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靳颖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
亿万年前,整个潮汕地区还是一片大洋。约在亿年前,潮汕地区由海洋变为陆地,又从陆地掩埋变为海洋,后来海水退去,形成现在的地形。古时,其被称为潮州,后来汕头经贸兴旺,起而取代潮州,逐渐成为该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潮汕这一地区概念由此产生。
在我国,“天人合一”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中国传统文化最基本的文化内涵,而潮汕传统民居装饰艺术正是对此哲学思想的追寻,通过事物的自然属性来表现。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体现当地居民的文化思想等。潮汕传统民居的建筑布局与装饰,既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基本哲理,又体现了民居群在文化、宗教、艺术、风水学等方面的观念,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内部装修是传统潮汕文化的缩影。在传统文化中,以居室装饰为载体,追求平安祥和,祈求富贵如意,表现出传统意识。例如,麒麟、鹿、鹤和金鱼等壁饰,常被赋予吉祥、长寿、富贵的寓意;在门匾上写“寿里”“居安”等字,也表示对平安长寿、居安思危的祝福。四面楚歌的方正对称格局易延伸至宗祠和家庙,祖祠是人们祭祖、男子娶亲的场所,体现着宗法伦理思想[1]。风水观念对潮汕民居的装饰也有很大的影响,潮汕民居的风水观念多以象征图案作为寓意或暗示,以求富贵吉祥。例如,“金、木、水、火、土”5 种风格各异的山墙装饰风格,为潮汕地区所特有,广泛应用于民居建筑中。与此同时,潮汕民居的装饰中渗透着艺术观念,彩绘、泥塑都很艳丽,木雕、石雕都栩栩如生,瓷嵌皆五彩缤纷;《潮州府志》中的“鸟革翚飞”“雕梁画栋”,更是对潮汕民居装饰艺术的赞誉。
总之,潮汕民宅装饰是一种文化观念的写照,对民宅装饰的意旨、构思和设计都有深远的影响。
彩绘装饰在我国传统民居中起源较早,在春秋时期已采用。在我国,传统的彩绘主要有苏式彩绘、和玺彩绘和旋子彩绘。苏式彩绘题材以山水花鸟为主,生动灵活,构图饱满丰富,景观园林、民宅等均采用;和玺彩绘象征着权威,经常使用的题材是龙凤,采用大量金粉,色彩艳丽厚重,只用于皇氏,体现封建帝王的至高无上、皇权至上;旋子彩绘题材是由和玺彩绘中的牡丹花变形而来的,采用的技法十分特殊,常被官府采用。潮汕民居彩绘以苏式彩绘为主,花纹采用山水人物、花鸟走兽,其赋予吉祥意蕴。例如。“福气”用蝙蝠表示,“长寿”用桃子表示;潮剧故事也被雕刻在墙上,表现了潮汕民居的地域特色;至清末民初,海船、火车、等新奇事物也被雕刻在墙上,充分反映了海洋文化对潮汕民居的影响。
木雕用作居室装饰,起源也很早。木雕多用于清代住宅。潮汕传统民居的木雕装饰已有千余年的历史,潮汕府城许公主府斗拱上的云卷是目前现存最早的木雕。木雕艺人大展才能的地方有大堂、拜堂、厅檐下以及斗拱、门、窗、扇,经常使用的材料是杉木、樟木、生漆和金箔,木雕使用金漆,金装饰采用黑漆,使得空间变得金碧辉煌。其中,最有名的便是潮州金漆雕,现存的完整金漆木雕有贴金千佛塔圆雕、开元寺大殿以及晚清时期的潮州已略黄公祠等。
己略黄公祠的门楼作为祠门的入口,作为宗族的“门面”,建筑功能上美观、坚固。石雕构件用来装饰门楼,符合“以用为美”的工艺理念和祠堂门楼文化特色。
已略黄公祠大厅檐廊两侧的雕刻都雕有《封神榜》人物故事石雕,人物造型精巧、表情生动,描绘出西周时期一个个轰轰烈烈的历史场景。
嵌瓷工艺是潮汕建筑艺术的一种创新。潮州府以瓷都著称,这里废墟众多,残垣断壁,并与灰塑相结合,添加了浮嵌、圆嵌等工艺手法,更能表达潮汕人对美好吉祥的向往和审美追求。
古宅是人类世代居住、生活的主要场所,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其集劳动人民丰富的建筑设计思想于一身,是一处具有丰富历史信息的遗迹。古代建筑的保护,对传统民居装饰艺术的继承,特别是潮汕地区古建筑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2][3]。
因保护工业的需要,潮汕民居装饰工艺多为口传,文字较少,因此现存的作品都是活生生的装饰艺术教材。学徒拜师学习艺术的同时,也能有机会接触到这些优秀作品。
潮汕人支系复杂,经时代变迁,其向中原地区学习装饰工艺和风格,也向国外学习,如瓷砖贴墙、水磨石地面等显然是舶来品,之后经过吸收、整合,形成鲜明的潮汕民居装饰风格。
潮汕民居装饰在向外学习、效仿古代制作方法的同时,更加注重形式创新,如利用废弃瓷片创造出嵌瓷工艺[4]。另外,无论什么装饰风格,工匠在建造时总是一边雕琢,一边仔细打磨,最终产生一件无法复制的艺术品。
5.1.1 政府
改革开放后,传统艺术作为民间艺术逐渐受到政府和社会人士的关注,但是其应用空间受到一定的制约。在官方资料中也鲜有传统艺术作品、姓名和经历的记载,许多只是存在于民间坊中的声名。官府对此记载甚少,加之这些年代久远的民间艺人文化程度不高,无法对嵌瓷艺术进行深入的创作、研究、整理,也没有相对固定的讲学团体,对传统技艺的记载和描写一直处于零散、不系统的状态[5]。
5.1.2 工匠
目前,潮汕从事、掌握珍贵技艺的民间老艺人年事已高,已经无法亲力完成艺术创作,且没有传承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仅仅将其留下来是不够的。民间艺术不是物体,不是被放进博物馆的保护对象,其是活的,工艺的传承才是最重要的。
5.2.1 政府
首先,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欧洲国家发展较早,遗产破坏此类行为在他们看来就是历史文化的流失。无论其城市发展程度如何,都严格遵守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这一经验非常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
其次,培养潮州艺术的传承者。掌握潮汕“非遗”技艺的民间艺人,基本上文化程度不高,需要政府从中协助,完善对传承者的后续培养工作,推进传统技艺的传承和发展。有关大学要增加这方面的专业学科,招收该专业的学生或开设该专业的进修课程;将民间美术纳入大学美术教育;在中小学阶段开设相关的民间美术拓展读物,使孩子从小就对自己的民族文化有一种自豪感和认同感。
最后,加强潮汕嵌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和管理。对于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尤为重要。尤其是潮汕地区遗留下来的建筑遗迹,应经有关专家审查批准,依法予以保护。在保护与发展问题上,政府应听取当地人民的意愿,本着对传统文化负责的态度,妥善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将嵌瓷这一传统民间艺术融入潮汕地方文化发展规划,深层地将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和想法深入文化建设中。
5.2.2 社会
首先,开办培训课程。在民间举办培训课程,邀请当地传统艺人进行专门教学,并让他们的徒弟分享教学内容,从而增加社会影响,同时也让从事艺术的年轻人更有自豪感,更了解艺术。其次,出版手工艺作品。老一辈的艺人大多文化程度不高,许多珍贵的技艺和制作过程都无法保存成文字传下来。把手稿整理出版出来,是一个不小的工程,需要相关学者的参与,如邀请美术研究者、手工艺人参与,以及呼吁相关媒体和出版界给予支持。最后,加强媒体宣传,保留老艺人宝贵的技艺资料。为潮汕嵌瓷举办公益讲座,扩大知名度;设立社区传统民间工艺活动站,用图片、宣传测本、记录视频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活动。
潮汕民居装饰风格独特、装饰技术精湛、特色鲜明,其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美学价值。潮汕民居装饰艺术是潮汕传统文化的缩影,对潮汕民居装饰艺术进行深入研究具有积极、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