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环刺螠幼螠生态化人工培育技术

2021-02-24 03:13李海涵左炳楠李海洋
科学养鱼 2021年1期
关键词:换水海参饵料

李海涵 刘 胥 孙 娜 左炳楠 李海洋

(盘锦光合蟹业有限公司,辽宁 盘锦 124200)

单环刺螠俗名海肠、海肠子,属于螠虫动物门、螠纲、无管螠目、刺螠科、刺螠属。单环刺螠和其他刺螠属的生物一样,是生活在海边潮间带泥性底质或珊瑚礁区中的管状螠虫动物,主要分布在黄海、渤海沿岸,喜栖息于泥沙岸潮间带下区和潮下带浅水区泥沙中。单环刺螠的季节性很强,只有在春天风浪大时才能捕到。单环刺螠的洞穴为“U”形,洞口呈烟囱状。单环刺螠体形肥大,身体前端具一长吻用于觅食;其极具弹性,可伸长,利用其黏性黏附底部的小动物或有机颗粒。单环刺螠的长吻在外觅食易被海鸟啄食而再生性极强。栖息于泥滩的单环刺螠有很好的潜沙能力,身体能潜到深40厘米以上。

单环刺螠对水质耐受力较强,水温在-2~31℃均能存活,8~26℃条件下生长较好;生存盐度为 15~36;能耐受 pH 4.5~9.5,适宜 pH 为7.5~8.5;溶氧高于1.14毫克/升的条件下能正常生活,对低溶氧忍耐力较强,溶氧为0.34~0.45毫克/升时可忍耐46小时以上。单环刺螠对海水中有害物质硫化物有较强的耐受与解毒能力,可对调节水质、缓解海洋污染起到一定的作用。单环刺螠为滤食性,以水层中悬浮性颗粒为食,对食物颗粒无选择性。

目前我国已成功进行了单环刺螠人工培育苗种和室内养殖的初步研究,正在开展产业化养殖开发实验。

单环刺螠幼苗放养时间为6月,在传统养殖中人们往往采用大量换水的方式进行养殖。现在养殖采用了互利共生的生态方式和人工配合饲料来增加其生长速度以缩短养殖期,可以在4个月幼螠养殖期换水量不超过100%,这样大大降低了养殖成本。

笔者在辽宁盘锦市大洼区三角洲盘锦光合蟹业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实验养殖基地采用全程微生态养殖的方式进行养殖,养殖水体800 米3,养殖全过程补水量不超过100%。养殖总产量为1 378千克。单环刺螠规格为1 400~2 000 头/千克,最高产量2.6 千克/米2,平均1.9 千克/米2。现将养殖技术总结如下。

一、前期准备

1.苗种来源

根据刺螠室内养殖要求,选择辽宁、山东、河北地区的种螠在盘锦进行人工繁殖。幼苗无损伤、透明,能清晰看见肠道,每千克鲜活幼苗在4万~6万头。

2.苗种运输

刺螠苗种运输一般不超过6小时,可直接采用保温箱干运,箱内可放冰袋2~3 个,用泡沫板进行隔离,以防苗种体表直接接触冰袋导致其冻伤或冻死。苗种的放置高度占箱高度的1/4~1/5 为宜。若运输时间超过10 小时,可用聚乙烯袋,袋内加约1/3 体积的海水,每袋放2 万~3 万头幼苗,然后充足氧气、扎紧袋口、装入泡沫箱中运输。泡沫箱内可适当放入冰袋以控制水温,冰袋与聚乙烯袋要用泡沫板隔开。

3.井盐水处理

冬季将地下井盐水抽到沉淀池中进行自然沉淀,使用漂白粉100~120 克/米3进行消毒处理,在余氯消失后再用时,将水抽到备用水池中进行二次调水,使用EM 菌调节水质,再通过两次沙滤后进入生物处理池处理,当氨氮、亚硝酸盐、碱度降到养殖用水标准后就可以进入育苗池使用了。

4.附着基处理

目前常用的附着基是细沙,沙粒直径在0.5毫米以上,使用前用40 目筛子筛下沙子备用。在养殖池内铺设细沙10~15 厘米厚,一般采用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消毒48 小时,再反复清洗直至水变清即可。

二、幼螠培育

1.投苗时间

一般育苗到蠕虫幼体1个月后就可进行幼螠培育了。此时的幼苗已经有了较强的钻沙能力,一般投苗时间在6月中旬。

2.生态培育

采用单环刺螠与海参混养模式,投喂的饵料首先由单环刺螠幼苗进行滤食,剩余的饵料沉到池底,海参可以摄食剩余的饵料。微生态制剂中的菌可将残饵及海参、单环刺螠的排泄产物进行分解,为水体补充营养盐,起到肥水、稳水的作用。通过构建这种生态系统,利用各个物种间的生态位互补,合理利用了水体空间及营养,达到降低饵料系数及减少换水的目的。这是一种合理高效、节能环保的养殖模式。

3.放苗密度

单环刺螠幼苗的投放密度以3 500~4 500 头/米2为宜,可为幼苗提供足够的活动空间,提高养殖成活率。海参规格在40只/千克左右,投放密度为2~3只/米2。幼螠钻沙后就可以投放海参。

4.菌液培养

(1)硝化细菌扩繁配方。设计培养水体500 升(消毒过的海水),菌种用量为500克,营养配方为醋酸钠450 克、七水硫酸镁45 克、磷酸二氢钠200克、磷酸氢二钾650克、蛋白胨2 000克、红糖650克、碳酸钠150克。

(2)扩繁培育情况。水温18~26℃,接种硝化细菌,溶氧为 5.5~7.5 毫克/升,菌液 pH 为5.32~7.82,经过13~17 天即可培育成功。此时菌液变成红褐色,揭盖后散发一股强烈的乳酸味。当菌液稳定后加入山梨酸钾进行封闭保存。

5.饵料管理

单环刺螠饵料配比为海参配合料45%、大叶菜粉15%、鼠尾藻粉10%、海油泥粉20%、鱼粉5%、贝壳粉5%。另外可根据单环刺螠生长情况添加辅料、营养剂,具体为小球藻1%~2%、螺旋藻粉1.5%~3%、VC0.05~0.1 毫克/千克、电解多维0.05~0.1 毫克/千克、硝化细菌0.05~0.1 毫升/米3。前期投喂每天采用少量多次的方法,一般每天投喂3次,投喂时间为7:00、16:00、21:00;中后期投喂两次,投喂时间为7:00和16:00。

前期饵料按照每天5~6 克/米3进行投喂,中期日投饵率为幼螠体重的1%~2%,后期日投饵率为幼螠体重的2%~4%。前期小球藻和螺旋藻的投喂比例较大,中后期可适当降低其投喂比例。

6.水质管理

全年养殖水位稳定在1.2米,少量换水,换水的目的为排放沙子表层污物。采用微生态制剂调节水质的方式进行养殖,前期每10~15 天换水1 次,换水量5%~10%;中期每10 天换水1 次,每次换5%~10%。每次换水时进行打耙排污。后期每7天换水1次,换水量在5%。在高温季节,每隔两天补充经处理后的地下井盐水进行降温。一般换水量约为5%,水温维持不超过26℃。

换水前1 天和换水后投放VC、多维、乳酸菌、芽孢杆菌等抗应激产品。前期每周使用2~3 次微生态制剂,每次用量在5~10毫升/米3;中后期水质稳定,每周使用1 次,每次用量在1~3 毫升/米3。

7.敌害防御

单环刺螠幼螠的主要敌害是桡足类,桡足类的大量繁殖往往侵害单环刺螠蠕虫幼体,可采用0.3 毫克/升“特杀一号”(表面渗透剂)杀灭,12 小时后换水20%~30%,24 小时后使用微生态制剂进行调水。

8.幼螠出池

养殖4 个月后幼螠规格达到1 400~2 000 头/千克,可出池投放到滩涂上进行成螠养殖。将20 目网袋包在排污口,再用水流冲沙,幼螠就会浮在沙子表面,并随着水流流向排水口,便于集中收获。以这种生态的方式培育幼螠,一般产量在1.5~2.5 千克/米2;混养的海参规格能够达到12~14只/千克。

猜你喜欢
换水海参饵料
水培植物霎换水
感谢海参
香饵
香饵
自动换水
古今八珍之葱烧海参
海参易变弯,掺了糖
一星期没换水的梦境
藤——致树及其它
秘制饵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