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建设与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2021-02-24 04:04:19洪颖陈静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48期
关键词:能力课堂教师

洪颖 陈静

摘要:高校课堂是学生汲取知识、培养思辩能力的重要来源点,因此课堂形式对于学生接受、理解、掌握知识,提高各类能力有着关键性的影响。如何能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之中,在课堂中高效学习、积极思考成为目前改变课堂形式的主要问题。近些年所兴起的“翻转课堂”创新教学形式能够很好地改善传统课堂形式中学生参与度低等缺点,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科研能力。

关键词:翻转课堂;科研能力

近些年来,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创新型人才、研究型人才越来越为社会所需要。而党的十九大等报告中也明确提及,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力的战略资源。高校作为培养各类专业型人才储备的主要场所,对于学生的科研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愈发关注。对于高校学生来说,不仅要求自身掌握本学科的专业理论知识,还需要在课堂之外加强学习,培养并提高自身思维能力。

一、“翻转课堂”及其对教学方法改革的促进

曾有学者提出,相较于知识的传递,利用课堂时间进行思维构建更为重要。而后,众多学者对于同伴教学法等多样教学方法的效果进行论证,进一步说明利用现代化的媒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传统的面对面教学方法的弊端,能够使课程信息的传递更为高效,学生表现更为出众,并在研究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充实“翻转课堂”这一概念。

2007年,美国一所高中的两位教师首先将“翻转课堂”这一新型教学形式引入课堂,通过录屏软件等将教师上课讲解的音频、幻灯片等内容制作成视频并上传至网络,满足学生补课、温习等各类需求,逐渐形成了学生在课下对教师讲解的内容进行学习,而在课上教师可以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差异化辅导的模式。在此种模式出现之后,由于其教学方法灵活和创新的探索,提高了学生的能力,“翻转课堂”逐渐在美国、全球推广。这一教学模式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演化出多种形式。除了最为原始的线上视频教学形式之外,同伴之间的线上讨论、线下进行研究以及课上与教师充分交流沟通也是翻转课堂中重要部分。在翻转课堂中,知识传授与转化环节被彻底颠覆,即在课前、课后通过借助一系列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完成知识的传授,而在课上通过教师和同学之间的讨论等方式完成知识的内化。从翻转课堂的课堂形式上来看,具有以下几个优点:

首先,极大地增加了学生参与度,形成“教师-学生”双主体。学生不再是单纯的知识接受者,单向接受教师的“输出”,而是作为课堂的参与者,全程作为课程主体,形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互动。无论是从研究内容、信息识别还是问题探究,学生都会以非常高的主动性参与到课程中来,但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挑战:如何在有限的课程时间内,提出真正有价值、匹配学生水平的问题?又如何在面对面讨论的过程中,尽可能地将更多学生纳入进来?

其次,有助于促进学生对于问题的思考。翻转课堂这一教学形式不仅包含多媒体资料教学这一模式,课堂的交流、讨论、提问以及课后的总结整理都是该种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广泛参与的前提下,学生将会对于各个领域、国别研究中的核心问题以及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深度的阅读与思考,并在课上进行探讨交流。

再次,帮助学生转变固有的应试观念。在传统的课堂中,学生往往将教师所讲授的知识点作为考试的“重点”,在考试前夕采用突击学习、死记硬背的方式强行记忆,以达到通过考试、完成课程的目的。而在翻转课堂这一形式之下,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仅仅需要做到答疑解惑,更要通过引导和帮助学生“如何更好地进行学习”,打破固有的被動思维与偏信权威观念,重组对于“学习”本身的方式,鼓励学生将该种能力转移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之中。

二、翻转课堂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大学生的科研能力除了主要包含的信息处理与加工、独立思考分析判断、实践及撰写科研成果报告等方面的能力,还应包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科研创新能力等。而对于学生来说,课堂学习是汲取知识、提高能力的主要途径。学习某一门类的专业知识无法从根本上直接提高学生的能力,而是需要学生在接收到众多信息之后,通过提取、归纳、或总结这些信息背后的规律,不断进行思考,逐渐形成科研能力。当学生所获取的知识通过内化吸收转化为科研能力之后,学生能够在日后的学习科研中加以灵活运用。也就是说,学生对于课堂内容的理解与思考成为提高其科研能力的关键一环,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吸收,加速内化知识的速度,进而协助学生提高其自身科研能力。

(一)发现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首先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并且对于相关事件、现象有基本的理解认知。在此基础上学生才能对这一事件进行分析,进而发现问题。其次,学生自身还应具有一定的主动性,或具备对于这一方面的兴趣,才能支撑学生进行深入思考。教师在教授课业时,需要通过把握课堂节奏给学生以适当时间进行思考,进而推动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而并非仅仅局限于书本所限定的框架。在学生提出问题之后,通过充分的解答、指导使学生保持发现问题的活跃度与潜力。

在这种模式下,每节课之前都会按照学生自主选择的模块为基础。对于每个发言人即小组长来说,话题的选择尤为重要。讨论的话题是否过窄或者过于空泛,是否能够引起更多同学的兴趣,所需要的材料是否能在同学能够搜集的范围之内,是否能在课堂上短暂的讨论时间之内得出结论等都是话题挑选时值得注意的重点。这种发现问题的能力对于学生的科研来说是首要的,决定其日后的研究方向与研究方法,极大地影响其研究结果的价值意义,这也是一个科研课题能够成功开展下去的基础。

(二)信息搜集与处理的能力

信息搜集能力是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中基础的一环。无论是原始数据的搜集还是对于已有科研成果的二次运用都是信息搜集与处理的重要部分,同时也是进一步解决问题的研究基础。在教学上,教师可以选择性地为学生补充既有知识框架,并且向学生介绍最为前沿的研究理论、最新的研究成果,使学生在此基础上提高自身学术视野,激发学生创新思考的能力。

学生如果想要在课堂讨论中发表自己的观点、获得更多的收获,还需要按照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进一步地阅读。在课前思考中,对于学生而言需要更多有针对性的数据或研究成果支持自己的观点,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前需要自行搜集不同研究方向下大量的资料、数据来增强说服力。这种根据问题有针对性地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也是开展学术科研活动所要求的重要能力,是能够得出一个有价值、有意义、有说服力的研究结论的前提。

(三)独立思考能力

在科研活动中,独立思考能力是阐述自己观点的前提,学生自发地对某一问题进行思考,能够加深学生对于该问题的理解,培养思维能力。教师在课堂中可以利用鼓励、提问等手段引导学生对已有问题进行独立思考,激励学生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另外,通过对学生观点的合理评价,可以帮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身的观点,提高思辨能力。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还将在此阶段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发散-集中-再發散”,从而激发学习过程中创造性思维在不同的课堂形式之中,老师在每节课、每次讨论之前对该节课所涉及的专题做总体框架、重要知识点的解释。在学生们进行讨论、得出结论、进行汇报之中,教师作为观察者会对讨论的问题以及结论的可行性进行评价或提问,学生也会在此过程中与老师交流在讨论中产生的问题、发表自己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在这样的课堂之中,教师和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处于互动的状态之中,教师能够帮助学生们即时地解决各种问题,引导学生做进一步的思考,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影响了学生看待问题的方式,即在分析问题时多思考背后原因,在提出解决方案时思考可行性与合理性。对于学生来说,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局限于课堂,在课堂之外也可以尝试自行深入问题,进行全方位的思考。

(四)对于问题的回顾与反思

创新的课堂形式使这门课形成一个有效的课前思考、课堂中讨论、课后总结的模式。无论是每节课的小组长,还是其他参与的同学,都需要在课后对于本节课的问题进行回顾与总结,并将自己所想所感分享到教学平台软件中,形成关于各个专题的回顾,帮助学生在对某一问题有一定了解基础上再进行巩固。在课程主要模块学习结束后,问题的回顾有利于综合各个模块,形成全面的认识。在一些学生参与的科研活动中,往往在进行了一段时间之后,与最初的构想有所偏离,没有做好阶段性的总结,无法及时对日后项目的开展进行调整。翻转课堂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全程参与者,培养学生进行回顾与调整的意识。

三、结语

在现有教学改革实践案例中,可以看到翻转课堂形式众多,侧重点并不在于教师如何制作、发布多媒体资料,更重要的是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差异化教育,如何帮助学生建立自主学习的体系,然而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却存在着诸多挑战。首先,课堂内容选择的问题。由于课程涉及内容广博,使用到的各类视频、文献资料繁多,这对教师的能力提出挑战。一方面教师可能没有足够精力完成每一讲的视频录制、剪辑;另一方面,教师如在网上直接选用其他资料,就要保证资料能够高度贴合教师讲授的思路。因此,教师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地选择每节课所需的资料。其次,课容问题。由于当下大学课堂较多为大班制教学,也就是说一个班级内学生达到数十人,在某些翻转课堂形式中较难保证每个学生都能阐述自己的观点。另外,尽管学生在课前进行准备,也无法确保能够有充足的时间与老师进行沟通交流。学校中的教室主要针对大班教学,较难为如此大容量的班级提供灵活的探讨环境。尽管有学者提出可移动的、面对面的桌椅布局有利于交流探讨,但在当下依然较难实现。再次,学生能力问题。传统的教学模式尽管存在诸多问题,但对于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却有助于其知识的积累。而创新性模式下的课堂需要以自行理解与广泛阅读为基础,这对学生能力的要求较高。继而引发出对于教师能力的要求,要求教师所引导的问题、讨论能够兼顾不同水平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教学形式来应对这些挑战,才能够更好地通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创新与科研能力。

总体来说,翻转课堂这一创新型的教学方式能够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在课堂的实践中通过多种方式实现了对于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多种多样的课堂形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乐于参与其中,并产生了众多十分有趣且有价值的研究课题。而面对现存的挑战,要求教师在设置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时候将课程内容、特点、学生能力完全考虑其中,找到适合课程的模式,以达到更好的课程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能力课堂教师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食(2022年2期)2022-04-19 12:56:24
最美教师
快乐语文(2021年27期)2021-11-24 01:29:04
美在课堂花开
教师如何说课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1:16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4:48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人大建设(2018年6期)2018-08-16 07:23:10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