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凌云 海云
摘要:在幼儿园的教育过程中,通过运用游戏教学手段,可以促使幼儿的身心得到良好的锻炼,还可以促使幼儿回归本真、发展个性,全面增强幼儿的综合能力。幼儿教师要为幼儿创编出具有地域特色、民族情怀的民间游戏活动,让幼儿在进行游戏的过程中获得快乐。将民间游戏与幼儿教育进行融合,有利于促进幼儿发散思维、培养兴趣、增强体质,有利于帮助教师创新育儿模式、体现教学实效、促进幼儿发展。
关键词:民间游戏;幼儿园;教育活动
引言
在推动幼儿教育教学体制改革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重视到民间游戏的教育价值,并且积极地将民间游戏作为宝贵的教学资源融入到幼儿教育教学活动中。在利用民间游戏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民间游戏教学资源发挥出了巨大價值,不仅提升幼儿阶段的教育吸引力,也为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教育环境。
一、民间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意义
(一)增强幼儿的身体素质
幼儿正处于个人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身体发育速度较快,幼儿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教育教学要求了解幼儿的健康成长以及发展轨迹,以促进幼儿动作协调为依据,提升幼儿的灵敏度以及平衡力。大部分的民间游戏都需要孩子进行攀登以及跑跳,这些符合这一阶段的教育教学改革要求。幼儿教师需要注重细节要素的分析,结合已有的教育教学机会,通过简单的游戏规则介绍来有效地规避各种身体伤害,让幼儿能够主动规范个人的言行举止,真正实现自身学习能力的稳定提升。这种以幼儿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策略以及手段能够更好地锻炼幼儿的身体灵活度以及协调性,幼儿的反应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二)提升幼儿社会认知能力
民间游戏的教育教学价值比较显著,对推进幼儿阶段的教育教学改革有非常关键的影响,幼儿教师需要主动利用不同的民间游戏活动提升幼儿的社会认知能力。作为幼儿阶段的教育教学核心目标,幼儿的科学化成长以及社会认知能力的培养不容忽略,幼儿教师需要坚持实事求是,确保使幼儿能够在参与各类游戏活动的过程中,促进自身的综合能力与素质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的幼儿正处于个人的形象思维阶段,如果教师能够将丰富多彩的学习工具以及游戏形式带进课堂,那么对幼儿的主观能动性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幼儿也会变得更加的积极和主动。
二、民间游戏资源在幼儿园活动中的运用策略
(一)创设民间游戏环境,激发幼儿游戏兴趣
良好的游戏环境是高效开展民间游戏的前提,也是基础。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要求,幼儿教师要以幼儿为核心,创设适宜幼儿的游戏环境,促使幼儿在良好的游戏环境中充分发挥自身的游戏天赋,促使幼儿回归本真,帮助幼儿释放天性,使其可以更好地融入民间游戏,还要帮助幼儿树立游戏认知和游戏意识。因此,幼儿教师要在幼儿园育儿活动中,为民间游戏创设适宜的环境,增强游戏趣味性,增强幼儿的游戏意识和游戏动力,帮助幼儿在良好的环境中培养游戏认知,从而充分感受到游戏的魅力精髓,一边让幼儿感受民间游戏带来的快乐,一边促进幼儿的民族情怀培养,进而全面提升幼儿的民族情感认知。另外,在组织开展民间游戏过程中,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让幼儿在适宜的游戏环境中养成规则意识,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科学收集游戏素材,丰富幼儿民间游戏
在幼儿园开展民间游戏活动时,教师要注重运用科学的手段收集民间游戏素材,促使民间游戏可以充分发挥地域性特色,让幼儿园的民间游戏活动更接地气、更有趣味。首先,幼儿教师要联合幼儿家长,科学、广泛地搜集民间游戏素材,促使幼儿家长也能积极参与到民间游戏搜集过程中,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幼儿家长对民间游戏产生浓厚兴趣,进而使家长积极配合教师、幼儿的学习和游戏,保持家园合作一体化。其次,幼儿教师要利用网络手段收集民间游戏活动,促使幼儿园民间游戏创编工作顺利开展。互联网具有海量信息的存储与传播功能,在互联网庞大的信息库中蕴含着十分广泛的地域文化特色,记载和保存许多民间游戏,这些都是幼儿教师需要的重要游戏内容素材,利用互联网可以促进民间游戏收集途径全面拓展。最后,幼儿教师要开展社会走访和征集活动,科学拓展民间游戏搜集的途径,促使幼儿在开展民间游戏活动时,可以突出时效性、广泛性的特点,丰富幼儿民间游戏,促使幼儿园民间创编和实践工作高效开展,取得良好成效。
结束语
在幼儿教育教学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民间游戏的利用非常有必要,幼儿教师需要关注对幼儿的恰当指导,了解民间游戏的融入策略以及要求。结合前期的教育教学目标,以促进幼儿的全面成长及发展为依据,确保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以及弘扬,充分促进民间游戏的有效落实。结合这一阶段的教育教学改革策略,以丰富的民间游戏资源丰富教学内容,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游戏环境中更好地促进自身成长。
参考文献:
[1]周洋.民间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9,000(004):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