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溴酸西酞普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效果

2021-02-25 06:10俞广权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年14期
关键词:氢溴酸西酞普兰

俞广权

脑卒中后抑郁症属于脑卒中的后遗症和并发症,有关数据显示,该类疾病的发病率超过30%以上,脑卒中后抑郁症在患病期间主要表现为反应迟钝、情绪低落、动作和语言明显减少的症状,主要是由于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与各类并发症导致患者心理变化,作为一种常见的反应性精神障碍[1]。部分患者还会伴失眠、身体不适等症状,病情严重者甚至产生自杀倾向。据报道,50%~80%的脑卒中患者,患病后将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故采取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极为重要。临床上对此种情况的干预旨在促进脑卒中患者机体功能的恢复,并加强对于脑卒中患者患病后抑郁症的重视,尽量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本研究观察氢溴酸西酞普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邵武市总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120例,采用摸球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男29例,女31例;年龄58~65(60.2±3.7)岁;病程1~6(4.1±0.8)个月;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8例,初中32例,高中10例,大专及以上10例。对照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60~70(64.2±3.5)岁;病程1~6(4.0±0.9)个月;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10例,初中27例,高中8例,大专及以上15例。2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具可比性。本研究均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许可。患者及家属同意和配合研究,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患者均符合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有关脑卒中疾病的诊断标准;(2)意识清晰;(3)无精神或认知障碍;(4)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患者抑郁程度分为轻度和中度。排除标准:(1)脑卒中前已经存在抑郁症的患者;(2)合并肝、肾等重要器官疾病患者;(3)资料不全患者;(4)合并精神疾病患者;(5)不能配合治疗和研究的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给予抗血栓、调血脂、平衡水电解质以及降压等一系列常规治疗,并加强对患者的健康宣传指导,全面评估患者再次发生脑卒中的风险因素,并给予预防性的对应措施,包括运动指导、康复训练及饮食指导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氢溴酸西酞普兰片[迈克伟,万全万特制药(厦门)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50431]20 mg口服,每天1次,1周后视患者具体情况适当增加药量,疗程共计8周。

1.4 观察指标与疗效评定标准 比较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的2、4、6、8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HAMD评分变化情况及卒中焦虑、抑郁治疗总有效率。HAMA量表共包括17个项目,分数<7分表示正常,反之分数越高则表示患者抑郁症状越严重。治疗效果评定主要以治疗前后HAMA、HAMD评分的减分率为依据[2]。即减分率=(治疗前总分-治疗后总分)/治疗前总分×100%,≥75%表示显效;25%~75%表示好转;减分率<25%表示无变化。治疗总有效率=(显效+好转)/总例数×100%。

2 结 果

2.1 HAMA评分比较 2组治疗后第2、4、6、8周HA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F对照组=31.464,P对照组=0.000;F观察组=59.011,P观察组=0.000),观察组治疗后第2、4、6、8周HAM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HAMA评分比较分)

2.2 HAMD评分比较 2组治疗后第2、4、6、8周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F对照组=231.943,P对照组=0.000;F观察组=248.813,P观察组=0.000),观察组治疗后第2、4、6、8周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评分比较分)

2.3 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8周后,观察组卒中后焦虑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8.3%,高于对照组的3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749,P=0.000);观察组卒中后抑郁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6.7%,高于对照组的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121,P=0.000)。见表3。

表3 2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例(%)]

3 讨 论

脑卒中后抑郁症作为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精神障碍并发症,患者一旦发病将会表现出情绪低落、感情淡漠以及活动力下降的症状,部分患者甚至出现思维功能减退以及自杀等负面情绪;目前,临床上主要是通过结合患者的个体差异和具体情况给予个体化治疗,进而达到改善患者肢体功能以及心理状态的目的[3]。脑卒中患者在患病期间,由于肢体和神经功能将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待患者病情稳定后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恢复,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由于情绪低落和心理的压抑,将会使其理解、活动以及行为能力降低,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康复难度[4]。

疾病在对患者造成生理上损害的同时,还会导致患者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心理问题相对更加严重[5]。临床资料显示,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发病率≥30%,病程相对较长,治疗期间由于生理因素、经济因素以及家庭因素等影响,患者的心理负担较重,对其治疗效果造成不良影响,易再次诱发脑卒中,不利于患者预后与康复[6]。临床西医治疗方法以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为主,特别是氟西汀使用最为普遍,虽然能够达到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多数患者用药后易出现不同程度的胃肠道反应、过敏及头晕头痛等不良反应,致使患者治疗依从性下降,用药期间易出现自行停药或减少用药剂量等情况,直接影响了患者治疗效果,久而久之可令其病情反复[7-8]。

近年来,氢溴酸西酞普兰作为新型的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在脑卒中后抑郁治疗中的应用日益普遍。氢溴酸西酞普兰具有较高的亲脂性,患者口服后可以快速吸收,服药1周左右即可达到稳态血药浓度,且与患者年龄无关,长期服药治疗并无明显蓄积作用[9]。目前多数抗精神病类药物的代谢物和血浆蛋白结合率高达90%以上,而氢溴酸西酞普兰<80%,与其他类型药物相互作用较小。其药物不良反应,如嗜睡、恶心、口干及多汗等也较轻微和短暂,在临床治疗中可与其他治疗药物联合使用,其安全性较高[10]。此外,氢溴酸西酞普兰对于患者心脏传导系统、心血管系统并不会造成明显不良影响,与其他治疗药物相比更适合应用于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治疗,可将其作为长期应用药物。

本研究结果显示,2组治疗后第2、4、6、8周HAMD评分与HAMA评分均较同组治疗前明显下降,观察组治疗后第2、4、6、8周HAMD评分与HAMA评分也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后,观察组卒中后焦虑与抑郁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8.3%和76.7%,高于对照组的38.3%和35.0%。提示患者经过治疗后的临床症状得到有效改善。可见针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不仅需要给予常规治疗,还需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进行康复锻炼,与西药治疗相配合,通过服用氢溴酸西酞普兰不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抑郁情绪,还能够促进患者病情恢复。

综上所述,氢溴酸西酞普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明显,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用药安全性好,患者治疗依从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氢溴酸西酞普兰
氢溴酸西酞普兰片对脑卒中后焦虑抑郁伴失眠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及睡眠的影响
氢溴酸樟柳碱对慢性脑缺血损伤大鼠氧化应激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氢溴酸高乌甲素纳米粒缓释片的制备
丙戊酸镁合并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对照研究
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卒中后抑郁焦虑共病的对照研究
西酞普兰在紧张性头痛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西酞普兰与阿米替林治疗老年抑郁症的临床对照研究
艾司西酞普兰与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比较
工业副产物废氢溴酸的回收与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