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胸蛙集约式人工饲养技术研究

2021-02-24 03:12刘亚水
科学养鱼 2021年1期
关键词:摄食蚯蚓越冬

刘亚水

(漳州市芗城区农村农业局,福建 漳州 363002)

棘胸蛙(Rana spinosaDavid)俗称谷冻或石冻,隶属于两栖纲、无尾目、蛙科、蛙属,在我国湖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广东和广西等均有分布(蔡明章,1979)。栖息环境的光照度在200 勒克斯以下,气温在-1~30℃,水温在2~22℃。冬季棘胸蛙栖息于山泉源头的洞穴内,惊蛰后山涧的气温上升到15~19℃,水温上升到9~13℃,棘胸蛙离开越冬洞。夏秋季山涧的气温在19~30℃,水温在19~22℃是全年的主要生长季节。寒露后山涧的气温下降到8~15℃,水温下降到13~15℃时,棘胸蛙开始沿着山涧溪流而下寻找越冬栖息场所(邹明泉等,1986)。

笔者于1987-1992 年参加胡石柳棘胸蛙人工苗集约养殖技术研究课题,分别在海拔588米的百丈际、海拔为14 米的厦门、海拔为250 米的漳州华安和连城进行了棘胸蛙人工苗集约养殖技术研究,2015-2019 年在华安进行棘胸蛙集约式养殖技术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饲养场所 试验点设在漳州华安、厦门思明区仙岳村。建设不同结构的饲养池,比较探索防蛇鼠进入的集约式棘胸蛙人工养殖技术。集约式养殖池面积10~15 米2,池深1.5 米,池上方安装防逃网罩,在池底设饲料台,饲料台占饲养池面积的1/2或2/5,水深30厘米。池底周围栽种石菖蒲,山泉水经水管流入池内,污水井排水管通进外排水沟。养殖场上方搭建遮阳棚。

2.饲养管理 在饲养管理上探索适合生产上推广应用的棘胸蛙人工饲养的科学方法。

3.食性和摄食习性 对棘胸蛙的食性和摄食习性进行驯化研究。

4.度夏、越冬和运输 分别对棘胸蛙人工饲养的度夏、越冬和运输等方面问题进行探索。

5.病害防治 在棘胸蛙人工饲养过程中对棘胸蛙的病害进行记录调查,并逐步加以改进完善饲养池的设施。

6. 放苗 先后试养棘胸蛙7 批次,共6 180只,人工苗幼蛙体重为1.5~4克。

二、结果

1.棘胸蛙人工饲养结果 试验结果表明,棘胸蛙在集约池人工饲养完全可行。在科学饲养和适宜温度的条件下,幼蛙经244~300 天的人工饲养,可达到个体重最大178 克、最小78 克、平均125克的商品蛙规格。饲养结果详见表1。

表1 棘胸蛙集约式人工饲养结果

2.不同饲养池的饲养效果 试验结果表明,集约式蛙池进行人工饲养棘胸蛙完全可行。在饲养池内栽种石菖蒲和保持水流,以及搭盖遮阳棚后,使蛙的栖息环境保持较低的光照度,较好地解决了棘胸蛙所需要的生态环境条件。在这种生态环境条件下,棘胸蛙不论昼夜都会到饲料台觅食和在池内活动。在饲料台设幼蛙栖息场所,有效地解决了幼蛙活动能力差难以集中到饲料台觅食问题,提高了幼蛙的成活率,饲养试验期间没有发生任何疾病。而散养池的饲养成活率低,并发生红腿病、肚胀病等。没设防逃网罩的饲养池,幼蛙攀逃严重,蛇、老鼠等敌害进入池内危害幼蛙。设全封闭网罩的饲养池,有效地解决了防逃和敌害入侵问题。饲养效果见表2。

从表2 看,集约式养殖池防逃、防敌害效果好,饲料台具有投放活动饵料、蚯蚓的功能,而且提供棘胸蛙登录栖息平台,水环境中栽种水生植物,提供蛙的隐蔽场所、料台,设排污口,有效地解决了残饵、粪便,防止水质污染。防逃罩网与池底距离高度1.8米,设有小门,有利于工人进入池内投料和清扫残饵、粪便。散养池因无料台,投喂蚯蚓等活饵料不固定,影响蛙摄食,没有防逃、防敌罩网,蛇、水老鼠、翠鸟进入池内捕食蛙严重,蛙逃逸严重,尤其是雨天池壁潮湿,蛙会顺着池壁攀逃。

表2 不同饲养池的饲养效果

3.食性驯化效果 在饲养中用膨化饲料驯养棘胸蛙其效果不明显。在开始驯养的2~3 天蛙不摄食,从第4天起有部分蛙摄食,但食量不大,因此饲养30 天体重增加不大。用蝇蛆和膨化饲料混投的效果不明显,棘胸蛙摄食活动的蝇蛆,偶尔摄食膨化饲料,经30 天测试,结果蛙体重下降。用蚯蚓和鱼干混投时,蛙只食蚯蚓不食鱼干。用大平2号蚯蚓整条和切成小段混合在一起,驯养刚变态幼蛙,驯养效果较好。幼蛙都能集中到饲料台觅食。开始摄食活动的蚯蚓,15 天后,不动的蚯蚓也能摄食。食性驯化效果详见表3。

从表3看出,棘胸蛙对活蚯蚓、黄粉虫、白蚂蚁、蝇蛆都会主动摄食,不分白天黑夜,只要不受干扰惊动就会到料台觅食。棘胸蛙对配合饲料、鱼干等不动的饲料不摄食,但对煮熟的面条能吞食是一种误食。

表3 棘胸蛙食性驯化效果

4.棘胸蛙分级饲养的效果 经试验证明,采用分级饲养的效果好于混养。一是饲养成活率高;二是生长快、群体产量高;三是饲养管理方便;四是便于轮捕轮放。分级饲养方法及效果见表4。试验中,笔者曾在混养池中捕获1 只体重70 克的成蛙,发现腹部大,有硬物,解剖后发现胃内有2 只幼蛙,重达l0 克。在饲养中,笔者发现体重2克左右的幼蛙能连续捕食两只刚变态的幼蛙。通过分级饲养解决了大蛙吃小蛙的难题。

表4 棘胸蛙分级饲养方法与效果

5.饲养效率测试结果 用大平2号蚯蚓饲养棘胸蛙的饲料系数最低为6.0、最高为6.4,平均为6.2。根据测试结果得出每6.2 千克蚯蚓可产1 千克蛙,黄粉虫饲养棘胸蛙的饲料系数最低为8.2,最高为9.0,平均为8.5,详见表5。

表5 饲料效率测试结果

6.人工饲养中的度夏和越冬效果 棘胸蛙在有遮阳棚的饲料池内能安全度夏,气温在34℃、水温在22℃的环境条件下正常生活。在饲养池进水口的池底用沙石构置成大小不等的洞穴,供棘胸蛙越冬效果好。气温在-1℃、水温在2℃的环境条件下,棘胸蛙能安全越冬。体重10克以上的幼蛙越冬成活率100%,10克以下幼蛙越冬成活率85%,而且越冬后蛙体较瘦,活动能力差,仍有部分幼蛙死亡。

7.病害及防治 在连城县养殖点,由于用温泉水源,而且饲养池排污不方便,水质易变坏,饲养中棘胸蛙出现红腿病和肚胀病。厦门点在春夏之交和秋冬之交时两度出现肠炎病。连城点采用换水消毒饲养池,改用冷泉水,改变水环境。在尤溪、连城养殖两场都发现蛇、水老鼠、翠鸟、河蟹和蚂蟥等危害蝌蚪和幼成蛙。笔者曾解剖两条进入池内的水蛇,解剖后发现蛇消化道内有幼蛙,大的42克,小的20克。翠鸟捕食l0克以下幼蛙,危害很大。体重15克的山蟹捕食l0克以下幼蛙。同类大吃小,较为常见。通过在饲养池上做全封闭罩网后,有效地解决了敌害进入蛙池危害幼蛙的问题。

三、讨论

笔者认为棘胸蛙人工饲养完全可行,关键是要解决3个问题,一是饲养池建造要合理,二是幼蛙、成蛙的人工饲养要配套,三是管理措施要跟上。放养20~30 克/只的幼蛙生长快,成活率高,经244 天左右人工饲养可达到178 克/只以上的商品蛙规格,实现当年放养、当年收益的目的。

从几年的饲养结果看出,棘胸蛙的生长发育与温度有直接关系。尤溪丈际蛙场地处高海拔,全年温度在13℃以下有6 个月,温度在15℃以下有8个月,温度在16℃以上只有4个月。因为气候条件原因延长了棘胸蛙的生长周期。养殖中蛇、鼠、蚂蟥等敌害对棘胸蛙危害极大,应注意防患。

猜你喜欢
摄食蚯蚓越冬
“贵蚕1号”“华康2号”对人工饲料摄食效果评价
罗氏沼虾越冬养殖试验
中华大蟾蜍幼蟾的摄食节律研究※
奶牛安全越冬要抓好防寒保温
鱼类越冬综合症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方法
两种不同投喂策略对加州鲈摄食量和生长的影响
“川山×蜀水”小蚕人工饲料摄食性改良研究进展
水蛭越冬技术
画蚯蚓等
揭秘蚯蚓的10大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