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濒湖脉学》研习与思考*

2021-02-23 09:23:30张锦祥黄遂和邱芬梅颜芳齐玉茹
中医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脉学病脉李时珍

张锦祥,黄遂和,邱芬梅,颜芳,齐玉茹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东广州510006;2.广东省中医院,广东广州510006

脉学在中医学中极受重视,一直被视为中医四诊中最难把握、最难精湛的诊法。李时珍继承了正统的脉学,博采历代医家脉学之所长,在晋代王叔和《脉经》二十四脉基础上,总结了明代之前历朝脉学的经验,加之实践体会,总结而成二十七脉,撰成《濒湖脉学》一书。《濒湖脉学》以歌诀体裁编写,比之于教材语言简明,比喻生动,论脉简要而不失全面,易于诵记。笔者通过研读《濒湖脉学》,并于临床中实践运用,认为书中体现了三大特点,现总结如下,以飨同道。

1 善用象思维,还原易学本原

笔者认为《濒湖脉学》从易学中吸取精华,类比卦象,善于运用“象”思维的特点统领脉学,使得各类的“象”得以归类,用于临床。从不同象的角度来解读脉,可以更贴近脉学的本原,使后学执简驭繁、把握精髓,提高临证辨病辨证水平。

以涩脉为例,《濒湖脉学》中记载其为:“细而迟,往来难,短且散,或一止复来。参伍不调。如轻刀刮竹。如雨沾沙。如病蚕食叶”。对脉象之描述皆为生活中所见所闻,将脉之取类比象发挥得淋漓尽致。书中认为:“弦脉在卦为震,在时为春,在人为肝”,将脉象与易学之卦象、人体的脏腑生理联系起来。《易经》[1]言:“震来虩虩”“震惊百里”。“震”为雷,发之于春之惊蛰,春雷一响,万物复苏。种子开始发芽,子叶、胚根等破土外出的那一瞬间,就是弦脉“象”的最好诠释。而其中的“破出”体现了积蓄的力量,如种子的萌发可以顶开千斤巨石,也对应人体肝为将军之官的属性,可以理解为弦脉刚的一面。但同时“木曰曲直”,木气具有伸展、条达的特性,这种特性是有柔韧度、能屈能伸的,并不是绝对刚强不屈的。犹如弓箭射出,迸发出力量速度前,富有弹性的弓臂弯曲,持续蓄力,蕴含了“潜龙勿用”之意,此为柔的一面。刚柔相济,方得“曲直”双重之性,才能准确理解弦脉非紧、非强劲,如按琴弦,按之应手,不乏张力与柔韧性的精髓。所以只有将脉象背后的易学思维深入解读、溯源求真,才能对其本质把握得透彻。

2 辨析脉象异同

《濒湖脉学》中的脉学理论源于《黄帝内经》《脉经》等经典书籍,但由于经典书籍往往由多人合写而成,故研读过程中常出现脉象的描述与目前观点相矛盾的地方。笔者认为只有将异同互参,才能从不同角度认识脉象,探讨其本原。现就书中记载的异同点进行列举阐述。

《濒湖脉学》对脉的描述及主病中,与经典较一致的是“革脉”。《伤寒论·辨脉法》[2]中指出:“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虚寒相搏,此名为革。”明确指出革脉为“虚寒相搏”所得,主“妇人半产、漏下,男子亡血、失精”。《濒湖脉学》中革脉主病诗则为:“革脉形如按鼓皮,芤弦相合脉寒虚。女人半产并崩漏,男子营虚或梦遗”,可以看出二者脉象之病机如出一辙,说明《濒湖脉学》继承了经典理论。此外书中也对相异的脉象进行了辨别。如长脉,《难经·三难》曰[3]:“遂上鱼为溢,为外关内格,此阴乘之脉也……遂入尺为覆,为内关外格,此阳乘之脉也,故曰覆溢,是其真脏之脉,人不病而死也”。“上鱼”指从寸脉延长到鱼际仍有脉动。“入尺”指从尺脉向尺泽部位延长。即如《脉理求真》[4]所言:“指下迢迢,上溢鱼际,下连尺泽,过于本位”。从原文分析,出现了过寸过尺的长脉,就类似于见到真脏之脉,是病情危重的信号。反观《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言[5]:“长则气治,短则气病”,《伤寒论·辨太阴病脉证并治》[2]亦有:“太阴中风,四肢烦疼,阳微阴涩而长者,为欲愈”,此皆言长脉者为正胜邪却,正气恢复的脉象。《伤寒论·平脉法》[2]曰:“东方肝脉,其形何似?师曰:肝者,木也,名厥阴,其脉微弦,濡弱而长,是肝脉也”,“南方心脉,其形何似?师曰:心者,火也,名少阴,其脉洪大而长,是心脉也。”可见心、肝之脉必兼长者,以其伸展之势类比木气之疏达,火性之宣通。针对上述疑惑,《濒湖脉学》指出了病脉及平脉的区别点,若脉象为“长脉迢迢大小匀”及“如循长竿末梢者”,皆为长脉之正常脉,对应心肝之神强气壮、疏达宣通及肾之根深蒂固;若脉象为“如引绳,如循长竿”者则是病脉,主阳热极盛之疾。故推测《难经》中长脉应存在脉象“如引绳,如循长竿”之不和谐之象。综上,可以看出《濒湖脉学》对于相异脉象进行了仔细辨析分类。

《濒湖脉学》的脉学论断在后世医家看来也并非没有争议。如促脉,书中言:“促脉数而时一止”“促脉惟将火病医”,这与《伤寒论·辨脉法》中[2]:“脉来数,时一止复来者,名曰促。脉阳盛则促……此皆病脉”的论述是相符的。但有后世医家如成无己[6]则根据《伤寒论》:“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解释为:“脉来数,时一止复来者,名曰促……此下后脉促而复胸满,则不得为欲解,由下后阳虚,表邪渐入而客于胸中也。”可以理解促脉是太阳病误下后本气未虚,表证未解,阳气欲振奋抗邪,但表里已不能谐和,阴阳气不相顺接之脉象。刘渡舟[7]认为,此促脉非数而时一止的促脉,而是脉数疾之别称,是阳气欲振奋抗邪于上焦表卫,但出现力不从心的表现。胡希恕[8]则认为此促脉是寸口之浮脉,是其从条文中“表未解”考量作出的判断。《脉诀刊误》[9]言:“促脉,尺微关细。寸口独实而滑数。并居于上。”笔者临证中发现,太阳表证患者在热势较高时易出现数而时一止之促脉,但是热退后促脉消失,期间完善心电图发现,发热期间可出现频发性早搏等情况,而热退后则恢复为正常心电图或偶发性早搏,此种情况尤其容易出现在伴有内环境紊乱的患者中,这与条文中所言“下之”存在一定的联系。故笔者认为“促脉”就是脉数而时一止。我们不仅要学习《濒湖脉学》中对脉学辨析异同的精神,更要灵活地应用于临床,不断发展。

综上,脉学源于经典,经典回归临床,只有不断地将《濒湖脉学》中的脉学论点与经典记载、甚至后世诸家中的论点进行参悟比对,在临床中反复印证,去伪存真,才符合李时珍书写《濒湖脉学》的宗旨。该书既尊重经典,也通过对比异同而发展脉学。同时,《濒湖脉学》所记载的脉学知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必须证之于临床,使其不断完善。

3 倡导以脉论述病机

脉学是中医四诊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脉学是为了学习其背后的医理。在研读过程中,笔者发现《濒湖脉学》中脉象的主病诗阐述的医理,有不少与目前中医对脉象病机的认识存在差异,甚至有相反的情况。笔者认为李时珍并非标新立异,而是从不同角度去论述脉象,往往看似相反的描述,实际是辨证的统一。其提及“滑脉为阳元气衰,痰生百病食生灾”,《中医诊断学》[10]认为滑脉的脉形当是往来流利,如盘走珠,应指圆滑,主痰饮、实滞、实热,此与《濒湖脉学》中的“滑脉如珠替替然”“滑脉为阳”“痰生百病食生灾”相符无异。然而原文却在滑脉上备注“阳中阴”,实在让人疑惑,“阳”当属实证、热证,而不应对应“元气衰”的虚证、寒证。《脉理求真》[4]认为滑脉是气虚不能统摄阴火所致;《脉学辑要》[11]则认为虚家反见滑脉是元气外泄之候。但统观诸论,亦有牵强之处。

《伤寒论·辨脉法》[2]曰:“趺阳脉浮而滑,浮为阳,滑为实,阳实相搏,其脉数疾,卫气失度。浮滑之脉变为数疾,发热汗出者,不治。”此意当分前后两段理解,前半段是典型的阳明经证脉象,主热证、主实证。后半段所指的不治之证,笔者认为当为滑脉卫气失度、阴伤阳散之病机。卫气失度则卫阳郁陷于里,故发热,阴精泄于表,故汗出。阴精愈泄而郁热愈炽,阳失阴制,热复不为汗衰,阳失阴涵,阳必逐渐亡散,其脉浮滑而兼数疾,邪胜阴伤阳渐散,必渐转散脉,此为不治之证。如《素问·评热病论》[5]中“汗出而脉尚躁盛者死”之“阴阳交”病。同时因“卫出下焦”[12],卫气之散必导致元气亡散,此亦《脉学辑要》指出的“滑脉是元气外泄之候”之论证基础,也应是“滑脉为阳元气衰”的佐证。

临证如慢性阻塞性肺病、肺部感染以及心力衰竭等危重症脉象中均可能出现滑脉,其多见咳嗽咯痰、喘促、肢肿、肢体乏力等症状,乍看似乎有痰饮、水湿、宿食等实证依据,但当使用祛痰化湿、消食导滞、通便泻下等法时,获效不多。究其原因,此痰饮、水湿、宿食为疾病之标,其本在于先天之肾气、元气与后天的胃气、中气的虚惫,疾病过程中或有热证出现,但多为上述病理产物化生之热。病理产物不除,热必不除,而中气、元气不固,病理产物源源不断产生,难以断根。故临床上即使遇见滑脉病人,也不能单纯地使用化解痰饮、水湿、宿食等病理产物的方法,必须兼顾中气与元气、肾气与脾胃之气。这也是从临床上反证滑脉并非是纯“阳”之脉的佐证。

4 小结

综上,滑脉既可以是生理脉象,也可以为病脉的一种,既有主实证、热证的一面,也有主虚证、寒证的一面。李时珍在滑脉主病诗中所提及的“元气衰”是为其批注“阳中阴”服务的,意在告诫初学之人,面对滑脉时不要简单认为其为单纯阳脉,而使用清解之法,还要辨别表里虚实寒热,看清楚滑脉背后隐藏的核心病机,四诊合参,才能一矢中的,诊病方能准确。

脉学源于经典,经典应回归临床,只有不断地将《濒湖脉学》中的脉学论点与经典记载、甚至后世诸家中的论点进行参悟比对,在临床中反复印证,去伪存真,探究背后病机,才符合李时珍书写《濒湖脉学》的宗旨,从而更好地在提高脉学造诣及临床安全性的同时,发挥李时珍思辨与临证的核心思想内涵,解决更多的临床困惑。

猜你喜欢
脉学病脉李时珍
中医名言拾粹
光明中医(2023年22期)2023-03-09 16:44:38
基于“病脉证并治”诊疗思维的《伤寒论》知识图谱构建与应用
解码李时珍
Differentiating and Treating Gynecological Disease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Collateral Diseases
专业与传统美德交响曲
出版参考(2020年11期)2020-01-12 07:07:24
中国药神李时珍
《张山雷脉学讲义》摘编
诊家当参《脉镜须知》
到底谁骗谁
小小艺术家(2016年4期)2016-07-23 03:10:44
论《脉经》对脉学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