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情绪的电影音乐写作分析
——以《驯龙高手》为例

2021-02-24 03:25史轩淼
黄河之声 2021年19期
关键词:配器弦乐乐段

史轩淼

引 言

《驯龙高手》(How to Train Your Dragon)讲述了谈龙色变的维京部落在其酋长儿子的努力下,与龙族化干戈为玉帛的奇幻故事。这部影片的音乐由好莱坞配乐大师John Powell操刀,主题旋律的情感表达极其丰富,配器与和声的编排浑厚大气,其中配器采用了具有苏格兰和北欧风味的民族乐器,例如风笛,爱尔兰哨笛以及匈牙利扬琴等,完美的展现了维京部落与龙族之间战斗的恢弘史诗场景。

在不同情绪或者不同桥段下,电影音乐的写作方式是有所区别的,但其宗旨就是使音乐与画面调性一致,甚至对画面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保证音乐作品质量的前提下,如何使之很好的融合于画面,起到推波助澜,画龙点睛的作用,使观众得到一种沉浸式体验,是本文探究的关键。《驯龙高手》(How to Train Your Dragon)便是这么一部音乐画面高度融合且故事性极强的作品。本文选择该片几处具有典型性的段落,通过对其和声进行、曲式分布、配器选择等方面的分析总结,了解电影音乐写作的一般方式。

一、片头音乐呈式部主题《This is berk》

由于是电影配乐,所以音乐整体曲式结构无法像传统音乐一样为其明确地定义。在配合画面的情况下,片头音乐的整体布局类似于传统音乐中回旋曲式(既A-BA-C-A的曲式结构),但又不完全相同,整体上可以分为带引子的六段音乐主题。

该部分通过主人公的旁白介绍故事背景,用俯拍的形式展现Berk岛风光。音乐建立在F大调上,主音持续,低音线条保持不变,和声节奏缓慢。巴松solo较为舒缓地演绎该段音乐主题,也是整部电影主题《This is Berk》,小提琴作为高声部副旋律以悠扬的长线条穿插于主旋律当中,低声部弦乐和竖琴的拨奏以及人声的哼鸣作为和声铺垫,配器上层次加厚,第二乐段旋律部分加入富有民族特性的乐器--爱尔兰哨笛以及乌克兰直吹笛,北欧风歌的音乐与海浪冲击的岛屿画面相得益彰,烘托一种祥和的氛围。

画风一转后,完整的旋律乐思和悠扬的长线条戛然而止,随之而来的是强有力的带有三连音低声部短促的节奏化织体,伴随着定音鼓的重击。高声部木管与弦乐以一种不协和的音程下行伴随着铜管的长线条不协和递进,随着竖琴的向上滑奏,不安的气氛被推向高点。调式由F大调转为其同名小调f小调,和声关系建立在下属方向上,并伴有多里亚调式的和声进行,这些同名大小调交替的应用与和声逻辑的布局使整个音乐富有民族音乐风格的特性,与故事背景里的维京部落相吻合。主题变奏以木管组八度齐奏的方式拉开了战争的序幕。该主题部分第二乐段,配器得到进一步加强,管弦乐八度合奏丰富了音响内容,整个战争场面更为丰满。随着画面内容紧张程度,相对应的音乐也在不断加强,打击乐器的加入,短笛和长笛以及定音鼓的加花处理,流动的节奏型逐渐铺满各个音区。第一主题段落结束停在小调六级上,形成阻碍进行,使得音乐并没有完全终止,有继续向后发展的趋势。预示着Berk岛并不能从一而终那么平静,意想不到的危险正在偷偷袭来…

一般片头音乐交代故事背景,人物关系,也是Main Title第一次出现的地方,是为整部电影音乐确定基调的关键所在。尽管剧情发展快速,场景切换频繁,情绪跌宕起伏,但主旋律始终穿插其中。同样的旋律,不同的速度,简繁程度不同的配器,织体选择的复杂程度,使得音乐在配合剧情发展的同时保持了连贯性。片头音乐的基调奠定,如何让人有沉浸之感也至关重要,维京族是一个北欧古老文化里的部落种族,使用北欧风格的乐器以及使用带有民族特色的旋律调式可以让音乐与故事完美融合。另外,若段落中含有旁白,打斗场面,人物对白等多种场景,音乐与讲话对白频段不冲突,与打斗音效等的配合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二、音乐音响化《Test Drive》

第一次飞行测试,晴空万里的天气,主人公希卡普有条不紊地安排着准备工作。在和龙的配合慢慢默契时,却不料发生失控,人和龙从高空坠下,情况十分危急。该部分音乐通过三组不同的音乐音响化写作方式描绘了这一危急时刻。该部分音乐共十五小节,三组音乐音响化各自五小节。第一组音乐音响化是半音上行的音块组成,加上各种富有色彩性的演奏技巧,将陷入危机的突然感表现的淋漓尽致。第二组音乐音响化通过低音保持不动,上方铜管按照大三度,增四减五度音程关系移动,造成强烈的不协和音响,表现出下坠的紧张情绪。第三组音乐音响化通过低音的向上全音或半音进行造成强烈的待解决感,对应了画面主人公积极应对危机,但仍在下坠,需要马上解决的状况。

音响化第一阶段采用多种特殊演奏法强调不协和音响,木管组的颤音,弦乐组的向上滑音并做顿弓的演奏,铜管组做音块半音上行,打击乐器的不断加强轮奏将这一阶段的情绪不稳定感表现到极致。

音响化第二阶段低声部做主持续,木管组弦乐组加入多种包含各种外音在内的固定节奏型材料,高声部弦乐更是在原有音响基础上向上八度,高频音响更加突出,铜管组大三和弦组按大三度向下移动,并采用三连音的节奏型,几种音响因素造成这一阶段的不稳定感。

音响化第三阶段情绪达到高潮,剧情也到了最危机的时刻,在第二阶段的音响基础上,低音由主持续改为向上全音或半音进行造成强烈的待解决感,紧张的情绪需要马上释放,自然的引出了第三主题段落。

三、情绪转折连接《Where is Hiccup》

该片段主要分析点在于不同情绪段落间的连接的写作手法,由包括引子在内的两段主题构成,每个主题间由过渡段连接。

希卡普与龙一同坠入火海后,族长以为儿子死了,悲痛欲绝后悔不已,围观的人们也纷纷默哀。该部分音乐只用了人声,低沉的男声以及略带有律动的女声低声吟着,如泣如诉,压抑的气氛渲染的十分到位。紧接着就来到第一处转折连接处,夜煞缓缓张开翅膀露出被它保护在怀里的主人公。

第二段主题“他还活着”,该部分讲述了人们发现主人公还活着的时候欢呼雀跃的场景。该段落也是由两个相似乐句组成的乐段加一个连接段构成。该部分音乐共十五小节,前八小节为乐思完全相同,区别在于第一句维持在主和弦,第二句使用大小调交替的和声进行。

该片段主要连接前后两种不同情绪,由低沉转为高昂。乐思整体呈现向上的趋势,细节处在上升趋势下还有迂回,使得乐曲有了向上的推力,情绪逐步释放。

主旋律音高以向上二三度为主,音型以四分音符为主,配器主要以高声部乐器为主,对位旋律加入八分音符,音程关系以四五度为主,配器主要以中声部乐器为主。两条乐思通过节奏的错位,音高关系的不统一以及乐器间的交叉使用,使得情绪的层层推进。

继前方高昂的情绪过后,音乐回归了平静。该过渡将逐步推进起来的情绪又压制下去。

首先听觉上的改变是乐曲速度的逐渐放慢,音乐的呼吸由急促变得平缓,其次逐步减少节奏化的织体形式,改用柔和的长线条代替。伴随着速度的放慢,音符的力度也在减弱。最后只剩下简单的弦乐铺底。虽然乐思还是呈现上向的趋势,但由于力度,速度以及配器的削减,情绪还是呈缓和趋势。

四、音乐不显露《Wake up》

该乐曲一共有二十七小节,为一个完整的乐段加连接。主题“hiccup苏醒”讲述战斗结束后,主人公在家里缓缓苏醒。该部分音乐为A,B,A`三个乐段8+9+8的再现单三部曲式结构,另外加最后一个连接下段音乐的过渡段共二十八小节,分为a,b,c,d,a`,b`,六个乐句,前四句b,c,d,e是一个起承转合的完整乐段形式。A`再现。该段情绪平和,只使用了钢琴独奏,渲染了战后的安宁,再现段出现时,为推动情绪的转变加入弦乐作为支撑。最后连接处三小节通过管弦乐全奏的方式,以音乐音响化的和音造成声音突强引出下一段落。

该片段主要讲述人物初醒的状态,无台词无动效音响,情绪较为平淡,如果没有音乐的铺垫,会略显平乏,但过于情绪化的音乐又会打破画面中的这一份平静。所以需要选择一种不打扰剧情内容表达但又不使画面太过平乏的音乐写作形式。此处使用钢琴独奏,且是织体及其简单的柱式和弦作为支撑,音乐缓缓流动,似有若无,在配合后起的弦乐以极弱的方式演奏,安静平淡的氛围感就表现出来了。

《This is Berk》中主人公与师傅在屋内的对话配乐也是一种不显露的音乐写作形式,与此处不同的是,使用了配器的骤减,齐奏变独奏,以及适当调整音乐与对白音量比例,达到对白突出,配乐不显露的效果。

结 语

电影配乐中,通过改变音乐主题来贴合画面内容的例子十分常见,各类西方电影如迪士尼与皮克斯动画,以及东方以宫崎骏作品为代表的动画故事片中,都尤为重视音乐对其画面剧情的影响。音乐作为最能触及内心的一种艺术形式,是电影创作中无法替代的一部分。它既能达到烘托情绪,补充情节的效果,又能起到反应时代背景,刻画人物特性,引领观众思绪的作用。本文通过五个不同情绪片段对其配乐的旋律、配器、和声织体以及音乐风格进行分析,探究了配乐家使用调式调性,和声布局,乐器选择等的意义。学习研究优秀电影音乐作品,学习创作者的创作思路,创作方法以及如何把控电影音乐与电影画面的配合关系,将传统作曲技法与电影音画关系的特殊性结合,对影视音乐创作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猜你喜欢
配器弦乐乐段
贝多芬降e大调第十八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曲式分析
让爱传出去
小跳蛙
视唱练耳与钢琴
我的好妈妈
二胡曲《新婚别》演奏浅析
贾钦多·谢尔西室内乐作品《IPRESAGI》第一乐章的配器分析
竹笛协奏曲《愁空山》研究现状及思考
解析歌曲《大江之歌》的管弦乐配器
丰戏曲传统之翼振民族文化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