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思璇
夜曲的旋律优美,充满歌唱性,通常是慢速或中速并较多采用琶音作为伴奏和弦。肖邦的夜曲是夜曲这一体裁中最为杰出的代表,其中《夜曲Op32 Nr1》具有甜美,梦幻和朴素的特点。这首作品以B大调作为开端,却以b小调结尾,在音乐创作手法上是非常独特的。《夜曲Op32 Nr1》发表于1837年,献给卡米耶.德.比灵夫人。这首夜曲节奏舒缓,优美抒情,乐句中以一问一答的方式展现,时而愤怒,时而祈祷,时而深思熟虑,这些戏剧性的变化在狂风暴雨中达到了高潮,如不屈不挠,抵挡压力和愤怒,最后有如在绝望中宣布的那样在b小调中结束。
肖邦的音乐风格极具优雅、细腻,正如他的夜曲一般。因此演奏这首作品时,通过谱面的批注,几乎可以听到作曲家想要表达的每一个细节,尤其在踏板的使用上。因为肖邦是最精通使用踏板的作曲家之一。针对踏板的滥用,其态度极为严格,并且总是告诫他的学生:“正确使用踏板将是一生所需要不断学习的”。根据肖邦对踏板的态度,我们可以发现踏板技术在这个曲目上的演奏不是任性随意的,而需要通过研究和分析来支持踏板的使用。
在本部分内容中我们将分析:在第6小节,何时松开第二个踏板会更好。值得思考的是,由于不同的踏板使用方式会产生演奏表现效果上的不同,因此,本部分将根据以下两点进行比较和分析。(A)完全按照谱面的要求,在演奏完左手的最后一个音后立即松开踏板;(B)结合所有的表情记号,力度记号和乐段的发展来决定踏板的松开时间,这也意味着需要让踏板保持稍长的时间。
图1:第6小节
(一)第一种情况:演奏者完全按照谱面要求,在演奏完左手最后一个音后立即松开踏板。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图片使用的乐谱出自Henle Urtext,因此,这部分的踏板标记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其次,根据此处的踏板标记弹奏,优势是:随着乐句的结束,立即松开踏板可以保证乐句结束的干净利落,在听觉上不会出现浑浊不清的效果。同时,立即松开踏板也为下一乐句的到来预留了充足的空间。此外,肖邦在此处标注的表情记号为:stretto。“stretto”表示临时的加速、紧凑。这也就是说明此处的速度已经改变,它变得比之前更快,需要表现出紧凑感,“stretto pedal”也意味着敏捷而灵活地使用踏板。同时,在“stretto”之前,力度记号为“f”可以说,在这个小节里,作曲家试图建立一种快速而强烈的情感。克列金斯基说:“弹奏此部分时应像弹奏莫扎特作品一般有如空气的清澈、简洁,并使用较少的踏板”。结合全曲的风格,这一部分的特点贯穿在整首作品中,即旋律被突然打断并中断,之后再以优美的旋律将我们引向该乐句的结尾。根据这些细节,在左手弹奏完最后一个音符后立刻松开踏板,这不仅使乐句结束的更加简洁清晰,同时很好地表达了作曲家的意图。但值得注意的是“Pause”,当延音记号放在音符或休止符上方时,表示音符或休止符会跟随表演者或指挥家的意愿延长持续时间,通常可以延长其时值的一倍。因此,这也可以理解为尽管旋律停止,但这并不意味着整个阶段已经结束。如果使用第一种情况的踏板,则旋律被僵硬地断开,而此小节还处于整个作品的第一阶段。在左手的最后一个音符结束后立即松开踏板,这无法解释作曲家标注“Pause”的意义,并且在此部分过早松开踏板会使休止的部分过长。另一方面在肖邦时期使用的Pleyel钢琴与现如今的钢琴有所不同,当时的钢琴在演绎力度记号“ff”几乎不会像现代钢琴表现“mf”那样响亮。因此,如果完全按照谱面要求,那么放置于现代钢琴中进行演奏其结果也将带来新问题。
(二)第二种情况:结合所有的表情记号,力度记号和乐段发展来决定踏板的松开时间,这也意味着让踏板保持更长的时间。通过上一段的分析,可以很清晰的了解到在此小节中作曲家使用了“f”,“stretto”以及“pause”,“rest”。从乐句发展来看,第6小节处于全曲的第一阶段。肖邦夜曲的旋律一般只是对意大利歌曲旋律的回响或模仿。肖邦“有一种相当于天才的本能,能够创造出独特的旋律,如果用一种能够保持音色的乐曲来演唱或演奏,这种旋律实际上是无效的,但从敲击音中挑选出来的每一种乐器从一出现就开始消亡,这是迷人的,给人一种比唱歌本身更可爱的歌唱错觉”。对于肖邦来说,他喜欢选择普莱耶尔钢琴来展示他的“歌唱性”技术。因为在肖邦时期,普莱耶尔钢琴的音色非常出色。可以说,演奏肖邦的夜曲需要保持旋律的歌唱性。根据这个原因,让踏板保持更长的时间,不仅可以合理地解释标注的延音记号,同时为下一阶段乐句预留充分呼吸。对于旋律而言,将踏板保持更长的时间也可以使乐句过度的更加平滑。对于作品表达,它保持了旋律的连续性,并增加了乐曲的神秘感,使乐曲从一开始就充满了戏剧性。虽然以上观点表达了对踏板的使用时间稍加延长,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使用时间过长,则无法表达“stretto pedal”的效果,而在听觉上会出现模糊的结果。其次,踏板踩得太久也会使原本的节奏混乱。因此,比较第一种情况和第二种情况,只需将踏板保持稍长的时间。
图2:第7小节不同版本之间的区别
在对小节6踏板进行分析之后,本部分将重点介绍第7小节的踏板使用分析。上图所示为:法语,德语和英语版本(均为第一版)。但笔者在查看这三个版本的谱面时发现第7小节中肖邦对踏板的标记有所不同。法语版本和英语版本在第7小节的所有踏板标记均相同,而德语版本与法英两版的差异很大。从图片可以看到,德语版本中此小节肖邦没有做任何踏板标记。那么为何同为第一版的所有三个版本,其踏板的标记却有所不同?若根据不同版本的踏板标记来弹奏此小节,将产生带来怎么样的结果?接下来,笔者将围绕这些问题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
首先,从出版时间上,英语版本于1837年11月出版,法国版本于1837年12月出版,德文版本于1838-1840年出版,可以说英语,法语版本的出版日期是很接近的,德语版本的出版时间是最后一个。关于不同版本踏板标记的变化,原因是“肖邦经常看不到校稿,有时校稿会被他的朋友们纠正。其结果是原始版本经常充满错误和印刷错误。其次,回到乐谱本身,第7小节是整首乐曲的第二阶段,肖邦在三个版本中均标注了以下内容;从乐曲的右手旋律中,乐谱标记为“legato”(连奏)。同时,左手的连奏完全不同。在左手的第一个音符和五个音符中,肖邦标记了“Staccato”(断奏)。断奏后,肖邦标记了连奏,以连接其他音符。第三,肖邦在该小节标记了“poco ritenente”和“delicatiss”。“poco ritenente”的愿意是稍突慢,指有一点突慢,但不及“ritenuto”突慢。“delicatiss”指极其纤细、柔和。本小节在右手旋律出现之前,作曲家标注了“p”。因此结合以上所有细节的分析,并结合第六小节中旋律被突然的暂停打断,演奏者在演奏第七小节时应该带着轻微的气息非常柔和地弹奏此小节,并且在速度上做出细微变化,体现稍突慢的效果。
现在,根据法国版本和英文版本的踏板标注,踏板应在左手弹奏第一和第五个音符时踩下,并在其三个音符后松开踏板。如果使用此踏板标记弹奏第7小节,从声学角度来看是确保了乐句的统一性,同时,右手连奏也可以通过踏板得到体现。但是,左手部分的第一和第五个音需要进行断奏,若根据标注在第一和第五个音出现时就使用踏板,那么断奏所体现出来的音响效果则无法实现,因为踏板会使整个乐句都处于连奏状态。而在德语版本中,肖邦在此小节未标注踏板标记。原因是“他可能要求只通过手指来提供踏板无法提供的清晰度”可以说,肖邦更强调手指的连贯性,而不是依靠踏板来达到连奏。作为他的学生,Mmde Courty说,“肖邦真的不喜欢他使用踏板,通常自己也不使用踏板,因为他想确保这个乐句不被夸大”。肖邦最忠实的学生之一Mikuli建议:“使用最经济的踏板”。因此,在德语版本中此小节肖邦未标注任何踏板标记是可以理解的。从米库里的话中可以看出对肖邦而言,踏板的使用是非常谨慎、严格的。而事实上,第7小节的节奏并不复杂,旋律清晰。演奏者完全可以通过手指和手腕的力量体现断奏和连奏,无需踏板。作为乐曲的第二阶段,不使用任何踏板而通过手指提供断奏和连奏这也是与第一阶段之间的对比,从音响效果上加深了整个作品的戏剧性对比。
图3:第36小节不同版本之间的区别
通过上图的谱面可以发现,36小节的旋律与第7小节基本相同。因此,接下来的段落将分析以下原因,对比第7小节,肖邦在第36小节不仅改变了踏板的标记,同时通过以上三个版本的对比也可以发现肖邦在36小节改变了弹奏要求。不同于第7小节中“poco ritenuto”(稍突慢),在36小节已更改为“ritenuto”(突慢)。并且在第36小节中,作曲家不再标注“delicatiss”。左手部分第一和第五个音也不再标注“staccato”。从踏板的方面来看,第36小节在以上三个版本中都标注了踏板标记。其次,在德文版和法文版中,肖邦在右手的第一个音符下标注了踏板,而英文版本的却没有。那么为什么在同一个小节中肖邦对踏板的标注如此不同,并对比第7小节,在36小节中出现的新的踏板标记意味着什么呢?在下一段中将根据这些问题进行一些研究和分析。
从表情标记的变化来看,可以说与第7小节相比,右手的旋律不强调“delicatiss”。而且在节奏上,该小节使用的是'ritento'而不是'poco ritento',在此处作曲家会使用“ritento”,这并非没有道理。因为,对于整个乐曲,该小节都是接近尾声的,而使用ritenuto的节奏也可以为高潮的到来做好准备。从这些细节的变化可以推断,在德法两个版本中,肖邦在右手旋律进入时也加入了踏板,这是可以理解的。正如Marmontel所说,“肖邦会单独使用弱音踏板来营造出微弱的水流声,这些声音似乎会在蔓藤花周围产生透明的雾气,以此修饰旋律并将其包裹在一个类似精美的盒子中”。即使在他的亲笔签名或第一版中都找不到关于弱音踏板的任何标记,但从Burrowes的话中可以知道,“如果有两个踏板,一个标记(踏板)意味着在右侧,另一个标记在左侧,为‘弱音踏板’,这是允许被使用的”。或就像Marmontel所说的那样,“肖邦通常将弱音踏板和右踏板放在一起,然后创造出柔和而隐晦的声响”。因此,在36小节使用弱音踏板非常重要,它可以帮助作曲家将创作意图表达的更加精致。
作为一名演奏者,演奏此小节时应格外注意,不要将两个踏板放在一起时演奏得过于用力,而是通过弱音踏板和右踏板的共同作用下产生另一种特别的音色。因此,当演奏者练习到此部分踏板时,为避免过分用力,肖邦建议他的学生“学会在没有弱音踏板的帮助下完成渐弱演奏的能力,在这之后可以带上弱音踏板的使用”。
笔者已经通过分析展现了肖邦对踏板使用的态度是非常严格的。在不同的乐段或小节,他会改变踏板的使用以获得创作意图上最大的体现,尤其是在他的夜曲中,旋律充满了歌唱性。因此,踏板的使用非常重要。根据本文的分析,踏板的使用不是随意的。在不同的小节中,踏板的使用需要结合乐段的发展,表情记号,力度记号,节奏等所有细节,最后决定如何使用踏板。作为学习者,完美的演绎取决于细节的把控。当学习者遇到有关踏板的问题时,需要找到相关踏板的研究,然后根据事实证据了解作曲家的意图。因为,作为表演者,有责任尊重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其次,作为学习者需要探索的精神。例如在这首作品第7小节和第36小节,在三个不同的第一版中可以发现踏板的标记是不同的。但是,踏板通常会根据表情标记的变化或乐段的发展而变化。因此,与不同版本的踏板进行比较,然后进行演奏,演奏的结果也发生了变化。对于演奏者而言,这是比较和研究踏板的好方法。第三,作为一名成熟的演奏者,在使用踏板方面的问题不仅需要尊重作曲家的意图,还需要更多结合当下钢琴的发展进行研究和分析,这可能会使作品更好地理解并形成更多的独立性观点。更重要的是能够在踏板的实际性能上有更好,更合理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