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春
(四川绵阳四〇四医院 儿科,四川 绵阳 621000)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 是一种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因患儿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所造成,是新生儿住院、死亡的主要病因,多与新生儿肺炎、胎粪吸入、早产、新生儿脓毒血症有关,患儿可伴有呻吟、发绀、呼吸困难、呼吸衰竭等症状[1]。近年来有关于其起效机制的研究越来越多,《诸福棠实用儿科学》[2]中表示,致病基因、微量元素缺乏也是该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早产儿患有该病的几率较大,主要是因为早产儿的发育不完全。近年来,为减少有创呼吸机的使用,无创通气越来越频繁作为治疗NRDS 的首选措施[3]。加热湿化高流量鼻导管辅助通气(HHFNC) 是近年来治疗NRDS 的一种新型无创通气策略,具有舒适度高、耐受性好、无创等特点,此技术最大程度避免有创机械通气。本研究探讨HHFNC 对NRDS 的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本研究纳入的80 例轻—中度NRDS 患儿均经过患者家属知情同意,均为本院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所收治,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 例,研究对象基线资料存在可比性,无显著差异(P>0.05),且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见表1。
表1 两组基线资料对比(N=40)
纳入标准:①患儿入院年龄<24 h;②患儿无其他重要脏器功能受损;③患儿6 h 内出现如下表现( 呻吟、气促、紫绀、三凹征阳性),X 线检查表现为NRDS I ~Ⅱ级,符合《实用新生儿学》中NRDS 诊断标准[4]。
排除标准:①X 线表现为NRDS Ⅲ~Ⅳ级,需立即机械通气者;②入院24 h 内死亡,或治疗过程中,放弃治疗;③合并青紫型心脏病、胎粪吸入综合征、严重窒息、膈疝以及呼吸系统先天性畸形等。
所有患儿先经气道内滴入肺表面活性物质适量,给药完毕后进行相应呼吸支持治疗。
对照组给予鼻塞式持续性气道正压通气,调节通气装置( 英国EMC 公司Inflant flow system NCPAP),初调参数:Flow 8 ~10 L/min,持续气道正压通4 ~8 cmH2O,吸入氧浓度0.2 ~0.4 L/min,将鼻塞填满鼻腔,保持鼻腔密闭,严格观察通气效果,当持续气道正压通<3 cmH20,吸入氧浓度<0.4 L/min 时可撤机。
观察组给予HHFNC,调节加热湿化高流量鼻导管辅助通气相关参数,置入直径0.2 cm 的CE0120 型鼻导管,气道湿化温度37℃左右,氧流量4 ~6 L/min,鼻导管与鼻腔之间保留一定间隙以维持患儿部分自主呼吸。根据患儿气血指标及临床情况调节呼吸机参数,维持动脉血氧分压(PaO2)60 ~80 mmHg、二氧化碳分压(PaCO2) 40 ~50 mmHg。
比较研究对象治疗前后48 h 动脉气血分析指标变化,包括PaO2、氧合指数(OI)、血氧饱和度(SaO2)、PaCO2。
对比研究对象吸气三凹征、气促呻吟、进行性呼吸困难改善时间及呼吸支持治疗时间。
全文数据使用SPSS 19.0 统计软件进行计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后观察组PaO2、OI、SaO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aCO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动脉气血分析指标对比(N=40,± 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动脉气血分析指标对比(N=40,± s)
OI SaO2/% PaCO2/mmHg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组别 PaO2/mmHg 治疗前 治疗后疗后观察组 50.23±5.14 70.14±7.18 110.68±10.49 216.48±21.85 79.56±7.28 98.24±9.04 51.17±5.01 38.27±3.65对照组 50.42±5.17 60.17±6.63 107.59±10.25 158.49±15.29 79.46±7.29 88.76±8.82 50.57±5.65 45.26±4.58 t 0.165 6.452 1.332 13.753 0.061 4.747 0.503 7.549 P 0.870 0.001 0.187 0.001 0.951 0.001 0.617 0.001
观察组吸气三凹征、气促呻吟、进行性呼吸困难等症状改善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对比(N=40,± s)单位:d
表3 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对比(N=40,± s)单位:d
组别 吸气三凹征 气促呻吟 进行性呼吸困难观察组 2.24±0.21 2.31±0.22 1.87±0.14对照组 3.45±0.34 3.22±0.36 3.23±0.32 t 19.150 13.641 24.626 P 0.001 0.001 0.001
NRDS 的高频发人群为早产儿,其具体的临床病症为呼吸困难、呼吸衰竭、紫绀等。自1992 首次将高流量鼻塞通气应用到NRDS 的治疗中,临床一直致力于提升NRDS 疗效,但初始治疗使用何种呼吸支持模式意见尚未统一,欧洲NRDS 防治指南中提出,HHFNC 的治疗方法能减少有创机械通气的使用。
鼻塞式持续性气道正压通气是最早用于早产儿呼吸窘迫呼吸支持的无创通气方式之一。相关研究表明[5],鼻塞式持续性气道正压通气可以保持气道处于扩张状态,改善通气血流比值,防止肺泡萎陷,改善氧合状态,可给患儿上呼吸道和肺部提供支持性压力,以保持肺泡呼气末正压,稳固上呼吸道,增加功能残气量,降低气流阻力,防止肺泡的反复萎陷和扩张,提高治愈率。然而随着临床广泛的应用,大量临床研究表明,对于一些病情较为严重的呼吸窘迫早产儿,塞式持续性气道正压通气显现出了一定的局限性,最终依然需要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并且在使用过程中腹胀、鼻损伤、漏气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6-7]。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前研究对象PaO2、OI、SaO2、PaCO2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PaO2、OI、SaO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aCO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吸气三凹征、气促呻吟、进行性呼吸困难等症状改善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分析原因:近年来,经鼻导管高流量加温湿化正压通气技术在早产儿重症监护病房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通过高流量气体产生能起到正压经鼻导管提供高分钟通气量的一种呼吸支持方法,具有更加优越的湿化效果。充分加温湿化的气流较吸入干冷的气流而言,可提高起到传导性及防御功能、增强肺顺应性,减少气流阻力,防止支气管痉挛,减少气道分泌物粘性。
综上所述,对轻—中度NRDS 患儿给予高流量鼻塞通气后,可显著改善动脉气血分析指标,缩短临床症状改善时间。