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成语学习文言文的调查与思考

2021-02-24 10:44周剑英魁学贞
课外语文 2021年3期
关键词:俗语成语文言文

周剑英 魁学贞

(甘肃省永靖中学,甘肃 临夏 731600)

我校地处教育相对落后的民族贫困地区,多数学生来自山区农村。学生的文言文基础较差,学习兴趣普遍不浓,除了老师布置的作业,几乎没有人愿意主动读文言文。怎样才能消除学生对文言文的惧怕心理,使学生喜爱文言文呢?

一、调查的背景与目的

自我校课题《运用成语巧学文言文的实践研究》被列为甘肃省临夏州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 年度重点课题以来,我们课题组按照当初计划,针对课题重点研究内容,结合课堂教学实际,探索性地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教学科研活动。为了提高研究的针对性,我们对我校关于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中文言文教学与学习的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

通过本次调查,了解我校高中文言文学习教学的现状,剖析造成此种现状的原因;理论结合实际,寻找能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兴趣的新思路、新方法;探索和尝试提高文言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二、调查方法及实施过程

调查方法:采取问卷调查方式,了解我校师生对文言文教学现状的认识和看法。

实施过程:以本校高二年级的四个普通班(共计200人)及两个实验班(100 人)和部分语文教师作为调查对象,内容涉及高中文言文教材选文和课堂教学。采取随机调查、抽样分析和老师交谈的方法,经过数据统计,整理出调查结果。

学生调查问卷情况:

表1 对教材文言文选文的评价

表2 关于自主学习

表3 关于文言文课堂

简单问答题:

(1)你认为文言文应该选作学生必修教材还是选修教材?为什么?(2)对中学生学习文言文,你是如何看待的?(3)请谈谈你和你的同学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或窍门。

三、调查结果分析与总结

我们一共发放出300 张学生问卷,共收回了300 张学生问卷。一共发放出了30 张教师问卷,由于客观原因只收回了29 张教师问卷。通过对问题调查的统计,我们总结出如下观点:

表中学生要求减少文言文教材内容的比例最大,由此可以看出,目前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是枯燥乏味的。许多学生只是应付似的赶背文言文,更有甚者,对文言文背诵置之不理。说明我校高二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态度太松懈,甚至就不放在心上。

文言文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乏味、枯燥的现象,这也是对我们教师的一个警醒。不能只苦抓基础知识点,将文言文讲解得支离破碎,我们在授课中要根据学生实情,寻求一条能激发学习兴趣的途径。在调查中,虽然只有小部分同学表示基本喜欢文言文,这也表明高中文言文教学并没有走向死胡同,如果能调动这部分同学的积极性,进一步在学习中相互学习,互补优势,文言文教学还是蕴藏着巨大的潜力与优势的。

在问卷调查中,教师和学生对于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满意程度也是不尽如人意的,问卷调查结果反映出了“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的文言文课堂教学现状。这要求教师在文言文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应方法多样,方式灵活,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体现学生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

四、从上述数据看来,发现的问题

教师课堂讲解分析烦琐不堪。教文言文时,教师总是担心学生理解不透,于是注重串讲,满堂灌;唯恐讲解出现疏漏,极力奉行“字字落实,句句串讲”的箴言,教法僵化,甚至千篇一律。即便自读课文也是如此,使学生对文言文日生厌倦之情。方法的烦琐导致文言文教学的程式化和模式化。

学生主体意识失落。文言文课堂活跃的角色基本由教师担当,学生充当的是群众演员的位置。久而久之,学生在文言文课堂变得懒起来,这个懒并非指的是睡觉不记笔记等不良现象,而是思维上的懒,不会主动去思考。渐渐地学生上文言文课,课前不会去预习,课后合上课本万事大吉。养成只带着耳朵机械地听的习惯,自觉一些的学生机械地在书上做些笔记。文言文教学在不同的层面上存在着教师以串讲分析或者以串讲串问的形式代替了学生的自主思考、自主阅读、自主探究的现象。

由此问题表明,文言文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必须有一条能激发师生兴趣的新途径。

五、从调查报告确立新思路

这就给从事中学文言文教学的语文教师提出了一个现实的课题。教师怨天尤人,将文言文教学效率低下的责任一味地归咎于学生,不能解决任何问题。教师紧扣文言文的语言属性,紧密联系生活,真正调动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文言文教学的根本任务。运用一切可能的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应该在不断总结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探寻一条能够触类旁通、以简驭繁、学用结合的教授文言文,学习文言文的有效途径。

这条教授和学习文言文的途径是客观存在的。因为任何事物都是有其继承关系的,语言的发展也是这样。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历史不外是各个时代的依次交替。每一代都利用以前各代遗留下来的材料、资金和生产力。”在文言文和现代汉语之间,有着像人类发展那样“一脉相承”的血缘关系。现代汉语都是从古代汉语中继承、发展来的。许多文言用语至今还活跃在现代汉语里。毛泽东曾经说过:“我们要学习古人语言中有生命的东西。”而文言文中至今有生命力、数量最多的是成语、俗语。大多数成语、俗语是文言词语、文言结构,但又以现代汉语里的一种词汇类型活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成语、俗语是活着的文言文。

成语、俗语有其相对的稳定性,它基本保持着文言文的词义、结构方法以及修辞手法。在多年的高中文言文教学中,我有这样的体会,在讲解文言词、句时,引用成语、俗语为示例,能收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效果。

现代生活里有许多成语中的词保持着词的本义,这对我们掌握词的本义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如成语“罄竹难书”中的“书”字就是“写”之意。文言实词是这样,虚词也是。因材施教,因,介词“依照”“依据”。有许多成语、俗语保持着文言文的语法结构。如成语“弱肉强食”是文言文中的被动句式。成语“莫敢谁何”是宾语前置“何谁”。有许多成语体现着文言文中词类活用的现象。有的成语体现着文言文的修辞手法,可以通过成语了解它。不少成语与古代文化常识有关,这些成语,就是了解古代文化的一扇窗口。

我们就是从学生熟知的成语入手探索研究,借助成语辅助学生学习文言文。这不失为一条学习文言文的有效途径,既能积累成语,适应高考的需求,又能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也能提高阅读欣赏文言文的水平,可谓一箭双雕。总之,这活着的文言文对我们是熟悉、亲切的,是实用的。从成语入手学习、教授文言文是一个有效的辅助办法。

猜你喜欢
俗语成语文言文
误传了几千年的俗语,你也是传播者吗?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俗语知多少
客家俗语巧诵读
猜成语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
植物词“杏”的国俗语义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