示及抗菌药物过敏提示等;将药品剂量(mg/g)改为便于理解的粒、片、颗等;药师在门诊发药窗口利用有限交流时间提醒对于该患者而言相对重要的信息等。(4)个性化管理病区备用药品:利用数字化智能药房系统的仓库管理信息系统(WMS),按需设置不同病区备用药品目录,如在眼科病区常规配备患者的出院带药等,减少这类常规、常用药品在药房发药和病区领药的频次。(5)其他举措:使用电子标签分拣系统,电子标签可提示待捡药品位置、数量,通过流水线式操作方法,分区域接力完成药品调配;对包装及药名相似的药品、一品两规的药品进行细化管理,可在调剂单上的药品后缀使用易于辨别的固定符号进行区分;进行药品复核时采用药品包装盒二维条码扫描方式,利用可视化图片直观复核药品,注意复核时需严格执行药品调剂双人核对制。

1.2.2 将PDCA循环法应用于数字化管理模式过程:将数字化模式应用于药品调剂时,结合PDCA循环法进行联合管理:P(Plan)计划:制定本次药品调剂数字化规划的方针、目的,提高药品调剂的效率,促使该模式规范化;D(Do)执行:根据数字化管理的既定规划及措施进行计划布局和运作,将药品调剂数字化落实落地;C(Check)检查:对执行过程进行分析总结,明确执行管理模式前后药品调剂差错和报损时间、药品调剂速度、不合理用药检出及临床科室处方合格情况,明确每个环节预计达到效果,找出每个环节出现的问题;A(Act)处理:对有显著效果的成功经验进行标准化与规范化改善,对无显著效果的经验进行总结归纳,未解决问题提交下次PDCA循环。将上述4个过程进行周而复始的循环,从而使将数字化模式应用于药品调剂管理达到阶梯式上升的效果。

1.3 观察指标 实施数字化管理前后药品调剂差错发生例数、差错率及过期药品报损事件例数、报损率;实施数字化管理前后药品调剂速度比较,包括人均日调剂量、单方调剂时间及患者取药等候时间;实施数字化管理前后不合理用药检出率,包括用药不对症、重复用药、配伍禁忌、合并用药及使用不良反应大的药物等情况;实施数字化管理前后临床科室处方合格率。

2 结 果

2.1 实施数字化管理前后药品调剂差错与报损情况 门诊药房实施数字化管理前,年度调剂处方总数为27 155张,调剂错误处方总数为1 495张,差错率为5.51%;实施后,年度调剂处方总数为30 489张,调剂错误处方总数为167张,差错率为0.55%;实施数字化管理前后差错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数字化管理前,报损事件79例,报损率为0.29%;实施后报损事件14例,报损率为0.05%;实施数字化管理后的破损率较常规管理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常规管理与数字化管理调剂差错和药品报损情况

2.2 实施数字化管理前后药品调剂速度情况 实施数字化管理后,药房人均日调剂量较实施前显著增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方调剂时间和患者取药等候时间均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常规管理与数字化管理药品调剂速度情况

2.3 实施数字化管理前后不合理用药检出情况 门诊药房实施数字化管理前不合理用药检出率为1.02%,实施数字化管理后检出率为1.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6,P=0.829)。见表3。

表3 常规管理与数字化管理不合理用药检出情况 [张(%)]

2.4 实施数字化管理前后临床科室处方合格情况 随机抽取实施数字化管理前后医院10个临床科室的出院患者处方各3 000张,实施管理后的处方合格率较实施前显著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常规管理与数字化管理临床科室处方合格情况 [张(%)]

3 讨 论

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推动国内医疗事业不断进步,随之增高的是医院对药品管理的安全规范管理、药房对药品调剂的科学高效管理及民众对医院药房优质服务水平需求,实施药房药品管理智能化与调剂数字化具有重要意义[4]。我国多数医院的药房仍以配方发药的常规模式进行工作,药品存储方式为传统的药架,随着药剂科工作量不断增加、药品种类的增多及新型药品的不断引进,常规的药架已难以完成存放工作,药剂科工作人员需对药剂进行人工分类,传统管理模式显得被动且容易出错[5]。基于现代化理念的数字化管理模式将以全自动发药机为代表的药品管理自动化实践成果应用于药品调剂,提升药房整体工作效率的同时节约医院物力、财力及人力等资源,有极大的应用价值[6]。本研究在实施数字化管理模式中,通过建立院内局域网,医师开具的处方单直接通过局域网直接传至药房,使药师先行准备,有效缩短药品调剂时间,计算机通过智能计算在盘点过程及配药过程中逐次消除发放药品,管理人员只需录入新收入药品及物品,系统会对相关数量进行统计,药品管理及核对工作效率得到提升,提高住院患者用药的可及性和便利性[7]。本研究在应用数字化管理模式的同时使用PDCA循环管理,旨在利用统计学工具针对分析探究的各类指标形成及变化的根本原因,针对这些变化提出纠正措施,在应用循环管理时提示检查与持续改进的关键性与重要性。使用PDCA循环管理实施措施过程中需进行管理,定期对管理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对管理效果进行定期对比,同时进行整改与优化,避免使用于次轮PDCA循环,使管理措施不断标准化、模板化[8]。

本研究结果显示,门诊药房实施数字化管理后的年度调剂处方差错率为0.55%,较实施前5.51%的差错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管理前后的实施数字化管理前,报损事件减少,报损率从0.29%降低到0.0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药品调剂差错原因包括药师原因、医师原因、患者原因及环境原因等,其中药房工作人员差错是导致调剂差错的主要因素,由于实施常规管理模式时存在较多问题,如大部分与管理相关、领取药品及清点上下架等工作通过手工记录(人工行为),人工调剂药品降低了调节的准确率、药品管理储存消耗了大量人力和时间、上药机出现故障延缓流程等问题都与药房工作人员的高差错率密切相关,加之系列患者因素,如产生焦躁心理与药师发生争吵、拿错药物从而发生纠纷事件等,同样提示医院应进行药物管理改革,医务人员在临床工作中提高警惕,最大程度降低处方调剂差错发生率,保障患者医疗安全。药品报损率是控制医院药品报损的量化指标,体现医院药学管理水平和药品管理质量[9]。实施数字化管理模式前,医院的报损率较高,进行管理模式改善后,医院每月月末检查药品有效期,在有效期前进行退库、置于待验区,临床有特殊需求时按量发放,保证在有效期内使用。同时对有效期少于半年的药品尽量予以退货处理,无法进行退货的药品在各药房间调拨,同时制定相关数据库,在合理范围内优先使用数据库内药品,库房暂不购进该药品。实施数字化管理后,医院报损事件及报损率所降低,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提示数字化管理模式的有效性及改变举措的可行性。吴国平[10]在其研究中应用数字化管理模式对实施管理前后额药品发放差错实践发生率进行对比,实施数字化管理前后的差错发生率分别为3.78%和1.09%(P<0.05),肯定了数字化管理模式的有效性,同时指出调剂差错事件的发生原因以单人配发、药物摆放、医师疏忽为主,与本研究结论一致。这一观点在杨路军[11]的研究中得到印证,他认为数字化管理模式在对门诊药品进行管理时,在最大程度减少差错发生的同时,还能为医院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

通过实施数字化管理,门诊药房整体工作效率得到明显提升,药房人均日调剂量较实施前显著增长,单方调剂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数字化管理模式下,药房在处方的审核、调配、核对、发药等环节对相关人员进行严格要求,同时更加注重控制用药安全及环境等问题,有效杜绝重大处方调剂差错,降低其他调剂差错率,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工作效率得到整体提升,为实现门诊药房总体工作效率提升奠定基础,本研究对患者取药等候时间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施数字化管理后,患者等候时间显著减少,对医院的服务质量满意度提升。陈玉铭等[12]在其研究中应用数字化管理模式对两组医师及患者的药品盘点时间、患者取药时间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数字化管理在西药房药品管理与发放中的应用显著,在缩短药品盘点时间的同时缩短了患者取药时间、减少出错率,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医院门诊药房实施数字化管理前不合理用药检出率为1.02%,不合理用药进行统计发现,用药剂量不足或超量及用药不对症在不合理用药行为中所占比例较大,医院于数字化管理期间结合门诊处方点评降低处方不合格率,有助于不合理用药检出,数字化管理后,处方合格情况得到改善,药师工作更加系统化严谨化,促使不合理用药检出率略为提升,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张瑞杰[13]在其研究中将5S管理模式(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应用于住院药房药品管理,发现重复用药或配伍禁忌等不合理用药检出率得到显著提升(P<0.05),5S管理模式与数字化管理模式有相似之处,其研究结论与本研究具有一致性。

本研究在进行临床科室处方合格率对比时,随机在当年10个临床科室每月的处方中平均抽取出院患者的处方25张,共取3 000张,采用医院自制“临床科室处方合格率明细表”“处方书写合格率明细表” “药剂科质量持续改进记录表”等详细对比处方基本内容,如药品数、抗菌药物数、注射剂数、处方金额等,同时进行改进措施,实施管理前的合格率为87.83%,实施后的合格率为96.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临床科室处方不合格因素,多为处方用法不规范、医师字迹潦草、录入错误、处方修改未签名并注明修改日期、未按要求标注药物调剂、煎煮等特殊要求、适应证不适宜、联合用药不适宜及重复用药等。王培等[14]在其研究中对门诊中成药处方进行调剂前干预,发现不合理处方主要表现为开具时临床诊断未标明或书写不全、药品超量使用但未进行说明,经过实施调剂前处方干预显著降低了不合理处方例次,对提高医疗质量、改善医患关系起到积极的作用,与本研究结论一致。

信息化技术不断促进现代医院药房的智能化发展,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及自动控制等的广泛研究及转化应用,促使药品管理高效化及药品调剂科学化,医院智能药房的不断发展促使医院药学服务向更加安全及高效的方向转型[15]。基于现代化理念采用数字化管理模式,医院药品调剂管理已然取得较大进展,但仍需不断改进。

综上所述,数字化管理应用于药品调剂,通过构建局域内网联机、应用自动发药机、优化门诊处方及个性化管理病区备用药品等举措,能有效降低药品调剂差错率和报损率,提高药品调剂速度,提高不合理用药检出率和临床科室处方合格率,应用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调剂药房处方
人间处方
新国标颁布 肥料检出植调剂按假农药处理
中药调剂常见差错及相应措施探讨
解决因病致贫 大小“处方”共用
中药饮片调剂中审方作用及改进策略分析
处方
药房托管
陈勇:我不看好这样的药房托管
药房托管 好还是不好
药房托管动了谁的“奶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