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 妍
(兰州大学 甘肃·兰州)
[提要] 人才的缺少是阻碍当前我国农村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退休人员是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人力资本,促进其到农村再就业能够有效地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另外,对于退休人员来说,很大一部分人都无法适应由于退休而改变的生活状态,从而会产生焦虑、难过、郁闷等不良情绪,导致各种问题凸显,到农村再就业可以使退休人员发余热,丰富老年生活。
当前,人口老龄化是全球都在面对或即将面对的且有待于处理的问题,目前日本是全球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65 岁以上人口比例达到了27%,排名世界第一,而意大利23%、德国21%位居第二和第三名。我国虽然不是老龄化程度最严重的国家,但至少在21 世纪的上半叶之前,我国将始终是老龄人口规模最大的国家。
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使得我国的社会养老负担也越来越重。老年人口的增多,使国家支付的退休金也逐年的增加,这样会使养老金缺口越来越大,对经济的发展产生负面的影响。另外,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导致老年人口抚养系数的提高,会加重劳动年龄人口的负担。2018 年,我国老年人口抚养比为16.8%,即每100 个劳动年龄人口只需负担16.8 个老年人,给劳动力造成了极大的负担。快速持续的人口老龄化将会导致在未来不远的时期出现劳动人口比例急剧下降和社会劳动力短缺的问题,从而严重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业问题也必需引起高度重视,我国老龄化水平不断提高、养老压力的增大对老龄人口再就业具有潜在需求。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劳动力从农村离开,选择到城市务工,使得农村的人才流失,恶性循环导致当前我国农村年轻劳动力流失严重,劳动力质量也大大降低,不利于优化农村劳动力资源配置,现在我国农村剩余的劳动力大多都是老人和妇女,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对当前农业先进的技术水平了解过少,对于先进的农业发展技术的接收能力较差,掌握能力不强,阻碍了农村的发展。
此外,从人力资本理论角度来看,退休人员到农村工作是人力资本价值的再次体现,加上当下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须之策,实现乡村振兴,最重要、最关键的因素之一就是“人”,因此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退休人员到农村再就业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极为短缺劳动力资源的农村发展也对人力资本有迫切的需求。当前发展状况下,如果不能有效地利用老年人力资本,势必会因为人口红利的消失、人力资本要素投入不足而导致经济增长乏力。
(一)供给方面
1、退休人员回到农村的意愿比较强烈。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通过广泛宣传发动、正面激励引导、典型示范带动,退休人员想要参与到农村建设中的意识明显增强。尤其是退休人员相较于当代的年轻人来说,对于农村的生活与环境更加充满热情与期待,参与到有关农村发展大潮中的主动性更加强烈,这与当下的许多毕业生不愿回到家乡从事基层工作形成鲜明的对比。退休的老年人相较于年轻一代存在特殊的乡土情结,当下的退休人员大部分都是知青,他们对于自己过去的生活,奋斗过的农村都怀有特殊的感情,退休以后渴望回到原始出生地、长久居住地养老,从而满足叶落归根、重返田园的精神愿望,这是不同于年轻一代的最大区别。乡土情结作为影响退休人员到农村再就业的因素之一,让越来越多想要发挥自身余热的退休人员愿意积极投身于到农村就业的行列,他们往往都怀揣着建设美好乡村的愿望,渴望通过自己的贡献和努力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2、当前我国人口平均寿命延长。我国当前及未来平均预期寿命持续走高。平均预期寿命指同时出生的一批人若按照某一时期各个年龄死亡率水平度过一生平均能够存活的年数,是综合反映人们健康水平的基本指标。从世界范围来看,2010 年全球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为69.6 岁,其中高收入国家及地区平均为79.8 岁,中等收入国家及地区平均为69.1 岁。表1 是我国的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可以看到2015 年我国平均寿命已经达到76.34 岁。(表1)
2019 年《世界人口展望》报告显示,到2050 年人类平均预期寿命将从目前的72.6 岁增加到77.1 岁,而我国人口平均寿命将达到85岁,在未来也将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人民的生活在各方面都得到了改善,在年龄构成的角度来看,未来十几年我国人口预期寿命和健康预期寿命的增长潜力巨大,当前我国的平均寿命已经达到了75.5 岁,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到21 世纪中叶我国的平均寿命将接近80 岁。退休人员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所以人口平均寿命的延长为退休人员到农村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3、退休老年人具备更多的工作优势。虽然退休人员受到身体状况、心理状况等其他消极因素的限制,但他们具备自身独特的优势,对于到农村工作,在工作经验、社会阅历、人际关系等方面有多年的积累,更有其自身的优势,且相对年轻的技术人员来说,退休人员有着丰富的经验和娴熟的技术,可省去培训的时间和金钱,主要表现在工作经验、技术水平、管理能力和人际关系等方面,同时还具有丰富的农村生活经验,对农村熟悉省去了适应环境的过程。这些优势是当代青年人,更是刚离校的大学生所不具有的。尤其在当前高速发展的科技社会,体力劳动正在慢慢地退出市场,取而代之的是以经验和技术为主的劳动形式,退休人员的优势更加得到突显。退休人员到农村工作的范围较广,因此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原来所从事的工作,适宜地参与到农村发展的各项工作安排中,这使得退休人员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可以在不同的方面服务于乡村振兴,包括农村的经济发展、科教宣传、传统文化、文体健身等多个方面,这促进了农村发展建设的全方面多领域共同进步。此外他们在时间上也更加自由充分,而且许多退休人员都享有养老保险待遇,不存在对收入多少的过分担忧。
(二)需求方面
1、农村发展的迫切需要。农民是农业劳动的主力军,农民自身的基本状况决定着农业劳动力的供给质量。当前农村空心化较为严重,因此将城市中的较高文化素质的退休人员引入我国农村的发展计划中,能够很好地缓解当前农村对于人才的迫切需要。其次,退休人员服务于农村的发展,政府会着力加大对农村各种服务设施的投入,丰富农村退休人员的精神生活,增加农村活动设施,这有益于缩小当前国家过大的城乡差距,不仅有利于实现健康老龄化,而且能够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乡村振兴。
2、国家养老保险体系的完善。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推进,老年负担问题更为突出。当前我国的养老保险体系并不健全,这使得老年群体的个人及家庭负担过重。因此,老年群体服务于农村发展不仅可以改善自身的生活状态,更能有有效地促进国家的养老保险体制的改革深化。
3、退休人员的生活质量。退休人员一旦从繁忙的工作中退下来,生活环境急剧变化,会感到自身没有存在感,对生活产生极大的消极态度,到农村再就业有利于丰富退休人员晚年生活,可以消除思想上的空虚感、生活上的无聊感、情感上的压抑感,有利于保持精力旺盛,促进其身体健康。此外,还能够提高退休人员自理生活能力减少对他人的依赖,使得很多退休人员独立而健康,还可以因为从事对家庭和社会有贡献的活动而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
(一)社会及退休人员的思想因素。老年歧视是社会中在一定程度上流行对老年人的成见、偏见以及由此产生的思想和行为,是社会大众对老年人的一种负面塑性和差别对待。老年歧视使退休人员在社会上处于劣势地位,它导致退休人员被边缘化及受到社会排挤,也得不到公平的社会对待和发展机会。老年歧视不仅降低了退休人员的自我效能,致使他们对自己的负面评价增多,经常处于抑郁和压力之中,造成工作绩效和生活质量低下,同时也会进一步导致社会人力资本的浪费,造成代际之间的不和谐甚至出现敌对情绪。老年劳动者对参与社会发展的意识不强,表现在老人自身的主观意识与传统观念上。一是许多退休人员认为自己工作一辈子,退休之后,就应回到家中颐养天年,不知道他们仍然可以为国家的发展继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二是在社会层面上经常对退休人员工作存在年龄上的歧视,很多人对老年人存有固有印象,认为年龄大了,身体各项机能和体力都不如年轻人了,是社会的“包袱”,是“需要被照顾”的人,因此对老年人有着更高更严格的要求。年龄要求、离职条件等都制约着当前退休人员返回农村再次工作。
(二)自身健康因素。由于身体素质的制约,退休人员返回农村后可以从事的工作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很多农村相对较重的体力劳动并不适合于退休人员。此外,随着当下老年人活动的多样化,退休人员参加各种活动的积极性十分高涨,但是当前8 小时工作制与退休人员的身体健康状况尤其不相匹配,传统的刻板坐班工作制度并不适合于退休老年人。
(三)政策宣传因素。当前我国在促进退休老人返回农村工作的宣传上不足,加上老年人的主动性不强,这使得很多有意愿返回农村的老人并不知道再次工作的方式与途径,在退休人员工作的制度保障体系上并不不完备。虽然政府对于退休人员开发持积极鼓励的态度,在政策法规的制订上也都明确指出对老年人参与社会的支持与保护,但我国在退休人员再就业方面的法律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有很多相关法律只是宏观性的概述,对于很多细节问题并未作出规定和详细说明,未能照顾到“点”层面的问题,在具体的制度保障体系上还不够完备,尤其是加上老年人相对来说是弱势群体且返回农村工作条件会更加艰苦,很多权益并不能得到充分的保障,这也大大打击了退休人员返回农村工作的热情。
表1 我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一览表(单位:岁)
(四)再就业渠道因素。退休人员期望的再就业工作渠道和现有渠道有很大差距,工作信息和退休人员的信息并不能充分对应,缺乏专门提供给退休人员返回农村工作的信息平台,在退休人员再就业的途径上,大多城市退休再就业退休人员依靠“强关系”,通过自己的交际圈来获得工作机会,这说明多年来退休人员找工作的途径方面仍然发展缓慢,在帮助其再就业或是管理再就业问题上,并没有一个以退休人员为服务对象的专门人力资源机构,在再次就业的渠道上存在着很多制约。我国尚没有一个以退休人员开发为主要管理对象的专门性管理机构,尽管退休人员回到农村再次工作的相关问题涉及老龄委、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民政部、扶贫办等多个政府机构,但是各机构中并没有完全对退休人员综合管理的机构,这使得在涉及退休人员的相关问题时,没有一个权威机构能够全面对这一问题协调管理。
(一)宣传退休人员的优势和返回农村工作的的价值。政府应该不断宣传积极老龄化和退休人员的价值,努力营造出积极老龄化的氛围,使得退休人员树立正确的老龄观,加强退休人员主动参与社会活动的意愿也是促进退休人员发展的重要思想因素,至关重要的是增强退休人员再就业的信心。此外,还要加大对农村环境的宣传,激发退休人员对农村的热爱,提高退休人员返回农村工作的热情,让退休的老年人意识到返回农村工作不仅可以充实自身的退休生活更是充分发挥自身价值的一种方式。
(二)建立健全政策法律,促进退休人员返回农村工作。政策的缺失,制度的不健全导致多数的退休人员在再次工作的机会面前选择放弃,他们害怕自身的权益得不到保障。政府应该完善相关的退休老年人再就业政策,加强对退休人员的重视和扶持;完善相关的医疗保障及劳动法,保护退休人员在劳动中的合法权益。此外,还要在农村制定相关政策,加大宣传退休人员的工作优势,消除老年歧视,完善退休人员平等就业的政策,还要完善相关的鼓励和支持政策,促进退休人员返回农村工作。
(三)建立退休人员返回农村工作的平台,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对于多数有意愿回到农村愿意再次工作的退休人员,他们在寻找工作途径上更愿意相信政府和相关老年机构,搭建退休人员再就业的平台,需要从不同角度出发。首先,设立退休人员到农村工作中介机构,采集退休人员的信息,形成一个系统的退休人员信息数据库。退休人员和农村劳动力需求单位通过在中介机构登记注册,可以查询与自身需求相匹配的信息,让这个平台提供一个双向的咨询服务。同时,向退休人员免费提供到农村就业信息咨询服务,对退休人员到农村再就业进行专业指导。其次,由政府专门机构在各地定期组织退休人员市场招聘会,为退休人员和农村劳动力需求方直接搭建桥梁,拓宽退休人员到农村再就业的有效渠道。对于掌握不同专业技能的退休人员,应根据其实际情况,发挥政府的组织力量,细化退休人员开发渠道,为退休人员匹配到更加适合本身的工作。一方面可以充分满足退休人员的自身需求,解决他们寻找渠道的问题,并且由政府直接建立的平台和组织能充分增加退休人员对渠道的信任;另一方面利用该平台可以向存在工作机会的农村输送优质、强就业意愿的退休人员,既大大增加了农村的劳动力,又充分发挥了人力资本的再次使用。
(四)为退休人员设置全面的工作岗位和灵活的工作时间。由于退休人员身体素质的限制,加上多年的工作积劳成疾,退休人员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身体疾病,再加上有些疾病随着退休人员年事已高会更加多发。退休人员适宜从事的工作一般为体力消耗较小,但责任心要求较强的岗位,充分发挥退休人员在经验和技能积累、社会资本、人力资本投资等方面优势明显。所以,相关农村应该充分了解退休人员的身体状况,根据他们的身体素质、能接受的工作强度、工作时间、工作条件并结合他们在退休前所从事的行业属性、所具备的多样化的工作能力等为他们提供合适的多样的工作岗位。对于退休人员来说,较快的工作节奏会使他们较快的疲惫,应实行弹性的工作制度,以弹性工作时间代替朝九晚五的强制工作时间,每周工作总时间也可以适当减少,只需要按照实际工作时间支付他们工资。这样一来,就营造了退休人员继续工作的条件,延长了他们继续为社会作贡献的时间。
(一)意义。老年人已成为社会需要承担的巨大压力,鼓励有条件的退休人员参与到农村发展当中,重新投身社会,可以使退休人员的经验、知识、技能得到继续发挥。在微观层面上,可以解决当前老龄化引起的社会普遍性问题,包括退休人员的精神问题以及身体健康问题,还有利于提高退休人员社会参与度、帮助退休人员实现对自我价值的超越以及有利于提升生活水平、促进家庭和谐,还能够使得退休人员能够老有所为,提高生活质量,充实精神生活,发挥自身余热。从宏观上来看,退休人员到农村再就业能够减少社会人力资本投资,以扩大生产,可以减缓劳动力供给不足带来的压力,老年人力资本的充分利用能为乡村、社会和国家创造经济效应,促进经济发展,能够缓解我国当前农村劳动力资源短缺的问题,也缓解了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保障压力和国家养老压力。满足劳动力市场需求、促进经济发展,降低社会抚养系数,减轻经济负担都是老年人力资本的开发与利用的重要意义。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进程,鼓励退休人员回到农村工作,能极大地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素质,与农业现代化的要求相适应,能有效地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因此,在我国面临人口老龄化、少子化、人口红利消失以及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研究我国退休人员回到农村再就业的问题,对发展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展望。随着当前我国农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回到环境良好的农村养老,充分研究退休人员返乡再就业的相关问题能够吸引更多的退休人员返回农村,在理论的基础上努力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模式,对以后我国养老产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知识经济的时代下,人力资本理论的发展较快,尤其是在当前我国高质量劳动力短缺的情况下,应当在人力资本理论的基础上,应该对相关问题进行充分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最终在老龄化的背景下能够缓解各方压力,促进农村的发展,缩小城乡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